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403-2019 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规程

DB52/T 1403-2019 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589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52/T 1403-2019 公路隧道地质雷达检测技术规程

2d V= ×ax10*

DB52/T14032019

b)采样率和采样点数设置,并符合下列要求: ·采样率应大于记录的反射波中最高频率的2倍,为使记录波形更加完整,采样率宜大于天 线中心频率的6倍; 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检测时,采样间隔不宜大于0.5ns,采样点数宜大于1024个; 纵向布线时宜采用连续测量方式,扫描速度不得小于40道(线)/秒;特殊地段或条件不允许 时可采用点测方式,测点点距宜小于10cm

5.3.3.1检测前应对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波速做现场标定,且每座隧道应不少于2处JJF(浙) 1132-2016 圆测头千分尺校准规范,每 处实测不少于3次,取平均值为该隧道衬砌混凝土的介电常数或电磁波波速。当隧道长度大于1km时, 需增加标定点数,每km不少于1处。

5.3.3.2波速标定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标定目标体的厚度已知、且不宜小于15cm; 标定记录中界面反射信号应清晰、准确; 标定结果应按公式(2)或公式(3)计算。

2d. ×10% t

5.3.3.3波速标定可采用下列方法:

a)在预设测线上钻取衬砌混凝土芯样,测量芯样长度,并从地质雷达图像上读出钻取位置处衬砌 混凝土反射层面的双程走时,按公式(3)计算电磁波波速; 条件允许时,直接量取衬砌厚度,并从地质雷达图像上读出该处衬砌混凝土反射层面的双程走 时,按公式(3)计算电磁波波速: C)利用已知埋深厚度的标志物(如金属预埋件等)的反射走时按公式(3)计算电磁波波速

5.3.5.1检测前应检查主机、天线连接是否正常、预热运行,使之均处于正常状态。 5.3.5.2检测时天线宜平稳移动、速度均匀,移动速度宜为3km/h~5km/h。 5.3.5.3除空气耦合天线外,检测时应保持天线与衬砌表面密贴。 5.3.5.4检测时应调整增益,使得显示最大正负波形幅度宜占调试框宽度的50%~70%,避免信号微弱 成饱和失真。 5.3.5.5检测时应密切注意雷达图像的变化,对图像异常段做好记录,必要时进行复测。 5.3.5.6单次采集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采集过程中及时核对和校正记录与实际桩号的差异;连续 分段检测时,相邻检测段重复长度不应小于5m。 5.3.5.7随时记录可能对检测产生影响的对象(如渗水、电缆、铁架、预留洞室等)及位置,以便在 分析时区分有效异常(由于检测目标所引起的异常波形)和干扰异常(由检测目标以外的其它因素所引 起的异常波形)。

DB52/T14032019

5.3.5.9检测完成后,应对数据进行回放检查,确保数据记录完整、信号清晰、里程标记准确。 5.3.5.10对数据采集质量不满足要求的区域应及时进行重复检测,直至符合要求。 5.3.5.11对检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无法达到检测目的的,应停止检测,分析原因, 故障排除后,进行补充、重复检测

5.3. 6 作业安全

6. 1. 3数据解析

图1数据处理与解析流程图

6.1.3.1应在掌握衬砌结构及检测对象物性参数的基础上,由已知到未知、定性指导定量的 原则进行。 6.1.3.2结合现场记录,分析可能存在的干扰体位置与雷达记录中异常的关系,准确区分有效异常与 干扰异常。

6.1.4衬砌界面确定

DB52/T14032019

衬砌界面应根据反射信号的强弱、频率变化及延伸情况确定,并按公式(4)或公式(5),计算衬 砌厚度。

6.2.1衬砌厚度分析

2.1.1初期支护厚度按以下进行分析: a 初期支护厚度检测结果的统计,沿测线宜以0.2m~1m间距为一个点进行统计; b)计算所有统计点的最小值、平均值及合格率。 2.1.2二次衬砌厚度按以下进行分析: a)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检测时,二次衬厚度检测结果的统计应沿测线以小于5m的等间隔提取分 析一个点进行; b) 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时,二次衬砌厚度检测结果的统计应沿测线以小于L/34且不得大于20m 的等间隔提取分析一个点进行; 计算所有统计点的最小值、平均值及合格率

6.2.2衬砌背后密实性评价

衬砌背后密实性按密实、不密实、脱空三类进行评价,主要判定特征如下: a)密实:反射信号幅度较弱,甚至没有界面反射信号; b)不密实:衬砌界面的强反射信号同相轴呈绕射弧形,且不连续、较分散; C 脱空:衬砌界面反射信号强,三振相明显,在其下部仍有强反射界面信号,两组信号时程差较 大。

衬砌内部钢支撑、钢筋主要判别特征如下: a)钢支撑:分散的月牙形强反射信号; b)钢筋:连续的小双曲线形强反射信号

对于衬砌厚度及密实性评价宜结合钻芯取样法/钻孔法综合评定。

7.1.1检测报告编写前,应对记录及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并长期保存。 7.1.2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7.1.1检测报告编写前,应对记录及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归档,并长期保存。

应划报告编与前,应对记求及资科进行全值整理、档,开长期保存, 2 检测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a)前言:任务来源及目的; b)工程概况:隧道技术指标、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设计参数、施工日期、检测日期等 c)检测内容、方法及频率:

DB52/T14032019

d)检测依据:技术标准、设计及变更文件、合同文件; e)仪器设备; f)数据处理、分析与结果; g)结论及建议; h)附件:衬砌厚度检测结果统计表、衬砌缺陷统计表、缺陷的典型解释图件等。

DB52/T1403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检测测线布置要求

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时,检测测线布置按以下要求: a)以纵向布线为主、必要时辅以环向布线: b)纵向测线沿隧道拱顶、两侧拱腰部位布置,并记录测线准确位置; c)2车道及以下隧道纵向测线数量不少于3条,3车道及以上隧道纵向测线数量不少于5条(增 加测线的位置)。

交工验收质量检测时,检测测线布置按以下要求: 以纵向布线为主、必要时辅以环向布线; 纵向测线沿隧道拱顶、两侧拱腰部位布置,并记录测线准确位置; 2车道及以下隧道纵向测线数量不少于3条,3车道及以上隧道纵向测线数量不少于5条( 加测线的位置)

仰拱检测时,每车道纵向不少于1条测线,必要时增加横向测线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检测时,测线位置、 数量和长度可根据委托要求确定,但纵向测线沿 两侧拱腰、两侧边墙部位布置测线数量应不少于5条。

病害专项调查时,应根据检测目的沿纵向、环向布置网格状测线,纵向检测长度应超过病害范围前 后各10m。

所有检测测线均应有带位置信息的示意图!

DB52/T1403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隧道主体结构(地质雷达法)检测记录表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隧道主体结构(地质雷达法)检测记录表

表B.1隧道主体结构(地质雷达法)检测记录表

CB/T 3616-2017 管路压力试验要求DB52/T14032019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操作记录表

表D.1地质雷达数据处理操作记录表

GB 28319-2012 食品添加剂 庚酸烯丙酯DB52/T14032019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地质雷达现场标定记录表 表E.1 地质雷达现场标定记录表

表E.1地质雷达现场标定记录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