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渝建[2017]384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年7月)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渝建[2017]384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年7月)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8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3041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渝建[2017]384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年7月)

3. 2. 5 交通组织

1应说明场地周边交通情况,包括公共交通、停车设施设计与管理、公共 服务设施、建筑公共空间利用等,说明人流和车流的组织、出入停车场(库)的 位置及停车数量的确定; 2消防车道及高层建筑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布置、荷载要求和其它技 术要求; 3说明道路的主要设计技术条件(路面宽度、路面类型、最大最小纵坡、 路面的最大设计荷载等);

3.2.6场地景观设计

1概还场地情况(包括基地环境、基地地形起伏的基本情况、场地内原有 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植物、文物保留情况)。 2说明绿化设计情况,如绿化面积、覆土层厚度及环境绿化建筑小品的 布置原则、公共建筑屋面绿化方式及覆土。说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场 地生态修复措施及表层土利用措施、场地生态治理措施。 3概述种植设计的原则、种植设计的分区、分类及景观和生态要求,简述 对栽植壤的规定、各类乡土植物的选用和养术、灌未、藤本、竹类、水生植物、 地被植物、草坪等配置的要求。 4应明确减少室外硬地面积及自然补充地下水、透水铺装、雨水径流控 制措施的措施。 5应结合建设场地中道路布置及景观方案,明确室外场地的照明方式并 应符合有关要求。 6应明确景观绿地及室外活动区域和体育设施具有公共属性,公共绿地 无障碍设施配设情况。 7列出绿化技术经济指标,应按表3.2.6填写

表3.2.6景观及绿化技术经济指标表名称数值占比备注建设用地总面积(m²)100%配套绿地总面积(m²)100%实地绿地面积(m²)人工景观水体面积(m²)内部道路行道树(按1.55m²/株计人)绿应注明实际株数其地面积(m²)中种植乔木的室外停车场(按种植槽或乔木实际覆盖面积70%计人)绿地面积(m²)地下架空平台绿地(折算后)面积(m²)应注明折算前面积、屋顶绿化(折算后)面积(m²)覆土深度及折算系数绿地率合计面积(m²)集中(公共)人均面积(m²/人)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3.2.7场地无障碍设计应按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说明无障碍设施的设计范围及要求:表3.2.7场地无障碍设计范围及措施表(根据项目情况填写)场地执行实施范围实施部位设计要求备注类别情况路口、出人口及居住区路、必须设置缘石坡道人行横道两端小区路、组人行横道宽度应满足轮椅通行要求团路、宅间人行横道安全岛形式应方便轮椅者使用小路的人设台阶处应同时设置轮椅坡道行道休息座椅应设置轮椅停留空间主要出人口应为无障碍出入口基地地坪坡度游步道应为无障碍通道居不大于5%的住设置高于0.45m的台阶居住区的居住休憩设施区时,应同时设轮椅坡道绿地应满足无居住绿地林下铺装活动场地时GB/T 33588.1-2017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LPSC) 第1部分:连接件的要求,以障碍要求,地种植乔木为主,林下净空坪坡度大于儿童游乐场、休不得低于2.2m;儿童活动5%的居住区,闲广场、健身运场地周围不宜种植遮挡视应至少设一个动场线的树木,不宜选用硬质满足无障碍需叶片的丛生植物求的居住绿地配套公共按相关要求设置无障碍机宜靠近出人口停车场设施动车停车位和充电车位设置7

3.2.8总平面安全设计

1简要说明与总平面设计有关的不利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水、泥石流、 滑坡、地裂缝、岩溶、地下水位标高与其他地质灾害; 2针对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灾害应有明确的防治措施和要求,其防灾标 准应与所在城市的防震、防洪、防风、防泥石流、防滑坡等标准相适应: 3如建设场地存在地下水并对工程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应明确防治措施 和要求:

表3.2.8总平面安全设计要求及措施表(根据项目情况填写

3.2.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注:1.居住人口一般每户按3.2人计算,小套型居住人口参照《重庆市小套型住宅设计 规范》执行。 2.建筑特征性指标:托幼、中小学等教育建筑班数,剧院、体育场馆等场所的座位数,医 疗、养老建筑的门诊量、床位数,旅馆建筑床位数,图书馆藏、书库的书量等指标。 3.规划要求配建的各种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市政公 用等,表中各项可根据本项目规划实际要求自行增减。 4.商业、酒店、办公、科研、公寓、宿舍等列入公建类别; 5.不属于住宅、公建、配套设施、停车库等功能的如架空层、转换层等其他功能列人 “其他”功能类栏。 6.建筑控制高度为限高时,建筑高度系项目用地内最高建筑的建筑高度;建筑控制 高度为限低时,建筑高度系项目用地内最低建筑的建筑高度。 7.如初设指标与方案批准指标不符,应在备注栏补充说明理由及原因。 8.如项目建设分期,还应列出各分期的建设指标(已批复初步设计的分期列出施工 图阶段指标、本次申报初步设计的分期列出初步设计阶段指标,还未申报初步设 计的分期列出预留指标)。

