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指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19年6月)

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指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19年6月)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3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165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浙江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指南(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发布2019年6月)

4.2.2.2安全施工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a)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机构,配备专职安全员,制订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 b) 对机械伤害、交通以及施工用电等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重点部位和工序,应进行定期、不定期检 查,并做好检查记录,确保施工安全。 CJ 施工用电应由有专业资格的从业人员操作和管理,供配电设备及线路应落实专门管理人员,严 格按有关规定落实安全设施及措施,并设置用电安全告示牌。 Q 施工安全重点路段和部位、油料、沥青仓库及存放地点的安全设施及管理措施应严格按有关规 定落实到位,并设置危化品安全警告标志牌。 e) 施工现场人员着装应规范。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应配戴安全帽,管理人员、一般工人、特种 工应配戴不同颜色安全帽;进入施工现场作业的电工、电焊工等特殊工种施工人员,都应持证 岗:施工人员不应未睡、穿拖鞋讲入施工现场

4.2.2.3环保管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a)拌和站宜采用环保型拌和楼并满足环保验收要求。传送皮带及主机宜封闭包裹并设除尘装置, 应控制机械施工噪声污染。集料仓宜采用三面封闭钢结构料仓,并配置降尘设施。 b)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应采取有效的封闭措施,防止材料沿途泄漏,造成环境污染。

a)施工单位应完善文明施工的各项管理、考核制度,明确主要责任人岗位工作职责。对文明施工 实际效果进行总结评比GB/T 19557.14-2017 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甘蓝型油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整和完善。 b 施工单位应协调与地方的关系,加强与群众的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应处理 好机电、房建、绿化、交通安全设施、防护工程等其他施工标段与路面工程的关系,协调施工 作业方,清理工作界面,减少路面污染

化建设与管理应符合下孕

4.3.1.1高速公路路面施工应采用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系统应包括物联网施工质量监控系统、视频监 控系统等。

4.3.1.2各参建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各系统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维护,保持数据传输网络的稳 定畅通及监控设备的正常工作,确保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 4.3.1.3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安排专人落实信息化系统的日常应用管理工作;施工单位 应及时对质量、安全和环保问题和隐患进行处置;监理单位应核查施工单位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处理 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

4.3.2物联网施工质量监控系统应满足以下要

4.3.2.1硬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拌和楼应具备数据采集所用的DTU(主要采集拌和楼的生产级配、各材料用量、拌和时间等关 键数据); 摊铺机、压路机的红外测温及GPS定位测速装置(主要监控摊铺机、压路机的作业温度、行驶 速度以及压路机碾压遍数); 数字显示器以及蜂鸣报警器(实时显示监测的数据,一旦超预警值,提醒作业人员及时进行纠 正,让现场人员直观的了解施工情况)

4.3.2.2软件应满足以下要求!

4.3.3视频监控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4.3.3.1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管理应

3.2施工单位应建立视频监控室,对混合料拌和站、储料场、施工现场及工地试验室等生产重 布设监控点位。

4.3.3.2施工单位应建立视频监控室,对混合料拌和站、储料场、施工现场及工地试验室等生产重要 场所布设监控点位。

4.4.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组织路基(桥涵、隧道)施工单位与路面施工按本指南规定开 桥涵、隧道交验工作。

4.4.1.1原路基施工单位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将复测结果上报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对检 行复核,并组织路基、路面施工单位会同设计代表进行工作面交验;工作面交验主要包括路基 梁(含通道等)交验以及隧道交验。路基交验完成后,应由交工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抽检,抽检 进行路面施工。

4.4.1.2加强工作面交验管理,应确保软基沉降及路基顶面、桥面、隧道路面的平整度、标高、中线 偏位、路基弯沉值等指标满足交验要求。

.3对工作面交验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按相关要求处理并检测合格。工作面交验合格资 原路基施工单位、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书面签字确认,并及时归档。

4.1.4当路基、路面施工为同一家施工单位,工作面交验仍应按照本指南4.4.2规定程序进行 4.1.5工作面缺陷处理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4.4.1.5工作面缺陷处理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4.2.1原路基施工单位首先应对填方路基的上路床、挖方路基换填部分的填筑质量、软土地基路段 及桥头路段的月沉降量进行检查。软土地基路段(包括桥头路段)路基顶面的月沉降量应符合设计和规 范要求(连续2个月的月沉降量小于5mm)

