DB13(J) 185-201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

DB13(J) 185-201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4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210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3(J) 185-2015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 值。外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2.1.7窗墙面积比arearatioofwindowtow

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 线围成的面积)之比。

2.1.8遮阳系数 shading coefficient

相同条件下GB 31336-2014 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透过窗户的太阳能总透过率与透过标准3mm 享透明玻璃的太阳能总透过率之比

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 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

external wal

考虑热桥影响后的外墙传热系

building envelope

管网输出总热量与管网输入总热量的比值

1.13锅炉效率boilerefficiency

锅炉产生的、可供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其燃烧的煤所含热量的 比值。在不同条件下,又可分为锅炉额定效率和运行效率。

14锅炉额定效率ratedefficien

2.1.15锅炉运行效率operatin

heat quantity

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 热负荷(kW)的比值

与散热器配合使用的一种专用阀门,可人为设定室内温度 直,能够感应室温、自动调节阀门开度,改变流经散热器的热水 流量,实现室温设定值自动恒定。

2.1.18流量控制阀 water flow control valve

在热力入口安装的一种专用阀门,可设定热力入口的流量 值,在一定的压差条件下,实现热力入口的流量恒定。

2.1.19 压差控制阀 pressure difference control valv

在热力入口安装的一种专用阀门,可设定热力入口的 值,在一定的压差条件下,实现热力入口的压差恒定。

在热力入口安装的一种专用阀门,具有首力式流量控制阀功 能、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功能、手动平衡阀功能,可根据运行模式 转换成不同功能。

transferred cooling(heat ) quantity 设计工况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 计冷(热)负荷(kW)的比值

ransferred cooling(heat)quantity 设计工况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 计冷(热)负荷(kW)的比值。

HDD18 CDD26 Z te qH s SC K Km &i n1 n2 EHR EC(H)R

供暖度日数,单位:℃·d; 空调度日数,单位:℃·d; 计算供暖期天数,单位:d: 计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单位:W/m?; 建筑体形系数,单位:1/m; 遮阳系数,无因次;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m²·K);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W/(m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无因次; 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无因次: 锅炉运行效率,无因次; 耗电输热比,无因次; 耗电输冷(热)比,无因次。

供暖度日数,单位:℃·d; 空调度日数,单位:℃·d; 计算供暖期天数,单位:d; 计算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单位:℃;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单位:W/m?: 建筑体形系数,单位:1/m; 遮阳系数,无因次;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m²K);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单位:W/(m²·K);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无因次; 室外管网热输送效率,无因次: 锅炉运行效率,无因次; 耗电输热比,无因次; 耗电输冷(热)比,无因次

3建筑节能计算参数及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3.0.1依据供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将河北省

3.0.1依据供暖度日数(HDD18)和空调度日数(CDD26)将河北省 分为三个气候子区,如表3.0.1所示。

表3.0.1河北省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子区

3.0.2建筑节能计算用室内热环境参数的选取应符合下列规

表3.0.3建筑节能计算用室外气象参数

注:严塞(C)区其他城镇可采用围场相关数据。

B.0.4不同地区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不应超过表3.0.4规定的数 值

表3.0.4不同地区建筑物耗热量指标限值

注:严寒(C)区其他城镇可采用围场相关数据。

4.1.1建筑群的总体布置与单体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场地的自 然资源条件,保证日照环境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组织好夏季凉 爽时段的自然通风。 4.1.2建筑物的朝尚宜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物不宜设有三 面外墙的房间,一个房间不宜在不同方向的墙面上设置两个或更 多的窗。

4.1.3建筑体型设计应力求规整,其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4.1.3

4.1.3建筑体型设计应力求规整,其体形系数不应大于表4.1. 规定的限值。当体形系数大于表4.1.3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 本标准4.3节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

表 4.1.3 居住建筑的体形系数限值

4.1.4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当 窗墙面积比大于表4.1.4规定的限值时,必须按照本标准4.3节 的要求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并且在进行权衡判 断时,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最大只能比表4.1.4中的对应值大

表 4.1.4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限

注:1阳台门应计入窗户面积。 2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东”、“西”代表从 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至偏南小于6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 至偏西小于等于30°的范围。