注:1.居住人口一般每户按3.2人计算,小套型居住人口参照《重庆市小套型住宅设计 规范》执行。 2.建筑特征性指标:托幼、中小学等教育建筑班数,剧院、体育场馆等场所的座位数,医 疗、养老建筑的门诊量、床位数,旅馆建筑床位数,图书馆藏、书库的书量等指标。 3.规划要求配建的各种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市政公 用等,表中各项可根据本项目规划实际要求自行增减。 4.商业、酒店、办公、科研、公寓、宿舍等列入公建类别; 5.不属于住宅、公建、配套设施、停车库等功能的如架空层、转换层等其他功能列人 “其他”功能类栏。 6.建筑控制高度为限高时,建筑高度系项目用地内最高建筑的建筑高度;建筑控制 高度为限低时,建筑高度系项目用地内最低建筑的建筑高度。 7.如初设指标与方案批准指标不符,应在备注栏补充说明理由及原因。 8.如项目建设分期,还应列出各分期的建设指标(已批复初步设计的分期列出施工 图阶段指标、本次申报初步设计的分期列出初步设计阶段指标,还未申报初步设 计的分期列出预留指标)。

注:1.厂房、仓储等列人工业建筑类别,综合物流建筑工程可参照工业建筑类别编写。 2.配套办公、倒班楼(宿舍)、食堂、公厕、独立配电房等列入配套用房,表中各项可根 据本项目规划实际要求配施自行增减。 3.不属于工业、配套设施、停车库等功能的如架空层、转换层等其他功能列人“其他 功能类栏。 4.如初设指标与方案批准指标不符,应在备注栏补充说明理由及原因。 5.如项目建设分期,还应列出各分期的建设指标(已批复初步设计的分期列出施工 图阶段指标、本次申报初步设计的分期列出初步设计阶段指标,还未申报初步设 计的分期列出预留指标)。

1设计所执行的国家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国家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 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2设计中适用的现行地方法规和技术标准; 3必要时说明引用的其它规定和技术标准; 4摘述设计任务书和其他依据性资料中与建筑专业有关的主要内容

注:1.板材墙体材料需描述其构造连接要点及隔声、隔热措施; 2.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适当增减,

2简述建筑的平面布局和功能组成及分区。 3简述建筑的交通组织、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电梯、自动扶梯)的布局 以及所采用的电梯、自动扶梯的功能、数量和吨位、速度等参数

4说明项目公共卫生间卫生设施配置比例及服务半径,物业管理、社区 用房等配置依据、数量、位置等内容。 5表述各单体建筑的无障碍设计范围、内容;对需进行无障碍设计的部 立应明确要求和具体的技术措施,如无障碍电梯、楼梯的设置位置和技术要 求;无障碍住房、停车位的数量、计算依据及设置位置

6建筑安全设计:应说明针对具体功能建筑的安全防护设计要求,如托 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体育建筑、商店建筑、饮食建筑、办公建筑、旅馆建筑、 交通客运站、老年人建筑、宿舍、住宅、车库、人防建筑。说明建筑的安全构造 设计技术要点,如地面、楼梯、栏杆(注明栏杆使用年限)、女儿墙、门窗、雨篷、 外墙饰面、块瓦屋面、玻璃幕墙、安全玻璃的使用等

