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1359-2019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

DB23T1359-2019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23T1359-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0063
VIP资源

DB23T1359-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23T1359-2019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建筑技术规程

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

4.2.6多孔砖砌体的线膨胀系数宜取1×10"/℃

5建筑设计与建筑节能设计

DB23/T13592019

多孔砖墙体平面和竖向模数网格及墙分段净宽度以1M为基本模数; 一房屋的建筑平面宜简洁、规则、体形凹凸转折不宜过多GB/T 22742-2008 地理标志产品 灵宝杜仲,立面不宜突变过大。 5.1.2墙体预留孔洞、管线槽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竖向水、暖、电线管道以及各种表盒位置,表盒安装后的楼梯及通道的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规 定; 一给排水管道不宜埋于墙体内。 513颈制案台板不宜嵌入墙内

5.1.3预制窗台板不宜嵌入墙内。

5.1.4多孔砖建筑防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多孔砖墙体应做双面抹灰,勒脚应采用水泥砂浆抹灰; 伸出墙外的雨篷、开散式阳台、室外空调机搁板、窗套、外楼梯根部及水平装饰线脚等处,均 应采用有效的防水措施; 厕浴间等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内墙抹灰应采用水泥砂浆,并应有防水、防潮措施;房间墙体底 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高度应不小于200mm,宽同墙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小于C20; 一建筑外墙采用夹心墙时,外叶墙的排水孔宜设置在圈梁上砌体竖缝的底部。 5.1.5多孔砖墙体的空气声计权隔声量Rs,240mm厚墙两面抹灰时按50dB采用;190mm厚墙两面抹灰 时按47dB采用:120mm厚墙两面抹灰时按42dB采用,

5.1.6多孔砖建筑的屋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除女儿墙压顶外,其他屋面结构混凝构件不得外露; 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 并与周边女儿墙隔开,其缝宽应不小于30mm:设有挑檐的屋面,保温层宜覆盖全部檐口,并 应沿挑檐的横向设置缝宽为20mm的伸缩缝,伸缩缝间距应不大于12m,并用柔性材料嵌缝: 一屋面设计其他未尽事宜,应按相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黑龙江省标准执行。 5.1.7多孔砖墙体的耐火极限应按表9采用

表9多孔砖墙体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DB23/T13592019

5.2.1多孔砖建筑外墙应采用外保温或夹心复合保温技术,保温层厚度应按照建筑节能及热工设计方 法计算确定。

多孔砖建筑围护结构各部分传热系数和热情性指标,围护结构各部分构造措施,均应满足建筑 节能设计要求; 多孔砖建筑墙体和楼地面的建筑节能设计,应同时考虑建筑装饰与节能对管线埋设、安装和维 修要求。

5.2.4外门、窗框的安装应满足以下要求:

外门、窗与墙体之间构造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塞,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或其他非 温材料补缝 一上述构造缝隙填塞后,应采用弹性耐候密封胶密封; 一外窗框周边与墙之间应设置防水构造。 5.2.5多孔砖建筑屋顶应按照下列建筑热工节能要求进行设计: 一一多孔砖建筑屋顶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黑龙江省标准中相关规定; 屋顶保温层厚度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黑龙江省标准中建筑节能的规定计算。 5.2.6多孔砖建筑屋顶应按照下列建筑热工节能要求进行设计: 多孔砖建筑屋顶的传热系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黑龙江省标准的规定; 屋顶保温层厚度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黑龙江省标准中建筑节能的规定计算。 5.2.7多孔砖墙体(两侧各包括20mm抹灰层)的热阻和热情性指标见表10

表10墙体热阻和热惰性指标

DB23/T13592019

6.1.1本规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 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6.1.2根据多孔砖砌体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建筑结构应按表11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 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

表11建筑结构的安全

表11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注:对于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 注:对地震区的砌体结构应按GB50223建筑物重要性区分建筑物类别,

