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593.1-2019 乡村电力建设 第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

DB37/T 3593.1-2019 乡村电力建设 第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7/T 3593.1-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3.66k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21324
VIP资源

DB37/T 3593.1-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7/T 3593.1-2019 乡村电力建设 第1部分:规划编制指南

6.1中压配电网应合理布局,接线方式灵活、简洁。公用线路原则上应分区分片供电,供电范围不应 交叉重叠。 6.2中压配电网线路主干线应根据线路长度和负荷分布情况进行分段并装设分段开关,重要分支线路 宜装设分支开关。 6.3中压配电网宜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或单辐射接线方式。采用多分段、适度联络接线方式时,应 逐步满足负荷转供要求。 6.4中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乡村中压配电网线路供电 半径原则上宜控制在15km之内, 6.5缺少电源站点的地区,当10kV架空线路供电半径过长,末端电压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可在线路 适当位置加装线路调压器,调压器额定电流应满足负荷发展要求。 6.6中压配电网主干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乡村中压 配电网主干线截面应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新建架空线主干线导线截面宜选择240mm²。规划联络线和 可能发展为主干线的分支线应按主干线截面进行规划。 6.7中压配电网线路杆塔在乡村一般选用12m及以上杆塔,路边不宜采用预应力型混凝土电杆,防止 年撞脆断。

6.8乡村线路档距不宜超过70m,特殊地段根据设计要求选定

DB37/T3593.12019

7.1低压配电网坚持分区供电原则,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一般采用单电源辐射接线。 7.2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应满足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应有明确的供电范围。乡村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宜 控制在500m之内。 7.3低压主干线路导线截面应参考供电区域饱和负荷值,按远期规划一次选定,导线截面选择应系列 化。 7.4低压线路宜采用架空绝缘导线,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认定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民 居,以及对环境、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地区FZ/T 95026-2018 圆网与数码印花一体机,可采用低压电缆进行改造。 7.5低压架空线路宜采用12m及以上混凝土杆,稍径不小于190mm;考虑负荷发展需求,可按10kV 线路电杆选型,为10kV线路延伸预留通道。 7.6低压线路可与同一电源10kV配电线路同杆架设。当10kV配电线路有分段时,同杆架设的低压 线路不应跨越分段区。 7.7采用TT接线方式供电的配电台区,应在配电箱低压出线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

DB37/T3593.12019

3.1.1为提高配电网运营管理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水平,应在配电网一次规划方案基础上考虑配电自动 化、配电网通信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智能化的要求。 3.1.2在配电网信息化方面,应遵循相关信息安全防护要求,充分利用开放、标准的信息交互总线, 实现规划设计、运维检修、营销服务等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数据源端唯一、信息全面共享、工作 流程互通、业务深度融合。

3.2.1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网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智能配电网的必要条件,是提高供电 可靠性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实时监控运行工况和故障处理,能够 迅速进行故障研判,隔离故障区段,缩小停电范围,快速恢复供电,支撑配电网调度运行和抢修指挥等 业务需求,并为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信息。故障处理功能应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 3.2.2配电自动化建设应与配电网一次网架相协调。实施前应对建设区域供电可靠性、一次网架、配 电设备等进行评估,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制定合理的配电自动化方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乡村线路可 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就地型馈线自动化或远传型故障指示器。 8.2.3应根据各区域配电网规模和应用需求,合理确定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的功能。

8.3.1在配电网一次网架规划时,应同步进行通信网规划,并预留相应位置和通道。 3.3.2配电网通信系统应满足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储 能装置站点的通信需求。

8.4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8.4.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具备电能量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功能。 8.4.2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实现“全覆盖、全采集”,通过信息交互实现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统 计到户。

9.2用户的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当地电网条件、最大用电负荷、用户报装容量,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一般可参照表1。供电半径较长、负荷较大的用户,当电压不满足要求时,应采用 高一级电压供电

表1用户接入容量和供电电压等级推荐表

DB37/T3593.12019

表1用户接入容量和供电电压等级推荐表(续)

9.3应严格控制专线数量,以节约廊道和间隔资源,提高电网利用效率。 9.4用户侧无功补偿宜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100kVA及以上的用户,在高峰负荷时的功率 因数不宜低于0.95;其他用户和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0;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不 宜低于0.85 9.5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配置应符合GB/Z29328的规定。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应采用多电源、双 电源或双回路供电,当任何一路或一路以上电源发生故障时,至少仍有一路电源应能满足保安负荷持续 供电。特级重要电力用户宜采用双电源或多电源供电;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宜采用双电源供电;二级重要 电力用户宜采用双回路供电。 9.6重要电力用户应自备应急电源,电源容量至少应满足全部保安负荷正常供电的要求,并应符合国 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规定。 9.7用户因畸变负荷、冲击负荷、波动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对公用电网造成污染的,应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同步达标”的原则,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提出治理、 监测措施。

9.6重要电力用户应自备应急电源,电源容量至少应满足全部保安负荷正常供电的要求,并应符合国 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规定。 9.7用户因畸变负荷、冲击负荷、波动负荷和不对称负荷对公用电网造成污染的,应按照“谁污染、 谁治理”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同步达标”的原则,在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时提出治理 监测措施。