a)线形和外形尺寸:线形控制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导线点,在加密后用全站仪检测路基中线是否偏 位;对主线及主线渐变段、互通区匝道按每10m一处检测几何尺寸是否合格。 by 纵面高程:严格控制路基顶面高程,水准点高程应闭合,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单幅路基每 20m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每5m检测一处,主线渐变段、互通区匝道高程检测频率应加密。 c) 平整度、横坡:平整度用三米直尺按规范要求逐段检测;对填方路基、主线弯道路段、互通区 匝道的横坡应重点检测。 d) 弯沉值:弯沉检测前,应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路段,应由原路基施工单位进行 处理,经检测合格后可进行工作面交验。 e) 压实度:路面施工单位宜对标准密度试验进行鉴证和抽检,并按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压实度检 测。对压实度达不到要求的路段,应由原路基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工作 面交验。 f)i 路基排水:应对路基排水系统设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挖方路段换填材料与范围、隧道进出 口边沟沟底及顶面标高、超高路段的横向排水及中央分隔带排水情况进行重点检查,保证路面 排水通畅,无积水隐患。 台背填筑:应检查填筑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设计或《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S F80/1)规定检查台背填筑压实度、填筑长度等指标。 h) 软基处理: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应在沉降稳定且小于设计允许值后进行工作面交验

.4.3桥梁(含通道)

4.4.3.1桥面铺装层强度、厚度、平整度、横坡等技术指标以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及《公路工程质

4.4.3.1桥面铺装层强度、厚度、平整度、横坡等技术指标以及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及《公路工程质 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清理:桥面验收前应清除外露的钢筋头、砼结块、浮浆等杂物。 b) 纵断高程:应检测搭板及桥面的纵断高程。 横坡:应对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横坡,弯道桥、互通区匝道桥进行重点检测。 粗糙度:检查混凝土铺装层表面是否进行抛丸或精铣刨处理,并应采用粗糙度对照卡对粗糙度 进行检验。 e 桥面排水:检查桥面排水系统变坡点、伸缩缝位置是否符合专项设计要求,竖向排水孔顶标高 是否略低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横向排水孔底标高是否低于水泥混凝土铺装层 伸缩缝预留槽:应对伸缩缝预埋钢筋位置、间距、高度、数量、规格进行全面检查,伸缩缝槽 区部位及板缝内的杂物应清理于净,可由伸缩缝施工单位进行专项验收。

4.4.3.2对桥梁交验中存在的平整度 袋缝等获陷: 应由原桥梁施工单位按附录A进行处理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l 水泥混凝土路面宽度: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应由原隧道施工单位进行处理,经检测合格后 方可交验。 b) 平整度:平整度达不到要求的部位,原隧道施工单位应进行抛丸或精铣刨处理,经检测合格后 方可交验。 横坡:横坡每200m测2个断面,曲线段应重点检测。 d)水泥混凝土路面顶面高程:每20m测5点。

5.1.1原材料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5.1.2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

5.1.2.1施工机械配备可参考附录B配置并符合本指南5.3的规定,应配套完整、类型齐全、满足招 标文件要求,并满足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和环保等要求。

件要求,并满足施工质量、进度、安全和环保等要求。 2.2开工前,应对拌和楼、检测仪器等设备进行标定,确保拌和及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2.3施工前应对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调试。自加工集料设备的筛网应定期检查、空振

5.1.2.4拌和设备应设置混合料配合比标牌。

5.1.2.4拌和设备应设置混合料配合比标牌。

2.4拌和设备应设置混合料配合比标牌

5.1.2.5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符合本指南4.3的规定

5.2.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原材料质量技术要求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 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42.5或32.5的水泥,水泥质量技术要求见表1。不得使用 、早强水泥或者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表1水泥"质量技术要求

5.2.1.2集料宜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集料,进场后按本指南4.2.1.3的要求分档堆放,集料的 质量技术要求见表2。

表2集料质量技术要寸

2.1.3集料分档基层、底基层集料宜采用4~5个不同规格的粗细集料,可参考表3进行分栏

表3集料分档参考表(续)

水皆可使用,其他水源应化验鉴定,合格后方可

5.2.2下封层、粘层、桥面(隧道)防水粘结层原材料质量要求

5.2.2下封层、粘层、桥面(隧道)防水粘结层原材料质量要求

a)沥青材料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改性乳化沥青,质量要求应符合5.2.3的规定。 集料应选择坚硬、粗糙、耐磨、洁净的集料,采用改性乳化沥青单层表面处治下封层时集料 粒径宜为2.36mm~4.75mm,采用预拌沥青下封层时集料粒径宜为4.75mm~9.5mm。严格控制粉 尘含量(小于0.075mm含量比例不大于1%)

