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J 090-2018 电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XJJ 090-2018 电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1.8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573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XJJ 090-2018 电供暖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

电供暖系统,应对区域内建筑能耗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根据分

析结果合理选择电供暖设备类型及运行方式,并对系统进行经济 性分析。

电供暖系统,应对输配管网热损失及水力平衡采取有效控制或改 进措施。系统区域内新建或既有建筑内供暖末端装置应设置室温 自动调控装置。

1日 电供暖系统热媒参数应与原系统相同,满足原供暖末端 需求; 2应对建筑内供暖系统热损失、水力平衡状况、室温自动 调控装置的设置等进行详细了解,不满足现行国家和地方相关节 能标准要求时,应进行改造; 3采用电锅炉进行热源改造时,应充分考虑电锅炉全谷电 时段运行和利用建筑围护结构热情性保持室温的设计方式。

53-面向市场操作的规划实践.pdf气一空气能量回收装置。

3.2.1室内、外计算参数的选用及供暖热负荷计算应符合现行

3.2.1室内、外计算参数的选用及供暖热负荷计算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的规定。

3.2.2全面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2℃。

2.3计算分散式电供暖热负荷时,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间传 因素,间歇附加系数不应小于1.0。 2.4蓄热式电供暖系统应计算设计日用电高峰和平段时的总 负荷及谷时的总热负荷

3.2.3计算分散式电供暖热负荷时,应考虑间歇供暖

2.3计算分散式电供暖热负荷时,应考虑间歇供暖和户间传 因素,间歇附加系数不应小于1.0

3.3.1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应用,应遵循下列原则

1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采用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机组; 2空气源热泵机组在冬季设计工况下的制热性能系数 (C0P),冷热风机组不应小于1.8,冷热水机组不应小于2.0; 3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应根据热泵机组低环境温度下的性 能、系统经济性要求以及室内温度稳定性要求决定是否设置辅助 热源,并保证系统供热季节性能系数(HSPF)不小于2.0。 3.3.2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 1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参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低环境 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 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GB/T25127.1)、《低环境温度空气 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 机组》(GB/T25127.2)的规定; 2热泵机组的单台容量及台数的选择,应能适应供暖、供 冷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当供暖负荷大 于528kW时不宜少于3台; 3空气源热泵机组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机组名义工况制冷、制热性能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要求:

2)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所需时间总和不应超过 运行周期时间的20%; 3)设置辅助热源时,应按当地平衡点温度确定辅助加热装 置的容量; 4)供热设计工况下,空气源热泵机组出水温度不宜大于 50℃,进出水温差为5℃; 5)对于同时供冷、供暖的建筑,宜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 4确定空气源热泵机组冬季的制热量时,应根据实际供暖 室外计算温度和融霜情况,按下式进行修正:

Q =q ×K, xK2 xK

3.3.3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末端选型应与热泵机组设

3.3.3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末端选型应与热泵机组设计工况下 进出水温度相对应,应采用低温热水强制对流或辐射供暖装置。 3.3.4空气源热泵系统以电锅炉为辅助热源时,宜全部利用低 谷电,并根据当地平衡点温度、低谷电时段划分、热负荷随时间 分布规律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分析后确定是否设置蓄热装置。

及过渡季可利用热泵机组提供热生活热水。热泵机组直接提供 活热水时,热水出水温度不应低于50℃;通过热交换器间接 供生活热水时,热泵机组热水出水温度不应低于60℃。

3.3.6空气源热泵机组室外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布置热泵机组时,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机组进风与 排风的影响,确保进风流畅,排风不受阻碍,并应防止进排风气 流产生短路; 2机组进风口处的进气速度宜控制在1.5~2.0m/s;排风 口的排气速度不宜小于7m/s;进、排风口之间的距离应尽可 能大; 3应优先考虑选用噪声低、振动小的机组;应注意防止噪 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要时,应采取减少振动和降低噪声的 措施; 4机组之间及机组与周围建筑之间净距应满足设备厂商要 求,如无数据时可参照以下要求:机组进风侧与建筑物墙面间 ≥1.5m,机组控制柜面与建筑物墙面间≥1.2m,机组顶部净空 ≥15m,两台机组之间≥2m,两台机组进风侧之间≥3.0m; 5多台机组分前后布置时,应避免位于主导风上游的机组 排出的冷/热气流对下游机组吸气的影响;

