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410-2019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DB52/T 1410-2019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2541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52/T 1410-2019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导则

7.3.1主要监测设施工作状态评价应根据附录C所列方法开展。 7.3.2 历史测值评价分为可靠、基本可靠、不可靠: a) 可靠:数据变化合理,过程线呈规律性变化,无明显系统误差或虽有系统误差但能够排除仪器 自身的问题; b) 基本可靠:数据变化基本合理,过程线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仪器可能存在系统误差但可修正; c) 不可靠:数据变化不合理,过程线无规律或系统误差频现,难以处理修正,测值无法分析和引 用,评价为不可靠。 7. 3. 3 监测点评价要求见表2。

7.3.2历史测值评价分为可靠、基本可靠、不可靠:

表2监测点评价要素表

7.3.4监测设施评价要求见表3

JB/T 12668.2-2016 超硬刀具数控电火花磨床 第2部分:技术条件DB52/T14102019

表3监测设施评价要素表

8. 3. 1人工比测评价

8.3.1.1方法:先使用读数仪在短时间内对单支仪器进行5次测量,同时使用数据采集装置对相应仪 器进行5次测量,按照附录D.1计算差值8和均方差α。 8.3.1.2 要求:8 ≤2 0,为满足:8 >2 α,为不满足。

DB52/T14102019

B.3.2平均无故障时间

B.3.3有效数据缺失率

8.3.3.1查阅测量记录,统计数据采集装置各测量通道的应测得的数据个数和未能测得的数据个数, 按附录D.3计算缺失率。 8.3.3.2对于因监测仪器损坏且无法修复或更换而造成的数据缺失,以及系统收到不可抗力及非系统 本身原因造成的数据缺失,不计入应测数据个数

8.3.4短期测值稳定性评价

8.3.4.1在连续监测物理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通过自动化系统连续测读15次,计算中误差。计算公 式见附录D.4。 8.3.4.2中误差达到DL/T1134要求的准确度时,评为合格,否则评为不合格。 8.3.5监测自动化系统的评价要求见表4.

表4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要素表

评价要素全部为合格,分项评价为A级;有1个及以上为基本合格且无不合格,分项评价为B级;有 以上不合格,分项评价为C级

DB52/T14102019

9.1.1监测管理评价应依据GB/T12897、GB/T12898、GB/T16818、GB/T17942、GB/T50138和GB/T 18314、SL530、SL531、DL/T1558的要求执行 9.1.2监测管理评价分为管理制度评价、人员评价和管理成效评价;管理制度评价应检查监测管理制 度的合理性;人员评价应评价从事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各类仪器的原理、埋设、计算方法的掌 握程度:管理成效评价应评价仪器检验、安装、观测等记录的完整性,观测数据和成果报送的及时性。

9.4.1管理成效评价主要从检验、埋设安装、观测、资料整编与分析、巡视检查、运行维护等6个方 面进行检查,评价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 9.4.2检验成果由检验影像资料、检测记录表、检验计算表和检验成果表组成,每一份纸质记录均应 有相应人员的签名,并能反映仪器实际检验过程。 9.4.3埋设安装应真实的记录在埋设考证表中,对于埋入式仪器,应有清晰的、记录整个埋设过程的 影像资料。

9.4.4观测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观测所用测试仪表应经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合格

