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649-2014 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

SL 649-2014 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649-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3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21355
VIP资源

SL 649-2014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649-2014 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

1施工总布置宜综合分析各类水文设施布置、主体工程规 模、形式、特点、施工条件和工程所在地区社会、自然条件等因 素,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与施工场地布局的关系,合 理确定并统筹规划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各种临时设施。

2施工总布置方案应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宜遵循因地制 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注 境保护、减少水土流失以及经济合理的原则,经全面比较论 选定。 3施工总布置方案比较宜包括下列指标: 场内外交通运输量及运输设备需用量。 土石方平衡计算成果及弃渣场规划,场地平整的土石方 估算工程量。 一风、水、电系统管线布置的主要工程量、材料和设 备等。 一生产、生活设施及建筑物面积和占地面积。 一其他临建工程量。 + 施工总布置方案比较宜分析下列内容: 一施工总布置方案能否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 要求。 施工设施、站场、临时建筑物的协调和干扰情况。 当地现有企业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2施工总布置及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总布置可按下列几部分分区: 一主体工程施工区。 施工工厂设施区。 当地建材开采区。 一 仓库、站、场、厂等储运系统。 一水文仪器设备安装场地。 一工程弃料堆放区。 一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 2施工总布置应根据施工需要分阶段逐步形成QMDF 0001S-2015 勐海得福茶业有限公司 含茶制品,满足各阶 段施工需要,做好前后衔接。初期场地平整范围宜按施工总布置 最终要求确定。 3施工总布置应在主体工程施工分区确定后,宜明确下列

内容: 一施工临时设施项目的组成、规模和布置。 一对外交通方式、场地位置、主要交通干线及跨河设施的 布置情况。 一供生产、生活设施布置的场地。 一临建工程和永久设施的结合。 4应根据各处地形、地质条件和水文设施布置情况,以分 区规划为重点,结合场内外主要交通运输线路布置条件,研究各 种可能的布置方案,经比较选定。 5施工总布置应做好土石方挖填平衡,统筹规划堆、弃渣 场地;弃渣应符合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要求。 6施工场地排水系统应完善、畅通、衔接合理;污水、废 水处理满足排放要求。 3.3.3施工占地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 工程永久性占地面积应产格按照批复要求执行。 2永久性施工占地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确定。 3工程临时占地,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完 成后,应对临时占地采取环境保护及补救措施。 4临时性施工占地位置应按主体工程施工需要,并综合考 惠施工占地赔偿、生态环境、社会影响等因素确定。 3.3.4主要设备及材料供应宜按下列规定执行: 1按照施工方案和布置,宜列出主体和临时工程主要材料 需求总量和供应地。 2按照施工方案和布置,宜列出施工所需机械和设备汇 总表。

3.3.3施工占地应按下列规定

1按照施工方案和布置,宜列出主体和临时工程主要材 需求总量和供应地。 2按照施工方案和布置,宜列出施工所需机械和设备 总表。

3.4.1基础工程施工应主要包括基坑开挖回填、模板制

、4.1基础工程施工应主要包括基坑开挖回填、模板制作安装 网筋制作安装、桩基础成孔及灌注、接柱及承台浇注,混凝土养 户等内容及方法。

3.4.2地上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应主要包括 塔、杆组装及缆索架设引渡等内容及方法。 3.4.3其他工程的施工,应主要包括标、牌、桩、点、码头等 内容的施工及方法。 3.4.4应说明主要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方法,

5. 1 对外交通应符合下列基本

3.5.1对外交通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对外交通方案应确保施工工地与国家或地方公路、铁路 车站、水运港口之间的交通联系,具备完成施工期间外来物资运 输任务的能力。 2对外交通运输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定技术可靠、经 济合理、运行方便、干扰较少、施工期短、便于与场内交通衔接 的方案。 3运输方案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距离最近、方便运输的原则。 2)线路运输能力满足工程施工期间大宗物资、材料和设 备的需求。 3)运输物资的中转环节少、运费省,及时、安全、 可靠。 4对外交通可采用一种运输方式或几种运输方式的组合。 3.5.2对内交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场内交通方案应确保施工工地内部各工区、当地材料产 地、堆渣场、各生产、生活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道路应与对 外交通衔接。 2场内交通应根据施工总进度确定的运输量和运输强度, 结合施工总布置进行统筹规划,并应分析计算。 3场内交通的一般性附属设备(如供水、供电、照明以及 生产、生活用房屋等)宜统一规划。

3.5.2对内交通应符合下列至

1场内交通方案应确保施工工地内部各工区、当地材料产 地、堆渣场、各生产、生活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主要道路应与对 外交通衔接。 2场内交通应根据施工总进度确定的运输量和运输强度, 结合施工总布置进行统筹规划,并应分析计算。 3场内交通的一般性附属设备(如供水、供电、照明以及 生产、生活用房屋等)宜统一规划。 4对内交通应综合考虑场内物料运输量、运输距离、运输

物料特点、对外运输方式、场地分区布置和地形条件、施工方法 及工艺布置、设备来源,以及线路修建速度、工程量等因素确定 场内交通方案。 S场内临时施工交通道路应按相关标雄修建。具有通航条 件的测站可采用水运方式。

4.1.1施工准备工作应包括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 备、施工现场准备和施工场外准备等内容。 4.1.2施工技术准备应主要包括熟悉、审查施工图纸及有关设 计文件,掌握地形、地质、水文等勘察资料和技术经济资料,编 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

4.1.3施工物资准备应主要包括拟定各种建筑材料、构

件及制品、施工机具等物资的需求量计划;确定加工供应材料 确定加工、供应地点和供应方式;拟定运输计划和运输方案;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要求,组织物资按计划时间进场储存或堆放

4.1.4劳动组织准备应主要包括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施, 队组,组织劳动力进场,向施工队组进行施工计划和技术交底 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4.1.5施工现场准备应主要包括障碍物拆除,场地控制网的

量,并做好“三通一平”以及临时设施的准备。

4.2.1施工单位应建立专业组织或指定专人负责施工测量工作,

也可根据施工需要建立与设计阶段的坐标系统有换算关系的独 坐标系统。施工高程控制系统应与设计阶段的高程系统相一至

2.4测量、放样应包括下列内容:

根据工程施工总布置图和有关测绘资料,布设施工控 制网。 平面控制网的测定与位保护。 标高控制网的测定与桩位保护。 各类水文设施工程定位、放样。 土0.000标高以下的施工放样准备工作,

4.2.5放样前对已有数据资料和施工图中的儿何尺寸应检

不应凭口头通知或无签字的草图放样

不应凭口头通知或无签字的草图放样。

4.3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

3.1应根据拟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机械的类 、数量和进场时间,确定施工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放 点和方式。

4.3.1应根据拟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机械的类 型、数量和进场时间,确定施工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放 地点和方式。 4.3.2应根据施工预算提供的构(配)件、制品、设备的名称、 规格、质量和消耗量,确定加工方案和供应渠道及进场后的存放 地点和方式,编制采购计划,为组织运输、确定堆场面积提供 依据。 4.3.3材料准备应主要根据施工预算进行分析,按照施工进度