于为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当αo>α时,应取αo=α,α为支撑长度(mm

DB23/T13592019

图1梁端支承压力位置

6.2.1受压构件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N一一轴向力设计值; β一一高厚比β和轴向力偏心距e对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见附录A f一一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应按本规程表6采用; A一一砌体的毛截面面积;对带壁柱墙,其翼缘宽度可按本规程第6.1.6条的规定采用。 6.2.2矩形截面构件,轴向力偏心方向的截面边长大于另一方向的边长时,除按偏心受压计算外,还 应对较小边长方向,按轴心受压进行验算。 6.2.3计算影响系数或查附录A表格时,应先计算构件高厚比,多孔砖砌体构件高厚比β应按下列公 式计算:

DB23/T13592019

式中: bs一一宽度范围内门窗洞口宽度(m); 一相邻窗间墙或壁柱间距离(m)。 按公式(9)算出的修正系数u2值小于0.7时,应取0.7。洞口高度不大于墙体高1/5时,可取修正系数 L2=1.0。当洞口高度大于或等于墙高的4/5时,可按独立墙段验算高厚比

带壁柱墙高厚比计算公式中h应改用折算厚度h, 带壁柱墙高厚比计算中,确定截面回转半径时墙截面翼缘宽度bg,按第6.1.6条规定执行; 确定带壁柱墙计算高度H时,S应取相邻横墙距离; 构造柱截面宽度不小于墙厚时,按式8进行高厚比验算,此时万取墙厚;确定墙的计算高度时 s应取相邻横墙间的距离;墙的允许高厚比可乘以提高系数μ,计算参见本规程第6.3.5条。

e=1+yb/l...

系数,取1.0; b。一一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 1一一构造柱的间距。 be/[>0.25时取bc/[=0.25,bc/[<0.05时取时取be/[=0。 注:考虑构造柱有利作用的高厚比验算不适用于施工阶段。 6.3.6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或带构造柱墙,圈梁宽度b与相邻壁柱间或相邻构造柱间距离 s之比b/s不小于1/30时,圈梁可视作壁柱间或相邻构造柱墙的不动铰支点。条件不允许增加圈梁宽 度时,可按等刚度原则(墙体平面外刚度相等)增加圈梁高度,此时,圈梁仍可视作壁柱间或相邻构造 柱墙的不动铰支点。

跨度不大于4.2m的梁和跨度不大于6m的屋架等支承处的多孔砖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b20 的混凝土预先将块体孔洞灌实,其墙体灌实宽度应不小于600mm,高度应不小于300mm。或采 用混凝土实心砖;悬挑梁下的内外墙的交接处,纵横向墙体灌实宽度应不小于600mm,高度应 不小于300mm; 跨度大于4.2m的梁和跨度大于6m的屋架,其支撑面下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梁 屋架支承处下设圈梁且高度不小于180mm时,可不单独设置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 圈梁宜整体浇筑。 6.4.2厚度为240mm的墙,大梁跨度≥6m时,支座处宜加设壁柱、构造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6.4.3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混凝土圈梁上的支承长度应不小于80mm,板端伸出的钢筋应与圈梁可靠连 接,且同时浇筑;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应不小于100mm,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连接: 板支承于内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应不小于70mm,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用强 度等级应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一板支承于外墙时,板端钢筋伸出长度应不小于100mm,且与支座处沿墙配置的纵筋绑扎,并用 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5的混凝土浇筑成板带;

DB23/T13592019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与现浇板对接时,预制板端钢筋应伸入现浇板中进行连接后,再浇筑现浇板。 6.4.4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沿竖向每隔400mm~5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 小于1根直径6mm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每边不小于700mm 6.4.5多孔砖墙体内拉结筋的锚固长度应为实心砖墙体的1.4倍。 6.4.6预制梁端部和支承在墙、柱上的屋架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的垫块锚固。 6.4.7山墙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条应与山墙锚固,屋盖不宜挑出山墙。 6.4.8洞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m时,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或构造柱。 6.4.9多孔砖建筑砌体所用材料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潮层以上砌体,应采用不低于MU15多孔砖,不低于Mb7.5砂浆砌筑。 一防潮层以下砌体,应采用不低于MU20混凝主实心砖,不低于Mb10专用水泥砂浆砌筑。 6.4.10女儿墙墙体及多层房屋顶层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b10。 6.4.11多孔砖夹心复合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叶墙砖的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U15,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b7.5; 外胜湾晟金层红球正炫 植实

