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341-2009 330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范.pdf

QGDW 341-2009 330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8548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341-2009 330kv变电站通用设计规范.pdf

4.3.3.2.2110kV设备的绝缘水平

110kV设备的绝缘水平由雷电冲击耐压决定,在此条件下一般都能耐受操作过电压的作用。所以在 绝缘配合中不考虑操作波试验电压的配合。雷电冲击的配合,以雷电冲击10kA残压为基准,配合系数 取1.4。110kV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见表4。

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表4110kV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4.3.3.3.135kV避雷器选择

表535kV避雷器参数

表635kV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

O/ GDW 3412009

4.3.4.1电气设备外绝缘和绝缘子串形式及片数选择应执行Q/GDW152一2006、GB/T16434。 4.3.4.2电气设备外绝缘配置、绝缘子有效爬电比距应根据站址污移分布图确定,并综合考虑环境污染 变化因素。

4.4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4.4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

4.4.1电气总平面布置

4.4.1.1变电站总布置应满足DL/T5056—1996相关要求,各级配电装置应符合DL/T5353—2006的 求。结合电气主接线,按照布置清晰、工艺流程顺畅、功能分区明确、运行与维护方便、减少占地、 平面尽量规整的基本原则。 4.4.1.2电气总平面布置应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总平面布置,减小变电站占地面积,应以最 的土地资源达到变电站建设要求。电气总平面布置按下列原则考虑: a)出线方向适应各电压等级线路走廊要求,尽量减少线路交叉; b)总平面的布置应尽量节省占地; c)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尽量不堵死扩建的可能。 4.4.1.3本标准中配电装置的尺寸是引用通用设计成果进行描述的,工程设计时可以进行优化调整, 4.4.2330kV配电装置

4.4.2330kV配电装置

.4.2.1330kVGIS配电

33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双母线GIS方案,GIS配电装置呈一字型上下方向布置,主母线落地安装, 进出线断路器单列式布置,一个间隔内套管中心距为5米。母联、PT间隔交叉布置在进出线间隔之间 断路器采用单断口、垂直安装。另单独架设进出线构架,构架高度为18米,宽度为18米。最小相间距 离为5m,相地为4m。进出线避雷器、电压互感器布置在构架下方。

4.4.2.2330kV开式配电装置

4.4.3110kV配电装置

Q / GDW 3412009

O / GDW 3412009

4.3.2110kV开式支持式管母线中型配电装置

采用户外中型、支持式管母、断路器双/单列式布置。主变进线、母联、分段及PT间隔与110kV出 线间隔以母线对称布置,不单独占用间隔。母线支架高度为5.3米,母线相间距为1.5米。每个出线构 架的宽度均为8米,即相间距离为2.2米,相地距离为1.8米;构架的高度为10米,避雷线悬挂点的高 度为12.5米,构架上避雷针的高度为22.5米。

采用悬挂式软导线、半高型布置方案。进出线断路器布置在母线下方,进出线间隔、母联及PT间 隔分别占用不同间隔。110kV配电装置采用联合架构。母线架构高度为12.5m,主变进线架构高度为 15.5m。出线架构高度为10m,母线隔离开关抬高布置在7.5m层梁上,进出线断路器、母联断路器、进 出线隔离开关、CT、PT、避雷器等布置在母线下方0.0m层。

4.4.4主变及35kV配电装置

4.4.4.1主变及35kV屋内配电装置

4.4.4.1.1主变构架宽度为20米,高度为18米。 4.4.4.1.235kV配电装置采用屋内成套开关柜,35kV开关柜单列布置。 4.4.4.1.335kV并联电抗器与并联电容器组集中布置,并联电抗器采用高位安装,并联电容 框架式。

4.4.4.2主变及35kV屋外配电装置

4.4.4.2.1主变构架宽度为20米,高度为18米。 4.4.4.2.235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中型布置。母线采用支持式管型母线,母线构架高度为4 4.4.4.2.335kV并联电抗器与并联电容器组集中布置,并联电抗器采用高位安装,并联电容 框架式

4.5.2站用电源及接线

4.5.3站用电设备选择

3.1 站用变压器应选用低损耗节能型产品,变压器型式宜采用油浸式。 3.2 2对于站用变压器的选择,由于站用工作变压器是连接在站内35kV母线上,受无功补偿装量 影响,其电压波动较大,站用工作变压器可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而站用备用变压器的电源是电