:1.楼梯的安全措施:(1)楼梯并净货 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住宅不应> 0.11m,否则应采取安全防护 梯栏杆:托幼及中、小学校不应采用易于 攀爬的花格或水平栏杆,楼梯 可的净距不应>0.11m。(3)扇形、弧 形楼梯不宜作为疏散楼梯,兰 采用时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应超 2.女儿的墙安全措施:砖砌女儿墙的厚度不应小于0.24m,有抗震要求的无锚固砖 砌女儿墙的高度不应超过0.5m,高度超过0.5m时应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压顶 圈梁。高层建筑的女儿墙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制作。 3.栏杆的全措施:(1)栏杆下部离地0.1m高度内不应留空,高层建筑宜采用实体栏 板。(2)住宅及有儿童活动场所的阳台、走廊等栏杆应采用防止儿童攀登的形式 垂直栏杆构件间的净距不应>0.11m。(3)阳台、走廊栏杆的构造必须坚固安全: 放置花盆处必须采取防坠落措施。(4)供残疾人使用的坡道、楼梯和台阶的起点 及终点处扶手,应水平延伸0.3m以上,当坡道侧面临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置高 度≥50mm的安全挡台 4.门窗的安全措施:(1)用于外墙的推拉窗应加设防止窗扇脱落的限位装置。(2)窗台 高度<0.9m的外窗必须加设安全防护栏杆。(3)位于阳台、走廊处的窗宜采用推拉 窗或采取其它安全措施以防开窗时碰伤人。(4)体育馆内运动员经常出入的门,门 扇净高不得低于2.2m。(5)托幼建筑儿童房门,不得采用弹簧门和推拉门,以免 挤手、碰伤。(6)经常出人的外门宜设雨逢,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底层人口均应设 挑檐或雨篷、门斗,以防上层落物伤人,并应采取有组织排水。(7)门扇开启时不 得跨越变形缝,以免变形时卡住。(8)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门窗,均应向外开启。 5.玻璃幕墙的安全措施:(1)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2)靠近玻璃幕墙的首层室 外地面处宜设绿化带,以防止行人靠 幕墙室内应设安全护栏。(4)建筑用 玻璃幕墙不得用于新建住宅、党政机关办公楼、医院门诊急诊楼和病房楼、中小学 校、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二层及以上外墙。(5)全隐框玻璃幕墙不得用于 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场所,以及临近 道路、广场及下部为出入口、人员通道的建筑, 6.疏散走道的安全措施:设在高层建筑内的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和其它主要疏 散线路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上,应设置包括发光材料在内的发光疏散指示标志。 7.安全玻璃的使用范围:(1)7层及7层以上的建筑外开窗。(2)面积>1.5m²的窗 玻璃或玻璃底边离最终装修面小于0.5m的落地窗。(3)幕墙。(4)倾斜装配窗、 各类天棚、吊顶、各类玻璃雨棚。(5)观光电梯及其外围护。(6)室内隔断、浴室围 护和屏风。(7)楼梯、阳台、平台走廊的栏板和中庭内栏板。(8)用于承受行人行 走的地面板。(9)水族馆和游泳池的观察窗。(10)公共建筑的出人口、门厅等部 位。(11)易遭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的其它部位。

7地下车库建筑的设计说明,包括无障碍车位和充电车位的设置数量、 配置比例和位置等情况。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包括能反映建筑规模的总建筑面积,以及诸如住 宅的套型和套数、旅馆的房间数和床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次和病床数、车库的 停车位数量等特征性指标。(若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已作说明,本条可取消)。 9简述建筑立面造型(建筑形式、风格、建筑色彩处理等)、建筑群体与周 围的空间关系,主要外装饰用材等。

1主要门窗的类型、材质、开启方式、技术性能要求(抗风性、气密性、水 密性、保温性、隔声性等)。 2附门窗明细表。

表 3. 3. 3门窗明细表

注:1.外窗及阳台门的物理性能参见《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 法》GB/T7106,幕墙的物理性能参见《建筑幕墙》GB/T2108。 2.建筑物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相关标准的4级;7层及7 层以上不应低于相关标准的6级;建筑物1~6层的幕墙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相关 标准的2级,7层及7层以上不应低于相关标准的3级。 3.位于大风压且多雨的地区时,窗的水密性不应低于3级。 4.沿街的住宅或环境噪声较大时,应采用隔声性能较好的外窗。可采用中空玻璃或 双层窗,其隔声性能不应小于4级。 5.门窗的保温性能应符合节能设计相关标准要求。

3.3.4对需续建、扩建的工程,说明续建、扩建的内容、要求及相关措施 3.3.5幕墙工程、特殊屋面(采光屋面、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工程及其他需 要另行委托专项设计内容的必要说明及技术要求(如抗震要求、材料要求、排 烟要求等)。

3. 4. 1 工程概况

此部分指和结构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 1工程地点,工程周边环境,工程分区,主要功能; 2各单体(或分区)建筑的长、宽、高,地上与地下层数,各层层高,主要结 构跨度,特殊结构及造型,工业厂房的吊车吨位等

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即正常使用条件,基于正常设 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正常维护的要求。结构设计基准期应与结构使用年 限相协调; 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基本雪压,气温(主要是需计算温度应力时提 供),抗震设防烈度(包括地震加速度值)等; 3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 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地方标准;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不低于初步察深度要求),对于不良地质场地和 高边坡(含深基坑)项目勘察深度应达到详细勘察阶段的要求;必要时应提供 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5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重大建 设工程,需提供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6风洞试验报告。按规范无法确定风荷载体型系数,或需要确定风动力 特性的工程,需进行风洞试验,并提供相关报告; 7批准的上一阶段的设计文件及相关专业的本工程设计资料。包括和 本专业有关的批文,专业间的联系资料等; 8建设单位提出的与结构有关的符合有关标准、法规的书面要求; 9结构专项论证、可行性论证及超限高层建筑抗震审查意见。根据规范 和相关规定要求进行专项技术论证或可行性论证,以及采用新技术、新结构、 新材料的工程,需提供论证或评审报告;如对超限高层建筑,需提供超限高层 建筑抗震专项论证意见及政府批文;对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需提供 可行性评估报告(对超限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尚需提供安全专项论 证意见);对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项目,需提供人工挖孔灌注桩可行性专家论 证意见;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项目,需提供轨道保护专项专家论证 意见等。

