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T 1698-2020 宁夏地热井施工技术规程

DB64/T 1698-2020 宁夏地热井施工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4/T 1698-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9756
VIP资源

DB64/T 1698-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4/T 1698-2020 宁夏地热井施工技术规程

DB64/T16982020

d)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保障措施

地热井施工应遵照以下工作程序: a) 场地平整; b) 钻井设备安装; c) 钻进; d) 测井; e) 冲孔换浆; f) 下管; g) 止水固井; h) 洗井; i) 完井产能测试。

QX/T 499-2019 道路交通电子监控系统防雷技术规范6.3.1施工场地要求

6.3.2设备选择和安装要求

6.3.2.1井架、钻探设备、钻井液循环设备和安全设备、电器设备等的选择和安装应遵照DZ/T 0260一2014第6条的规定。 6.3.2.2相关设备安装结束后,施工单位项目负责、技术负责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安装情况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方可开钻。

6.3.3.1钻进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热并类型、钻地层和钻并结构、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 采用全面钻进和定深取心钻进相结合的钻进方法。定深取心深度和取心长度应符合地热并施工 求。定深取心钻进应对岩心及时编录,全面钻进应进行岩屑、钻时等地质录井工作。

6.3.3.2不同地层中取心钻进方法的选择应遵照DZ/T0227的规定。

取心编录应遵照以下规定: a 黏性土、胶结较好的砂岩、完整基岩岩心采取率平均不低于70%,风化或破碎基岩岩心采取率 应平均不低于40%; b) 岩心管要慢提轻放,取心不应猛敲猛打: C 岩心应顺序摆放、不得颠倒,及时填写岩心标签,并及时编录、取样和装箱; d) 岩心应保留至工程验收,工程验收后,岩心根据要求处理; 3.3.3不同地层中全面钻进方法的选择应遵照DZ/T0148的规定

6.3.4地质录并要求

6.3.4.1岩屑录并要求

DB64/T16982020

岩屑录井应符合以下规定: a)取样间距宜为2m,在地质构造复杂及地层变化孔段,应适当加密。取样宜在振动筛下固定位 置捞取,重量不少于500g。捞取后应及时清洗干净,去掉杂物和掉块,标识深度、晒干装袋。 岩屑袋应自上而下顺序摆放、装箱。 b 每100米测量一次岩屑迟到时间,确保岩屑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岩屑取样时间等于钻达时间加 迟到时间。 C)岩屑编录工作完成后,应绘制岩性编录面

6.3.4.2钻时录并

记录钻压、进尺、纯钻进时间、放空井段和泥浆液温度等内容。通常宜使用综合录井仪进行地热井 钻时录井。

6. 4. 1一般要求

成井工艺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泵室管口径应保证地热水泵的下入要求,深度应考虑区域最大水位埋深及降深; b 孔隙型地热井应全孔下管;裂隙型地热井宜下管至热储层顶部,下部根据热储层稳定性选择裸 眼或下过滤管: C 常用井身结构为一开、二开、三开,井径和套管直径见表1,各级套管重叠部分应不少于30m。

6.4.2.1测井前应通孔和循环钻井液,保证钻孔畅通、钻井液性能良好,井壁稳定,井底干净。 6.4.2.2测井项目应包括井深、井径、井斜、井温、电阻率、自然电位、自然伽玛、补偿声波、双感 应双侧向和双感应八侧向等,项目可根据地热井施工设计要求增减。 6.4.2.3地热井相应深度井斜应满足:深度300m内(开采井泵室段)不大于1°,1000内不大于3° 2000m内不大于7°,2000m以上终孔不大于10°;井深误差不大于1/1000。 6.4.2.4测井应全孔测井,不能漏测。 6.4.2.5测井结束后,应根据测井结果开展技术会商,确定热储目的层、滤水管位置、止水位置等内 容。

