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509-2009 灌区规划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GB/T 50509-2009 灌区规划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575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50509-2009 灌区规划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irrigationpatten

适合于某种地区、某种条件或某种作物的相对成熟的灌溉制 度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irrigationtechnologyselecte

farmland drainage

将农田中过多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 、肥、气、热关系机电安装工程(包括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施工方案,以利于作物生长的人工措施

farmland drainage system

排除农田中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各级排水沟、 水闸和泵站等建筑物的总称

modulus for waterlogging control

在一定降水频率下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单位排水面积上的 涝流量。

modulus of subsurface drainage

满足防溃要求的单位面积内排出的地下水流量,也称排渍 放

2.0.25地下水临界深度

2.0.25地下水临界深度

老害作物正常生长的最小地下水

水临界深度 criticaldepthofgroundwater

3.0.1灌区规划应认真调查、搜集灌区和有关区域的气象、水文、 地形、地貌、地质、土壤、生态与环境、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 会经济及有关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1气象、水文资料主要包括:降水、蒸发、气温、气压、湿度、风 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和冻土深度等;灌区有关江河(沟道)、 水库、承泄区的洪水、径流和泥沙等。 2地形、地貌、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地形、地貌、河流水 系、湖泊等;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 3土壤资料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分布状况、理化性质、水分 特性等土壤普查资料;盐碱地改良试验资料;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 保持现状资料等。 4生态与环境资料主要包括:区域内主要陆生生物、水生生 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等;水环境现状、水质、主要 污染物及污染源等。 * 5水利工程现状资料主要包括:城乡供水、灌溉、排水、防洪 等工程设施的现状及运用情况;水库、塘坝蓄水,河(湖)水,地下水 与泉水,城镇生活与工业污(废)水等各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现状 各行业供水量、用水量、用水效率及存在的问题等。已建灌区还应 搜集工程设施现状、灌溉和运行管理情况等资料。 6自然灾害资料主要包括:历年发生的洪、涝、渍、旱、盐、碱 等灾害的受灾范围、成灾面积、受灾原因、减产情况和经济损失,对 当地*众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等。 7社会经济资料主要包括:行政区划、人口、农业劳动力、土 地资源、耕地面积、种植结构、耕作制度、作物产量和林牧渔业生

产;工农业发展布局、交通运输、能源电力;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和人 均可支配收人等。 8有关规划资料主要包括:灌区所在流域或区域的国民经济 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土整治规划、农业区划;流域规划、水利规 划、水资源评价成果及开发利用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农、林、牧、渔 业及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等。 9区域内或周边有灌溉试验站(场)的,还应搜集相关的灌溉 试验资料。

中作为规划依据的基础资料还应进行合理性和可靠性分析

水土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

4.1.1灌区水资源分析评价应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

4.1.1灌区水资源分析评价应遵循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 统一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与环境保护相 协调的原则。

4.1.2灌区水资源分析评价应包括下

1水资源数量分析评价:主要包括降水、蒸发、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等。 2水资源质量分析评价:主要包括河流泥沙、天然水化学特 征、水资源污染状况等。 3水资源特点分析评价:主要包括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开 发利用条件等。 4.1.3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 1供水基础设施调查分析。 2供水、用水调查统计分析及供水效率、用水水平评价。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4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4.1.4在对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针对 灌区水资源并发、利用、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与 措施建议

灌区水资源并发、利用、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 措施建议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4.2.1对灌区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应进行分析评价,并应根据各 类用地的数量、比例及农村人均占地面积等指标,分析灌区土地资 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发利用潜力

4.2.2根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应评价土地质量等级和土地用于农 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并应对灌区土地资源发展灌溉的适宜性进行 平价。

5.1.1灌区自然条件、水土资源状况、种植结构、供水与灌溉方式 等差异较大时,应进行灌溉分区。 5.1.2灌溉分区应结合灌区农业区划,按照灌区内地形、地貌、土 壤、水文、气象、水文地质、水资源状况、水利工程现状、农业种植结 构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构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 5.1.3灌溉分区应兼顾行政区划和现有水利与农业工程体系,以 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灌溉管理为原则