DB52/T14102019

b)施工期观测频次除满足规范日常观测的要求外,还应满足初始值选取的需要,并在第一支仪器 埋设后,即开始报送监测分析报告; c) 初蓄期观测应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保证达到最高观测频次要求;数据分析和报送应及时, 确保能够反映蓄水过程中建筑物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d)i 运行期观测应固定人员和设备,开展正常观测和资料分析整编,加强对初蓄期暴露问题的观测 和检查。 9.4.5监测资料应及时整编与分析;日常资料整编与分析应在每次观测后随即进行,年度资料整编与 分析应按规定时间完成;初步分析应能判断趋势性和异常数据,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 .4.6视检查次数、内容、方法应按规定落实,并有相应的视检查记录;巡视检查记录应能反映 检查部位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变化情况,并配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图表、照片、录像;应将巡视检查中发 现的问题与上次或历次检查结果对比分析,同监测数据结合分析,并及时报送。 9.4.7运行维护评价应检查监测设施按照DL/T1558的维护情况,保证监测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环境 中,开展经常性检查,出现锈蚀、溶解、淤积、氧化等现象及时处理,发生故障及时排除,并做好相应 记录。 9.4.8 管理成效评价:9.4.2~9.4.7全部符合的,评为规范;检验、理设安装、观测、运行维护等工 作确实开展,但记录不完整、不全面的,评为基本规范;9.4.2~9.4.7有一条完全不符合的,评为不 规范。

9.5.1评价要素全部为规范的,分项评价为A级;管理成效评价为规范,管理制度评价和人员评价为 基本规范的,限期整改后达到规范的,分项评价为A级。 .5.2管理成效为基本规范的,管理制度评价和人员评价为基本规范及以上的,分项评价为B级;管 理成效评价为基本规范,管理制度评价和人员评价为不规范的,整改完成后达到基本规范及以上的,分 页评价评为B级。 一管相教光不的一公质平松业

9.5.3管理成效为不规范的,分项评价为(

0.1综合评价按照下列原则进行: a)一级系统:监测方案能够执行相应规范,并结合工程实际布置方案,所选监测仪器满足大坝安 全运行需要;监测设施运行正常,能够反映大坝全部指标,能够判断大坝工作状况;自动化采 集系统运行良好,监测信息管理软件包含有数据管理分析功能,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监测管 理制度全面、规范,并真正执行,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了观测和巡视检查工作,数据整编规范, 分析及时; b)二级系统:监测方案能够执行相应规范,但与工程实际结合不够;监测设施运行基本正常,个 别关键测点失效,部分重要测点损坏,但能够反映大坝重点指标,基本能够判断大坝工作状况; 自动化采集系统运行基本正常,监测信息管理软件基本能正常使用:监测管理制度总体全面, 开展了观测和视检查工作,并对监测资料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整编 C 三级系统:监测方案必设项目缺失严重,没有把握重点;大多数关键测点和重要测点失效,已 无法反映大坝重点指标;监测自动化系统无法使用;监测管理制度缺失,没有开展正常的观测 工作,

10.2.1综合评价定级见表5

DB52/T14102019

DB52/T14102019

A.1.1水库枢纽、主体建筑物的工程概况和特征参数。 A.1.2工程可研及初设阶段勘察、设计研究报告及其附图。 A.1.3坝区工程地质条件、坝基和坝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有关建筑物和岩土体的安全运行条件及 允许值、安全系数等警戒性指标。 A.1.4工程实际施工的节点工期及面貌,水库蓄水计划、防洪度汛方案。 A.1.5 工程蓄水、竣工安全鉴定及各类技术检查的结论及意见。 A.1.6 工程施工期、初蓄期及运行以来,出现问题的部位、性质和发现的时间以及处理情况与效果。

A.2监测设计及施工资料

A.2.1安全监测系统设计报告及设计图纸。 A.2.2 已施工的监测仪器及测点埋设情况统计。 A.2.3 各种仪器的型号、规格、主要附件、生产厂家、仪器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出厂日期、购 置日期、检验率定等资料。 A.2.4所有仪器的考证及影像资料、观测记录表、计算成果表,以及施工期历史观测报告。 A. 2. 5 二次仪表检验维护记录。 A.2.6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应的记录

A.3.1观测原始数据、初始值选取方法、数据计算方法。 A.3.2经换算后所得的物理量数据、特征值统计数据、物理量分布及变化过程线图、报表、年度整编 报告以及历次监测分析报告等。

A.4.1 管理机构及管理制度、初蓄期观测制度、观测规程、观测工作手册。 A.4.2 人员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A.4.3 巡视检查记录及影像资料。 A.4.4 监测仪器运行维护记录。 A.4.5 年度资料整编及归档资料。 A.4.6 历次检查出现的问题整改情况。