DB64/T16982020

真砾地热井成井时,填砾的具体操作遵循DT/T0148执行

6. 4. 5. 2 止水

染。 6.4.5.2.2孔隙型不填砾地热井宜采用橡胶伞止水,止水段不少于2组,每组橡胶伞不少于3个;止 水位置应置于过滤管顶部泥岩密室段。孔隙型填砾地热井宜使用黏土球或优质黏土块止水。 6.4.5.2.3裂隙型地热井应采用固井法止水。 6.4.5.2.4止水结束后,应在洗并抽水过程中观察水温水质是否发生明显变化检验止水效果。

6.4.6.1表层套管固井时,水泥应返至地面;技术套管固井时,水泥浆返高应大于400m,套管重叠部 分应用水泥固封并试压检验。 6.4.6.2表层套管固井水泥宜采用标号不小于P.S.A32.5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其他井段宜采用G级油 井水泥。 6.4.6.3水泥浆密度一般控制在1.75g/cm~1.80g/cm。 6.4.6.4井管内水泥塞高度宜为10m~30m。 6.4.6.5固井深度超过1200m时,应采用专用水泥固井车和水泥浆储罐车,保证固井时的连续性。

.4.7.1孔隙型填砾地热井宜采用活塞洗井、潜水泵抽水洗并或空压机气举洗井 6.4.7.2孔隙型过滤管地热井宜采用空压机气举洗井、高压喷射洗井。 6.4.7.3裂隙型基岩地热井宜采用空压机气举洗井。 6.4.7.4洗井应达到地热流体中悬浮物含量小于1/20000(质量比),流体产量与压力下降保持相对稳 定(前后比较变化小于10%)

6. 5 完并产能测试

DB64/T16982020

7地热井质量验收、完井报告与资料归档

地热井施工完成后,应由地热主管部门组织勘查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共同进行质

7.2地热井勘查施工报告

如实论还地热开勘查施上过程、 成井工艺方法、正确评价地热井可开采资源量及地热水水质评价,具体提纲参见附录B。

7.3.1.1地热井勘查施工完成后,应对整个勘查施工过程 文、图、表和影 像等技术资料进行整理、造册、建档、保管,按要求将成果汇交有关单位。 7.3.1.2钻探工程技术档案应以合同项目或单井为单位建立档案。 7.3.1.3封面应有档案编号、地热井施工起止时间及归档时间等必要信息。 7.3.1.4归档档案应有总账和明细表,并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和数据库。 7.3.1.5归档原始资料应真实准确,不得后期涂改伪造。 7.3.1.6跨工后移交建设方的文件应复制存档。

资料归档内容应包括以下内容: 工程投标和设计文件,包括地质设计、项目招投标文件、合同(任务)书、地热钻探工程设计、 补充设计、施工作业计划、健康安全工作预案(手册)及环境评估及保护预案等; 现场工程管理文件,包括钻井定位和安装通知书、钻井开工检查验收表、热储层预告通知书、 地质设计变更通知书、地质采心补心通知书、地热井试验通知书、岩心移交验收单、钻井弯曲 度测量记录表、钻井事故登记表、钻井终孔通知书、井内遗留物登记表和钻井成井质量验收报 告等:

DB64/T16982020

) 钻井成井原始报表文件,包括班报表、施工日志、生产统计报表、材料消耗统计表、钻杆钻链 和钻头使用登记表、成本核算报表、测井和录井记录表以及原始记录报表移交清单等; 技术总结文件,包括工程技术总结、竣工报告、新工艺新技术试验、专题研究报告和钻探技术 经济指标综合表等。 e 其他文件,如井管(管材)质保书、质量化验单、水质分析报告等

8并内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地热井钻探并内事故一般包括:卡钻事故、钻具断落事故和落物事故。