5. 2. 2. 2 粘层

改性乳化沥青质量应符合表6规定

5.2.2.3桥面(隧道)防水粘结层

a)改性乳化沥青防水粘结层采用改性乳化沥青(PCR),质量符合表6规定。 D 预拌沥青防水粘结层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质量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集料的粒 径采用4.75mm~9.5mm,质量符合表2规定。 c)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5规定

5.2.3沥青路面原材料质量技术要求

5.2.3.1沥青沥青下面层采用优质道路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中面层、表面层采用优质 沥青。70号A级道路石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SBS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 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每个标段的同一面层的沥青品牌应保持一致,并 要求

5.2.3.1沥青沥青下面层采用优质道路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中面层、表面层采用优质SBS改性 沥青。70号A级道路石油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SBS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6的规定。每个标段的同一面层的沥青品牌应保持一致,并符合以下 要求: a) 沥青全套性能检验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工地试验室按施工 技术规范要求对到场沥青进行检测。 b) 施工单位对到场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应每天留样封存,SBS改性沥青应每车留样封存。 c) 沥青性能指标应满足上述要求,各批量检测指标相对稳定 改性沥青宜采用《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测定红外光谱法》(DB33/T989)、《 《改性沥青 中SBS掺量测定指南滴定法》等规定的方法进行SBS含量测定。

表4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

表4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续)

表6改性乳化沥青(PCR)的技术要求

表8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3.4集料分档面层集料可参考表9进行分档

表9面层集料分档参考表

填料宜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清洁,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范及设计要求,进场填料按要求进行检验。拌和楼回收的粉料不得用于拌制沥青混合料。沥青 填料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0的规定。

表10沥青混合料用矿粉质量技术要求

5.2.3.6其他材料应满足以下规定

5.2.3.6其他材料应满足以下规定

5.2.4伸缩缝原材料质量技术要求

伸缩装置的材料、钢材、橡胶封条及橡胶伸缩装置质量技术应符合《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 (2018年版第二册)技术规范第417节规定,

5.3.1集料加工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a)面层集料应通过多级破碎、整形、筛分、除尘等工艺进行制备。 b 粗细集料生产线应不低于三级破碎,一般配置喂料机、颚式破碎机、渣土分离输送带、圆锥破 碎机、反击破碎机、立轴冲击破碎机(整形机)、振动筛、除尘设备等。振动筛、除尘设备的 配置应与生产线加工能力相匹配。施工单位可根据料源的岩性及集料级配需要自行组合生产线

5.3.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设备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施工设备配备可

5.3.2.2拌和设备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拌和设备宜采用两次拌和或振动拌和,产量大于400t/h,并应满足施工和工期要求,其主要 设备应与摊铺能力相匹配,拌和设备搅拌轴长度宜大于2.5m。冷料仓宜采用钢结构包封处理 料仓之间隔板高度应不小于1m,料仓正面应设置材料标识牌。细集料仓宜配备仓振器等破拱装 置,增设缺料报警装置。原材料料仓顶部应安装钢制筛网,成品仓配备防离析卸料装置。拌和 设备应配备带活门漏斗的成品料料仓。拌和用水量的计量宜采用流量计量水量。料斗、罐仓应 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 钢制罐仓容量应与拌和楼生产能力相匹配,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水泥罐应安装防风防雷 装置。

5.3.2.3摊铺机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宜根据路面结构层等情况选用全幅一台或两台摊铺机进行摊铺。 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时,两台摊铺机宜为同一机型,功能一致。 C 摊铺机前宜增设橡胶挡板,橡胶挡板底部距下承层距离不宜大于10cm。 d) 摊铺机熨平板应拼装平整,当熨平板的地板及夯锤头磨损超限,应及时更换。 摊铺机宜加装LED显示屏、蜂鸣报警器,

5.3.2.4压路机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压路机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并与拌和楼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 b)压路机宜增设限速装置、倒车雷达及倒车影像装置。 c)压路机宜增设测速设备、LED显示屏、蜂鸣报警器等装置

5.3.2.5运输设备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运输设备载重及数量应与拌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机产能相匹配。 b) 运输设备应具备多级顶升卸料能力。 c) 运输设备尾部应增设防离析侧挡板,侧挡板的设置应结合摊铺机受料斗的受料情况,不应影响 卸料。 d)运输设备应配备符合要求的粗篷布覆盖设施,

