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027-2016 公路滚石灾害防治设计规范

DB61/T 1027-2016 公路滚石灾害防治设计规范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61/T 1027-2016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21519
VIP资源

DB61/T 1027-2016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1/T 1027-2016 公路滚石灾害防治设计规范

DB61/T 10272016

5.2.3应根据遥感解译和验证结果编制滚石灾害体分布图,分布图上应标明灾害体的分布范围。

5.3滚石灾害局部识别

5.3.1公路滚石灾害局部识别工作流程如下

5.3.1公路滚石灾害局部识别工作流程如下: a) 危岩体现场地质条件调查; b) 滚石识别指标体系建立; c) 识别指标赋值; d) 滚石灾害定量识别。 5.3.2公路滚石灾害识别时选取斜坡坡度、岩体主控结构面倾角、结构面发育情况、坡面起伏特征 岩性及组合特征和岩体完整性作为识别指标 5.3.3滚石灾害识别指标赋值时可采用半定量专家取值法WS/T 481-2015 地震灾区预防性消毒卫生要求,赋值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 5.3.4滚石灾害的识别指数按公式(1)计算。

式中: R一一根据附录A的规定取值; 入一—根据表2的规定取值。

表2降雨条件下识别指标的修正系数>

表3公路滚石灾害等级划分表

5.4滚石灾害体的稳定性评价

5.4.1滚石灾害体稳定性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半定量评价和定量评价三种,区域性滚石灾害评价宜采 用定性评价方法,局部滚石灾害评价宜采用半定量评价和定量评价方法。 5.4.2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状态定性评价应综合考虑其发育的边界条件、主控结构面发育特征、新近变 形破坏迹象等因素,根据野外判据可将滚石灾害体分为不稳定、基本稳定和稳定三个状态,评价准则按 附录A的规定执行。 5.4.3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状态半定量评价时可采用赤平投影法,分析岩体主控结构面与边坡临空面的 空间关系,评价依据按表4规定执行,评价方法按DB61/T973的规定执行。

表4滚石灾害体稳定性赤平投影法评价依据

5.4.4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的定量评价应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5.4.4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的定量评价应按附录C的规定执行。

6公路滚石灾害的防治设计

6.1.1公路滚石灾害防治设计应在滚石灾害的识别和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6.1.2公路滚石灾害防治设计应注重滚石的运动特征分析 6.1.3公路滚石灾害防治工程主要包括棚洞防治工程和防护网防治工程等。

6.1.1公路滚石灾害防治设计应在滚石灾害的识别和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

6.2滚石的坡面运动过程和冲击力计算

6.2.1滚石沿坡面的运动过程计算按附录D的规定执行

6.2.2滚石的冲击力计算按附录E的规定执行

6.3.1棚洞设置时应顺应地形,同时满足防治滚右灾害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 6.3.2棚洞设置时可采用锚喷支护与棚洞结构相组合的山隧道结构形式。 6.3.3棚洞设计应避免由于大开挖引起的各类边坡灾害

DB61/T 10272016

规范对棚洞结构进行设计 6.3.5棚洞设计方案应采用数值模拟和荷载方法进行对比验算 6.3.6棚洞设计时应考虑防排水措施,棚洞内、外应形成完整的防排水系统,

6.4.1防护网防治滚石灾害的基本方式包括覆盖和拦截两种,按作用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网和被动防护网两类。

网和被动防护网两类。 6.4.2防护网的类型和设置方式应根据危岩体的地形特征、分布特征和稳定性条件选定。 6.4.3F 防护网主要采用金属柔性网,包括钢丝绳网、钢丝格栅和环形网。 a, 钢丝绳网采用钢丝绳编制,并在交叉结点处用专用“十”字卡扣固定; b) 钢丝格栅的钢丝不应有明显的机械损伤和锈蚀现象。高强度钢丝格栅端头应至少扭结一次,扭 结处不应有裂纹; 环形网的单个网环应由单根钢丝盘结而成,两端头间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00mm;除边缘环孔外 每环应与其周边的4个临环相扣联。 4.4 防护网原材料选择时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5的规定。

表5防护网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注:防护网原材料均应进行热镀锌或锌铝合金镀层处理

6.5.1根据滚石灾害的具体环境,可选用拦石墙、支顶、锚喷支护等工程措施。 6.5.2拦石墙设置在滚石运动路径上,墙背处宜回填砂砾等缓冲材料,拦石墙的结构尺寸应根据滚石 中击力的大小进行设计。 6.5.3支顶主要用于加固大块危岩凸起体和悬倒体,采用支顶加固时应保证基础的稳定性。 6.5.4对于局部不稳定的危岩体可采用错喷支护进行局部加固;对于膨胀性岩质和具有严重腐蚀性的 边坡不宜采用锚喷支护。