8.2卡钻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8.2.1卡钻事故的预防

8.2.1.1各种钻具、管材、接头、接箍及钻杆的加厚部位等,必须按DZ/T0106的技术要求和规定进 行加工,并严格进行质量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入井钻具(工具),不得使用。 8.2.1.2下钻时,钻具与孔底应保留不小于0.5m的安全距离,然后开泵送水,再缓慢回转钻具到孔底。 8.2.1.3钻进中,发现动力机响声异常、钻参仪表数值突变、钻具回转阻力增大、泵压升高、岩心堵 塞等情况,应及时提钻予以排除。 8.2.1.4钻进中,出现机械故障、停待、冲洗液突然严重漏失等情况时,应将钻具提升到安全孔段。 8.2.1.5发现钻具回转遇阻时,应立即上下活动钻具,并保持冲洗液循环,不允许无故停泵。 8.2.1.6采用牙轮钻头扩孔时,必须配备导向钻头,选择合理的钻进规程参数。 8.2.1.7在研磨性较强的岩层中,采用金刚石或针状合金钻进时,应合理控制回次进尺,防止磨薄、 磨漏岩心管。 8.2.1.8发现卡钻、埋钻等事故征兆时,应迅速窜动、回转钻具并提离孔底,不允许停泵、停车。 8.2.1.9提下钻遇阻时,不应强拉硬提或向下强冲,应及时开泵扫孔。 8.2.1.10在易塌层段提钻时,应严格控制提钻速度,减小对孔壁的抽吸,并及时向孔内回灌冲洗液, 保持液柱压力。 8.2.1.11提钻过程中,若发现钻具上有严重泥包、取粉管内有大粒岩屑、掉快或淤泥时,应及时调整 泥浆性能。 8.2.1.12在易发生掉快、探头石的层段钻进时,应选用带有取粉管的钻具组合,避免掉块、探头石卡 钻。 8.2.1.13在非孔底漏失的层段钻进时,要经常测试孔底残留岩粉,孔内岩粉高度超过0.3m时,要采 取措施。 8.2.1.14在提下钻及钻进过程中,严把孔口关,防止将小工具、硬物件掉入孔内,造成卡钻, 8.2.1.15下钻时抹好丝扣密封油,确保入孔钻具的密封性。钻进中,要认真观察泵压变化,防止冲洗 液循环“短路”,确保孔底钻头的供液量。

8.2.2卡钻事故的处理

,1在卡钻初期,应尽量维持大泵量循环,尽力转动、上下窜动钻具。在分析卡钻原因、确定, 型之后,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2处理掉块卡钻事故,应先以提、窜钻具为主,然后用拉顶结合或增加动滑轮数量增大提升自 巧然无效时,再采用上下震击、提拉吊打等方法解卡,

DB64/T16982020

8.2.2.3处理泥包、吸附卡钻和岩粉埋钻事故时,应先调低冲洗液密度,持续循环,再将一定数量的 原油、柴油、废机油或解卡剂(液)泵注到卡钻事故孔段进行浸泡,每隔1.5h~2h上下活动钻具一次, 直至解卡。 8.2.2.4采用反丝钻杆,逐步倒出孔内全部正扣钻杆,然后再处理被卡的粗径钻具。 8.2.2.5采用磨削残留钻具的方法:根据残留钻具的类型、结构,选择或加工专用的磨鞋、铣刀,下 入孔内,消灭残留钻具。 8.2.2.6如果反钻杆存在困难或必须采用倒扣与套铣交替进行而存在被卡风险时,可直接采用钻杆内 爆破的方法,先取出孔内全部钻杆,然后再处理孔内被卡的粗径钻具。 8.2.2.7深孔发生卡钻,应根据不同规格钻杆的拉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推断卡点位置和卡段长度,然 后再确定处理方法。

8.3.1钻具断落事故的预防

8.3.1.1钻具断落的形式表现为折断(扭断)、刺扣、涨扣及滑扣等钻具事故。 8.3.1.2钻具储存时应做好防腐工作,钻具应按照规格、钢级、壁厚、新旧程度分别存放,并做好标 记。 8.3.1.3提下钻应认真检查钻具,钻具连接前,螺纹要清洗干净并涂好丝扣油,有问题的钻具绝对不 能下井。 8.3.1.41 任何时候都不应超过钻具的屈服强度进行提拉或扭转。 8.3.1.5执行定期探伤制度,特别是钻丝扣部分、钻杆的丝扣和加厚部分。 8.3.1.6基岩钻进出现严重跳钻时,可配用合适的减震器,以减小跳钻对钻具的破坏。