水车应采用喷雾式喷头,不得使用高压式喷头。

.3下封层、粘层、桥面(隧道)防水粘结层设

5.3.4沥青路面面层施工设备

5.3.4.1沥青路面面层施工设备配备可参考附录B配置

5.3.4.2拌和设备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拌和设备应符合《道路施工与养护机械设备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GB/T17808)规定。沥青 混合料拌和设备基本配置可参考附录C。 D 高速公路应采用4000型及以上的间歇式拌和设备。 C 拌和设备的冷料仓宜具有钢构防尘防雨装置,配置除尘设施;料仓应配备仓振器及缺料报警装 置,料仓隔板高度应不小于1m,料仓正面应设置材料标识牌。 间歇式拌和设备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剩 余筛网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保证热料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应配置相应的筛网 组合,筛网组合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可参考表11布设。应对拌和楼筛网进行定期检查,发现堵 塞和破损现象应及时清理和更换

表11不同级配混合料筛网组合参考表

5.3.4.3摊铺机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摊铺机应符合本指南5.3.2.3规定

5.3.4.4压路机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压路机应符合本指南附录B沥青混合料面层碾压设备要求,并与拌和设备、摊铺机生产能 匹配。 b)压路机应加装测温设备。

)其余功能同本指南5.3.2.4中b)和c)规

5.3.4.5运输设备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a)运输设备应符合本指南附录B沥青混合料面层运输设备要求,并与拌和设备、摊铺机生产能力 相匹配。 b)运输设备箱体应配备保温篷布,车厢加装保温层。 c)应在自卸车距离车厢底30cm处设置温度检测孔。 d)其余功能同本指南5.3.2.2中a)、b)和c)规定

5.3.5检测仪器尚应符合以下要求

路面施工应配备性能良好、 基层(底基层)工地试验室主要检测仪 器配备可参考附录D,面层工地试验室

6.1.1水泥稳定底基层及基层、下封层、沥青路面(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开工前,应先进行试 验路段施工。试验路段应选择在经验收合格的下承层上,宜选在主线直线段上进行铺筑。 6.1.2试验路段开始前,施工单位应按本指南4.1.2和4.1.3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制定试验路段施工 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质量通病预防措施等,并报监理单位批准。 6.1.3试验路段施工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试验路段完成,并 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定后,施工单位应编制《试验路段总结报告》(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 层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可参考附录G;沥青路面面层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可参考附录H),建设单位应组织相 关单位对试验路段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定,经监理单位审核和建设单位批复后方可正式施工。 6.1.4《试验路段总结报告》经批准后,混合料级配、沥青用量不得随意更改。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 时,应重新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和试验路段验证,并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批。 6.1.5试验路段抽检项目与正常路段相同,抽检频率宜不少于正常施工路段的两倍

6.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试验路段

5.2.1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的施工要求

6.2.1水泥稳定基层、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长度不宜小于300m。拌和、摊铺、碾压等工序的施工要求 应按《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33/T836)执行。 6.2.2用于试验路段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应经过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审批。生产配合比经试验 路段验证,符合要求后才允许进行大面积施工。

a)调试拌和设备,分别称出拌缸中不同规格的集料、水泥、水的重量,检查各种材料计量装置的 可信度; b)确定拌和设备的工作参数,保证混合料均匀性的拌和工艺等,确定拌和设备合理的生产能力:

C 检查混合料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剂量、7d无侧限抗压强度,验证实际拌和的混合料与试 验室拌和的混合料的矿料级配、水泥剂量等指标是否一致,并进一步优化生产配合比,验证试 验检测仪器是否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6.3.1下封层试验路段试铺,长度不小于300m

0.3.1 下封层试验路段试铺,长度不小于300m。 6.3.2试验路段试铺确定以下工作内容 6.3.2.1确定基层表面浮灰清除方法。 6.3.2.2 确定改性乳化沥青喷洒方法及用量,控制酒布车起步、终止距离,以及横向及工作面搭接的 工艺等。 6.3.2.3确定下封层集料撒布方法及用量控制等 6.3.2.4确定碾压工艺。 6.3.2.5 确定施工控制数量及作业段长度。 6.3.2.6全面检查材料质量及试铺层的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要求。 6.3.2.7 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量、安全、环保等保证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等。 6. 3.3 下封层经试验路段验证,符合要求后才允许大面积施工。

6.4沥青路面面层试验路段

6.4.1沥青面层试验路段施工长度宜不小于30

6.4.2用于试验路段的目标配合比和生产配合比应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生产配合比经试验路段验证, 符合要求后才允许进行大面积施工。 43酒表面而尼

6.4.3.1试拌阶段确定以下工作内容!