注:1阳台门应计入窗户面积。 2表中的"北”代表从北偏东小于60°至北偏西小于60°的范围;“东”、“西”代表》 东或西偏北小于等于30°至偏南小于60°的范围;“南”代表从南偏东小于等于30 至偏西小于等于30°的范围。

3凸窗面积按窗洞口面积计算。

4.1.5楼梯间及外走廊的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与主体保持

水平。严寒地区楼梯间宜供暖,入口处应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 措施;寒冷地区楼梯间应封闭,入口处宜设门斗或采取其他防寒 措施。

措施。 4.1.6 建筑平面布局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考虑热环境 的合理分区,套内入口处宜设置门厅等缓冲区。 4.1.7寒冷(B)区建筑的南向、东西向外窗(包括阳台的透明 部分)宜设置外遮阳。建筑设计中,宜结合外廊、阳台、挑檐等 处理方法达到遮阳目的。屋面外表面宜采用浅色处理,东、西向 墙面宜涂覆反射性隔热涂料,以减少夏季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 4.1.8居住建筑中应积极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 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6.3.2条和《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 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的要求,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注饮洗 山

4.1.6建筑平面布局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同时,还应考

系统的设置应符合本标准6.3.2条和《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 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的要求,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4.1.9建筑选材应因地制宜,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政策,优先

4.1.9建筑选材应因地制宜,符合国家、地方相关政

采用节约环保型、可再生型、耐久型材料。 4.1.10绿化宜采用小区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绿化 方式,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严寒(C)区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

注:周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保温材料层不包括土壤和混凝土地面。

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计算。 3外窗综合遮阳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计算。

4.2.3凸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2.3凸窗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

1严寒地区不应设置凸窗,寒冷地区除南向房间外不应设 置凸窗。 2当寒冷地区南向房间设置凸窗时,凸窗凸出(从外墙结 构面至凸窗外表面)不应大于400mm;凸窗的传热系数限值应 比普通窗传热系数限值降低15%,其不透明的顶板、底板及侧 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外墙的传热系数限值

4.2.4外窗及散开式阳台门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其气

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

4.2.5有阳台的房间,以阳台内的外墙面为计算基面,其传热系

数应符合本标准4.2.1条的要求。封闭阳台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栏 板、顶板、底板等亦应采取保温措施,其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6 W/(m²·K),阳台窗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2.5W(m²·K)。 外廊按阳台的规定执行。

保证窗(门)洞口室内部分的侧墙面的内表面温度不低于室内空 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减小附加热损失。外窗 (门)框宜设置附框,附框的保温性能不得低于外窗(门)框的 保温性能。

4.2.7屋面保温层应采用王做法,外墙宜首选建筑保温

4.2.7屋面保温层应采用干做法,外墙宜首选建筑保温与结构一

体化做法。当采用外墙外保温做法时,应符合《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的规定。4.2.8变形缝应采取保温措施,并应符合以下规定之一:1满填高效保温材料:2变形缝每侧墙传热系数不大于1.6W/(m²·K),且变形缝周边封闭。4.2.9住宅分户墙、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表4.2.9规定的限值。表4.2.9住宅分户墙、分户楼板的传热系数限值传热系数限值[W/(m?·K)]供暖系统形式分户墙分户楼板散热器供暖1.61.6地面辐射供暖1.61.2 4.2.10外墙与屋面的热桥部位,如圈梁、构造柱、女儿墙、挑檐、雨罩、空调室外机搁板、扶壁柱和装饰线等,应采取可靠的阻断热桥或保温措施,并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进行内表面温度计算,其内表面温度不得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温、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4.2.113穿越建筑外墙的各种设备孔洞(如空调管线孔洞、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孔洞等)应预留,避免外墙敲凿对保温层造成破坏。14

4.3.1当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或窗墙面积比不满足本标准

条、4.1.4条的规定时,应进行权衡判断。权衡判断应以建筑物 耗热量指标为判据 4.3.2计算得到的所设计居住建筑的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小于或 等于本标准表3.0.4所列限值。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

qH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 qHT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 围护结构的传热量(W/m?); qINF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 物空气换气耗热量(W/m²); qIH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 内部得热量,取3.8W/m²。

