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363-2020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DB61/T 1363-2020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540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1/T 1363-2020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5.4.1.1一般规定

5.4.1.1.1透水砖铺装施工应符合CJ/T188一2012中第6章规定,并符合设计要求。 5.4.1.1.2透水砖铺装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放样,施工时基准点和基准面应根据平面设计图、工程 规模和透水砖规格、块形及尺寸进行设置。 5.4.1.1.3透水砖铺装路面定位、高程控制等应符合DB61/T1312规定。

高墩柱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规模和透示龄规格、块形反八于进行设重 5.4.1.1.3透水砖铺装路面定位、高程控制等应符合DB61/T1312规定。

5.4.1.2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砖铺装典型施工流程见图3。

5.4.1.3施工要求

图3透水砖铺装典型施工流程图

5.4.1.3.1透水砖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设计 未明确时,路槽底面土基回弹模量不小于20MPa。 5.4.1.3.2垫层采用中粗砂时压实度不应小于90%,采用级配碎(砾)石时不应小于95%,采用建筑 建筑再生骨料时压实度不应小于95%。

DB61/T13632020

5.4.1.3.3透水混凝土基层应设置纵横缝(膨胀缝和收缩缝)和施工缝。纵横缝和施工缝间距可为 4.5m~5.5m,不宜超过6m。 5.4.1.3.4基层施工完成后,表面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湿润状态。 5.4.1.3.5找平层可采用中粗砂或干硬性水泥砂浆,干硬性水泥砂浆配比范围宜为1:5~1:7(质量 比),找平层摊铺厚度宜为20~30mm。 5.4.1.3.6透水砖接缝宽度不宜大于3mm。 5.4.1.3.7透水砖铺砌完成并养护24h后,用填缝砂填缝,分多次进行,直至缝隙饱满,同时将余砂 清理干净。 5.4.1.3.8透水砖铺装应逐层检验渗透系数,当设计无明确要求时,下层渗透系数不应低于上层,且 透水砖铺装顶面渗透系数不得低于1x10m/s。 5.4.1.3.9已完成铺装面上不应拌合砂浆、堆放材料、遗撒灰土或其他易引起堵塞的材料。

5.4.2.1一般规定

5.4.2.1.1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与构造、混凝土搅拌、运输、铺筑和养护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CJ/T 135规定。 5.4.2.1.2透水混凝土强度应符合GB/T50107规定。 5.4.2.1.3路面施工缝应垂直,直线段应顺直,曲线段应弯顺,缝内不得有杂物,所有缝必须上下贯 通。 5.4.2.1.4透水层养护期需加强管理,杂物容易堵塞透水孔隙的区域应采取土工布覆盖等措施,确保 透水效果。 5.4.2.1.5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透水混凝土路面不得施工。 5.4.2.1.6高温期施工时,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浇筑过程中宜缩短运输、摊铺、压实等工序时间,浇筑 完毕应及时覆盖、洒水养护。

5.4.2.2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混凝土路面典型施工流程见图4。

5.4.2.3施工要求

图4透水混凝土路面典型施工流程图

5.4.2.3.1透水混凝土施工应符合DB61/T1312规定。 5.4.2.3.2透水混凝土拌合物摊铺时应均匀摊铺,防止离析,找准平整度与排水坡度。 5.4.2.3.3透水混凝土振捣后,宜使用机械对透水混凝土面层进行收面,必要时配合人工拍实、抹平 5.4.2.3.4透水混凝土面层施工后,宜在48h内涂刷保护剂。涂刷保护剂前,面层应进行清洁。 5.4.2.3.5施工时,每5m左右应设一道缩缝,缝宽10mm~15mm,当施工长度超过30m时,应设宽 度为10mm~15mm的胀缝,胀缝填充厚度、宽度、材料满足设计要求。 5.4.2.3.6透水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根据透水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 定,不宜少于14天。

DB61/T13632020

5.4.3.1.1铺筑透水沥青混凝土前,应检查下层结构质量,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面层施工。 5.4.3.1.2透水沥青路面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坡度与路面设计坡度一致;透水沥青路面施工前 应均匀喷洒0.6L/m²~1.0L/m2的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粘层油喷洒应符合JTGF40—2017中9.2规定。 5.4.3.1.3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及成型应符合CJJ/T190、JTGF40规定。 5.4.3.1.4当遇雨天或气温低于15℃时,不得进行透水沥青路面施工,

5.4.3.2典型施工流程

透水沥青路面典型施工流程见图5

5.4.3.3施工要求

图5透水沥青路面典型施工流程图

5.5.1.1 下沉式绿地的轮廓、面积、下凹深度、坡度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适1 观绿化需求。