6.4.11多孔砖夹心复合墙应符合下列规定:

外叶墙砖的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U15,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不小于Mb7.5; 外叶墙应分层托挑,并将每层外叶墙顶部缝隙用柔性材料填实; 内、外叶墙间拉结件(筋)应符合GB50003中第6.4.5~6.4.6条规定

6.5.1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圈梁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且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封闭状;圈梁被门窗洞 截断时,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其中到中 垂直间距的2倍,且不得小于1m 圈梁在GB50011第7.3.3条要求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缝中配筋替代圈梁; 钢筋混凝土圈梁宽度宜与墙厚相同。圈梁高度不宜小于200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根Φ10 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按受拉钢筋考虑,箍筋直径应不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 一一圈梁兼作过梁时,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面积配置。 6.5.2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尚应符合GB50007 有关规定。 6.5.3计算过梁上梁板荷载,梁板下墙体高度小于过梁净跨时,可按梁、板传来荷载采用。梁板下墙 体高度不小于过梁净跨时,可不考虑梁、板荷载。 6.5.4计算过梁上墙体荷载,过梁上的墙体高度小于1/3过梁净跨时,应按墙体均布自重采用。墙体 高度不小于1/3过梁净跨时,应按高度为1/3过梁净跨的墙体均布自重采用。 6.5.5多孔砖砌体房屋过梁应进行计算。

6.6预防和减轻墙体开裂措施

钢筋混凝土屋盖处墙体裂缝(如顶层墙体八字缝、水平缝等),可采取下列预防或减轻的措施: 屋盖上应设置有效保温层或隔热层; 采用装配式有標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提高顶层及女儿墙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 减少屋面混凝土构件外露面; 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其缝宽不小于30mm,并

DB23/T13592019

表14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6.7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

6.7.1抗震设防地区多孔砖房屋除应满足静力设计要求外,尚应进行抗震设计。

应合理规划、选择对抗震有利场地和地基; 建筑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建筑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房屋不宜有错层 纵横墙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同一轴线上窗间墙宜均匀;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尽端和转角处,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6.7.4多层房屋层高不应超过3.6m;多层房屋总高度及层数不应超过表15规定。横墙较少的多孔砖 房屋(指同一层内,开间大于4.2m房间占该层总面积40%以上),总高应比表15规定降低3m,层数 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房屋,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6、7度时,横 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应允许们

DB23/T13592019

表15房屋总高度(m)及层数限值

表16抗震横墙最大间距

注:多孔砖抗震横墙厚度为190mm时,最大横墙间距应比表中数值减少3m 5.7.6多孔砖房屋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17规定

6.7.7多孔砖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最大比值,6度和7度均为2.5,8度为2.0。单面走廊或挑廊宽度 不包括在房屋总宽度之内。 6.7.8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顶层楼梯间墙体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通长钢筋和Φ4分布短钢 筋平面内点焊组成的拉结网片或Φ4点焊网片 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

DB23/T13592019

处设置100mm厚钢筋混凝主带或配筋砖带 不低 ·Mb7.5且不低于同层墙体的砂浆强 度等级,纵向钢筋应不少于210

V ≤ fvE A/YR.....

V一一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墙体剪力设计值; fve一一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A一一墙体横截面面积,取毛截面面积; Y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承重墙两侧均设构造柱墙体,应取0.9,其他承重墙体应取1.0, 自承重墙体取0.75。 5.7.10多孔砖建筑物抗震设计,除满足本规程规定外还应按GB50003和GB50011中多孔砖房屋的有 关规定执行。