应说明下列建筑分类等级及所依据的规范或批文:

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3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4 地下室防水等级; 5人防地下室的设计类别、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和防核武器抗力级别; 6 建筑防火分类等级与耐火等级; 7 混凝土构件的环境类别; 8 绿色建筑设计要求。 3.4.4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1永久外加荷载(砌体、填充材料、找坡材料、保温材料等)的容重: 2楼(屋)面活荷载、特殊设备荷载。工业厂房应提供厂房地坪荷载、吊 车荷载等; 3风荷载:包括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体型系数、风振系数等,坡地建筑 应说明坡地的起算位置及修正系数; 4雪荷载(必要时提供基本雪压、积雪分布系数等); 5地震作用:包括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场地 特征周期、结构阻尼比、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等; 6温度作用。需考虑温度应力的工程,提供温度作用计算参数。与温度 有关的设计参数一般包括最高日平均温度、最低日平均温度、施工条件能达到 的结构合拢温度、温升和温降等; 7地下室水浮力有关设计参数;

3.4.4主要荷载(作用)取值

3.4.5场地分析和地勘报告分析

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简要描述,着重说明平场后 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特殊地质条件、场地稳定性等。主要内容包括: 1简述场地基本情况:说明场地是抗震有利或不利地段;场地是否稳定 是否存在高边坡;有无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岩溶、洞室等); 2简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包括主要土、岩层的承载力特征值(或 桩基设计参数)、土的压缩模量、土或岩石的变形模量、岩体裂隙的分布状况和 发育状态;地下水埋藏情况;土及地下水对钢筋、钢材和混凝土的腐蚀性; 3场地类别划分说明;应校核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与工程设计的 致性;

4滑坡地段或坡地上拟建项目实施后场地的整体稳定性评价; 5对地勘资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包括需地勘单位进一步开展工作 的内容、要求等。

3.4.6与相邻建(构)筑物及边坡的关系

对工程所在场地的边坡(含基坑)规模、与主体结构关系进行简要描述,必 要时应说明对既有建(构)筑物、市政设施和道路、轨道交通等的影响,具体边 坡支护设计和轨道保护设计分别详第3.11节岩土工程和第3.14节轨道保护。 1边坡(含基坑)及支护结构类型,包括最大边坡高度、支挡方案、施工现 状及与主体结构关系。对关系复杂的场地,应提供相应的场地部面图以明确 主体结构与场地、主体结构与支护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应在地勘报告剖面图 上完成); 2拟建建(构)筑物影响相邻建(构)筑物、市政设计和道路时,应描述相 互关系、产生的影响和拟采取的措施; 3工程位于既有及规划轨道交通保护线以内时,应简要描述轨道情况及 相互关系。