6.5.1根据滚石灾害的具体环境,可选用拦石墙、支顶、锚喷支护等工程措施。 6.5.2拦石墙设置在滚石运动路径上,墙背处宜回填砂砾等缓冲材料,拦石墙的结构尺寸应 冲击力的大小进行设计。

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的定性评价依据

5灾害体稳定性的定性评

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的定性评价依据见表A.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的定性评价依据

表A.1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的定性评价依据

DB61/T 10272016

灾害识别指标半定量专家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滚石灾害识别指标半定量专家取值法

其用取值为表级识别指外对装次害发中概率 的贡献很小,1代表有贡献,2代表贡献很大

表B.1斜坡坡度R1

表B.2岩体主控结构面倾角R2

3结构面发育情况R3

表 B.4坡面起伏特征R4

表B.5岩性及组合特征R5

表B.6岩体完整性R6

DB61/T 10272016

C.1滑移式滚石稳定性计算方法

C.1.1天然状态下的稳定性计算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滚石灾害体稳定性的定量评价方法

骨移式滚石考虑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时取ei=e/3,此时地震力P=0,裂隙水压力和滚石稳 分别按公式(C.1)和公式(C.2)计算:

C.1.2 暴雨状态下的稳定性计算

滑移式滚石考虑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时取e=2e/3,此时地震力P三0,裂隙水压力和滚石 稳定系数分别按公式(C.3)和公式(C.4)计算:

也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讯

... ..................(..

C.2倾倒式滚石稳定性计算

C.2.1.1滚石重心在倾覆点内侧时,倾覆力矩的计算见公式(C.7),抗倾覆力矩的计算见公式(C.8) 稳定系数的计算见公式(C.9)。

暴雨状态下的稳定性计算。倾倒式滚石考虑自重+裂隙水压力(暴雨状态)时取e=2e/3,此时 0,裂隙水压力与稳定系数分别按公式(C.10)和公式(C.11)计算,

.+....+.++....+..+.(C. 10

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滑移式滚石考虑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时取e,=e/ 隙水压力和地震力(P0)均为可变荷载,裂隙水压力与稳定系数分别按公式(C.12)和公式 计算。

DB61/T 10272016

C.2.2滚石重心在倾覆点外侧时的稳定性计算

C.2.2.1滚石重心在倾覆点外侧时,倾覆力矩的计算见公式(C.14),抗倾覆力矩的计算见公 5),稳定系数的计算见公式(C.16)。

M颜覆 =Wa+ Ph+Q( 3sinβ sinβ

C.2.2.2暴雨状态下的稳定性计 隙水压力(暴雨状态)时取ei=2e/3,此时 地震P=0,裂隙水压力与稳定系数

0.2.2.3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滑移式滚石考虑自重+裂隙水压力(天然状态)+地震力时取e=e/ ,此时裂隙水压力和地震力(P≠0)均为可变荷载,裂隙水压力与稳定系数分别按公式(C.19)和公式 (C.20)计算

Q=rwe'l= we'! ... (C. 19) 18

C.2.3坠落式滚石稳定性计算

C.2.3.1天然状态下的稳定性计算

C.2.3.2地震力作用下的稳定性计算

DB61/T 10272016

D.1.1单一坡度的边坡

对于各台阶高度均小于5m的台阶式边坡和各段长度小于10m或相邻坡度差小于5°的折线边 D.1),滚石的运动速度应按公式(D.1)、公式(D.2)和公式(D.3)计算。

图D.1单一坡度的边坡计算示意图

表D.1阻力特征系数K值计算公示表(据胡厚田等,1989

D.1.21型折线型边坡

DB61/T 10272016

对于缓坡段坡角α<30°,陡坡段坡角α≤60°,坡段长度超过10m,相邻坡段坡角相差大于5°的边坡 (图D.2),滚石的运动速度应按公式(D.4)计算

.1.31I型折线型边坡

图D.2I型折线型边坡计算示意图

D.1.3.1对于高度超过10m,下部坡段坡度较缓而上部坡段陡峻(坡度α>60°)的边坡(图D.3),滚石 自陡坡上坠落至第一段坡脚时的速度按公式(D.5)计算。 .1.3.2滚石自坡脚向前运动时切线方向分速度按公式(D.6)计算。 D.1.3.3滚石运动至较缓坡末端处的速度按公式(D.7)计算。 D.1.3.4滚石运动轨迹方程见公式(D.8)和公式(D.9)。滚石垂直于边坡坡面的最大的弹跳高度按公 式(D.10)计算。

