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0120-2013 金属材料 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pdf

GB∕T 10120-2013 金属材料 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440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10120-2013 金属材料 拉伸应力松弛试验方法.pdf

试验结束时,在保持剩余力F的条件下降温。降到室温时测定卸载弹性模量。卸载弹性模量对于 试验中断需要恢复试验是必需的数据。

试验中断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a) 1M 在剩余应力F条件下冷却; b) )测定室温弹性模量; c) 如果弹性模量的测定值是可接受的,采用试样在中断时刻的剩余应力F的半值; d) )加热至规定温度并保温1h; e)· ? 增加力至F,观察引伸计的输出信号,5min后记录引伸计输出值。用这个值作为每个试验 重新进行的控制数据。试验中断重新恢复试验的程序示意图见图3。

试验测定的性能结果数值应按照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进行修约。如未规定具体要求,应按照如下 要求进行修约:

要求进行修约: 规定温度(T): 修约至1℃; 直径(d): 修约至0.01mm; 长径比(L。/d): 修约至1位小数; 初始应力和剩余应力: 修约至3位有效数字; 时间 修约至3位有效数字,

修约至1℃; 修约至0.01mm; 修约至1位小数; 修约至3位有效数字; 修约至3位有效数字JC/T 2465-2018标准下载

GB/T 10120—2013

图1 拉伸松弛试验原理(数字代表的意义见表1)

试样的夹持端形状仅供参考

试样示例图(数字代表的意义见表1)

图3试验中断卸加载示意图

(规范性附录) 高温环状弯曲应力松弛试验试样、试验程序及数据处理

A.1.1切取样坏的部位、方向和数量应按相关产品标准或协议的规定。 A.1.2切取样坏和制备试样的方法不应影响材料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 A.1.3弯曲应力松弛试样推荐使用等弯矩环状试样(见图A.1),模块材料一般应与试样材料相同。 楔块厚度K由初始位移确定。测量试样位移的标记应使用维氏硬度压头压出。为保证长期试验时压 痕清晰,可在试样标记处固定或嵌镶耐热材料,然后压出压痕。两压痕标记的中心连线应与直径 p53.6mm的圆相切,其偏差不应超过士1mm,并且垂直于试样缺口的对称线。

图A.1.等弯矩环状弯曲应力松弛试样

A.1.4经协商,也可采用其他形状和尺寸的试样,但只有形状和尺寸相同的试样得到的试验数据才具 有可比性。

A.2.1根据规定的初始应力,按式(A.1)计算初始位移△

测量放线工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式中: 4 (系数)=0.000583; 初始应力; 高温弹性模量。

A ·.......................(A.1

距达到按式(A.2)计算的L。值。施加L。的值应准确,偏差不超过士0.01mm。 L。=L+。 .................(A..2) A.2.3将试样置于恒温装置内,经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试样,冷却至室温后,除去模块,测量并记录两压 痕间距L。 A.2.4重新打人楔块,保持L。值,重复A.2.3的试验程序,得到不同时间间隔的L2,L3,L4,", L,"。 A.2.5测量压痕间距变化的时间间隔应保证能明确地绘出应力松弛曲线。

A.3.1用式(A.3)计算环状弯曲应力松弛试样的剩余应力: O=AE(L。一L) **.......... ......(A.3) A.3.2可以绘制剩余应力或松弛应力与时间或对数应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也可绘制对数应力与对 数时间的关系曲线。 …..·… A.3.3为了比较材料的相对松弛特性,可以绘制松弛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A.3.4可以将应力松弛曲线的第二阶段曲线部分延长,对试验数据进行外推。对于高温应力松弛试 验,外推时间一般不超过试验时间的3倍,外推时,对于材料在时间、温度及应力作用下的组织变化应予 以充分考虑。

A.3.1用式(A.3)计算环状弯曲应力松弛试样的剩余应力: O=AE(L。一L) ...............(.A3) A.3.2可以绘制剩余应力或松弛应力与时间或对数应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也可绘制对数应力与对 数时间的关系曲线。 —..·… A.3.3为了比较材料的相对松弛特性,可以绘制松弛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A.3.4可以将应力松弛曲线的第二阶段曲线部分延长,对试验数据进行外推。对于高温应力松弛试 验,外推时间一般不超过试验时间的3倍,外推时,对于材料在时间、温度及应力作用下的组织变化应予 以充分考虑。

在GB/T16839.1和GB/T16839.2中给出了关于不同类型热电偶的资料。 对于使用的贵金属热电偶,择优使用S或R型热电偶城南中学1#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建议使用温度大于或等于400℃。 对于廉价的K型热电偶宜在温度低于400℃下使用,或高温下时间小于1000.h的情况下使用,并 且不宜重复使用。 对于廉价的N型热电偶宜在温度低于600℃下使用,或高温下时间小于3000h的情况下使用,并 且不宜重复使用。 热电偶在校准周期内的温度漂移不宜超过以下要求: 一当温度小于或等于600C时为士1℃; —一当温度小于或等于800℃大于600C时为士1.5C; 一当温度小于或等于1100℃,大于800C时为士2℃; 对于贵金属热电偶,在以下的校准周期内这些要求通常可以满足: 当温度小于或等于600℃时为4年; 当温度小于或等于800℃,大于600℃时为2年; 当温度小于或等于1100°℃,大于800℃时为1年。

附 C (资料性附录) 热电偶校准方法

对于热电偶的校准,推荐两种方法。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在校准温度下热电偶显示的电 动势尽可能地与GB/T16839.1在该温度下的参考表保持一致(必要时对所有系统误差进行修正)。两 种方法都使用标准热电偶,这可直接溯源到国家标准。新的热电偶应满足GB/T16839.2中的1级要 求或相同级别。测温装置的校准应该分开进行或在热电偶校准期间进行。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热电偶的原位校准,即热电偶的校准是在实际使用的炉子或热电偶插人至校准 炉中至相同的深度且沿热电偶丝的温度梯度也相同。原位校准确定的误差用于修正指定热电偶温度。 如果误差超过与插人深度相关的不确定度关联的误差极限,则热电偶废弃。在热电偶校准过程中宜观 察并尽量减小由于不同的埋人深度造成的参考热电偶的漂移。 第二种方法是在校准炉中将热电偶埋人与试验炉相近的深度。在校准时,如果误差超出实验室的 允差(必须包括插人深度的影响)时,应剪去热电偶末端并重新焊接和/或退火后,再重新校准。如果再 次校准后,仍然超出校准允差,则热电偶废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