的相关规定执行。 7.1.2进入施工现场的多孔砖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产品性能型式检验报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要求,且必须满足28d以上的厂内养护龄期,依据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外观质量、尺寸偏 差、最小外壁和最小肋厚、强度等级、最大吸水率和相对含水率等材料特性指标进场复验合格后方可使 用。 7.1.3堆放多孔砖的场地应平整,周边应设置排水设施,顶部应采取适当遮雨(雪)措施,堆放高度 在1.8m以内。 7.1.4搬运、装卸多孔砖时,严禁抛掷或翻车倾卸;垂直吊运应采用带有网罩或围栅的吊盘。 7.1.5多孔砖墙体施工宜采用工具脚手架,在墙体内不宜设脚手眼,必须设置时,待砌筑完成后,须 用Cb20细石混凝主将脚手眼填实。严禁在墙体的下列部位设置脚手眼: 一过梁上与过梁成60°三角形范围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 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范围内; 一门窗洞两侧200mm和墙体交接处450mm的范围内; 一设计不允许设脚手眼的部位。 7.1.6多孔砖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应不低于B级。 7. 1.7 冬期施工按GB50203、GB50924、JGT104等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执行

7.2.1多孔砖砌体砌筑砂浆试块底模应采用多孔砖侧面。 7.2.2多孔砖砌筑砂浆稠度应为50mm~70mm。 7.2.3水泥应按品种、标号、出厂日期分别堆放,并应保持干燥。遇水泥标号不明或出厂日期超过三 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应复查试验,并应按试验结果使用。

DB23/T13592019

7.2.4砌筑砂浆应具有良好和易性CJJT 208-2014 磷矿尾矿砂道路基(垫)层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分层度应为10~30mm。砌筑砂浆配合比应符合JGJ/T98规定,并 必须经试验按重量比配制,专用砂浆应满足JC860的有关要求。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拌合时间 自投料完算起,不得少于2min。掺有外加剂时,不得少于3min;掺有机塑化剂时,宜为3min~5min, 并均应在初凝前使用完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7.3.1多孔砖不宜浇水湿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宜在砌筑前进行淋水湿润。 7.3.2砌筑时,应将多孔砖半盲孔面(铺浆面)朝上砌筑。 7.3.3多孔砖组砌墙、柱方式宜采用一顺一丁或梅花丁砌筑形式。砌筑240mm厚砌体,应采用一顺 丁组砌方式,水平和垂直灰缝应随砌随勾缝。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8mm~12mm。 7.3.4砖砌体的转角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 斜槎长高比1/2,斜槎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高度。 7.3.5构造柱两侧砌体应留马牙槎,模板必须紧贴砌体,严禁板缝漏浆。 736多孔砖动体中留洞及埋设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中应准确预留槽洞位置,不得在已砌墙体凿槽打洞; 墙体中不应埋设水平穿行暗管、斜暗管,不应留(凿)水平沟槽、斜槽;无法避免时,宜将暗 管居中理于局部现浇的混凝主水平构件中。暗管直径较大时,混凝主构件宜配筋。墙体开槽后 应满足墙体承载力要求: 墙体中电气管线宜预埋;无法预埋需留槽时,墙体施工时预留槽深度及宽度不宜大于 95mmx95mm。管道安装完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b20细石混凝土或强度等级为Mb10水泥 砂浆填塞。槽平面尺寸大于95mmx95mm,应对墙体削弱部分予以补强并将槽两侧墙体内预留钢 筋相互拉结; 宽度小于500mm承重小墙段及壁柱内不应埋设竖向管线

8.1多孔砖砌体工程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严格按照GB50300、GB50203、GB50924、 DB23/715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8.2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90%。竖向灰缝砌筑应刮浆适宜并加浆填灌,不得出现透明缝 8.3检查多孔砖砌体水平灰缝饱满度,按百格网的方法进行。 8.4构造柱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8的规定。

表18构造柱尺寸允许

多孔砖砌体尺寸和位置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表1

QCR 518-2016 调度集中系统技术条件DB23/T13592019

A.1无筋砌体矩形截面单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可按表A.1~A.2采用。表中b为构件的高 厚比;e为轴向力的偏心距;h为矩形截面的轴向力偏心方向的边长,h为T形截面折算厚度,h=3.5,1 为T形截面的回转半径。 A.2无筋砌体矩形截面双向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影响系数,可按GB50003中D.0.3计算。

影响系数(砂浆强度等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