DB52/T14102019

表B.2拱坝监测测点划分(续)

B.3王石坝监测测点划分

土石坝监测测点划分参照表B.3执行,也可根据工程特点进行调整

表B.3石坝监测测点

C. 1. 1 水位计

DB52/T14102019

C.1.3.1气温计应设在专用的百叶箱内,外观检查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电缆保护有 效,标识清晰,外观整洁。 C.1.3.2气温计现场测试按C.4.3的规定实施。外观检查合格,现场测试可靠,则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 现场测试不可靠,工作状态评为不可靠;其余评为基本可靠。 C. 1.3.3水温计的评价按C. 4. 3规定实施。

DB52/T14102019

C. 2 变形监测设施

c.2. 1 变形监测控制网

.2.1.1监测控制网分为水平位移控制网和垂直位移控制网,由基准点、工作基点及过渡点构成。工 作状态评价包括外观检查、控制网布置、监测精度。

a 测点墩坚固完整、基础稳固: b 测线测点间通视条件良好; 网点观测墩墩顶部的强制对中底盘完好,其对中误差小于0.2mm,倾斜度不大于4’; d)网点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d)网点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2.1.3水平位移控制网分为三角形网、GNSS网: a)三角形网布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网边长不宜超过1000m,网点间垂直角不应超过30°,高差不宜超过100m; 2) 采用边角网,当采用测角网或测边网时,各三角形宜为成近似等腰三角形,其内角最小不 宜小于30°,最大不宜大于120°; 3) 网点不宜少于4个,不应设在有强电磁场影响的范围内,测点布置应避免视线接近水面: 视线离建筑物的距离不宜小于2m; 4) 基准点宜布设在大坝下游,受大坝及库水压力影响较小且相对稳定的地方。基准点不应少 于2个,并定期进行基准点稳定性校测,必要时可设置倒垂线作为基准点。 b) GNSS网布置同时符合下列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1) GNSS网的布设应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各测点至少有1个通视方向。除边缘点外,每点的 连接点数应不少于3点。A级、B级GNSS网中,最简异步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分别不应大 于5条、6条; 2)GNSS网应同时采用高精度测距仪观测边长,并联合平差,测距仪测边的数量宜为3~5条。 GNSS网点与精密水准高程点联测不得少于2点 3) GNSS网点上空应尽可能的开阔,在15高度角以上无障碍物; 4) GNSS网点周围约200m的范围内不能有强电磁场干扰源;网点距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 信号传送通道等应大于50m; 5) GNSS网基准点应布设在不受大坝及库水压力影响的地区。 .1.4水平位移控制网的监测精度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与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土2mm; b)三角形网的可靠性因子不小于0.2。 .1.5水平位移控制网工作状态评价标准如下: 外观检查评价、控制网布置评价、监测精度评价均为合格时,评价为可靠; b) 外观检查评价、监测精度评价均为合格,控制网布置评价为不合格时,评价为基本可靠; c) 外观检查评价、监测精度评价任一项为不合格时,评价为不可靠。 1.6 垂直位移控制网外观检查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 外观检查评价、控制网布置评价、监测精度评价均为合格时,评价为可靠; b 外观检查评价、监测精度评价均为合格,控制网布置评价为不合格时,评价为基本可靠; c) 外观检查评价、监测精度评价任一项为不合格时,评价为不可靠。 1.6垂直位移控制网外观检查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测点基础稳固,水准标芯完好,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相邻测点间通视条件良好; c 水准线路上的转点应布置在安全稳定处

a 测点基础稳固,水准标芯完好,有可靠的保护装置; b)相邻测点间通视条件良好; c)水准线路上的转点应布置在安全稳定处,

DB52/T14102019

.2.1.7垂直位移控制网布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a)网形宜采用闭合环线或附合路线,不宜布设成支线形式; b 基准点应埋设于大坝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一般设置在大坝下游1km5km处。基准点可采用基 岩标或其他可靠的标石。基岩标应成组设置,每组不得少于3个水准标石,相邻两点间距宜在 30m~100m。若覆盖层较厚,宜采用双金属标; C) 水准线路上的转点应布置在安全稳定处。 C.2.1.8垂直位移控制网精度满足GB50026关于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相应等级的技术要求为合格,否 则不合格。