.1 下沉式绿地的轮廓、面积、下凹深度、坡度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应适宜现场 化需求。 1.2 溢流口顶部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低于周边汇水面50~100mm。 1.3 下沉式绿地集中进水口、坡度较大区域,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冲刷措施,

5.5.2典型施工流程

下沉式绿地典型施工流程见图6

DB61/T13632020

图6下沉式绿地典型施工流程图

5.5.3.1进水口截污设施应保证进水通畅,截污设施周边应设置水流消能措施,设计未明确时,可采 用卵石作为水流消能措施,布置宽度宜为200mm~300mm,粒径宜为50mm~150mm。 5.5.3.2溢流口设置位置、深度及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顺直。 5.5.3.3管道、溢流设施、检查井的施工应符合GB50268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 5.5.3.4回填种植土应分层适度夯实或自然沉降达到基本稳定,不宜机械碾压。

6.1.1生物滞留设施的位置、形状、做法以及溢流口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 6.1.2种植土渗透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若土壤渗透性较差,应进行性能改良。 6.1.3应按设计要求在生物滞留设施进水口处安装截污槽、截污框等预处理设施。 6.1.4溢流井、溢流管等安装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可结合现场实地地形地貌

5.6.2典型施工流程

智设施典型施工流程见图

图7生物滞留设施典型施工流程图

5.6.3.1生物滞留设施沟槽开挖完成后,周边或预留进水口处应设置临时挡水堰/袋等,防止水土流失, 已完工进水口应临时封堵。 5.6.3.2防渗层采用防渗膜作为防渗材料时,应将沟槽内石块、树枝等尖锐材料清理干净。防渗膜施 工应符合GB/T17643规定。 5.6.3.3城市道路生物滞留设施根据设计或现场道路防护等实际需要,设置防渗砖墙或防渗混凝土墙 等挡墙结构,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防渗砖墙砌筑宜为单层,厚度不宜低于115mm,宜采用全顺砌筑形式,各皮砖均顺砌,上下 批垂直灰缝互相错开半砖(120mm); b) 防渗混凝土墙宜为现浇,厚度宜为12cm~20cm,8m为一个节段,节段之间设伸缩缝; C) 伸缩缝施工时应做好防水补漏措施,符合GB50141一2008中6.2规定,

DB61/T13632020

5.6.3.4设施沟槽机械开挖、水泥混凝土拌合等宜在沟槽外进行,避免降低基层土壤渗透性。 5.6.3.5设施边坡修理应压实,防止坍塌、水土流失。 5.6.3.6砾石层填充用碎石、砾石等材料应洁净,不含杂土,穿孔排水管端头和侧壁应包裹透水材料, 5.6.3.7砾石层和种植土层之间的过渡层,采用透水土工布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300mm,采用砂层 时,厚度宜为5cm~10cm。 5.6.3.8种植土介质应分层回填至设计高度,发生沉降时应及时补土回填。

植草沟断面形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场地平整,不含大块碎石等杂物;沿纵坡方向各 保持一致,线型美观。 1.2植草沟纵坡度不宜大于4%,当纵坡超过4%且长度超过30m时,可增设消能台坎。

5.7.2典型施工流程

植草沟典型施工流程见图8。

图8植草沟典型施工流程图

5.7.3.1植草沟沟槽开挖完成后,设计挡水堰的位置应设置临时挡水坝/袋,防止沟槽内土壤流失。 5.7.3.2植草沟边坡应压实,防止坍塌及冲刷。有下渗功能的植草沟沟槽应避免重型机械碾压或其他 作业影响土壤渗透性能 5.7.3.3植草沟沟底防冲刷碎石或覆盖层应考虑植物种植情况,按照不漏土的原则铺设,同时与景观 相协调。 5.7.3.4植草沟内土壤不得裸露,植被高度宜控制在50mm~150mm。

5.8.1.1渗管基础做法及接管方式应满足设计要求,符合GB50268—2008中4.1.9规定。 5.8.1.2渗管(渠)进水端宜设置植草沟、沉淀(砂)池等预处理设施。 5.8.1.3渗管(渠)敷设应考虑与附近建筑或道路基础结构间的安全距离。 5.8.1.4渗管的开孔形式、开孔率、开孔孔径应满足设计要求。 5.8.1.5渗管(渠)的砾(碎)石滤料回填应紧密,覆土深度应结合本地或相似地区浅埋经验确定 或采取防护措施保证运行安全。