股其电压波动不会很大,站用备用变压器宜采用 开380/220V开关柜,可以选用低压金属铠装抽压

4.5.4站用电设备布置

O/ GDW 3412009

4.5.4.1站用交流配电室宜布置在主变及35kV无功补偿区域。 4.5.4.2站用工作变、站用备用变可采用户外或户内布置,站用变压器与站用交流配电装置紧靠布置。 4.5.4.3380/220V开关柜布置在户内

4.5.4.1站用交流配电室宜布置在主变及35kV无功补偿区域。

4.5.5.1照明电源系统

照明电源系统主要根据运行的需要及事故处理时照明的重要性而定。其电源系统分为两种,即 流站用系统和不停电电源。一般交流站用电源来自站用配电屏,主要供正常照明使用;不停电 电池直流母线经逆变器变换为交流供电的电源,对于照明来说它主要用于主控制楼的事故照明。 室的事故照明可考虑采用直流电源。同时站内配备少量手提式应急灯。

4.5.5.2主要照明方式

4.5.5.2.1变电站主控制室、电源室、通讯机房、远动和计算机室、各继电器室等重要场所宜采用节能 型灯具。灯具的配置和安装数量尽量与建筑装饰相配合,并避免眩光。 4.5.5.2.2屋外配电装置采用钠灯投光灯和庭院灯组成混合式照明,正常是使用庭院灯,只在检修及事 故处理时使用投光灯,在站前区及站内主要道路设置庭院灯。

4.6.1.1变电站直击雷保护应根据DL/T620—1997、GB50057—2000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4.6.1.2变电站推荐采用在330kV和110kV配电装置架构上设置避雷针以及独立避雷针进行直击雷保 护。为了防止反击,在主变压器构架上不设避雷针,利用330kV和110kV配电装置构架上的避雷针构 成联合保护网,来保护主变压器和35kV设备。如果较难满足,可在主变区域设置独立避雷针,但应充 分考虑避雷针接地装置与主变中性点的距离要求。 4.6.1.3主控通信楼屋顶上应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推荐采用避雷带保护,避雷带的网格为8m~10m 每隔10m~20m设引下线接地,接地线可与主接地网连通,其地下连接点至变压器及其他设备接地线与 主接地网的地下连接点之间,沿接地体的长度不得小于15m,至主接地网的地中距离不应小于3m。 4.6.1.4主控通信楼各层楼板和柱内结构钢筋必须进行等电位电气连接直接雷保护

4.6.2.1变电站的接地装置设计依据DL/T621一1997要求进行设计。 4.6.2.2接地装置材料一般选用镀锌扁钢,当土壤腐蚀性较强时,选用铜材应根据土壤腐蚀性和接地装 置的使用年限进行综合比较。 4.6.2.3为限制SF6气体绝缘母线外壳感应电压和降低感应环流损耗,GIS设备可根据设备制造厂要求 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同一相气体绝缘母线各节外壳之间当采用铜或铝母线进行电气连接时,应在两端和 中间(可根据母线的长度确定中间接地点的数量)三相互连后用一根接地线接地。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功能要求按变电站有(少)人值班设计,应能监视和控制变电站所有 的设备。

计算机监控系统应采用开放式分层分布系统,由站控层、间隔层以及网络设备构成。站控层和 间宜直接通过标准的双以太网连接,也可通过数据处理前置机连接。

Q / GDW 3412009

4.7.3.3网络设备

计算机血控东统工机或发保F页站应末用LNUA或UNA保F京统 4.7.5系统功能 4.7.5.1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配置按DL/T5149一2001执行。 4.7.5.2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防误操作闭锁功能,不设置五防模拟屏。 4.7.5.3计算机算机监控系统应与保护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统筹考虑,共享保护信息。 4.7.5.4计算机监控系统与站内智能设备(主要包括微机型继电保护、直流系统、UPS系统、智能关口 表、火灾报警及主要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设备)应采用标准的接口通信。 4.7.5.5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无功电压优化控制(AVQC)功能,控制策略符合相关电网调度自动化 系统功能的要求。如不具备条件时,可装设1套低压无功自动投切装置。 4.7.5.6监控系统与微机保护的通信规约宜采用DL/T667规约或DL/T860(IEC61850)规约,与电能计 量计费系统通信规约宜采用DL/T719一2000规约