6机组的排风口前方,不应有任何受限,以确保射流能充 分扩展; 7安装机组的基础高度不应小于300mm;机组的设置,应 满足能方便地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的要求; 8当受条件限制,机组必须设置在建筑物内时,宜采用下 列方式: 1)将设备层在高度方向分隔成上、下两层,机组布置在下 层,机组的排风通过风管排至上层,在上、下两层的外墙上设置 进、排风百叶窗;此外,应注意避免进、排风短路; 2)将机组布置在设备层内,该层四周的外墙上设有进风百 叶窗,而机组的排风通过风管或加装的轴流风机排至室外。 3.3.7布置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场地应有排水设施。热泵机组蒸 发器底部应配置集水盘及融霜水排出口,集水盘及排水管道宜布 设发热电缆防止融霜水结冻成冰。 3.3.8空气源热泵机组台数较多时,连接机组的水环路应保证 各机组流量分配均匀。机组台数大于等于3台且小于等于6台 时,连接机组的管路应采用同程布置方式;机组台数大于6台 时,宜每3~6台为一组采用同程式集管相连,各组集管再通过 汇集管连接,集管组数大于3组时,汇集管应采用同程布置 方式。

3.3.8空气源热泵机组台数较多时,连接机组的水环路应

各机组流量分配均匀。机组台数大于等于3台且小于等于6台 时,连接机组的管路应采用同程布置方式;机组台数大于6台 时,宜每3~6台为一组采用同程式集管相连,各组集管再通过 汇集管连接,集管组数大于3组时,汇集管应采用同程布置 方式。

B.4.1地下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和地 方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及《地下水水 源热泵工程技术规程》XJ050的规定。

JGJT 485-2019 装配式住宅建筑检测技术标准3.4.2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形式的选择应以全年能耗分析

3.4.2地理管地源热泵系统形式的选择应以全年能耗分析为基 础,综合考虑系统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以寿命期费用作为判断 依据。系统初步选择时,可按以下原则: 1对于别墅等小型低密度建筑,宜取冷、热负荷中的高值 作为热泵机组的选型依据,不设辅助热源。必要时,可根据冬, 夏负荷的不平衡情况适当调整地埋管间距; 2对于中型建筑,设计热负荷高于设计冷负荷时,宜按冷 负荷配置热泵机组,冬季由热泵机组和辅助热源联合供热;设计 冷负荷高于设计热负荷时,宜按热负荷配置热泵机组,夏季由热 泵机组和常规冷水机组联合供冷; 3大型建筑,宜采用复合式系统,即热泵系统承担基本负 荷,常规系统承担峰值负荷; 3.4.3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以电锅炉为辅助热源时,应全部利 用低谷电,且电锅炉应与热泵机组并联运行,直接向负荷侧供 暖,降低地埋管系统供暖季节吸热量。

3.5.1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

3.5.2污水源热泵系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用污水作为低位热源时城区深化市容环境(社区)综合整治工程非开挖修复施工方案.doc,接人水源热泵机组或中间换热 器的污水,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 质》GB/T19923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的要求。特殊情况下,应作污水应用的环境安全与卫生防 疫安全评估,并应取得当地环保与卫生防疫部门的批准;

2在确定采用污水源热泵系统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 分析,并应考虑如下因素: 1)工程所在地,污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2)工程所在地,与系统设计有关的气象参数变化规律; 3)拟服务建筑距污水源侧的距离; 4)拟服务建筑的冷、热负荷设计指标与预测的系统总供热, 供冷量。 3污水利用方式应根据污水温度及流量变化规律、热泵机 组产品性能与投资、系统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4污水源热泵系统应根据技术经济分析决定是否设置冷、 热源调峰。设调峰冷、热源时,其年总供热、供冷量占系统年总 供热、供冷量的比例不宜大于40%; 5污水源热泵系统的热泵机房宜靠近拟服务建筑的负荷中 心设置; 6污水源热泵机组的选择应满足:在设计最低进水温度下 正常运行,对应设计最低进水温度的热泵机组供热工况COP宜 大于等于3.0; 7利用原生污水的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前必须对原生污 水的流量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调研与预测。对应系统最 大原生污水需求量时段的实测流量应至少大于需求量的25%;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