计划的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材料储备定额和消 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材料需要量计划

1.1土石方工程应按下列规定

土石方工程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土石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挖方边坡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和施工条件等情况 确定。 2)开挖前,应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使其低于 开挖面0.5m。 3)采用机械施工时,应对进场道路和桥涵进行调查。 4)基坑升挖应先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 按放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开挖,可视情况 逐层设置排水沟。 5)当地下水位较高,有塌方危险的软土或流沙基坑挖掘 时,应加大坡度或下挡土板。 6)滑坡地段不宜在雨季施工。 7)支架基础和锚锭应开挖置放支架和锚杆的马道,宜取 长1~1.5m,槽深0.6~~1.2m,宽0.4~0.6m。支 架、锚旋基坑的开挖,不应小于设计值,超深的充许 偏差为十100mm;坑底应平整,同一基础的各基坑 深度都在误差范围内,则应按最深一坑抄平。拉线基 坑的深度不应出现负偏差,正偏差不限制;若超深后 对拉线的安装位置有影响时,其超深部分可填土 夯实。 8)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减少暴露 时间。 9)开挖接地沟时,沟底应平整。地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耕地应不小于0.8m非耕地应不小于0.6m

工石方工程应按下列刻规定执行: 土石方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挖方边坡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和施工条件等情况 确定。 2)开挖前,应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使其低于 开挖面0.5m。 3)采用机械施工时,应对进场道路和桥涵进行调查。 4)基坑升挖应先测量定位,抄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 按放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开挖,可视情况 逐层设置排水沟。 5)当地下水位较高,有塌方危险的软土或流沙基坑挖掘 时,应加大坡度或下挡土板。 6)滑坡地段不宜在雨季施工。 7)支架基础和锚锭应开挖置放支架和锚杆的马道,宜取 长1~1.5m,槽深0.6~1.2m,宽0.4~0.6m。支 架、锚旋基坑的开挖,不应小于设计值,超深的充许 偏差为十100mm;坑底应平整,同一基础的各基坑 深度都在误差范围内,则应按最深一坑抄平。拉线基 坑的深度不应出现负偏差,正偏差不限制;若超深后 对拉线的安装位置有影响时,其超深部分可填土 夯实。 8)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及时清底、验槽,并减少暴露 时间。 9)开挖接地沟时,沟底应平整。地沟深度应符合设计要 求,耕地应不小于0.8m:非耕地应不小于0.6m:

山坡非耕地应不小于0.3m。 主方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支架基础、锚旋基坑的回填,应在混凝土养护期满, 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及缺 陷处理情况记录应归档保存。 2)填筑前应清除基坑底部的积水、杂物等。 3)填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填方高度、土的种类及其重要性 在设计中加以规定,如无规定,可参照建筑工程施工 填方边坡分类确定。临时性填方边坡坡度可结合当地 实践经验确定。 4)对于自立式混凝土杆基坑、预制锚旋基坑的回填应符 合下列规定: 对适于夯实的土质,每回填300mm厚,劵实一次, 夯实程度应达到原状土密实程度的80%。 对不易夯实的水饱和黏性土,回填时可不夯实,但宜 分层填实,其最终士壤密实度应达原状土的80%。 对不宜夯实的大孔性土、砂、淤泥等,在工期充许 的情况下可采取二次回填,但缆道架线时,其回填 密实程度应达到原状土的80%;工期短无法夯实达 标者,应采取其他稳定措施。 5)对于现浇基础、锚旋,回填法同4)项,回填后密实 程度应达到原状土的70%以上。 6)对于拉线基坑,可每500mm厚,夯实一次。 7)石坑应按设计要求比例掺土。若设计无规定时,可按 3:1的石土比例均匀掺土夯实。 8)当基坑回填后,劵实程度未达到原状土密实程度者, 应在坑面上筑有自然坡度的防沉层。其面积应不小于

层夯实。回填后的沟面上应筑有防沉层,其高度宜为 200~300mm。 地基与基础施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强度低,稳定性差的细粒土或特殊土地基处理时,应 根据土类的处治深度、含水量等情况,按基底的要求 采取固结处理,以满足设计要求。 2)对于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的粗粒土及巨粒土基 底,应将其承重面平整夯实,其范围应满足基础的要 求。基底有水不能彻底排干时,应将水引至排水沟, 然后在其上修筑基础。 3)风化的岩层,应挖至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或其他方面 的要求为止;在未风化的岩层上修建基础前,应先将 淤泥、苔藓、松动的石块清除干净,并洗净岩石;坚 硬的倾斜岩层,应将岩层面凿平,倾斜度较大,无法 凿平时,则应凿成多级台阶。 4)基础的基底修筑于多年冻土层(即永冻土)上时,基 底之上应设置隔温层或保温层材料,且铺筑宽度应在 基础外缘加宽1m。 5)影响基底稳定的溶洞,不应堵塞溶洞水路;干溶洞可 用砂砾石、碎石、干砌或浆砌片石及灰土等回填 密实。 6)泉眼地基的处理,可将有螺口的钢管打入泉眼,盖上 螺帽并拧紧,阻止泉水流出;或向泉眼内压注速凝的 水泥砂浆,再打人木塞堵眼;不应基底泡水。 7)当地基需要加固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 处理。 换填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砂垫层的砂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通过试验确定。如 用混合砂料,应接优选的比例拌和均匀,砂料的含泥 量不应大于5%。 2)黏性土垫层的土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料场表面覆盖层 应清理十净,并做好排水系统。 3)挖土和铺料时,不宜直接践踏基坑底面,可边挖除保 护层边回填。 4)回填料应按规定分层铺填,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下层的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上一层,竖向接 缝应相互错开。 5)砂垫层选用水撼、振动等方法使之密实时,宜在饱和 状态下进行。 6)黏性土垫层宜用碾压或夯实法压实。填筑时,应控制 地下水位低于基坑底面。 7)黏性土垫层的填筑应作好防雨措施,填土面宜中部高 四周低,以利排水。 8)冬季施工,应在基层不冻的状态下进行。 灌注桩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灌注基础施工应由合格的专业队伍承担。 2)理埋设护筒应准确稳定,护筒周围宜用黏土回填并夯 实。护筒埋设深度宜为1~1.5m,对于松软地层埋 设的护简,宜增加护简理设深度。 3)施工平台应铺设枕木和台板,安装钻机应保持稳固、 周正、水平。开钻前应校正孔位。造孔时,钻头应对 准测放的桩位中心开孔钻进。施工中应经常检测孔 径、孔形和孔斜,严格控制钻孔质量。出渣时,宜及 时补给泥浆,便钻孔内浆液面的泥浆稳定,防止 塌孔。 4)钻孔完成后应检测孔径、孔深、孔底及孔的垂直度, 各项指标充许偏差应符合表5.1.2的规。