3. 4. 7 地基与基础设计

对地基基础方案及设计理念进行阐述,包括持力层和基础形式选择、基础 埋置深度、地基处理方法等。主要内容包括: 1持力层选择。当采用地基处理时,应说明地基处理方法及针对基础和 上部结构的加强措施,具体地基处理设计可详第3.11节岩土工程; 2设计所采用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主要说明基础设计相关的岩土物 理力学参数; 3基础选型说明。采用天然地基时,应说明基础埋置深度;采用桩基时 应说明桩的类型(包括桩型与成桩工艺)、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结构单元 较多时,可采用图表方式说明各结构单元场地类别、基础选型; 4高层建筑无地下室时,应说明基础理置深度是否满足整体稳定性的要 求及采取的措施; 5当需要进行抗浮设计时,应对建筑物各部位的抗浮措施进行说明; 6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主要包括特殊地质条件的地基基础,如 骨坡地段基础、抗震不利地段基础、涉及洞室地基基础、位于坡顶建筑基础等 设计时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说明; 7施工特殊要求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3.4.8上部结构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1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设置。包括各结构单元划分情况 说明; 2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说明。包括对各结构单元结构体系及其设计理 念、各结构单元的最大结构高度、各类结构的抗震等级、主要节点和支座形式 等说明。钢结构为主或包含较多钢结构时,概述采用钢结构的部位及结构形 式、主要跨度;装配式建筑应概述预制构件类型及使用范围,具体装配式构件 设计内容详第7章装配式建筑专篇; 3结构嵌固端不在基础顶面时,应说明嵌固端有效性; 4位于抗震不利地段时,应说明所采取的处理措施; 5楼(屋)盖结构形式说明; 6抗震概念设计的必要说明。 1)多层建筑应说明对平面及竖向不规则和特别不规则的处理措施;高层建 筑应按重庆市城乡建委的规定填写《重庆市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基本参数表》: 必要时提供结构平面简图(简图中标明基本规则平面、标明与抗震有关的相关 尺寸、注明抗震超限情况判定表中与平面相关数据的计算过程),并说明对平 面及竖向不规则的处理措施和薄弱环节的加强措施;结构超限时,应说明对超 限高层抗震专项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概述性能化设计内容及针对性措施; 2)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体房屋,应描述房屋平面规则性 横墙间距、落地抗震墙数量及材质、砌体墙段的最小尺寸、底部框架柱网尺寸 楼(屋)盖系统、构造柱和圈梁的设置要求等; 3)单层工业厂房,应对厂房平面规则性、柱间支撑、屋盖系统、屋面支撑等 进行说明; 4)对于特殊结构形式的建筑(如体育场馆类大空间结构),根据项目的具 体情况进行说明; 5)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特殊技术的说明,结构重要部位(如节点 支座等)的说明或简图; 6)钢结构除锈、防腐和防火要求; 7)钢结构制作、运输和安装要求; 8)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与超长结构处理措施。包括抗裂控制措施和施工后 浇带的设置; 9)施工特殊要求及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1结构分析程序的选用。包括采用的结构分析程序名称、版本号、编制 单位。对于复杂高层建筑(带转换层、连体、错层等结构形式)或重要建筑,应 至少采用两种不同力学模型且经过鉴定的程序进行计算; 2结构分析模型的选用。说明结构分析所采用的计算模型(包括楼板 剪力墙、钢结构支座等的计算模型)、整体计算嵌固部位,必要时附计算模型 简图; 3结构分析输入的主要参数。包括地震作用修正系数、结构阻尼比、不 同于规范的地震影响系数等; 4输出的主要计算结果。对计算输出的控制性成果可采用图表方式列 出。主要计算结果包括: 1)周期、扭转周期比、位移、位移角、扭转位移比、振型质量参与系数; 2)层刚度比、楼层受剪承载力比、水平荷载作用下基底剪力及地震剪力系 数(剪重比)、刚重比、剪力墙及框架柱最大轴压比; 3)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底层框架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 构框支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值、框架一核心 简结构框架承担剪力比例、框支剪力墙结构转换层上下刚度比及上部和下部 刚度比等; 4)必要的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的主要结果。超限高层根据设计选用的 结构性能目标提供中震、大震计算分析成果; 5)砌体结构的墙脚荷载和各层抗震计算图形输出; 6)多高层钢结构的梁、柱、钢板剪力墙及支撑的强度和稳定计算结果,梁 的挠度,柱和支撑长细比,主要连接和节点的计算结果等; 7)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的钢结构安装和混凝土施工间隔层数,主要钢构 件的应力比、构件宽厚比等; 8)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应力、变形、稳定计算结果。对某些复杂结构形式 应提供个别关键构件失效导致屋盖整体连续倒塌的计算结果; 9)钢结构厂房中刚架、屋架、屋面梁、柱、支撑及吊车梁的强度和稳定计算 结果,柱顶位移,吊车梁、托梁、屋架的度,柱、压杆和支撑长细比,主要连接 和节点的计算结果等; 10)需要两个不同计算软件进行分析或不同模型(如单多塔)进行分析的 项且应提供对比分析结果:

11)对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说明,判别程序计算的主要结果是否合 理有效。

3.4.10主要结构材料

结构用材应优先选用高强、高质、节能、环保的材料,以达到节能减耗的目 的。主要结构材料及特殊材料包括: 1混凝土构件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时,应说明其 密度等级和强度等级。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 2钢筋种类、预应力筋(包括钢绞线或高强钢丝)种类和钢材牌号,钢筋 和钢材连接材料的规格等;特殊材料或产品(如成品拉索、锚具、铸钢件、成品 支座、阻尼器、消能减震器、高强螺栓等)的说明等; 3砌体结构砌体的种类及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等; 4钢构件的防腐涂层的年限,耐温性,防火涂料类型及产品要求; 5围护结构和轻质隔墙材料的类型及相应的强度等级; 6节能及绿色建筑的材科要求。结构用混凝土宜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 钢结构宜采用耐候钢或耐候型防腐涂料,现浇混凝土应采用预拌混凝土;结构 用砂浆宜采用工厂化预拌砂浆

3.4.1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

结构设计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时,应说明其应用部位、应用理由及 可行性,必要时说明拟采用的特殊分析方法、试验手段等。新材料应是通过鉴 定的;新技术、新结构如通过论证应说明,如未经过论证应在初步设计审查前 进行论证。

