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

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3086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6/T 1236-2020 抚河流域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指南

4.2.4强化主体,以民为本

4.2.4.1应深入村民实地调查,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强化村民主体和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主导,充 分尊重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 4.2.4.2应广泛动员村民积极参与调研访谈、方案比选、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形成政府引导,上下 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4.2.4.3应充分考虑地质环境条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区,应做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

结合自然村的资源票赋和经济发展特点,根据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约束条件,明确不同基 的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方针和需求。紧密结合“水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绿色生活方式”建设要求 “生态宜居、环境友好、绿色发展、人水和谐”的建设目的。

SB/T 11230-2021 旧货经营商信用管理规范DB36/T12362020

5.1.1各项设施建设用地应遵循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原则,实施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保有量。 5.1.2坚持保护抚河流域生态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原则,科学利用流域资源,突出流域特色,确保各项 设施建设对抚河流域生态环境不造成负面影响和破坏。 5.1.3各项设施建设应符合抚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要求。 5.1.4各项设施建设应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科学选址,规避地质灾害风险,对存在潜在地 质灾害风险的设施,应采取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5.1.5各项设施建设应因地制宜,灵活布置,充分考虑水体、丘陵、平原等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要求, 保持抚河流域自然风光

5.2.1坚持“一户一宅”的基本政策,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应坚持适用、经济、美观、安全、卫生 方便的原则,形式、体量、色彩和高度要与当地建筑风格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5.2.2房屋建设应综合考虑当地地形地貌、水文环境、村庄房屋现状等因素,引导集中建设成“统 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流域特色明显的村落民居。 5.2.3房屋下水管道设置应纳入设计规划,确保粪污管道分设,未经达标处理,污水禁止直接排入抚 河流域,住宅卫生标准应符合GB9981。

边沟通畅、无障碍,与抚河流域网络相协调,消防通道应符合GB50016和GB50039的要求。 5.3.2村庄主干道应按照GB5768.1和GB5768.2的要求设置道路交通标志,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 应设置道路指示牌。 5.3.3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道路宜采用传统建筑材料,保留和修复传统街巷中富有特色的道路 5.3.4新建、改建桥梁应符合JTGD60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选择经济、美观的桥型,体现 抚河流域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存在安全隐患的桥梁应及时修复,若为危桥应及时进行重建或拆除。 5.3.5加强流域古桥梁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桥应设置标志标牌,并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 度。

5.5.1供水水源水质等级划分可依据CJ3020执行,不同等级采取不同的水质处理工艺,净化 需符合GB5749的规定,

DB36/T12362020

5.5.3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优质水源优先供生活饮用,协调与农田灌溉、工业、养殖业等关系,统 一规划、合理布局。 5.5.4应结合地理位置、水源条件、地形条件、用户条件、经济条件,合理选择集中式供水工程或分 散式供水工程

5.6.1村庄防洪工程和防洪措施应与抚河流域、农田水利、水王保持、绿化造林等规划相结合,工程 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合理使用,统筹兼顾;山丘区防洪还应预防山洪、泥石流,坚持防治并重。 5.6.2对于易形成洪涝的村庄应完善排涝系统,选择适宜的排涝措施。应建立防洪应急预案,且能发 挥防灾减灾作用。

5.6.3村庄防洪标准应不低于GB50201,村庄排涝工程应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涝灾成因、治理 现状,与防洪工程总体布局综合分析,充分利用现有河道、沟渠等将洪水排入承泄区,统筹建设截、排、 蓄综合治理。 5.6.4村庄防洪排涝工程的措施设计要求可参照GB50286、GB51018、GB/T16453等相关标准规定执 行

5.6.3村压防洪标准应不低于GB50201,村压排涝工程应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涝灾 现状,与防洪工程总体布局综合分析,充分利用现有河道、沟渠等将洪水排入承泄区,统筹 蓄综合治理。