表 5. 1. 2灌注桩施工允许偏差

5)终孔检查后,应立即清孔。清孔时应不断置换泥浆, 直至孔底淤积厚度和孔内浆液密度符合要求。 6)灌注前应复查孔深、孔径、孔壁垂直度。 7)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测量混凝土灌注高 度。当需提升导管时,应先测算后提升,避免发生提 漏现象(即导管底提离混凝土面),提升后导管埋深 应不小于1.5m。灌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停歌时间 不应超过30min。 8)灌注混凝土应按以下要求制作试块,并进行落度 检查: 每根灌注桩试块不少于2组。 一 每个承台试块不少于2组。 每根灌注桩落度检查不少于1次。 一 每个承台落度检查不少于2次。 其他要求应接5.1.6的规定执行。 9)灌注桩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宜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 0.5N/mm²;落度宜采用18~22cm;粗骨料宜采 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30mm,且不宜大于导管 内径的 1/6,使用碎石时宜为 5~~20mm,砂子宜为

中、粗砂,水灰比不宜大于0.6,水泥强度等级不宜 低于42.5MPa。 10)应完成下列工序后方可施工承台: 灌注桩施工中间验收合格。 桩顶蔬松混凝土全部凿完,并将埋入承台的桩顶部 分凿毛、洗净。 桩顶伸人承台中的钢筋符合设计要求。 11)承台施工应清除槽底虚土、杂物。地脚螺栓应与钢 筋网同时安装找,经校测无误后固紧,并在浇筑过 程中注意校测。 模板工程施工应按下列划定行

1)模板的形式应与结构特点和施工方法相适应。模板表 面光洁平整、接缝产严密,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 定性。 2)混凝土模板可用术板或钢材制作。用木材制作应采用 干燥的松木,钢材材质应符合3号钢的标准。 3)木模板有拼接缝应采用企口式,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 面应刨光,拼带间距宜为500~700mm,拼带与模板 应用钉子钉牢固。模板边缘应锯齐。 4)钢模板用角钢做拼带,钢板与拼带间用卡子固定或电 焊焊牢。 5)模板尺寸应保证构件形状。 6)制作简单,装拆方便,经济用,宜做到系列化、标 准化。 2水文设施工程施工模板垂直支撑宜采用钢管支架,并应 合下列要求: 1)钢管质量应符合GB/T700中Q235的规定,连接扣件宜 采用可锻铸铁扣件,其质量应符合GB15831的规定。 2)钢管支架的立杆和顶部上每隔0.6m应设置一副碗口

接头,下碗扣和上碗扣的限位销应直接焊接在立杆 或顶杆上。 3)当高度较高时,立杆可以接高,可采用回转扣件搭接 或对接扣件方式连接。 4)为保证支撑架有足够的稳定性,除应设置双向水平杆 外,还应设置斜撑。 5)立杆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宜取1.2~1.5m,不应 超过 1. 8m。 模板及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模板及支架安装应与钢筋架设、预理件安装、混凝土 浇筑等工序密切配合,做到互不干扰。 2)模板安装应按设计图纸测量放样。模板安装前应复测 坑深及抄平坑底,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3)应保持足够的固定设施,以防模板倾覆变形。支架或 支撑宜支承在基础面或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 支撑面积与可靠的防滑措施。支架脚手架的各立柱之 间,应由足够数量的杆件牢固连接。 4)为便于拆模,在浇筑前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脱 模剂。 5)模板安装的充许偏差应符合表5.1.3的规定。

表5. 1.3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

4模板拆除工作应本着先装后拆,后装先拆,先拆除非承 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的原则,有步骤地拆除,并做到不损伤 构件或模板。

5.1.4钢筋工程施工应按下列规

5)钢筋焊接施工时的安全措施应避守附录A的规定。 3钢筋架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按设计图纸要求铺设钢筋。 2)主柱钢筋与箍筋交叉点应逐点绑扎。 3)底盘周边钢筋上每一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部分可 间隔绑扎,每排绑扎点应错开。 4)主柱同一截面上的受力钢筋接头对应的面积不应超过 钢筋总面积的25%(两焊接接头互相间距离在 500mm以内,或两排焊接的搭头互相距离在钢筋直 径30倍以内者,均认为处于同一截面内)。

预理构件工程施工应按下列放

1)地脚螺栓的规格、间距及理入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安装前应除去浮锈,地脚螺栓宜用小样板固定。 2)小样板应用木板或铁板制作。未板厚度不应小于 40mm,铁板厚度不应小于5mm。其长度及宽度应 根据螺栓直径及立柱对角线确定,螺孔距离应符合图 纸尺寸,孔径应比螺杆直径大1mm。 3)安装小样板应在立柱的混凝土浇筑面距地脚螺栓底部 200mm时进行。 4)为使根开达到设计要求,四个基础顶面小样板间也可

用角钢连接起来,组成基础样板。 2主角钢插入式基础找正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检查坑深并将坑底抄平。 2)应找出基础中心。 3)应分别钉出顺断面与垂直断面的辅助桩。 4)安装模板时,不应碰撞塔腿,以防移位。 5)在浇筑过程中,应安排专职人员看护模板,注意及时 校测。 3锚栓与锚杆应按设计图纸尺寸,采取临时固定(宜用木 昆及铁丝悬吊)措施,宜在浇筑前摆好找正,待浇筑到设计标高 寸,应复测高程、夹角及入地角,无误后再进行继续浇筑。

5. 1. 6混凝土工程施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锚锭基坑浇筑施工,应按GB50204的规定 执行。 2)钻孔灌注基础,应按JGJ4的规定执行。 3)混凝土中不应掺人氯盐,掺入的外加剂应符合有关标 准,并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4)不同标号、种类、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应用在同一基 础中。 5)当支架采取预偏措施时,其四个基腿的顶面应按设计 预偏值抹成斜平面,并共在一个整斜平面内。 6)混凝王工程不宜在室外叠夜平均气温低于十5C和最 低温度低于一3℃时施工。 7)混凝土浇筑应在完成基础开挖,并经检查合格后,方 可进行。 8)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基坑进行清理,排出坑中积水。 9)施工条件差的测站,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宜有 15%~25%的强度储备。 混凝土的强度应以试块为依据,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