有无对施工特殊要求; 2 必要时应提出的试验要求,如风洞试验、振动台试验、节点试验等; 3进一步的地质勘察要求、试桩要求等; 4尚需建设单位进一步明确的要求;一般包括电梯、扶梯及特殊设备订 货样本; 5提请在设计审批时需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5.1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

5.1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电气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

纸、主要电气设备表、计算书。

3. 5. 2 设计说明书

1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应说明建筑的建设地点、基本自然环境、建筑类别及防火类 别、性质及使用功能、面积、层数、高度、结构类型等; 2)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部门(如:供电部门、消防部门、通信部门、公安部 门等)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4)本工程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包括标准的名称 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2设计范围 1)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的设计内容,以及与二次 装修电气设计、照明专项设计、智能化专项设计等相关专项设计,以及其它工 艺设计的分工与分工界面;明确有那些设计内容或子项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并 提出建议; 2)拟设置的建筑电气系统。 3变、配、发电系统 1)确定负荷等级和各级别负荷容量; 2)确定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要求电源容量及回路数、专用线或非专用 线、线路路由及敷设方式、近远期发展情况; 3)备用电源和应急电源容量确定原则及性能要求,有自备发电机时,说明 启动、停机方式及与城市电网关系; 4)高、低压配电系统接线型式及运行方式;正常工作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 的关系;母线联络开关运行和切换方式;变压器之间低压侧联络方式; 5)变、配、发电站的位置、数量及型式,设备技术条件和选型要求; 6)容量:包括各级别负荷设备安装容量、计算有功、无功、视在容量,变压 器、发电机的台数、容量、负载率; 7)继电保护装置的设置; 8)操作电源和信号:说明高、低压设备的操作电源,以及运行信号装置配 置情况; 9)电能计量装置:采用高压或低压;专用柜或非专用柜(满足供电部门要 求和建设单位内部核算要求);监测仪表的配置情况;

10)功率因数补偿方式:说明功率因数是否达到供用电规则的要求,应补 偿容量和采取的补偿方式和补偿后的结果; 11)谐波:说明谐波状况及治理措施 4配电系统 1)供电方式:明确各级负荷的供电方式; 2)供配电线路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高、低压进出线路的型号及敷设方 式;选用导线、电缆、母干线的材质和类别; 3)开关、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 4)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的选择; 5)停车库(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配电及设置情况。 5照明系统 1)确定照明方式、种类及主要场所照度标准、照明功率密度值等指标; 2)光源、灯具及附件的选择、照明灯具的安装及控制方式; 3)设置应急照明时,应说明应急照明的照度值、电源型式、灯具配置、控制 方式、持续时间等; 4)对有二次装修照明和照明专项设计的场所,应说明照明配电箱设计原 则、容量及供电要求。 6电气节能及绿色建筑 1)拟采用的电气节能和环保措施; 2)表述电气节能、环保产品的选用情况; 3)绿色建筑详3.10.5节内容。 7防雷 1)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 2)防直接雷击、防闪电感应、防雷击电磁脉冲等的措施; 3)确定防雷方式。当利用建筑物、构筑物混凝土内钢筋做接闪器、引下 线、接地装置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和要求; 4)景观小品和构筑物的防雷措施 8接地及安全措施 1)各系统要求接地的种类及接地电阻要求; 2)等电位设置要求; 3)接地装置要求,当接地装置需作特殊处理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方

10)功率因数补偿方式:说明功率因数是否达到供用电规则的要求,应补 偿容量和采取的补偿方式和补偿后的结果; 11)谐波:说明谐波状况及治理措施 4配电系统 1)供电方式:明确各级负荷的供电方式; 2)供配电线路导体选择及敷设方式:高、低压进出线路的型号及敷设方 式;选用导线、电缆、母干线的材质和类别; 3)开关、插座、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 4)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的选择; 5)停车库(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配电及设置情况

4)安全接地及特殊场所接地的措施。 9电气消防详3.9.9节内容, 10智能化设计 1)智能化设计概况; 2)智能化各系统的主机房、控制室位置: 3)智能化各系统的供电、防雷及接地等要求; 4)智能化各系统与其它专业设计的分工界面、接口条件

3. 6. 1工程概况

项目位置,项目场地标高范围,工业建筑的火灾危险性、民用建筑的建筑 分类和耐火等级,总用地面积、建筑面积(或体积)、建筑功能组成、建筑层数 建筑高度、建筑物土0.00所对应的海拨标高(小区设计时可统一在给水分区中 表达)以及能反映建筑规模的主要技术指标(如旅馆的床位数,剧院、体育馆等 的座位数,医院的门诊人数和住院部的床位数,住宅的套数及总人数等)