.1.9垂直位移监测控制网现场检查与测试评价

C. 2. 2 表面变形测点

C. 2. 4 视准线

a) 测点墩完好、与坝体或基岩结合牢固; b) 校核基点和工作基点应布置在视准线两端延长线,且与测点高程相近的相对稳定处,校核基点 数量为1~2座; c)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视准线校核基点无法设置时,可采用倒垂线或三角形网测量对视准线工作 基点的稳定性进行校核; d) 混凝土重力坝的视准线长度不宜超过300m,拱坝与土石坝的视准线长度不宜超过500m,超过 长度应增设工作基点;当坝轴线为折线时应在折点处增设工作基点; e) 工作基点及测点采用钢筋混凝土观测墩,墩顶部的强制对中底盘完好,其对中误差小于0.2mm, 倾斜度不大于4' f)视准线偏离障碍物1.0m以上,距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1.2m

DB52/T14102019

g)视准线监测墩对中基座中心与视准线的距离偏差不大于20mm或标量程;当采用小角法时, 对中基座中心与工作基点构成的小角角度不宜大于30”。 C.2.4.2视准线外观检查全部合格时,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有一个不合格时,工作状态评价为不可 靠。

5.1垂线系统包括正垂线系统、倒垂线系统。正垂线系统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如下内容: a)护管及有效孔径(该项也可查阅施工资料代替)满足DL/T5178及设计要求; O 重锤实际重量G实大于DL/T5178要求的计算重量,即G实≥G计,两者单位为kg。G计的计 算见公式C.1:

G计一一计算重量,单位为千克(kg); L一一垂线长度,单位为米(m); )正垂线线体安全系数满足K≥2,钢丝抗拉安全系数K的计算见公式C.2,钢丝实际承受的应 力的计算见公式C.3;

式中: 0钢一一 钢丝极限抗拉强度应力,单位为千克每平方厘米(kg/cm²) 二一钢丝实际承受的应力,单位为千克每平方厘米(kg/cm²)。

P实一一实测倒垂线浮力或正垂线挂重重量,单位为千克(kg); W一一钢丝截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²); d)线体复位差及稳定性测试满足以下要求:在垂线装置无扰动情况下,读取并记录垂线初始读数, 然后轻轻将线体向左、右岸或上、下游侧各推移20mm后松手,等待垂线线体稳定,测读稳定 后的读数;计算前后两次读数的差值,其绝对值不大于0.3mm合格,否则不合格。 .2.5.2正垂线系统全部满足C.2.5.1所列的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0.2.5.3倒垂线系统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如下内容: a)护管及有效孔径(可查阅施工资料代替)满足DL/T5178及设计要求; b) 浮子实际浮力P实应大于DL/T5178要求的计算浮力P计,即P实≥P计,两者单位为牛(N) P计的计算见公式C.4;

DB52/T14102019

P+=250(1+0.01L)

式中: P计一一计算浮力,单位为牛(N); L一一垂线长度,单位为米(m); c)倒垂线线体安全系数应满足K≥3,按C.2C.3计算 d)线体复位差及稳定性测试同正垂线。 2.5.4倒垂线系统全部满足C.2.5.3所列的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按公式C.5计算最后一次读数1 计异平玲举高作 公式C.8计算实测差值。 e)评价标准:实测差值3不大于0.3mm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 A一一读数差,单位为毫米(mm); A——所有测点最后一次读数,单位为毫米(mm)

DB52/T14102019

对于基点(或势高点):

AH一一平均垫高值,单位为毫米(mm); n一一线路测点数,包括基点; H一一垫高值,单位为毫米(mm):

AH一一平均垫高值,单位为毫米(mm); n一一线路测点数,包括基点; H一一垫高值,单位为毫米(mm):