合比、搅拌、养护条件应与基础、锚疑相同,试块数量应符 列要求: 1)自立式铁塔每个基础应取不少于2组试块;其他基 础,若材料、配合比不变,每岸应取不少于2组 试块。 2)过河缆后锚锭,每个锚应取不少于2组试块;拉线 锚若原材料、配合比不变,每岸应取不少于2组 试块。 3)当原材料、配合比变化时应另外制作1组试块。 4)各组试块应缩号记录,并注明对应建筑物和制作时 间。每组试块应做3个。试块尺寸:石子最大粒径在 60mm以下时,可取200mm×200mm×200mm;石 子最大粒径在40mm及以下时,可取150mm× 150mmX150mm。 3混凝土浇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基坑深度超过2m时,拌好的混凝士应通过溜槽送 人模板内。当采用土模时,应先在底部填5~10cm 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的水泥砂浆。浇筑顺序应 由基坑底开始,自中心向四周分层浇筑。现场浇筑混 凝土宜采用振捣器振捣,并宜采用插入式振捣方法; 人工捣实,应实行插捣,插点应均匀排列。每层混凝 土的浇筑厚度不宜超过200mm。浇筑立柱时应先在 立柱模板四周用混凝土筑起小坡堵缝,防止立柱根部 砂浆外流。距地脚螺栓底部200mm及锚栓标高时应 停浇筑,安装地脚螺栓和锚栓、锚杆;在浇筑过程 中应注意观察支撑、模板、钢筋骨架、网、地脚螺 栓、锚杆、锚栓、支架等有无移位,若有变化应立即 停止浇筑,完成处理工作并作好记录后再继续浇筑。 浇筑完毕,各基础项面应抄平抹光。 2)在水中浇筑混凝士时,混凝土宜搅拌均勾,人工搅拌

不应少于10次;必要时应用水泵抽水,降低地下水 位;筑应从抽水坑对面的一侧开始,逐渐往抽水一 侧进行,应防止抽跑砂浆,必要时木板内侧加麻袋 片;应在模板内积水排空后方可进行浇筑。 3)基础、锚锭浇筑宜连续进行,若当天不能整基浇完 则宜浇完一个或儿个整腿。每个基础在浇筑过程中的 间隔对于C30以下的混凝土不应超过2.5h,对于 C30以上的混凝土不应超过2h。锚锚栓附近和受 拉方向的混凝土、铁塔受拉区的混凝土、嵌人式锚桩 的混凝土,以及绞车基础的浇筑,不应有间歌。 4)如基础、锚锭浇筑因故中断,则间隔时间应超过 24h。有筋基础、锚及主角钢插人式基础可做施 工缝。 5)在大雨时,不宜露天筑。 混凝土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浇筑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 2)对手普通硅酸盐和矿渣硅酸盐水泥制作的混凝土,养 护时间不应少于7d;火山灰、粉煤灰水泥和掺缓凝 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少 于14d。 3)养护用水与浇筑用水应相同。 4)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浇水。 5)对于不用模板的混凝土,可养护5d,表面检查合格 后,应立即回填并继续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周围湿 润,达到限定日期。 支架基础、锚旋等拆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及以上时方可拆模,拆模 时应保证基础、锚旋混土表面及梭角不受损坏。 2)在不同气温养护下的基础拆模时间应按表5.1.6的规 定执行。

表 5.1.6 ?栅拆棋时间

3)拆模后应继续进行养护。 4)钢模板的拆模时间可适当提前。拆模后应立即回填者 应先浇1次水,利用湿润的土壤自然养护。 5)拆模后,基础、锚锭混凝土表面有较少小蜂窝麻面, 且深度不大于20mm时,可将缺陷处表面打毛洗净 再用1:2~1:2.5水泥砂浆抹乎;较大蜂窝及表面 裂纹,应将其全部深度内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 的骨料颗粒凿去,并刷净,然后用细骨料拌制相同标 号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削弱混凝土强度的狗洞 及大蜂窝,应会同设计部门研究补强措施。 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最终强度,应以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 依据,当试块强度不能代表基础、锚炭混凝土强度时,可采 列方法之一进行补充鉴定: 在混凝土本体中,钻取试块鉴定。

5.1.7砌筑工程施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7砌筑工程施工应按下列规定

1砌筑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砌石工程应在基础验收及结合面处理检验合格后,方 可施工。 2)砌筑前,应放样立标,拉线砌筑。 3)砌石应平整、稳定、密实和错缝。

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石料质地应坚硬、无裂纹,风化石不应使用。 2)混凝土灌砌块石所用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2cm。 3)在水位变化区、受水流冲刷的部位以及有抗冻要求的 砌体,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MPa。 4)使用混合材和外加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5)砌筑用的配制砂浆和混凝土,应按设计标号提高 15%,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应具有适宜的和易性; 水泥砂浆的稠度宜为4~7cm,小石子混凝土的落 度宜为7~9cm。 浆砌石砌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筑前应将石料刷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体的石块 间应有胶结材料黏结、填实。 2)砌筑应分层,各砌层均应座浆,随铺浆随砌筑,每层 应依次为砌角石、面石、砌腹石。 3)混凝士灌砌块石,块石净距应大于石子粒径,不应先 嵌填小石块再灌缝;灌人的混凝土应插捣密实。 4)码筑过程中应及时养护。 5)砌体应做勾缝处理,并清理墙面。 干砌石砌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框格的于砌石工程,宜先修筑框格,然后砌筑。 2)干砌石工程的砌筑砌体缝口应砌紧,底部应垫稳填 实,不应架空;不应使用翅口石和飞口石;宜采用立 砌法,不宜叠砌和浮塞,石料最小边厚度不宜小 于15cm。 3)铺设大面积坡面的砂石垫层时,应自下而上,分层铺 设,并应随砌石面的增高分段上升。 4)应按规定对体进行质量检验。 支架组立工程施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材科应付合下列要求: 1)石料质地应坚硬、无裂纹,风化右不应使用。 2)混凝土灌砌块石所用的石子粒径不宜大于2cm。 3)在水位变化区、受水流冲刷的部位以及有抗冻要求的 砌体,其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MPa。 4)使用混合材和外加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5)砌筑用的配制砂浆利混凝土,应按设计标号提高 15%,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应具有适宜的和易性; 水泥砂浆的稠度宜为4~7cm,小石子混凝土的落 度宜为7~9cm。 3 浆砌石砌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确筑前应将石料刷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体的石块 间应有胶结材料黏结、填实。 2)砌筑应分层,各砌层均应座浆,随铺浆随砌筑,每层 应依次为砌角石、面石、砌腹石。 3)混凝士灌砌块石,块石净距应大于石子粒径,不应先 嵌填小石块再灌缝;灌人的混凝土应插捣密实。 4)砌筑过程中应及时养护。 5)砌体应做勾缝处理,并清理墙面。 干砌石砌筑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框格的于砌石工程,宜先修筑框格,然后砌筑。 2)干砌石工程的砌筑砌体缝口应砌紧,底部应垫稳填 实,不应架空;不应使用翅口石和飞口石;宜采用立 砌法,不宜叠砌和浮塞,石料最小边厚度不宜小 于15cm。 3)铺设大面积坡面的砂石垫层时,应自下而上,分层铺 设,并应随砌石面的增高分段上升。 4)应按规定对砌体进行质量检验。 支架组立工程施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工