1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内 容(如环保、消防等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或审核意见书); 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规范、标准(包括标准 的名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设计依据的市政条件; 4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任务书; 5建筑和有关专业提供的条件图和有关资料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用地红线(或建筑红线)内 本专业的设计内容(当在红线范围内仅涉及某几栋楼时,应明确该楼栋号),以 及与需要专项(二次设计的如二次装修、环保、消防及其他工艺设计的分工界 面和相关联的设计内容。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还应说明与本专业有关

3. 6. 4 给水系统

1水源 1)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位置、接管管径及根数、能 提供的水压(海拨高度)或供水服务标高(海拨高度); 2)当建自备水源时,应按照《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要求 进行专项设计。 2用水量 说明或用表格列出各种生活、生产用水定额及用水单位数、使用时数、小 时变化系数、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包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游泳 他和中水系统补水量,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浇酒、绿化浇酒用水,未 预见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等),详表3.6.4

表3.6.4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汇总表

3水压 说明最不利用水点所在的位置和所需水压的海拨高度。 4水质 说明不同功能建筑及房间用水的水质要求和需要满足的国家标准(如星 级酒店的洗衣房用水、厨房用水、直饮水、医院手术室用水等)。 5给水系统 1)室外给水 说明室外给水管的管径和设置情况(如生活给水与室外消防给水是合并 还是独立设置,管网是枝状还是环状,进水管是否设置倒流防止器等); 2)计量方式:说明总表及分表计量的设置情况(如根据使用用途,对不同 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按照付费或管理单元情况对 不同用户的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3)给水方式 说明给水系统的选择和给水方式,分质、分压、分区供水情况和采取的措

施,一般采用列表说明(表中应注明建筑物土0.00所对应的海拨标高);说明供 水分区压力和采取的压力控制措施; 4)说明调节设施(如生活水箱和水池)的容量、设置位置、材质; 5)设备配置及选型 说明设备房位置、主要设备的性能参数、数量和配置情况、设备控制方式 等;如有隔振及防噪声要求,应说明给水设备采取的技术措施; 6)说明防水质污染、保温、防结露和防腐蚀等措施。 6用水器具、用水设备选用 兑明卫生洁具的选用及其它用水设备选用,说明所选用的用水器具及设备是 否符合现行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及《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 件》GB/T18870的要求。 7说明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3. 6.5 热水系统

1说明采取的热水供应方式、热源、水质和保证水质的水处理措施,加热 方式、加热设备供水温度(如果为间接换热,还应说明热媒水供回水温度); 2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用水量标准、用水单位数、最大小时热水量、耗热 量、机组供热量等; 3说明热水系统选择和供水分区、循环方式,加热设备的位置、主要参数 及选型(也可以在设备表中反映); 4说明管材选用和保温、防腐的技术措施等; 5当利用余热、太阳能或采用热泵时,应说明采用的依据、供应能力、系 统形式、运行条件、技术措施等。 3.6.6对水质、水温、水压有特殊要求或设置饮用净水、开水系统者,应说明 采用的特殊技术措施,并列出设计数据及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

3.6.7循环冷却水系统

1说明各个循环冷却水系统的主要流程及循环冷却水量、进出水温、温 差及当地气象参数(如最热月重庆主城区气象参数为:大气压力963.8hPa,夏 李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5℃,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5℃等); 2说明采用的节水和稳定水质措施(如采用了自动加药装置、旁滤处理 装置或电子水处理器等设施); 3说明冷却构筑物和循环水泵的参数、选型及设置位置;当冷却塔不能 满足布置间距和防噪声要求时,所采取的措施:

4说明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3.6.8游泳池、游乐池、水上乐园等循环水系纟

说明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等的主要设计参数、 消毒方式的选择;说明游泳池水质满足的水质标准;明确游泳池等水处理设备 机房设置位置、加热设备类型及设置位置 :说明补水计量装置的设置等