4.3.4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围护

.3.4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围护结构的传 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gHT=qHq+qHw+qHd+qHmc+qHy

墙的传热量(W/m); qHW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 面或楼板的传热量(W/m²); qHd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 面的传热量(W/m?); qHmc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列外 窗(门)的传热量(W/m²); qHy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 供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W/m2)。

4.3.5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外墙的传热量 应按下式计算:

qHq=ZqHqi/Ao=Z&qiKmqi Fqi(tn—te)/Ao

间时,取12℃; 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可从本标准表 3.0.3查得。

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可从本标准表 3.0.3查得。 4.3.6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面或楼板 (架空或外挑楼板、非供暖地下室顶板)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 算:

4.3.6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屋

(架空或外挑楼板、非供暖地下室顶板)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 算:

qHw=ZqHwi /Ao=Zewi Kwi Fwi(tn—te)/Ad

4.3.7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 应按下式计算:

qHd=ZqHdi /Ao=Kdi Fdi(tn—te)/Ac

式中: qHdi 单位时间内通过地面的传热量(W); Kdi 地面传热系数[W/(m²·K)],根据本标准附 录C的规定计算确定; Fdi 地面面积(m²),根据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Cmci = 0.87×0.70×SC

式中: qHmci 单位时间内通过外窗(门)的传热量(W); Kmci 外窗(门)的传热系数[W(m²·K)]; Fmci 外窗(门)的面积(m²); 外窗(门)外表面供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 (W/m²),根据本标准表3.0.3确定: Cmci 外窗(门)的太阳辐射修正系数: SC一 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D计算; 0.87 3mm普通玻璃的太阳辐射透过率: 0.70 折减系数。

4.3.9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通过非供

台的传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qHy=ZqHyi /Ao=Z[Kqmci FqmciCi(tn—te)ItyiC'mciFmci]/ Ao

Hy=ZqHyi /Ao=Z[Kqmci Fqmcii(tn—te)—ItyiC'mciFmci]/A (4.3.0

C'mc =(0.87×SCw) × (0.87×0.70×SCN

qHyi 单位时间内通过非供暖封闭阳台的传热量 (W) ; Ka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平均传

热系数[W/(m²·K) ]; F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面积 (m?); ;一一阳台的温差修正系数,根据本标准附录E的规 定确定; Ityi一 封闭阳台外表面供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 (W/m²),根据本标准表3.0.3确定; C'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太阳辐射修 正系数; SCw 外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D计 算; SCN 内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D计 算。 3.10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的空气换 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热系数[W/(m²·K) ]; F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墙、窗(门)的面积 (m?); ;一一阳台的温差修正系数,根据本标准附录E的规 定确定; Ityi一 封闭阳台外表面供暖期平均太阳辐射热 (W/m²),根据本标准表3.0.3确定; C'mci 分隔封闭阳台和室内的窗(门)的太阳辐射修 正系数; SCw 外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D计 算; SCN 内侧窗的综合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D计 算。 10 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的空气换 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4.3.10折合到单位计算建筑面积上单位时间内建筑物的空气换 气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

JINF=(tn—te)(CppNV)/Ao

式中:Cp 空气比热容,取0.28W·h/(kg·K); 空气密度(kg/m3),取供暖期室外平均温度 te条件下的值; N一一换气次数,取0.5次/h; V一一换气体积(m3),根据按本标准附录A的有 关规定计算确定。

5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一个房间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

5.1.2在确定刀 兴发重 管道时,应考虑户间传热对热负荷的附加,但附加量不应超过 50%,且不应统计在供暖系统的总热负荷内。 5.1.3居住建筑应设置供暖设施,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还宜设置 或预留安装空调设施的位置和条件。 5.1.4居住建筑供暖、空调系统的热源、冷源方式及设备的选 择,应根据节能要求,考虑当地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 及用户对运行费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 较确定。

择,应根据节能要求,考虑当地资源情况、环境保护、能源效率 及用户对运行费用可承受的能力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比 较确定。

5.1.5居住建筑集中供暖热源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及

1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城市集中供热范 围内时,应优先采用城市热网提供的热源 2 技术经济合理情况下,宜采用冷、热、电联供系统。 3集中锅炉房的供热规模应根据燃料确定,当采用燃气 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大,采用燃煤时供热规模不宜过小。 4在工厂区附近时,应优先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 5有条件时应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