1)支架钢结构的加工、焊接、紧固件连接、钢构件的组 装及预拼装等应严格按照GB50205的规定执行。 2)支架的竖立,应根据支架的类型、重量、高度及设备 条件等选用合适的方法。起立较小的支架,若吊车的 性能适宜,施工场地许可时,可采用吊车整体起立, 否则应采用人工整体起立或分解组立。 3)对于重量在300kg以内,高度不超过7m的支架,在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超过上述范围,除应编制施 工方案外,还应进行施工设计。 4)当采用整体起立时,宜采用人字榄杆(扒杆)。当采 用人工分层组立时,每层高度不宜超过6m,重量不 宜超过500kg。当采用分片组立时,每片重量不宜超 过500kg。分层、分片组立,可采用外拉线与内拉线 分解组立。外拉线分解组塔可按附录B规定执行。 5)选择起吊(立)设备时,应根据钢丝绳充许受力,利 用力学方法计算设备受力。计算时,应注意下列 事项: 一应根据荷载选择榄杆的结构、材料,并根据具体起 吊重量进行强度验算。 临时锚啶及麻(棕)绳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3.0。 一采用拉线式支架作榄杆时,应按拉线支架的计算方 法验算。 一紧缆(索)牵引工具宜采用绞磨,在紧缆(索)前 应对绞磨进行验算。 6)铁塔及构件在组立过程中受力的验算,计入动荷载影 啊后,钢筋混凝土构件承受最大弯矩时的强度安全系 数不应低于其最大设计安全系数;计入动荷载影响 后,钢结构构件承受的最大应力应低于其设计允许 应力。 7)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在吊运铁塔

2)铁塔各构件的组装应紧密牢固,交叉处有空隙时,应 安设相应厚度的垫圈或垫板,受剪螺栓的受力面不应 在丝扣处。 3)当铁塔个别构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不应强 行组装。 4)铁塔的连接螺栓,应逐个固紧,其扭紧力矩不应小于

注:表中扭矩适合于4.8级螺栓,更高级别的螺栓,其扭矩由设计规定。用于 扭紧各种规格螺栓的扳手,采用力臂较长的扳手。

5)整立铁塔,起立过程中塔身受力不应超过允许值,起 重设备必须安全可靠。起立前,铁塔各部件应组装齐 全,螺栓紧牢。为防止塔身在起立过程中与抱杆相 撞,可将抱杆支点与铁塔支点适当靠近,或采用Ⅱ型 抱杆。Ⅱ型抱杆两侧应设拉线,保证在起立过程中不 倾倒。为降低抱杆高度,在起立宽基铁塔时,可将抱 杆坐在塔腿上,塔腿间应采取补强措施。为便于铁塔 底板与基础就位,起立前应将位于地面的两底板与整 立铁塔用铰链相连,同时应使铰链底座的U型槽对 准基础的地脚螺栓。铁塔起立后,牵引侧的底板应先 就位,然后轻压牵引绳,使装铰链的底板稍为悬空。 此时,制动侧与两侧的控制绳应密切配合,防止铁塔 倾倒。 6)铁塔组立后,应对全部连接螺栓进行紧固,缆道架设 后应再复紧一次。复紧并经检查合格后,宜立即将全 部单螺母螺栓的外露部分,涂以灰漆或在紧靠螺母外 侧螺纹处,相对冲打两处以防螺母松动。使用防松螺 栓时,不应再涂漆或打冲。 7)铁塔组立后,塔脚底板应与基础接触良好,有空隙时 应加垫片,每处不宜超过两个,并应灌注水泥砂浆,

过河缆架成后,也可浇筑混凝土保护帽。 混凝土杆(钢管)组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杆在运输中,不应互相碰撞、急剧坠落和不正 确支吊。对于离心环形混凝土杆,在使用前应进行全 面检查,对于端头混凝土局部碰损应进行修补;预应 力混凝土杆不应有纵横裂纹;通混凝土杆不应有纵向 裂纹,横向裂纹不应大于0.1mm;钢筋混凝土杆的 尺寸偏差应符合相关规定。 2)钢圈连接混凝土杆宜采用电弧焊接,焊接操作应按 JG81的规定执行。 3)混疑土杆的钢圈焊接接头应按设计规定进行防锈处 理;设计无规定时,应将钢圈表面的铁锈焊渣及氧化 层除净,然后涂刷防锈油漆。 4)混凝土杆的上端应封堵;设计无要求时,下端不应封 堵,放水孔应打通。 5)整立混凝土杆置用倒落式抱杆法(抱杆的有关参数按 附录C执行)。各种起重设备应通过计算决定,杆身 固定点及杆身强度应经过验算,必要时应采取补强猎 施,以确保安全。 6)整立混凝土杆在现场起重及人员布置完毕后,应进行 一次全面存细的检查,确无问题后方可开始起吊 7)组立杆塔支架的安全措施应按附录A规定执行。 拉线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拉线的固紧装置宜采用耐张模型线夹。 2)杆塔的多层拉线应在逐层对称调紧,防止过紧或受力 不均而使杆塔产生倾斜或局部弯曲。 3)对有初应力规定的拉线,应按设计要求的初应力充许 范围,在观察杆塔倾斜不超过充许值的情况下,进行 安装调整,同组各拉线的受力应一致。 4过河缴架成后,当采用卡头紧固时,其卡头宜采用骑

应符合设计要求,直应符合相关规定。 1.93 缆索架设及安装工程施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 缆索架设前,应完成下列工作: 1)支架基础、锚、绞车基础的混凝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的 100%。 2)支架组立已完成并检验合格。 3)各种滑轮、绞车已加工安装完毕,吊箱、行车架已加 工完成。 4)绳具、金具、导线、钢丝绳已准备就绪,检查合格。 2过河缆(索)架设,宜在枯水季节进行,在架设之前应 制架设方案。 3放线(含主、副缆,循环索、避雷线、输电线)应遵守 列规定: 1)放线处应留有经验的人看守,放线前和放线中,应对 过河缆(索)进行外观检查,如有质量问题时,应立 即进行处理。 2)放线方法可采用人工放线和机械放线。 3)缆索应逐根均匀放线,不应忽快忽慢。 4)放线应专人统一指挥,统一信号,两岸应有可靠的通 话设备。 5)过河缆(索)应避免与石材直接摩擦,在宽河道放线 时,宜减少与河滩砂土或水面的接触范围。并在线离 开地面时,及时清除线上的泥土。 6)拖缆(索)时,沿断面任何部位的缆(索)都不充许 搭放,应确保缆(索)不松劲、不拧劾。 7)与铁路、公路、电力线、通信线等交叉时应做好协调 工作。 8)架线安全播施应逆守附录A的规定。 4紧缆(索)前应专人检查落实下列各项:

缆、索、线是否有缺陷。 一端与锚杆连接的绳具是否按规定固牵,输电线、避雷 线的金具是否按规定安装好。 循环索是否从滑轮、绞车卷简中穿好,与行车架的连接 是否固。 检查辅助牵引索是否连接好,地锚、紧缆(索)设备是 否安装好。 检查跨越架是否牢固。 紧缆(索)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支架、垂度应有专人用仪器观测,断面上游、各临时 地锚及主索锚处应有专人监视。 2)紧缆、索、线顺序宣为垂直先上后下;水平先上游、 后下游;先主、副缆,后循环索。 3)应有可靠的通信设备,各监视人员及统一指挥入员应 保持畅通联系。 4)紧纯(索)宜来用两套设备施工,先用绞磨(绞关) 或牵引机初紧,然后再用倒链复紧到位。用绞磨紧缆 (索)时,钢丝绳在绞磨心上应缠绕5圈。 5)指挥者应随时注意缆索收紧情况,若发现不正常时, 立即停止率引,查明原因并处理后,再继续紧缆 (索);当紧至接近设计垂度时,应放慢,得到测量人 员已达垂度值的信息后立即停止,再检查各部件,无 异常时应将绳具按规定固牢。 6)按吊吊箱及铅鱼设计,行车应在主缆上架头前 穿好。 7)浮标投掷器索接头应采用插接法,不应用铁丝绑扎。 8)缆索与锚杆用钢卡扣连接,卡扣数量、间距及方向应 符合SL443相关要求。 9)紧缆(索)安全猎施应遵等附录A的规定。 对于总跨度大于300m的过河缆,吊船缆和吊箱、铅鱼

的主、副缆,紧缆(索)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次紧缆(索)后垂 变宜到位,垂度应等于或略大于设计垂度,充许偏差为设计空索 垂度的十10%,且不大于500mm。加载1个月后,再正式紧缆 (索),并进行温度校正。充许偏差为设计垂度的5%,且应不 于200mm,并不应小于设计垂度。其他过河索可一次到位。若 为双缆,两缆最低点的高差应不大于50mm。 7若单支架承载双缆,双缆宜同步紧缆(索)。若不能同步 紧缆(索),应按设计要求分别逐步紧缆(索),若无设计时,其 紧缆(索)方案应经设计单位认可。 8垂度测量,第一次紧缆(索)可用全站仪或经纬仪测量, 架缆过程只测最低点,缆索稳定后应测出两支架间全部缆索高程 点,两点之简的距离视主跨大小定,应测出20点左右,最低点 处加密。也可在设计过河缆最低点附近,用线系垂球直接测量, 正式紧缆(索),可在最低点处系垂球直接测量,可用等长、异 长、角度、平视等法测量。垂度测量具体应按附录D规定执行。 9截缆可借助于特制闸刀、钢锯或氧炔气割。应在切断前 先在切割的两边用钢丝扎结牢靠。 10过河缆宜通过花兰螺丝与锚杆连接。花兰螺丝与过河缆 的连接处,应有重型套环(或称鸡心环),尾缆应使用卡头与母 缆固紧,卡头安装应符合表6.4.2的要求。 11过河缆与桩锚连接时,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锚附近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防止积水。 2)过河缆(含花兰螺丝等)与地面距不应少 于 100mm。 3)花兰螺丝应通过连接桩环与桩锚连接,桩环的材料 宜使用扁钢,其厚度不应小于6mm,桩环根据设计 确定,应涂防锈漆。 12采用低压输电过河缆升降吊箱的测站,无论是否在多雷 区,都应按设计要求架设避雷过河线。避雷过河线应按设计 架设。

.1.10附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

水尺制作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直立式水尺的制作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尺桩宜做流线型,可用型钢、铁管、钢筋混凝土等 材料做成。当采用木桩时,表面应做防腐处理。 2)地质条件较差的河段,应做基础处理。水尺桩基础开 挖、处理及混凝土浇筑可参照缆道施工。

3)设立同一组水尺时,应考虑接尺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同一组水尺应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如受地形限制或 其他原因不能在同一断面线上,其最上游与最下游两 支水尺之间的水位差不应超过1cm。 4)水尺板宜采用塘瓷、不锈钢板或铝板制作,应按水文 设施标准化制作。 5)水尺设置后,应测定并校核水尺零点高程。 斜坡式水尺的制作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将金属板固紧在岩石岸坡上或水工建筑物斜坡上 按斜线与垂线长度换算,在金属板上刻划尺度,或直 接在水工建筑物的斜面上刻划,刻度面的坡度应均 匀、光滑。 2)水尺板其他规定可参照直立式水尺施工。 矮桩式水尺的制作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靠入土深度宜与直立式水尺靠相同,桩顶宜高出 床面10~20cm,木质矮桩顶面宜打入直径为2~3cm 的金属圆头钉,用于安置测尺。 2)两相邻桩顶高差宜为0.4~0.8cm之间,平坦岸坡宜 在0.2~0.4cm之间。 3)水尺板其他规定可参照直立式水尺施工。 直立型水位观测平台具体施工应接下列规定执行: 基础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平台基础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测并结构等采取并筒 式嵌岩基础、墩式嵌岩基础、板式基础、大直径桩基 础和打入基础等形式。 2)采用板式基础,当地基承载力较弱时,可在板下实行 换土处理,板厚应满足抗、抗冲切以及最粗竖向钢 筋锚固长度要求,并应符合抗倾覆安全稳定的要求。 3)在较密实砂土地或砂质黏壬的地基建平台,可采用大 直径桩基础

4)当采用大直径桩基础,地基承载力较弱,且持力层较 深(大于20m)时,可用打人桩基础;打人桩材料 可用钢管桩或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空心管桩;沉桩方 法可用锤击法、振动法、射水法和压桩法等,打入深 度应由地质部面资料分析计算确定。 5)当采用板式基础设置围堰、取土困难时,可采用沉井 基础,沉井形式可取圆形或矩形,沉井材料可采用混 凝土或砖码体。 6)在松软及淤泥地基上建平台,应根据勘测的地质资料 确定基础的持力层,并应接SL384的规定,计算基 础埋置深度。 7)河口或沿海地区,受台风和潮汐影啊较大,宜采用高 桩基础。桩型可分为钻孔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混凝 土管桩和钢管桩等。平台底部高程不宜低于测站历史 最高潮水位加风浪爬高。 8)水位观测平台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可参照5.1.2条 执行。 测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井截面形式和大小应符合SL384的相关要求。 2)测并并身的支承可选择基础式、框架式和悬吊式。多 沙河流测井的底部宜悬空,悬空高度不宜小于 300mm,宜在测井靠河流一侧全高范围内设蜂窝状 小孔。 3)需要防冻的测井,应采取防止测井内结冻的措施。 4)需要防腐的测井,应采取防腐措施。 5)测井水下部分的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40~60mm。 6)需要防生物寄生的测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生植物附 着或者蔓延。 7)置于桥墩、陡岩或其他建筑物上的悬吊式测并(下端