8.3.2钻具断落事故的处理

8.3.2.1对于钻链、钻杆接头及钻杆加厚部分可使用公锥、母锥和捞桶打捞,而钻杆本体则不宣采用 公锥打捞。 8.3.2.21 鱼头顶部变形严重、弯曲,需修复鱼顶后再选择打捞工具。 8.3.2.34 钻具从丝扣脱落,若丝扣完好,可采取原接头对扣打捞。 8.3.2.4井下情况复杂,打捞时须带安全接头,以防止并内情况复杂化。 8.3.2.5钻杆内孔经过特殊处理的,选用公锥时应考虑内孔是否适宜造扣。 8.3.2.6打捞时应根据钻具悬重、泵压、方入尺寸及转盘负荷对打捞情况做出及时正确的判定。

8.4落物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B.4.1落物事故的预防

8.4.1.1井口工作人员作业过程中,易掉入孔内的小工具应系上尾绳,另端与操作者固定。 3.4.1.2井口小物件、小工具,要求应与井口保持一定距离,合理放置。D 8.4.1.3钻井作业各个环节,必须重视孔口安全管理。时常注意盖好孔口,谨防小工具、小物件掉入 孔内。 8.4.1.4每次下钻前,应认真检查钻头的球齿合金、金刚石胎块、金刚石复合片与钻头体粘(焊、嵌) 接是否牢靠或存在缺陷。发现异常,立即更换钻头。

8.4.2落物事故的处理

4.2.1掉入铁器物件、工具时,可先用磁铁打捞器打捞,或用冲捞、粘取、抓套、研磨等方法

DB64/T16982020

8.4.2.2掉入非铁器物件、工具时,可用冲捞、粘取、抓套、研磨等方法打捞。 8.4.2.3处理架在钻孔中途的工具、物件,应设法先将落物赶到孔底之后,再进行处理;在把小物件 赶向孔底的过程中,应小心操作,谨防造成卡钻事故。 8.4.2.4对于孔底残留的碎合金,牙轮球齿、碎胎块等小硬物,可采用全孔反循环,使其从钻杆中排 出孔外。钻杆柱下端接收拢岩心管,下钻至距孔底0.1m~0.2m,安装带有送水接头及密封钻杆功能的 专用井口套管接头,接通泥浆泵,由钻杆与孔壁之间的环隙向孔内送水,形成全孔反循环,从钻杆中排 出小硬物。

9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9.2.1设备搬迁与安装管理

9.2.1.1应对大型钻井设备迁移路线所经过的公路、桥涵和障碍物等条件进行实地踏勘和调研,运输 超长、超高和超宽设备时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9.2.1.2车装钻机迁移时,应收放塔架或榄杆;禁止在高压线下和坡度超过15°坡上或松软和凹凸不 平的地面整体迁移钻机。 9.2.1.3在气候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方可进行设备的吊装作业。 9.2.1.4使用起重机械起吊钻井设备时,应遵守GB6067相关规定。

9.2.2并场人员管理

9.2.2.1施工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安全生产和意外救险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 9.2.2.2上班前8小时和上班时不准饮酒。进入井场工作时,必须穿戴规定的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安 全帽;不得赤膊、赤脚或穿拖鞋上岗。 9.2.2.3在钻塔上工作时,必须系牢安全带,穿规定的工作鞋。不应穿带钉子的鞋或者硬底鞋上塔作 业。 9.2.2.4新工人或实习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并在班长或熟练工人指导下进行操作。

9. 2. 3 并场用电管理

9.2.3.1并场用电应遵守GB50194.的相关规定。 9.2.3.2并场用电线路应采用电缆:电缆应架空或在地下作保护性埋设。

DB64/T16982020

9.2.3.3动力和照明配电应分别设置,并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照明应设置36V变压器,并使用防水灯 具。 9.2.3.4电气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机电设备外壳应有良好接地,接 地电阻应小于4Q。 9.2.3.5电气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铜、铁、铝等其他金属丝代替熔断丝。