0.1.3.1对于高度超过10m,下部坡段坡度较缓而上部坡段陡峻(坡度α>60°)的边坡(图D.3),滚石 自陡坡上坠落至第一段坡脚时的速度按公式(D.5)计算。 D.1.3.2滚石自坡脚向前运动时切线方向分速度按公式(D.6)计算。 D.1.3.3滚石运动至较缓坡末端处的速度按公式(D.7)计算。 D.1.3.4滚石运动轨迹方程见公式(D.8)和公式(D.9)。滚石垂直于边坡坡面的最大的弹跳高度按公 式(D. 10)计算。

图D.3II型折线型边坡计算示意图

DB61/T 10272016

对于边坡滚石运动问题,作以下简化假设: a)假设滚石运动为二维运动,不考虑滚石之间的相互影响; b)假定边坡坡面形状已知,坡面方程为E(x,y)=0; c)将滚石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二维坐标下简化为圆,滚石绕其圆心转动。

D. 2. 2滚石的滑动

0.2.2.1滚石滑动结束时的速度按公式(D.11)计算。 D.2.2.2滚石总滑动距离按公式(D.12)计算。

0.2.2.1滚石滑动结束时的速度按公式(D.11)计算。

D.2.3滚石的自由飞落

D.2.3.1滚石的自由飞落模型如图D.4所示。 D.2.3.2在t=t。时刻,滚石位于图中0(x。,y。)点,速度为V。。则在t=t+△,时刻,滚石的坐标(x,y)见 公式(D.13)和公式(D.14)。 A D.2.3.3滚石自由飞落的运动轨迹方程见公式(D.15)。 D.2.3.4边坡剖面方程见公式(D.16)。 D.2.3.5碰撞点C处滚石的入射速度见公式(D.17)。 D.2.3.6假设防护工程设置在边坡坡面上的D(xa,ya)点,则在防护工程位置滚石的撞击高度和速度见 公式(D.18)和公式(D.19)。

D.2.3.1滚石的自由飞落模型如图D.4所示。 D.2.3.2在t=t。时刻,滚石位于图中0(x。,y。)点,速度为V。。则在t=t+△,时刻,滚石的坐标(x,y)见 公式(D.13)和公式(D.14)。 A D.2.3.3滚石自由飞落的运动轨迹方程见公式(D.15)。 D. 2.3.4 边坡部面方程见公式(D.16)。 D.2.3.5碰撞点C处滚石的入射速度见公式(D.17)。 D.2.3.6假设防护工程设置在边坡坡面上的D(xa,ya)点,则在防护工程位置滚石的撞击高度和速度见 公式(D.18)和公式(D.19)。

x=V.Nt+x D. 13 (D. 14 2V.V (D. 15 g g

D.2.4滚石的碰撞弹跳

图D.4滚石自由飞落模型

D.2.4.1滚石的碰撞弹跳模型如图D.5所示。 D.2.4.2采用恢复系数法来分析滚石碰撞时,其法向和切向恢复系数见公式(D.20)和公式(D.21)。 D.2.4.3速度矢量分解式见(D.22)和公式(D.23)。 D.2.4.4碰撞切平面和x轴的夹角计算,见公式(D.24)。 D.2.4.5碰撞后滚石速度的水平、竖直分量及合速度见公式(D.25),公式(D.26),和公式(D.27)。

DB61/T 10272016

岩出露时,取大值;坡面无植被覆盖或有少量植被覆盖的砾岩或硬土时,取中间值;坡面为松散残积土 或粘土时,取小值。表D.2和D.3为唐红 向和切向恢复系数的取值

GB/T 31720-2015 病媒生物抗药性治理 总则图D.5滚石的碰撞弹跳模型

α=tan ),其中f' of af . (D. 2) ax ay

表D.2法向恢复系数(据唐红梅等,2003

表D.3切向恢复系数(据唐红梅等,2003

D. 2. 5 滚石的滚动

2.5.1滚石的滚动模型如图D.6,假设滚石在0点进入滚动状态,任意时刻t时,平衡方程见公式 、公式(D.29)和公式(D.30)。 2.5.2通过公式(D.28)、公式(D.29)和公式(D.30)计算加速度公式见(D.31)和公式(D 2.5.3任意位置s处的速度见公式(D.33)。 2.5.4当s"<0,即tanaGB/T 28967-2012 电子收费 车道系统技术要求,其停止时的位移s见公式(D.34)。 2.5.5公式(D.28)~公式(D.34)可用来计算滚石的影响范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