一一实测差值,单位为毫米(mm); AA一一所有测点最后一次读数,单位为毫米(mm); △H一一所有测点初始读数,单位为毫米(mm) .2.7.4满足C.2.7.2~C.2.7.3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C. 2. 8 水管式降仪

AH = 二×H(测点液面上升)

C.2.8.1水管式沉降仪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外观检查、测值稳定性。 .2.8.2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观测房内的测量板基座应与观测房底板连接牢固,读数尺刻度清晰, 垂直地面,压力水室、阀门等的布置合理,检查水箱、管路(进水管、排水管、通气管)进出口以及测 量板上带刻度的玻璃管畅通,无异物。 .2.8.3水管式沉降仪的测值稳定性:关闭测量管与连通管的连通开关,打开压力水罐与进水管的开 关,连续不间断的进水,使溢流出的水从排水管排出,排净进水管内可能存在的空气;再三通压力室、 进水管、量测管,使量测管水位升到管口附近,即关压力室管,待量测管液面稳定(指间隔10min~ 20min读1次,两次读数不变),测读1次,并记录稳定时间;循环上述步骤,三次读数极差不大于2mm, 稳定时间不大于30min,则测值稳定性合格;三次读数极差不大于2mm,稳定时间大于30min,则测值 稳定性基本合格;三次读数极差大于2mm则测值稳定性不合格。 C.2.8.4满足C.2.8.2~C.2.8.3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C.2.9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

C.2.9.1引张线式水平位移计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外观检查、测值稳定性。 C.2.9.2外观应满足下列要求:张力装置和测量装置完整、稳固;张力装置及测量装置清洁、基本无 诱蚀;挂重满足设计要求,非观测时适当加荷保持线体张紧状态。 .2.9.3测值稳定性测试:按设计要求加荷稳定30min后,测读并记录读数,然后重复上述步骤观测 并记录读数,两次的读数差的绝对值不大于2!

DB52/T14102019

C.3.1.1测压管工作状态评价包括:外观检查、灵敏度检验。

b)采用水尺或水位测针人工读出堰上水头(重复观测3次,取平均值),同时使用日常观测 测设施测读堰上水头,两者读数之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mm为合格,否则不合格。 3.2.3满足C.3.2.1~C.3.2.2要求,工作状态评价为可靠,否则为不可靠。

4.1.1振弦式仪器工作状态通过现场检查、测试进行评价,包括频率极差、温度极差、绝缘电 试结果满足以下要求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DB52/T14102019

a)当频率测值不大于1000Hz时:频率极差不大于2Hz;当频率测值大于1000Hz时:频率极差不 大于3Hz; b 温度极差不大于≤0.5℃; c)绝缘电阻不小于0.1MQ。 C.4.1.2振弦式仪器工作状态评价见表C.1。

表C.1振弦式仪器工作状态评价表

注:√表示符合此项条件!

C. 4. 2 差阳式仪器

C.4.2.1差阻式仪器评价方法与振弦式仪器相 a) 电阻比测值极差不大于3×10; b) 电阻值测值极差不大于0.052; c)芯线对大地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1MQ C.4.2.2差阻式仪器工作性态评价见表C.2。

表C.2差动电阻式仪器工作状态评价表

DB52/T14102019

C.5.2.2能够全部满足水力学原型观测必测项目要求的,工作状态评为可靠;部分满足的,评为基本 可靠:无一项必测项目能够满足的Q/HNS 0002 S-2014 华宁那山生物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大麦苗粉(麦绿素),评为不可靠。

DB52/T14102019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监测自动化系统评价

D.2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考核期内,第i个测点或采集单元的正常工作时数; r一一考核期内,第i个测点或采集单元出现的故障次数,当第i个测点或采集单元在考核期 生故障时,取r;=1;

有效数据缺失率FR按式(D.4)计算:

DB52/T14102019

NY/T 2416-2013 日光温室棚膜光阻隔率技术要求NF, FR= ×100% NM

NF FR= ×100% N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