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J 075-2016 建筑消能减震应用技术规程.pdf

XJJ 075-2016 建筑消能减震应用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9.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555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XJJ 075-2016 建筑消能减震应用技术规程.pdf

3.1.1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可分为新建消能减震结构设计和既有消能 减震加固结构设计。 3.1.2消能减震结构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实际 需求,分别选定针对整个结构、局部部位或关键部位、关键部件、重要 构件、次要构件以及建筑构件和消能部件的性能目标。 3.1.3确定消能减震结构设计方案时,消能部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 规定: 1消能部件宜根据需要沿结构主轴方向设置,形成均匀合理的 结构体系。 2消能部件宜设置在能使消能器产生较好消能效率的楼层和 部位。 3消能部件的设置位置及连接构造宜便于检查、维护和更换。 3.1.4消能器的选择应考虑结构类型、使用环境、结构控制参数等因 素,根据结构在地震作用时预期的结构位移或内力控制要求,选择不 同类型的消能器。设计文件中应注明消能器使用的环境、检查和维 护要求。 3.1.5抗震设防烈度为7、8、9度时,高度分别超过160m、120m、80m

的大型消能减震建筑,应按规定设置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系统, 建筑设计应预留观测仪器和线路的位置和空间。

3.2.1消能器选择应符合下列

1消能器的极限位移应大于消能器设计位移的1.2倍。速度相 关型消能器极限速度应大于消能器设计速度的1.2倍。 2在10年一遇标准风荷载作用下,金属消能器和屈曲约束支撑 不应产生屈服。 3消能器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环境适应性。 3.22消能器的性能参数应在设计文件由注明

某小区绿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2.2消能器的性能参数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3.3.1消能减震结构分析模型应正确地反映不同荷载工况的传力途 径、在不同水准地震动下主体结构和消能器所处的工作状态。 3.3.2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应根据主体结构、消能器的工作状态 选择,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线性、非线性)时程分析法、静 力弹塑性分析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3.3.3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应为主体结构阻尼比和消能器工作 消能效果附加给主体结构的有效阻尼比的总和,结构总阻尼比应根 据主体结构处于弹性或弹塑性工作状态及不同水准地震动激励状态 分别确定。 3.3.4消能减震结构的总刚度应为主体结构刚度和消能部件附加 给主体结构的有效刚度之和,且应考虑不同变形状态导致的刚度 差异。 3.3.5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应采用成熟的模型并经试验验证。

3.3.1消能减震结构分析模型应正确地反映不同荷载工况的传力途 径、在不同水准地震动下主体结构和消能器所处的工作状态。 3.3.2消能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应根据主体结构、消能器的工作状态 选择,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线性、非线性)时程分析法、静 力弹塑性分析法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3.3.3消能减震结构的总阻尼比应为主体结构阻尼比和消能器工作

3.3.4消能减震结构的总刚度应为主体结构刚度和消能部件附加

3.3.5消能器的恢复力模型应采用成熟的模型并经试验验证

效果评价,宜采用不少于两个合适和成熟的不同软件进行对比分析, 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 3.3.7罕遇地震作用下消能器的设计位移计算,应通过结构整体弹塑 性分析确定。

3.4.1消能器与支撑、与支承构件连接,应符合钢构件连接、钢与钢筋 混凝土构件连接、钢与钢管混凝土构件连接构造的规定。 3.4.2消能器与支撑、连接件之间宜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销轴连接 也可采用焊接。 3.4.3在消能器极限位移或极限速度对应的阻尼力作用下,与消能器 连接的支撑、墙、支墩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消能部件与主体结构相 连的预理件、节点板等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不应出现滑移或拔出 等破坏。

3.5消能部件材料与施工

3.5.1支撑及连接件一般采用钢构件,也可采用钢管混凝土或钢筋混 凝土构件。对支撑材料和施工有特殊规定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 3.5.2钢筋混凝土构件作为消能器的支撑构件时,其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应低于C30。 3.5.3消能部件的安装可在主体结构完成后进行或在主体结构施工 时进行,消能器安装完成后不应出现影响消能器正常工作的变形,且 计算分析应考虑消能部件安装次序的影响。

3.6.1消能部件的混凝土部分的耐久性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钢构件的防护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的规定。·承受竖向荷载作用的消能器应 按主体结构的要求进行防火处理。 3.6.2消能器经过火灾高温环境后,应对消能器进行检查和试验。 3.6.3当消能减震建筑遭遇不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后,应对消能器以 及消能子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设计文件应注明使用期间对生产厂 家的回访检验和业主的定期检验要求。

大面积长螺旋孔内强夯路基垃圾处治区专项施工方案4地震作用与作用效应计算

4.1.1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作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消能减震结构的各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 进行抗震验算,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消能部件和抗侧 力构件共同承担。 2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时,应分别计 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3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消能减震结构,应计入双向水 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应充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 的方法计人扭转影响。 48度及8度以上的大跨度与长悬臂消能减震结构及9度时的高 层消能减震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4.1.2消能减震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计算,应采用下列方法: 1消能减震结构应建立包括消能部件在内的空间有限元模型。 2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 线性工作状态时,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 3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 非线性工作状态时,可将消能器进行等效线性化,采用附加有效阻尼 比和有效刚度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也可采用非线 性时程分析法。 4.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进人弹塑性状态时应采用静力弹

1消能减震结构应建立包括消能部件在内的空间有限元模型。 2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 线性工作状态时,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 3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且消能器处于 非线性工作状态时,可将消能器进行等效线性化,采用附加有效阻尼 比和有效刚度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弹性时程分析法;也可采用非线 性时程分析法。 4当消能减震结构主体结构进人弹塑性状态时,应采用静力弹

塑性分析方法或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4.1.3在时程分析中,消能减震结构的恢复力模型应包括结构恢复力 模型和消能部件的消能滞回模型。 4.1.4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时,宜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 震下的补充计算,当取3组加速度时程曲线输人时,计算结果宜取时 程分析法包络值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较大值;当取7组及7组以上 的时程曲线时,计算结果可取时程分析法的平均值和振型分解反应 谱法的较大值。 4.1.5采用时程分析法分析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 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数 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多组时程曲线的平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应与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采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在统计意义上相符,其 地震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 规定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时,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主体结构底部 剪力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多条时程曲线计 算主体结构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不应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 的80%。 4.1.6消能减震结构采用弹塑性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时,应根据主 体结构构件弹塑性参数和消能部件的参数确定消能减震结构非线性 分析模型,相对于弹性分析模型可有所简化,但二者在多遇地震下的 线性分析结果应基本一致

某变电站改扩建项目35KV 变电站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1.7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分析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消能部件中消能器和支撑根据连接形式不同,可采用串联模 型或并联模型,将消能器刚度和支撑的刚度进行等效,在计算中消能 部件采用等刚度的连接杆代替。 2结构目标位移的确定应根据结构的不同性能来选择,宜采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