5.1.6居住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应按热水连续供暖进行设计。 居住区内的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的供暖形式,可根据其使 用性质、供暖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1.7居住区内的配套公共建筑的供暖空调系统应与居住建筑分 开;对用热用冷规律不同的用户,在供暖空调系统中宜实行分时 分区调节控制;系统设计时,应能够实现分别调控和计量。

5.1.8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加热供暖:

1供电政策支持; 2无集中供暖和燃气源,且煤或油等燃料的使用受到环保 或消防严格限制的居住建筑; 3采用蓄热式电散热器、发热电缆等在夜间低谷电进行蓄 热,且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居住建筑; 4由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供电,且其发电量能够满足自身 加热量需求的居住建筑。

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

5.2.1在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废热可资利用的情况 下,应建设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独立建设的燃煤集 中锅炉房中,单台锅炉容量不宜小于14.0MW。对于规模较小的 住宅区,锅炉房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4.2MW。

5.2.1在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工业余热和废热可资利用的

5.2.2新建锅炉房时,应考虑与城市热网连接的可能性。锅

5.2.3锅炉的选型,应与当地长期供应的燃料种类相适应。 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表5.2.3规定的数值,

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表5.2.3规定的数值

表5.2.3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

锅炉房的总装机容量应按下式石

QB 锅炉房总装机容量(W); Qo 锅炉负担的供暖设计热负荷(W):

QB = Qo /nl

一室外管网输送效率,可取0.93。 5.2.5燃煤锅炉房的锅炉台数,宜采用(2~3)台,不应多于5 台。当在低于设计运行负荷条件下多台锅炉联合运行时,单台锅 炉的运行负荷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60%。

5.2.6燃气锅炉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锅炉房的供热半径应根据区域的情况、供热规模、供暖 方式及参数等条件合理确定。当受条件限制供热半径较大时,应 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采用分区设置热力站的间接供热系统。 2单台锅炉的负荷率不应低于50%。 3采用模块式组合锅炉的锅炉房,宜以楼栋为单位设置: 数量宜为(4~8台)DB35T 856-2008 食用木薯变性淀粉,不应多于10台;每个锅炉房的供热量宜 在1.4MW以下。当总供热面积较大,且不能以楼栋为单位设置 时,锅炉房应分散设置。 4采用全自动锅炉,额定热功率在2.1MW以上的燃气锅 炉,其燃烧器应采用自动比例调节方式,并具有同时调节燃气量 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额定热功率小于2.1MW的锅炉宜采用比 例式燃烧器。 5当燃气锅炉直接供热系统的锅炉的供、回水温度和流量 限定值,与负荷侧在整个运行期对供、回水温度和流量的要求不 致时,应按热源侧和用户侧配置二次泵水系统。 5.2.7锅炉房设计时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热媒供水温度不高于60℃的低温供暖系统,应设烟气余

5.2.7锅炉房设计时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并应 下列规定: 1热媒供水温度不高于60℃的低温供暖系统,应设烟

热回收装置。 2热媒供水温度高于60℃的散热器供暖系统宜设烟气余热 回收装置。 3 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后的排烟温度不应高于100℃。 4有条件时,应选用冷凝式燃气锅炉;当选用普通锅炉 时,应另设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5.2.8锅炉房、热力站的总管上应设置参数监测与热计量装

GB/T 14057.2-2011 放射性污染表面去污 纺织品去污剂的试验方法5.2.9在有条件采用集中供暖或在楼内集中设置燃气热水机组

(锅炉)的高层建筑中,不宜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作为热源。当 必须采用户式燃气供暖炉作为热源时,应设置专用的进气及排烟 通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户式燃气供暖炉应采用全封闭式燃烧、平衡式强制排烟 型。 2应具有同时自动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并应 具有室温或水温自动调控功能。 3额定热量应与室内供暖负荷相匹配,容量不宜过大;配 套供应的循环水泵的工况参数,应与供暖系统的要求相匹配 4燃气热水供暖炉的额定热效率不低于88%,部分负荷下 的热效率不低于84%。

统。热力站供热半径宜小于500米:一次水设计供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