4.7.5系统功能 4.7.5.1计算机监控系统功能配置按DL/T5149一2001执行。 4.7.5.2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防误操作闭锁功能,不设置五防模拟屏。 4.7.5.3计算机算机监控系统应与保护故障信息管理子站统筹考虑,共享保护信息。 4.7.5.4计算机监控系统与站内智能设备(主要包括微机型继电保护、直流系统、UPS系统、智能关口 表、火灾报警及主要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设备)应采用标准的接口通信。 4.7.5.5计算机监控系统应具备无功电压优化控制(AVQC)功能,控制策略符合相关电网调度自动化 系统功能的要求。如不具备条件时,可装设1套低压无功自动投切装置。 4.7.5.6监控系统与微机保护的通信规约宜采用DL/T667规约或DL/T860(IEC61850)规约,与电能计 量计费系统通信规约宜采用DL/T719一2000规约。

4.8.1二次设备的布置 4.8.1.1主控制室与计算机室采用玻璃隔墙隔开,主控制室面积控制在60m²左右,计算机室宜按布置 12~14面屏左右考虑 4.8.1.2主控制室和计算机室应符合《计算机场地技术条件》的规定,应尽可能避开强电磁场、强振动 源和强噪声源的干扰,还应考虑防尘、防潮、防噪声、并符合防火标准。主控制室和计算机室内采用抗 静电地板。

12~14面屏左右考虑

O/ GDW 3412009

4.8.1.3继电器室的数量应根据一次设备的型式和建设规模确定。继电器室宜就地下放布置,并在满足 电气安全净距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利用配电装置内的空余位置。 4.8.1.4直流电源室宜靠近负荷中心布置,蓄电池室应与其相邻布置。 4.8.1.5通信蓄电池宜采用组屏布置,通信机房的面积应根据工程最终建设规模确定。 4.8.1.6二次设备屏位采用集中布置时,备用屏位宜按10%考虑,采用下放布置时,备用屏位宜按10% 15%考虑

4.8.2继电器小室采用钢板网或镀锌钢丝网形成的六面屏蔽体简单屏蔽,大门可采用普通钢门

4.8.3防误操作闭锁

防误操作闭锁功能应由计算机监控系统完成,当采用GIS设备时应增加设备内部完善的限 线:采用其它设备时,应增加本间隔的电气硬接点闭锁接线。

4.8.4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

应采用两套UPS电源,每1套的容量均应满足全站重要负荷供电要求,直流输入电派 220V/110V直流系统,负荷供电采用辐射方式

4.8.5二次设备的接地

在主控制室、计算机室、继电器小室、敷设二次电缆的沟道、就地端子箱及保护用结合滤波器等处 宜敷设与变电站主接地网紧密连接的等电位接地网。

4.9.1直流系统电压

直流系统宜采用110V或220V电压

4.9.2蓄电池型式及组数

4.9.2蓄电池型式及组数

应装设两组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每组蓄电池组的容量选择按满足事故放电1小时考 组架安装。

4.9.3充电装置台数及型式

宜配置3套或2套(充电模块按N+1备份)高频开关充电装置。 4.9.4直流系统供电方式 4.9.4.1直流系统采用主、分屏两级供电方式。 4.9.4.2在继电器室或继电器小室内设置直流分屏,采用辐射状供电方式。

4.10元件保护及自动装置

0.1元件保护设计按GB14285一2006及《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纟 中专业重点实施要求的规定执行。 .2 2 主变压器、高压电抗器保护采用微机型DB33/T 1195-2020 既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按双主双后备配置,宜优先采用主后备一体化装置 0.3每两台主变压器配置1面微机型故障录波器屏。 0.4 站用变压器、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可采用微机型保护、测控一体化的装置

4.11全站时钟同步系统

4.12.1应设置1套安全监视系统,满足全站的安全、防火、防盗功能

4.12.1应设置1套安全监视系统,满足全站的安全、防火、防盗功能。

O / GDW 3412009

4.12.2安全监视系统包括主服务器、监视器、多画面分割器、录像设备、红外对射探测器、摄像机、 云台、防护罩、编码器等。 4.12.3安全监视系统主服务器的接口容量按全站最终规模配置世纪明珠高层写字楼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就地摄像机、云台、防护罩等按本期 建设规模配置。

5.1站区总布置与交通运输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