DB61/T 13632020

5.8.2.2沟槽边坡或支护施工时,沟槽外堆土距离槽边缘不小于0.8m,堆土高度不大于1.5m。 5.8.2.3沟槽开挖后,渗管(渠)的安装和敷设应连续施工。 5.8.2.4渗管(渠)的接头应可靠牢固,回填滤料不应渗漏至接头及管渠中。 5.8.2.5渗透管敷设时应按设计要求在四周填充砾石或其他多孔材料,外包土工布的搭接宽度不小于 300mm,应全断面包裹渗管,无破损。 5.8.2.6渗管(渠)沟槽回填应满足下列要求: a)回填土应不含有害物质、不堵塞反滤层; b)槽底以上原状土回填宜按原土层顺序分层回填并夯实; c)回填土时,宜对称于集水管中心线分层回填,应保护反滤层和集水管; d)冬季回填土时,反滤层以上0.5m范围内,不应回填冻土。

5.9.1.1在径流污染严重、设施底部渗透面距离地下水季节性高水位或岩石层小于1m及距离建筑物 基础水平距离小于5m的地区施工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5.9.1.2施工时应监控渗井周围2~3倍下沉深度范围内的建筑及地下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情况。 5.9.1.3雨水通过渗井下渗前,应通过植草沟、植被缓冲带、弃流、沉淀等设施进行预处理。 5.9.1.4渗井通过井壁和井底进行雨水下渗时,宜在渗透区域设置砾(碎)石层及水平渗排管。 5.9.1.5施工时应做好管道高程衔接,渗井出水管内底高程应高于进水管内底高程,但不应高于上游 相邻井的出水管内底高程。

5.9.2典型施工流程

参井典型施工流程见图9。

图9渗井典型施工流程

5.9.3.6渗井安装时应对下沉偏差做过程控制检查,及时纠偏

DB61/T13632020

DB61/T13632020

5.10.1塑料模块蓄水池

5.10.1.1.1塑料模块组装前应检查外观无破损,搬运、组装时应注意保护。 5.10.1.1.2施工过程中,应防止车辆碾压已埋设塑料模块,同时做好人员安全防护 5.10.1.1.3塑料模块蓄水池施工完毕后应设置警示标牌。

5.10.1.2典型施工流程

塑料模块蓄水池典型施工流程见图10

DB4403/T 241-2022标准下载图10塑料模块蓄水池典型施工流程图

5.10.1.3.1基坑土方开挖应符合GB50141一2008中第4章规定。 5.10.1.3.2应根据地基土壤类型和地下水情况确定地基施工方法。对于软土地基或承载力不满足设计 规定时以及地基存在不均匀沉降地段,应加固补强。高地下水位地区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深度确 定降排水施工方案。 5.10.1.3.3基坑开挖应严格控制基底高程,避免扰动基底原状土层,机械开挖时,基底设计标高以上 0.2m~0.3m原状土应人工清理。如有超挖或发生扰动,可换填碎石填平夯实。基坑内碎石、砖头、铁钉 等尖锐物品应清理干净。 5.10.1.3.4土工布和防渗膜铺设应使用宽幅产品,减少搭接/焊接缝,防渗膜应采用双焊缝焊接,分 段进行闭水试验。池壁及顶板土工膜应在池体完成后铺设,与池壁紧贴。顶板土工布表面区域宜均匀摊 铺不低于100mm厚中粗砂。 5.10.1.3.5模块安装完毕后应及时回填覆土,防止雨水天气导致模块池浮起移位。 5.10.1.3.6对于有防渗要求的蓄水池应进行满水试验,试验条件、方法及合格标准应符合设计要求 5.10.1.3.7雨水井、雨水预处理装置、排泥提升井、清水提升井、放空阀门井、弃流井安装施工时 高程、坐标应满足设计要求,管道连接应安装严密。 5.10.1.3.8中间连通管、冲洗管应回填粗砂或石粉至管顶500mm厚度后,再回填其他材料。 5.10.1.3.9土方回填与夯实应分层施工分段验收,夯实施工时模块无纺布侧面应使用挡板保护,防止 机械误操,损坏无纺布。回填土类型、颗粒度、压实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5.10.2混凝土蓄水池

5.10.2.1一般规定

DB61/T 13632020

5.10.2.1.2施工前应复核蓄水池与收集、弃流、雨水回用等其他配套设施结合位置处的管道、控制点 和水准位置的准确性0038 某办公楼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管道、构筑物之间出现影响结构 安全、运行功能的差异沉降。 5.10.2.1.3混凝土砂浆、防水涂料等现场配置材料应检验合格后使用。 5.10.2.1.4基坑土方开挖、回填应符合GB50141—2008第4章规定。 5.10.2.1.5模板、钢筋的加工、连接、施工和安装应符合GB50204规定。 5.10.2.1.6模板及支架应根据安装、使用、拆除工况设计,并满足承载力刚度和整体稳固性要求。 5.10.2.1.7混凝土蓄水池防水施工应符合GB50108—2008中第4章规定。

.10.2.2典型施工流程

混凝土蓄水池典型施工流程见图1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