说明本工程实际采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和其他节水控制措施

3. 6. 10 排水系统

1市政排水条件 排入城市管渠或其它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道管径或沟渠横断面尺寸、坡度、 排入点的标高、位置或市政检查井编号。当排水体(江、河、湖等)时,还应说 明对排放的要求、水体水文情况(常水位、城市防洪标准对应的洪水位); 2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产、生活排水系统的最高日和最大时排水量,当 污水处理设施(生化池等)分散设置时应列表叙述每座污水处理设施(生化池 等)所承担的服务区域及对应的处理量; 3说明雨水系统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室外场地(含下沉式广场及地下 车库坡道出入口)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汇水面积、雨水排水量等,还应说明 建筑屋顶雨水采用的重现期以及屋顶雨水排水工程与溢流设施总排水能力的 重现期取值、径流系数。排出口较多时应列表叙述每个出口承担的服务区域、 面积及对应的排水量及出口管径 4排水系统 1)说明排水体制(污水、废水、雨水的分流制或合流制); 2)说明排水通气方式(如采用的伸顶通气立管、专用通气立管、环形通气 管、辅助通气管、器具通气管以及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等); 3)说明各种排水系统的敷设方式、排水出路及管径;如需要提升,则说明 提升位置,规模、提升设备选型及设计参数、构筑物形式、占地面积、是否设置 站房以及设在室内的防臭、防噪声措施等; 4)对于特殊排水,如厨房含油废水、锅炉废水、医院污水、实验室酸碱废水 系统等,需要设置小型处理设施或小型构造物处理时,应分别简述其排水方 式、处理方式、出路及设施选型; 5)说明各种屋面雨水系统(如重力流屋面雨水系统、半有压屋面雨水系 统、压力流屋面雨水系统等)的设置情况;以及雨水排水出路和室外敷设方式;

5各系统选用的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6污水处理 根据项目已批复的“重庆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准书”和项目实 际外部排水条件,确定污水排放和处理方式;当污水需要处理时,应说明污水 水质、处理规模、处理方式、工艺流程、构筑物情况以及处理后达到的标准等。

3.6.11非传统水源利用

1制定非传统水源利用方案 根据项目情况,能利用非传统水源时,应说明可利用的雨水、再生水等水 资源状况,确定利用方式和处理措施及规模; 2再生水(中水)系统 说明中水系统设计依据、水源、水量、回用用途、水质要求、设计参数、工艺 流程及处理设施、设备选型; 3雨水利用系统 说明雨水利用方式(分收集回用、入渗、调蓄排放等方式)和相应的利用措 施及设计参数(如设计重现期、日降雨量、入渗系数等);如以收集回用为主,应 说明日可回用雨水量、日用雨水量、储存雨水量、系统选型、处理工艺及构筑物 概况。当需要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时,应按《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计 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在专项设计里编制本节的内容。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于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简述机电抗震设计概况,包括给水排水主要管道管材及高位水箱、冷却塔等设 备及构筑物设置情况,各类管道、各类管径所对应的机电抗震设施及支吊架等 的运用情况。 3.6.13对分期建设的项目或扩建工程,应说明前期或现状与后期结合的情 况;当本期设计利用前期给排水设备设施时,应说明前期设备的位置、绝对标 高、主要设备设施的参数、利用的设计依据等;当本期设备需预留后期工程容 拍单宏司左发艺宏招品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述机电抗震设计概况,包括给水排水主要管道管材及高位水箱、冷却塔等 及构筑物设置情况,各类管道、各类管径所对应的机电抗震设施及支吊架 运用情况

3.6.13对分期建设的项目或扩建工程,应说明前期或现状与后期结合的情

:当本期设计利用前期给排水设备设施时,应说明前期设备的位置、绝对 、主要设备设施的参数、利用的设计依据等;当本期设备需预留后期工程 时,应说明后期规模和预留设备的设计依据。(相关内容可在各系统说明)

3.6.14说明施工图

列出主要设备(各类泵组、热水机组、换热器、冷却塔、水箱、紫外线消毒器 等)的名称、性能参数、计数单位、数量,备注使用运转说明

3. 7. 1 工程概况

3.7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简述项目建设地点、建筑面积、规模、建筑防火类别、使用功能、层数、建 度等(如有多个子项,应分别进行说明)

1与本专业有关的批准文件和建设单位提出的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2本专业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规范和标准(包括名 称、编号、年号和版本号); 3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应提供相关资料; 4节能设计专项论证报告(当公共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单栋建筑地上 建筑面积大于200000m时需提供); 5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3.7.3设计内容和范围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范围以及相关 专业的设计分工。

SZDBZ 174-2016 市政电缆隧道消防与安全防范系统设计规范3.7.4设计计算参数

表3.7.4室内设计参数表

注:1.温度、相对湿度采用基准值; 2.对高密度人员房间,宜明确人员密度。 3.对房间风速有特殊要求时,宜在表中备注栏明确风速范围

1供暖热负荷,见表3.7.5

表3.7.5供暖热负荷估算表

注:需注明供暖面积及热指标;多个用途不同子项应分别估算且汇总。 2叙述热源状况、热媒参数、热源系统工作压力、室外管线及系统补水定 压方式; 3供暖系统形式、供暖供回水温度、系统工作压力及管道敷设方式; 4 供暖热计量及室温控制,系统平衡、调节手段; 5 供暖设备、散热器类型、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6供暖系统补偿方式。

空调冷、热负荷GB 5009.249-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铁强化酱油中乙二胺四乙酸铁钠的测定,见表3.7.6。

表3.7.6空调冷热负荷估算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