9.2.4现场操作管理

9.2.4.1开钻前,应对设备安装情况、安全防护设施及安全措施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9.2.4.2升降钻具前,应检查升降机的制动装置、离合装置、吊卡(提引器)、游动滑车、吊钳和其 也柠卸工具等,确保灵活可靠。 9.2.4.3操作升降机应平稳,禁止猛拉猛放。钻具升降过程中严禁用手触摸钢丝绳。 9.2.4.4提落钻具或钻杆时,提引器切口应朝下;摘、挂吊卡或提引器时,禁止用手抓其底部。 9.2.4.5钻具处于悬吊或倾斜状态时,禁止用手探摸或伸头探视悬吊钻具内部;提升拧卸钻柱过程中, 井口人员抽、插垫叉时禁止手握垫叉底部。 9.2.4.6设备运转时,禁止进行机器部件的擦洗、拆卸和维修;不应跨越传动皮带、转动部位或从其 上方传递物件。 9.2.4.7检查、调整回转器(转盘)时应停机,并将变速手柄置于空挡位置。 9.2.4.8钻遇复杂地层,或遇扩孔、扫孔等复杂钻进工况,应由机、班长或熟练技工操作。

9.2.5事故处理安全规定

9.2.5.1处理井内事故前,应全面检查钻塔构件、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绳卡、大钩、水龙头等 设备,指重表、泵压表准确灵敏,动力及传动设备工况良好。 9.2.5.2处理井内事故时,应由机、班长亲自操作,并设专人指挥。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操作,除直接 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区域。 9.2.5.3处理事故时,设备和机具不得超过其安全负荷。 9.2.5.4处理井内事故时,防止工具掉入井内,造成双重事故。

DB64/T16982020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地热井常用石油井管参数

A.1地热并常用并管选

表A.1地热并常用并管选择

DB64/T16982020

DB64/T16982020

表A.1地热井常用井管选择(续)

主要介绍项目来源、项目目的和任务

主要介绍项目交通位置、项目所在区地形地貌等自然地理概

主要介绍地热井前期勘查工作情况及勘查结论。

热井施工过程,主要介绍施工工期及最终出水

B. 1. 5 质量评述

地热井施工过程中,组织机构、施工设置规范管理工作、项目管理、文明施工和完成施工工作 是否满足相关质量标准进行评定

B.2区域地热地质条件

B.2.1地质构造条件

论述控制区域地热条件的主要地质构造

B.2.3地热水文地质特征

B.3地热井地质及地球物理测

主要介绍地热并钻探施工钻机型 工工序及进度、成井工艺进

B.3. 2 地质录并

主要介绍钻时录井、岩屑录井和钻井取心录并等地质录井过程

DB64/T16982020

论述测井的方法、项目、过程及测井结果,统计分析渗透率、孔隙度和井温等测井项目随深度的变 化情况。

B.3.4地层划分及岩性综述

根据地质录井及物探测井结果,综合研究对地热井揭露地层进行准确划分,并描述各地层岩性 特征。

B.3.5地热井开采段确定

B.4完并产能测试与可开采量评价

B. 4. 1完并产能测试

主要介绍降压试验过程及成果,计算热储层渗透系数、影响半径、渗透率、导水系数、单位涌水量 和水头等参数,初步确定地热井最大合理开采量

B.4.2可开采量评价

依据降压试验成果、地热并探矿权范围及开发利用需水量综合确定地热井最终可开采量,并计算地 热井开采可利用热能量。

8.5地热流体质量评价

B.5.1水化学特征及物理性质

介绍地热水的PH值、矿化度等水化学特征和基本物理性质。

DB14T 2266-2021 旅游公路设计技术指南B.5.2地热流体不同用途质量评价

对地热水进行生活饮用水、理疗热矿水、天然矿泉水、渔业用水评价,并对地热水的腐蚀性和结垢 性进行评价。

B.6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

B. 6. 1经济性评价

B.6.2环境影响评价

对地热水节能减排效果及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进

DB64/ T16982020

总结地热井勘查施工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结论,并对其开发利用过程提出科学合理化建议。

GB/T 6519-2013 变形铝、镁合金产品超声波检验方法DB64/T1698202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