5.6.4村庄防洪排涝工程的措施设计要求可参照GB50286、GB51018、GB/T16453等相关标准规定执

6.4村庄防洪排涝工程的措施设计要求可参照GB50286、GB51018、GB/T16453等相关标准规

5.7.1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应按GB/T30600的要求进行规 范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满足GB50288的要求。 5.7.2村庄应设置燃气等常规能源的供应和服务网点,鼓励村民建造沼气池清洁能源设施,鼓励村户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采暖等太阳能热利用技术,

6. 2. 1村庄整清

6.2.1.1村庄整洁应满足整齐、洁净、优美要求,无乱搭乱建现象,路面平整,水体清洁,生产和生 活资源存放整齐有序。 6.2.1.2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的“空心村”应整治,废弃空心房处置率应达到100%,危房改造 率应达到100% 6.2.1.3按照GB50445的要求对村庄内坑、塘、河道进行整治、清淤,确保河道、渠沟、湖泊、水塘 水流畅通。 6.2.1.4规范、整合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志、宣传牌、广告牌、灯箱设置,及时清除有碍景观、 违法的广告,建筑墙面保持整洁。

2.1.1村庄整洁应满足整齐、洁净、优美要求,无乱搭乱建现象,路面平整,水体清洁,生产 资源存放整齐有序。 2.1.2对一户多宅、空置老宅形成的“空心村”应整治,废弃空心房处置率应达到100%,危房 应达到100%

DB36/T12362020

6.2.2.1农户应使用无害化厕所,村内无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实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厕所应有化 粪池,卫生应符合GB19379的要求。 6.2.2.2卫生公厕按GB7959的要求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卫生标准应符合GB/T17217的要求, 6.2.2.3村民集中活动区域应合理设置卫生公厕,人口流量大的村应按人口比例设置卫生公厕数量, 应不低于1座/600户。 6.2.2.4公厕应有专人管理,运行维护正常,定期进行卫生消毒,保护公厕内外环境整洁。

6. 2.3 绿化美化

6.2.3.1村庄绿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密度合理的原则,结合村庄自然 源赋、人文特点和乡土文化,按GB50445的要求规划建设村庄景观环境工程,实现建筑风 环境协调统一。

6.2.3.1村压绿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适地适树、密度合理的原则,结合村压目然环境、 源赋、人文特点和乡土文化,按GB50445的要求规划建设村庄景观环境工程,实现建筑风貌与周边 环境协调统一。 6.2.3.2提倡农户庭院、屋顶和围墙实现立体绿化和美化,鼓励实施村庄增绿工程,村旁、路旁、水 体旁、农户庭院和空闲地全面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选定绿化树种配置,使村庄绿化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并重。 6.2.3.3从实际需要出发,依托村庄的林木资源,建设休闲、休憩场所,推进人、水、绿互动共融。

增球工, 体旁、农户庭院和空闲地全面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选定绿化树种配置,使村庄绿化的 并重。 6.2.3.3从实际需要出发,依托村庄的林木资源,建设休闲、休憩场所,推进人、水

6. 2. 4 病媒生物防治

6.2.4.1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防鼠防蝇设施完善,擎生地得到有效治理。推 27774的要求,组织对鼠、蚊、蝇、蚤、蜱、螨等病媒生物进行应急监测与控制。 6.2.4.2在化学防治中,应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6.3.1村压污水搜集与处理工程建设应符合GB/51347。 6.3.2控制村庄生活污水污染,严禁污水横流、随意排放问题,生活污水处理率不低于80%。 6.3.3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应符合GB/T37071。对城郊村庄宜通过延伸管网集中收集,纳入城乡污水处 理;规模较大的村庄应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6.3.4新建的村庄,排水管网应按规划采取雨水污水分流方式;已建的合流式管网,宜逐步改造为截 流式。 6.3.5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应符合GB18596。对于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水排放,达到GB5084标准 的可进行还田资源化使用。 6.3.6村庄污水管理应建立专人负责运行和维护制度,落实运行维护资金,确保污水处理功能正常发 挥。