5.1.3灌溉分区应兼顾行政区划和现有水利与农业工程体系,以

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灌溉管理为原则

2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预测

5.2.1在调查灌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应根据国家的方 针、政策和灌区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预测灌区不 同规划水平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5.2.2预测的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与经审定的有关部门、 有关行业的规划相协调

5.3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5.3.1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结合本地区土地利用规 划、土地整理规划及国土整治规划进行。 5.3.2灌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应根据灌区内地形、地貌特 点和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的适宜性等,并综合灌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用地、环境用地、粮食生产用地、灌区农业和经济可持续 发展等因素,对灌区内各类用地进行统一规划,明确不同规划水平 年各类用地面积、比例,确定各类用地位置,合理确定灌区用地和

展范围,拟定灌区整体开发规划

5.4.1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灌区内水文、气象、水土资源条

以水面蒸发或产量为参数直接计算,或查阅经鉴定的作物需 等值线图确定;如果仍不满足灌区规划要求,可采用**法计 定。

5.4.4进行灌溉制度分析时,应合理分析灌区代表作物及种

例、作物需水量、灌区有效降水量、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土壤 持水率、地下水补给量等参数

.4.5大型灌区应采用时历年法确定各种主要作物历年的灌溅

.4.5大型灌区应采用时历年法确定各种主要作物历年的灌溅 利度,根据灌溉定额的频率分析,选出2~3个符合设计保证率的 手份,应以灌水分配过程不利的一年作为典型年,并以该年的灌溉 制度作为设计灌溉制度;时历年系列不宜少于30a。

5.4.6灌溅制度确定应采用适合当地条件的节水灌溉技术。

育期各次灌水的灌水率,并应根据每次灌水延续时间,绘制各种作 勿灌水率过程线,将同时期各种作物灌水率相加,绘成全灌区年度 建水率图。 4.9各种作物各次灌水的灌水率应按公式(549)计算确定:

aim诀 说 一 36t法T

5.5.1灌区需水量应按不同规划水平年,分区、分行业进行分析 和预测。

5.5.2灌区需水量应根据灌区的情况分析确定。各项

1农业需水量可按农田灌溉与林、牧、渔业等项进行预测。 2工业需水量可按电力和高耗水工业、一般工业等项进行预 测。 3生活需水量可按城镇居民生活和公共生活、农村生活(人、 蓄需水)等项进行预测。 4生态与环境需水量可按维护和改善灌区生态与环境基本 功能所需要的河道外需水量分析预测。 5.5.3灌区需水过程应根据分析预测的各项需水量,并结合需水 特性确定。 54对满区管水量预测式用产进行会理性分拓检本

5.5.4对灌区需水量预测成果应进行合理性分析检查,

5.6.1灌区规划应根据水资源状况,现状和各规划水平年拟建的 供水工程情况钢结构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实用技术,分析不同规划水平年的灌区可供水量及供水过程 5.6.2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时,应满足区域地下水动态平衡 和防治土壤盐碱化、荒漠化等要求,根据地下水源工程建设情况, 合理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和可供水量。

5.6.1灌区规划应根据水资源状况,现状和各规划水平年拟建的

5.6.2地下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时,应满足区域地下水动态平衡 和防治土壤盐碱化、荒漠化等要求,根据地下水源工程建设情况, 合理确定地下水可开采量和可供水量。 5.6.3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时,应根据开发利用程度、河道 内生态与环境需求及水质的影响,提出各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 情况下的地表水可供水量及供水过程。 5.6.4上级政府或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了某种水源引水限额或 有分水协议的灌区,该水源可供水量不应超过限额或协议水量。 5.6.5有航运、发电、冲沙等要求的河道和水库,在进行可供水量 分析时,应统筹兼顾航运、发电和冲沙等的用水要求。

5.6.3地表水可供水量分析计算时,应根据开发利用程度、

5.7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与配置

XX市XX社区给水管网施工组织设计5.7.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应按照节水、节能、优化配置、协调发 展的原则进行。

5.7.2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应根据各灌溉分区供、需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