2测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伸入最枯水位0.5m),管内径应符合设计要求;管 外径与壁厚之比应符合GB50017的规定;管在所属 建筑物(如桥墩)或陡岩上的支承间距不应大于 3m;钢管竖向支承应满足抗剪强度的要求。 8)水位观测平台建在水上交通比较繁忙、过往船只较多 的河段上时,应设置安全维护桩,安全维护桩端部应 涂安全警示反光漆。 仪器房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仪器房总体布置和结构应按设计要求执行,并应符合 SL384的相关规定。 2)仪器房墙体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或砖砌体。采用砖 砌体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压顶圈梁。 3)仪器房宜采用防盗门,窗框上防盗网的安置,可根据 当地环境确定。 4)仪器房室内墙体上应预留好电缆、电源线、引线、挂 钩或导管等设施的安装位置。仪器房室内地坪应进行 防滑、防潮处理。 5)仪器房应有外部防雷保护(建筑物防雷)和内部防雷 保护(防雷电电磁脉冲)。对有水位自动采集、传输、 发送要求的观测平台,防雷系统应结合自动测报仪器 的要求统筹施工。 6)仪器房施工工序和方法可参照房屋建筑施工的相关规 定执行。 栈桥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栈桥应根据使用要求,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 构、型钢混凝土等不同的结构形式。 2)不人水桥墩可采用砖(块石)砌体或钢筋混凝土结 构,入水的桥嫩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人水的桥 墩基础理置深度可参照房屋基础理置深度确定;入水 的桥墩基础理置深度,应满足地基土壤的承载力、基

础目身的结构要求和冲刷深度的要求。人水桥嫩横截 面应采用减小水流阻力的结构形状。 3)桥面板可采用整体式现浇或装配式面板,现浇桥板厚 度不宜小于10cm,装配式面板厚不宜小于12cm;现 浇可采用矩形梁板或T形梁板;钢结构桥面板可由 木板、钢板或钢丝网水泥板制成;桥面应采用防滑设 计地面,并应预理防护栏杆的固接铁件。 4)栈桥桥面板两侧应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进水管、沉沙设施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式进水管横截面宜为圆形或方形,可采用钢管 混凝土管、工程塑料管等材料,也可用砖、石砌成暗 渠等形式。当进水管过长时,可根据需要分段设置沉 沙池。 2)虹吸式进水管应采用成型管材,其管材、管头连接应 密封性能好,工作状态时不应漏气。 3)进水管人水口宜高于测井底部以上0.3m,设置坡度 应大于1/100。对于河床不稳定、主流位置随水位不 同而变化的测站,可根据需要设置多个不同高程的进 水管。 4)进水管和沉沙池应密封不漏水:沉沙池的进水管应高 于河床以上0.3m;结冰的河流或有封冻的地区,进 水管应低于冰冻线。 5)沉沙池宜为矩形或圆形等形式,多沙河流宜设多级沉 沙池。沉沙池可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件,也可采用 砖、石等其他材料砌筑。 6)多沙河流的测井可根据需要设置排沙廊道。排砂廊道 的材料可采用石料、混凝土等。 7)进水管、沉沙池设施混凝土浇筑和研筑施工工序和方 法可按照缆道施工执行。

5.2.3悬臂型平台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支架基础处理、开挖、浇筑可按照缆道地基与基础工程 执行。 2支架可采用混凝土、钢结构等,支架应加注脚梯。悬臂 性平台支架组立可按照缆道支架组立工程执行。 3仪器箱立柱高度应便于检修和仪器安装。 4 仪器箱和斜拉杆可结合施工实际选取合适材料制作。 5.2.4双斜管型平台施工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双管应分主、副管,主管宜放置浮球,副管宜放置重锤。 2主、副管应接人仪器房内,管口伸出墙面不应小 于15cm。 3主、副管应顺直安装,倾斜角度应上下一致;副管安装 应与主管上下并列或左右平行。 4主、副管内壁应光滑无异物,管子接口处应采用配套的 二通连接,连接不应有大的缝隙、突起。 5斜管宜使用混凝土或扁铁等方式固定,并防止混凝土进 入管内。 6主、副管下端口应采用钢筋或铁栅栏封堵,主、副管铁 栅栏间隙应小于5cm。

1活动测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并高度宜为3~4m,根据水位观测和设计要求, 宜增加单次移动行车的有效水位观测范围。 2)测并对水流及波浪应有滤波作用,并应能阻隔汛期漂 浮物及冰期结冰。 3)测并水上部分应密封,且留有可调通气孔;观测并底 部上、下游侧宜设置多个冲沙孔。 4)测并顶部应设置仪器箱,仪器箱置采用筒状结构,分 上、下两室,隔层应设置通风孔。 5)当测井内浮子应安装电热浮子时,浮子用电应与市电 隔离。并应安装自动温控装置,自动调节浮子发

1施工测量时,应根据测桥的形式、跨径及设计要求的施 工精度,确定利用原设计网点加密或重新布设控制网点。测桥放 样测量及要求应按照SL52执行。 2围堰施工常采用草袋围堰、土石混合围堰、混麟土围堰、 草土围堰等形式。不同形式的围堰施工应按水利工程施工相关的 规定执行,并应遵循下列规定: 1)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 浪高)0.5~0.7m。 2)围堰外形应考愿河流断面被压缩后,流速增大引起水 流对围堰、河床的集中冲刷等因紧,并应满足堰身强 度和稳定的要求。 3)堰内乎面尺寸应满足基础施工的需要。 4)围堰应防水严密,减少渗漏。 3基坑开挖应按照缆道施工执行,并应遵循下列规定: 1)基坑项面应设置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基坑项 有动荷载时,坑顶边与动荷载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 的护道,如动荷载过大宜增宽护道。如工程地质和水 文地质不良,应采取加固措施。 2)基坑坑壁坡度不易稳定并有地下水影响,应根据设计 要求进行支护。设计无要求时,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 情况选择适宜的支护方案。 4地基处理应按照缆道施工相关规定执行,并应遵循下列 规定: 1)地基处理应根据地基土的种类、强度和密度,按照设 计要求,结合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2)地基处理的范围至少应宽出基础之外0.5m。 3)符合设计要求的细粒土、符殊土基底修整要善后,应 尽快修建基础,不应使基底浸水和长期暴露。 4)灌注桩基础应按照缆道施工执行。 5滩桥墩台、挡士墙及其附属工程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

筑工程应按照缆道施工和水位计台栈桥施工执行。 钢结构测桥制作与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桥制造使用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应有材料质量证明并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 方可使用。 2)放样和号料应根据施工图和工艺要求进行,应预留制 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和铣平等加 工裕量。 3)钢料切割应优先采用精密切割。 4)钢材矫正前,剪切的反口应修平,切割的挂渣应铲 净。矫正后的钢材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或损伤。 5)螺栓孔应成正圆柱形,孔缘无损伤不平、无刺屑。组 装件可预钻小孔,然后扩钻。高强度螺栓可选用 GB/T1228、GB/T1229、GB/T1230、GB/T1231 规定的大六角形和GB/T3632规定的扭剪型两类。 高强度螺栓、螺母、垫圈应在专门螺栓厂制造。 6)组装前,零件、部件应经检查合格。组装时,宜用螺 栓紧固,使零件、杆件相互密贴。组装焊接可按照 JGJ18执行。 钢结构测桥工地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桥安装应接施工图进行。钢梁安装前,应对桥台、 墩顶面高程、中线及各孔跨径进行复测,误差在充许 偏差内方可安装。 2)安装钢梁的高强度螺栓的长度应与安装图一致。安装 时,高强度螺栓应顺畅穿入孔内,不应强行敲入,穿 人方向应全桥一致。 3)施拧高强度螺栓应按一定顺序,从板束刚度大、缝隙 大之处升始,对大面积节点板应由中央向外拧紧,并 应在当天终拧完毕。施拧时,不应采用冲击拧紧和间 断拧紧。