6.4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DB36/T12362020

6.4.5严禁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提倡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基料化等综合 利用技术,秸秆综合利用率不低于85%。 6.4.6水土保持雨水集蓄工程应参照GB51018

7.1.1对流域村庄内坑塘河道要求整治,保持水质清洁,保护原生植被,岸边宜种植适生植物,绿化 配置合理、养护到位。

配置合理、养护到位。 7.1.2应有效地保护古树名木、生态公益林和绿化成果,古树名木应设置护栏、护林标志牌。 7.1.3流域村庄内珍稀特有陆生、水生物种的栖息地得到保护和恢复,外来物种入侵得到预防与控制, 珍稀特有物种的生物多样性及其物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促进水域和陆域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 环。

7.2.1严格执行封山育林,通过“山长制”开展山林资源保护管理,对村庄山体、植被进行生态保护, 维护自然环境原生态,实现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山长制”长效机制。 7.2.2应加强区域内抚河纵向连通性建设,通过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建立水环境保护生态屏障,减少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使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状况得到良好发展。 7.2.3加大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控制水源污染,并采取相应的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7.2.4通过土地整治,完善灌排、道路、农田防护设施措施,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灾毁土地修 复等项目,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7.2.5应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进行滥捕滥采,保持并恢复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种群的平衡,实现野生动植 物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DB36/T12362020

7.2.6加强防御外来物种入侵的能力,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生态系统的侵害。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 要物种栖息地,防止生态建设导致栖息环境的改变

7.3.1应加强村庄风水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森林公园、湿地建设,提高水源涵养 功能。 7.3.2应加强退耕还林力度,对山林植被进行补植和丰富,增加植被郁闭度,扩大林木面积,增加核 心物种活动范围。 7.3.3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技术应按GB/T16453的要求执行,增加植被覆盖度,增强水 源涵养能力,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7.3.4可采取流域村庄河道清淤疏浚、岸滩生态治理、生态护岸护坡、生态蓄水坝及水陆交错带(湖 滨带)生物群落保护等,恢复水生物多样性,保持流域生态系统稳定。

8.1.1应以村委会和村民为主导,在乡镇产业化布局基础上,制定村庄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产业规 划应结构合理,宜考虑绿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以促进村庄多元化增收。 3.1.2应依托自身特色资源,遵循“绿色、高效、生态”发展理念,培育惠及面产、效益高、有特色 的主导产业。 8.1.3应以主导产业绿色发展为核心,采取差异化错位发展战略,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推动一二三 产业融合,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专业村或特色村。 8.1.4应借势农业信息化发展,布局智慧农业和农村电商,加大相应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村 庄农技人才储备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3.2.1以生态有机粮食种植业、健康养殖业、绿色特色林果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休闲农业等 五大产业为发展目标,定位主导产业,并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 产业发展龙头,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3.2.2粮食主产区所在村庄,应按照GB/T30600的要求,全面推进高标准生态农田项目建设,打造规 模化、标准化粮食生产基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示范田。 3.2.3有基础的村庄,应采用扩种绿肥、秸秆处理还田、无害化粪便利用等多种途径增加土壤有机质 含量,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按绿色、安全、高效原则,打造高档精品有机果蔬标准化种植基地。 3.2.4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恰当的种养模式。水库库区宜采取天然放养模式,适度发展水产养殖;丘 陵区域宜发展复合型、立体化生态种养殖;条件成熟区域宜结合生态高效种养殖业与观光农业,建设生 态休闲农业园。 3.2.5应推进“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按照江 西绿色生态标准,加快推进村庄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创新农业、规模农业的发展。人 8.2.6应引入社会资本,利用复垦土地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加大农业产业链关键节点的微传 感器投入和布点,适时推进工厂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