10.1结合地区资源票赋,提高乡村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的协调能力,适应乡村分布式光伏、地热、垃 圾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发展。 10.2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电压等级,可根据装机容量进行初步选择:在分布式电源容量合计不超 过配电变压器额定容量和线路允许载流的条件下,8kW及以下可接入220V电压等级;8kW~400kW 可接入380V电压等级;400kw6000kw可接入10kV电压等级;6000kw~20000kw可接入35kV 电压等级。分布式电源项目可采用专线或T接方式接入系统,最终并网电压等级应根据电网条件,通过 技术经济比较选择论证确定。若高低两级电压均具备接入条件,优先采用低电压等级接入。 10.3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方案应明确用户进线开关、并网点位置,并对接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线路载 流量、变压器容量进行校核,电网侧设备选型宜按用户用电报装容量进行核算。接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 变压器台区,不得与其他台区建立低压联络(配电室低压母线间联络除外);分布式电源接入时应综合 考虑该区域已接入的分布式电源情况。 10.4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信息采集及传输应同时满足NB/T33012和《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4号[2014])等国家相关规定。 10.5分布式电源接入后,其与公用电网连接处的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三相电压不平衡 间谐波等电能质量指标应满足GB/T12325、GB/T12326、GB/T14549、GB/T15543、GB/T24337等电 能质量国家标准的规定, 10.6分布式电源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应符合相关继电保护技术规程、运行规程和反事故措施 的规定。 10.7接入分布式电源的380(220)V用户进线计量装置后开关以及10(35)kV用户公共连接点处

DB37/T3593.12019

能,确保电网设备、检修(抢修)作业人员以及同网其他用户的设备、人身安全。其中,380(220)V 用户进线计量装置后开关失压跳闸定值宜整定为20%UN、10S,检有压定值宜整定为大于85%UN。

11.1推进乡村配电网建设改造,构建坚强灵活的网架结构,提升乡村配电网供电能力和乡村生活电气 化水平,满足电供暖接入需求。 1.2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家庭适用”的方针,因地制宜选择供暖技术方案,宜气则气、宜电 则电。 11.3推进乡村取暖用散烧煤替代,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11.4科学发展集中电锅炉供暖,鼓励利用低谷电力,提升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 1.5应综合考虑不同电供暖模式的用电需求对用户容量进行设计与校核。其中,分散式供热用户,进 户线选择原则上按照每户容量不低于6kW考虑;集中式供热用户,按照用电设备实际额定容量进行设 备选型。 11.6配变容量宜选取200(63)kVA、400(125)kVA,优先采用有载调容调压变压器、高过载变压器、 S13及以上等节能变压器。 11.7电供暖涉及的10kV线路应实现合理分段、有效联络,以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12.1推进智慧车联网、智慧能源服务系统向乡村地区延伸,促进乡村电动车、电动船等绿色交通工具 发展。 12.2乡村充换电设施建设应科学研究当地电动汽车发展水平和充电需求,按照“快慢相济”原则进行, 充换电站的选址、供配电、监控及通信系统的建设应符合GB50966、GB/T29772的规定。 12.3推进开展有序充电服务,采用有序充电策略后供电应满足村民基本生产生活需要。根据峰谷电价 政策,在满足用车需求的前提下可采取随机延时、排队延时合闸等技术措施保证有序充电,避免高峰负 荷叠加,改善电网负荷特性,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可靠性。 12.4充换电设施所选择的标准电压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56的规定。供电电压等级应根据充换电设 施的负荷,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供电电压等级一般可参照表2确定,

DB34T 2979.2-2017 塑料及其制品中有机污染物分析方法 第2部分:甲酰胺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表2充换电设施电压等级推荐表

12.5220V充电设施,宜接入低压电缆分支箱或低压配电箱;380V充电设备,宜接入低压线路或变 压器的低压母线。接入10kV配电网的充换电设施,宜接入公用10kV线路或接入环网柜、电缆分支箱 12.6充换电站接入电网时应进行论证,分析各种充电方式对配电网的影响,

DB37/T3593.12019

13.1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及储能系统的运行、监控应遵守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13.2储能系统接入不应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13.3储能系统接入后,其与公用电网连接处的电能质量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 13.4储能系统可通过三相或单相接入配电网,其容量和接入点的电压等级宜参照表3确定

表3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电压等级推荐表

13.5储能系统接入配电网规划设计应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按照建设规模、工程特点、发展规划和 配电网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方案。

1.2.1配电网规划项目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标准的规定,供电设施的建设应与城镇、乡村的建设 适应,与环境相协调,并注意水土保持。在保护地区、重点景观环境周围,变电站和线路应与周 相协调。 .2.2新建供电设施时GB/T 32292-2015 真空技术磁流体动密封件通用技术条件,应注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节约空间、控制用地

4.2.2新建供电设施时,应注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节约空间、控制用地,减 少对自然保护区、绿化带、植被以及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4.2.2新建供电设施时,应注意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以节约空间、控制用地,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