平顺,满足堰体浇筑要求。 2堰槽两侧土方护坡夯土应密实,且土质中有机物等杂质 含量应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土护坡外侧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地形复杂护坡宜两侧砌筑砖或毛石护墙,砌筑砂浆等级 不应低于 M7. 5。

1应按相应类型的堰槽设计要求,按照缆道混凝土及砌年 工程施工。 2堰顶应坚固、耐磨,可用不锈蚀的金属板镶嵌;也可月 混凝土浇筑,再用水泥砂浆抹光,上下游坡面应光滑平整。 3堰体浇筑完成后,可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表口 压光。 4应根据设计要求对下游河床进行砌护,

5.5.6量水堰植施工应符合下列

5.6.1地下水观测井施工应包括钻并、并管安装、填殊与管5 封闭、洗井等工序。地下水观测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封闭、洗井等工序。地下水观测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

1安装浮子式水位计,其测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井的截面宜建成圆形,可用金属或塑料管材构建。 下部管壁上应设有适量的透水孔。 2)测井并壁应垂直,在水位变化范围内,浮子应能自由 升降。测并底应低于设计最低水位0.5m以上。 3)测井内径的大小应能保证安装在其中的浮子式水位计 的正常工作。 2安装其他形式水位计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非浮子式的地下水水位计安装在测并内,测井及整个 平台应能适应仪器安装和维护的需要。 2)安装压力式水位计,测井的内径应能便于装人压力式 水位计的传感器和传输电缆,并不应小于10cm。 3)安装接触式地下水位计,测并内径应大于接触式地下 水位计的水面跟踪触头,并应使水面跟踪触头及其悬 挂线缆能无阻碍地跟踪水面升降。

YDB 100-2012 物联网需求5.6.2钻并施工应符合下列要寸

1在平整场地,清除杂物修筑便道后,应确定基准高程; 钻孔位处应平整压实以满足钻机施工时平衡稳定的要求;平台应 坚固稳定能承受作业时的所有荷载,避免在施工中产生钻机倾 斜、孔倾斜和孔偏心等不良影响;孔口一定范围内应排除地表 水,保持孔口排水畅通,防止地表水渗入孔内造成塌孔。 2确定井位后埋设护筒,埋设平面位置偏差不应大于5cm, 项斜度应不大于1%,护筒外侧四周及下部50cm范围内应夯填 黏土,护筒顶面应高出地面高度50cm以上且高出施工水位 1.0m。当表层土松软时,应将护筒埋置到较坚密夯实的土层中 至少50cm,护筒长度不宜小于2.0m,其内径宜比桩径大20 ~40cm。 3泥浆池位置的选择既应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又应方便 施工。定位后,应先开挖泥浆池与孔位旁的循环槽莲接,用于泥 浆的排放和存放;泥浆池四边应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

钻孔施工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在碎石土、岩层中宜用于字形钻头冲击钻孔;砂黏 土、砂和沙砾土层宜用管型钻头冲击钻孔;在黏土、 粉土、砂性土中宜用正循环钻;黏性土、砂性土、卵 石土和风化岩层中宜用反循环钻,但卵石黏粒应小于 钻杆内径的2/3,且含量不大于20%。 2)钻机就位前,应对主要机具进行检查维修;底架应垫 平,保持稳定,不应产生位移和倾斜及沉陷;应用垂 球校正钻头;钻机顶端应用缆风绳对称拉紧;钻头应 对准中心线徐徐放人简内。 3)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内底脚0.5m以上或地 下水位以上1.52.0m;在冲击钻过中,取渣和停 钻后应及时向孔内补水或泥浆,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和 泥浆相对密度及黏度。开始钻进时,进尺应适当控 制;使初成孔竖直圆顺直至孔深达护下3~4m后, 方可转入正常钻进,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障停 钻时,孔口应加保护盖并禁止钻头留在孔内,以防理 钻;钻进过程中若由于地质构造不均匀引起偏孔,应 先分析清楚岩层走向而后宜采用适当的材料回填至 计算确定的高程处,静置一段时间后可恢复施工。 4)钻进过程中应经常检查钻机,发现移位及时纠正,保 证钻进过程中钻机底盘水平,钻杆垂直、钻头位置 准确。 5)钻孔过程中应取样,记录岩性信息,获得地层信息, 应随时观测层位情况,确定下管、止水的部位及 时机。 并管安装、填砾与管外封闭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下管过程中,应做好井口围护工作,防止物件脱落并 内;应做好外溢泥浆的引流工作,以免浸污钻井机场

影响操作。 2)下置井管时,并管应直立于井口中心,上端口应保持 水平。并管的偏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管的连接应 做到对正接直,封闭严实,接头处的强度应满足下管 安全和成并质量的要求;过滤器安装深度的偏差不宜 超过±300mm。 3)下入井内的井管不应转动,接口宜严密、焊好。 4)沉淀管应封底。当松散层下部已钻进而不使用时,并 管应坐落牢固,防止下沉;基君管井的井管宜坐落在 稳定的岩层的变径井台上。 2填砾与管外封闭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砾方法应根据井壁稳定性、冲洗介质和管井并结构等 因素确定。滤料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 测,当发现填入数量及深度与设计有较天出入时,应 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GB/T 26114-2010 液体过滤用过滤器 通用技术规范,所填滤料应留样备查。 2)并替外围用黏土封闭时,应选用优质黏土做成球 (块)状,大小宜为20~30mm,并宜在半干(硬塑 或可塑)状态下缓慢填人。 3)井管外围用水泥封闭时,水泥的性能指标及封闭方法 应按设计和施工规范确定。 4)并口管外围应封闭。 5)并管封闭后应检查效果,当未达到要求时,应重新进 行封闭。 5.4洗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洗并。 2洗并时应先慢后快,出水量由小到大,将并孔内及含水 内的大部分泥沙抽出来,达到水清沙净。 3洗井方法和工具可按井的结构、管材、钻井工艺及含水 特征选择,宜采用不同的洗并工交错使用或联合使用。 4洗之后应进行抽水试验,获得水井的出水量、岩层透

5.6.4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洗并。 2洗井时应先慢后快,出水量由小到大,将井孔内及含水 层内的大部分泥沙抽出来,达到水清沙净。 3洗井方法和工具可按井的结构、管材、钻井工艺及含水 层特征选择,宜采用不同的洗并工具交错使用或联合使用。 4洗井之后应进行抽水试验,获得水井的出水量、岩层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