DB36/T12362020

8.3.1应发掘村庄自然资源、人文票赋、乡土风情等特色资源,融合农产品种养殖业发展,推进包含 乡土文化、绿色餐饮、乡村民宿、养生度假、农事体验、研学拓展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发 展。 3.3.2应发展绿色生态走廊,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方向转变,促进乡村旅游向主 题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8.3.3应以“一村一主题,村村景不同,四季有内容”为特征,以观光休闲、美好生态环境体验、农 耕文化教育传承为目标,设计推动城郊休闲观光体验园、康体养老基地等项目建设,通过农、文、旅联 动发展,带动三产融合互动发展。

8.4.1应根据流域村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以向莆铁路沿线一带为核心,建立设施齐全、功能完善、 交易规范的绿色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8.4.2应借助村庄益农社及信息综合服务系统建设,推动搭建乡村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农产品、农资、 农机信息的实时流动。适时打造鲜活农产品、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农资采购的电子商务平台。 8.4.3应依托现有的邮政所和供销社网点资源,充分利用现有乡村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布局农村物流 节点,并整合配送资源,结合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主题园区、物流园区、商业设施等建设,构建高效 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平台和配送网络,

9.1.1应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总方针,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农村广大农民的获得 感、幸福感。 9.1.2应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9.1.3应结合村庄区位、资源条件、发展规模等,分析公共服务设施需求,制定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 要求,探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模式及管理制度。 9.1.4应加强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使农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9.2.1应贯彻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营养改善,加强高中阶段 教育的普及,加强农村儿童健康改善和早期教育、学前教育。达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不低于85%,九年 义务教育巩固率不低于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不低于90%。 9.2.2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有符合国家规定面积60m以上的标准化卫生室(所、站)。 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不低于98%,65岁以上老年人 健康体检率不低于85%CNCA/CTS 0018-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营养保健品生产企业要求(已作废),并高于当年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V 9.2.3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和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优抚安置制度。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不低于9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目标人群 覆盖率达到100% 9.2.4应加快推进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 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建立城乡统筹的基本公共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标准。

DB36/T12362020

9.2.5按照GB50445的要求开展防洪及内涝整治、气象防灾减灾整治,按照GB50039的要求完善消防 设施建设,组织村民定期进行防灾演练

9.3.1应建立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使得留住农村记忆 和乡愁。 9.3.2应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诚信教育,定期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等文明创建活动。 关爱留守儿董和孤募老人,实行“孝,诚,爱,仁”四德工程,营造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培育乡村文 明新风。 9.3.3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庄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强化农村集体“三资” (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实行村务管理民主、公开。 9.3.4应有健全的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民主管理制度, 过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经济合作社等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 事务采取民主决策。

9.3.1应建立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效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使得留住农村记忆 和乡愁。 9.3.2应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诚信教育,定期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法制、改陋习等文明创建活动。 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实行“孝,诚,爱,仁”四德工程,营造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培育乡村文 明新风。 9.3.3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和村庄公共设施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强化农村集体“三资” (资产、资源、资金)管理,实行村务管理民主、公开。 9.3.4应有健全的基层党组织、村级组织,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民主管理制度, 过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经济合作社等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村级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村内重大 事务采取民主决策。

QBRSW 0019S-2015 通化博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玉竹杏仁粉[1] GB/T 14848 3地下水质量标准 [2] GB/T 19630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 [3] GB/T 20014 良好农业规范 [4] GB/T 2636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5] GB/T 28405 农用地定级规程 [6] 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7] GB/T 28927 度假社区服务质量规范 [8]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9] GB/T 37802 农田信息监测点选址要求和监测规范 [10]GB50188村镇规划标准 [1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

[1] GB/T 14848 3地下水质量标准 [2] GB/T 19630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 [3] GB/T 20014 良好农业规范 [4] GB/T 2636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5] GB/T 28405 农用地定级规程 [6] GB/T 28407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7] GB/T 28927 度假社区服务质量规范 [8] GB/T 32000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 [9] GB/T 37802 农田信息监测点选址要求和监测规范 10]GB50188村镇规划标准 [1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8)109号)

DB36/T1236202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