a)确定拌和设备的工作参数,包括各冷料仓的供料流量、各筛网的筛孔尺寸、热料仓的供料比例、 拌和时间(干拌和湿拌),集料、沥青的加热温度与成品料的拌和温度等,并确定拌和设备合 理的生产能力; 通过对拌和设备生产数据的采集,分析集料、矿粉、沥青的称量控制值的误差和变异性是否在 规定要求的范围内,检查各种材料计量装置的可信度; 通过热料取样筛分和成品料的抽提分析与马歇尔试验,验证实际拌和的混合料与实验室拌和的 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与油石比是否一致,并进一步调整生产配合比,检查试验检测仪器是否满足 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d)确定SMA路面木质素纤维添加方式和计量检验方式; e确定抗剥落剂添加方式和计量检验方式。

a)确定混合料摊铺工作参数、摊铺方法和适用机具,包括摊铺机的振幅、频率、供料流量、料位 高度是否合理,自动找平系统的工作是否满足结构层平整度的要求,摊铺温度、摊铺机的行进 速度、摊铺厚度的控制方式、梯队作业时摊铺机的间隔距离等; b) 确定松铺厚度和松铺系数; c) 确定满足碾压质量要求的压路机类型组合、压路机型号与吨位、压路机振幅、频率与行走速度 的组合、压实的顺序、碾压温度、速度和遍数,至少应选择两种确保能达到压实标准的碾压方 案对不同的碾压方案进行比较,并确定正式施工用的碾压工艺; d) 通过试验路段检验运输车辆、摊铺、压实等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通过试验路段确定每一碾压作业段的合适长度(宜50m~80m),修订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计划 通过试铺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确定保 证沥青路面质量稳定的施工方案; I) 通过试验路段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质量、安全、环保等管理体系,确定人员、机 械设备、检测设备等资源配备是否可行; g) 各面层应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平整度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进行 试铺。

.1.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层振动成型法施工技术规范》(DB 组织生产

7.1.3应在下承层施工质量检测合格后,开始摊铺上层结构层。每一层基层施工前,应检查下一结构 层施工质量(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月沉降速率等),对于存 松散、严重离析等情况的路段,应进行返工处理。对于一般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重路段应 作返工处理。 7.1.4下层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结束至少7d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上层水泥稳定 卒石基层的施工。两层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d。特殊情况下,同一结构层两层可连

7.1.3应在下承层施工质量检测合格后,开始摊铺上层结构层。每一层基层施工前,应检查 层施工质量(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反射裂缝、压实度、月沉降速率等) 在松散、严重离析等情况的路段,应进行返工处理。对于一般裂缝应作相应封闭处理,裂缝严 作返工处理。

基层的施工。两层水泥稳定碎石结构层施工间隔不宜长于30d。特殊情况下,同一结构层两层可 工,但上层施工应在下层初凝前进行。

1.5施工前,应根据《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和生产规模编制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同 左右幅施工时间应尽可能错开,养生期内禁止车辆通行。养生完成的路段也应对施工车辆的车速 进行有效控制。 1.6正常路段的底基层、基层每天应连续施工,桥头施工应一次成型,减少施工接缝。 1.7基层摊铺应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

7.1.5施工前,应根据《试验路段总结报告》和生产规模编制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同一路 段左右幅施工时间应尽可能错开,养生期内禁止车辆通行。养生完成的路段也应对施工车辆的车速、载 重进行有效控制。

7.2.1清除下承层表面的浮土、积水等。底基层施工前,应将作业面表面洒水湿润;基层 业面表面宜撒布水泥净浆湿润。

宜撒布水泥净浆湿润。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设备应符合本指南5.3及附录B的要求,并符合《试验路段总 中确定的设备组合。

7.2.2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施工设备应符合本指南5.3及附录B的要求,并符合 结报告》中确定的设备组合

且汉 支架间隔宜为10m,平曲线(匝道)上支架间距宜为5m,根据松铺系数计算松铺厚度,确定控制线高度。 用于摊铺机摊铺厚度控制线钢丝的拉力应不小于800N

7.3.1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和混合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水 泥(或石灰、粉煤灰)、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无机结合料剂量(水泥剂量或石灰剂量、粉煤灰用 量)、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混合料应满足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现场裂 缝较少)GJB 6458.25-2008 火箭炮试验方法 湿热自然环境试验,具备较好的施工和易性(集料离析较小)。

7.3.2各种材料应符合本指南5.2规定。

3.3取工地实际使用、符合要求的集料,分别进行水洗筛分,按颗粒组成进行计算,确定各种 组成比例和合成级配,基层与底基层的级配 要求表衣2

表1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范围要求

TB/T 3082-2017 铁路救援起重机检查与试验方法7.3.4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13。

表1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技术要求

7.3.5取工地使用的符合前述要求的水泥和确定的合成级配碎石,按振动压实试验方法确定各混合料 试件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