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501/T 040-2022 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生物滞留设施技术指南.pdf

DB6501/T 040-2022 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生物滞留设施技术指南.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395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6501/T 040-2022 乌鲁木齐市海绵城市建设生物滞留设施技术指南.pdf

a 雨水和雪融水径流水质应以实测资料为准。 b) 无初期雨水实测资料时,可采用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的历史数据。 C) 无初期雨水实测资料且无其它可参考资料时,可根据下垫面类型,参考附录F确定

7.1.1进水口可采用集中进水和漫流进水两种方式,集中进水可采用路缘石开口、雨落管、盖篦沟等 形式。 7.1.2进水口与汇水面径流组织路径应在平面和竖向上有效衔接。 7.1.3采用集中进水方式的生物滞留设施,应在进水口内侧铺设一层砾石,研石层宽度应大于进水口 宽度。 注:砾石层起到降低流速并分散水流,防止水流冲刷的作用。 7.1.4在地表径流污染特别严重的区域,进水口处应设置初雨弃流设施。 7.1.5进水口缓冲带应种植根系发达、耐冲刷能力强的本地植物。 7.1.6进水口进水流量应按照公式(10)计算:

L = 4 Q0.42: 0.3 in

DB 6501/T 040—2022

式中: 路缘石开口总长度,单位为米(m); ? 进水口设计进水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 D1 路缘石开口处水深,可取0.05m~0.1m; C) 1 根据上式求得路缘石开口总长度后,可按比例均匀分配,单个路缘石开口长度不宜小于30cm, 路缘石开口的间距不应大于50m; d) 2 路缘石开口长度还可按开口率(豁口长度占生物滞留带长度的比例)计算,路缘石开口率宜 取1%~5%; e) 对于纵坡坡度大于4%的道路,以及其他需要提高生物滞留设施进水能力的区域外墙保温及外墙涂料施工工艺培训讲义(图文丰富)72页.ppt,开口率应适 当提高; I)) 1 路缘石豁口底应低于路面30mm~50mm,豁口高度不应小于100mm; g) 1 路缘石的开口形式可以为垂直开口或者45°倒角; h) 2 路缘石开口的底部应该朝向生物滞留设施,确保雨水能够顺流进入生物滞留设施。

7.2.1建筑雨水管、植草沟进水口处应设置消能池等消能设施,其他集中进水口处应设置沉泥池或沉 泥槽等沉淀设施,沉泥池或沉泥槽的消能效果不足时,应在沉泥池或沉泥槽的外围铺设防冲蚀碎石或卵 石。 7.2.2漫流进水口应根据汇水面径流污染情况和进水冲刷情况设置植被缓冲带、碎石槽、沉泥池或沉 泥槽等预处理设施。 7.2.3沉泥池或沉泥槽的深度不宜小于100mm,底部应为便于清淤的硬质结构,侧壁应间隔设置孔或 缝,也可采用散置碎石结构。 7.2.4应适当增大沉泥池和沉泥槽入口的面积作为堆雪容积

7.3.1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可区分为雨水蓄水层和融雪水蓄水层。

7.3.1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可区分为雨水蓄水层和融雪水蓄水层。 7.3.2雨水蓄水层的深度应为200mm~300mm。如果设置了融雪水蓄水层,其深度宜为200mm~500mm, 蓄水层应设置50mm~100mm的超高。 注:融雪水蓄水层容积包含雨水蓄水层容积,融雪水蓄水层的深度即为蓄水层深度。 7.3.3蓄水层边坡可采用植被缓坡或硬质护坡,植被缓坡边坡系数不宜小于1:3(垂直:水平),硬质 护坡可采用道路路缘石、浆砌块石、石笼或混凝土结构,

7.4.1覆盖层的厚度宜为100mm。 7.4.2覆盖层材料应选用防漂浮、耐冲蚀且有保水功能的骨料。 7.4.3覆盖层材料宜为粗碎木屑、树皮、卵石等,不得含有杂草种子、土、树根等;草屑或动物排泄 物不宜用作覆盖材料,

7.4.4覆盖物不得阻塞溢流口

DB 6501/T0402022

7.5.1种植土层的厚度应根据植物种植和雨水净化的要求确定,宜为450mm~1200mm。 7.5.2种植土层土壤一般应选用当地的天然土壤或人工土壤。种植土层土壤控制指标与技术要求宜符 合表4的规定。种植土层土壤取样送样及检测方法应符合CJ/T340的规定。

表4种植土层土壤技术要求

7.6.1 过渡层的厚度宜为100mml。 6.2 过渡层填料宜为2mm~7mm粒径的级配粗砂、碎石,应清洗干净, 注:为防止过渡层堵塞,过渡层不宜采用透水土工布。

注:为防止过渡层堵塞,过渡层不宜采用透水土工布。

7.7.1排水层厚度不宜小于250mm

7.8.1排水管应采用开缝或开孔的PE、PVC管,开孔后环刚度不应小于4kN/㎡²。 7.8.2排水管应在生物滞留设施长度方向上通长铺设,排水管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m。 7.8.3排水管集水半径大于2m时,管径应为150mm;集水半径小于等于2m时,管径宜取100mm 7.8.4排水管开口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生物滞留设施的排水管出流量应不小于设计下渗流量,应按照公式(13)计算:

7.8.1排水管应采用开缝或开孔的PE、PVC管,开孔后环刚度不应小于4kN/㎡²。

式中: Qdr一排水管出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

DB 6501/T 040—2022

Qdr BXCax↓2g(hpond+hmedia)

式中: S一一排水管所需总开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2); Qdr一排水管出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 B一一阻塞系数,取0.5; Cd一—孔口排放系数,取0.61; 9一重力加速度,9.8m/s²; 米(m)。 c)估算时,排水管开口面积率宜为1.5%~3%。 7.8.5排水管开孔孔径应为5mm~10mm,并应采用横纵向断裂强度不小于3kN/m的透水无纺土工布 包裹;排水管的开缝尺寸能阻止排水层材料进入排水管时,可不设透水无纺土工布包裹。 7.8.6排水管坡度不应不小于0.5%,且排水管底部以下排水层材料厚度不应小于50mm。 7.8.7排水管出水应排入溢流井、雨水检查井或集蓄利用类设施。排水管出口管底应高于溢流井或雨 水检查井井底200mm。 7.8.8排水管伸出排水层的管段不得开口。 7.8.9每根排水管起始端应设置密封管帽。 7.8.10每根排水管靠近起始端应设置一节垂直布置并不低于溢流口标高且与排水管管径相同的检查 竖管,检查竖管不得开口,管口应设置可摘卸管帽。单根开口排水管长度超过12m时,应增设检查竖 管且间距不宜大于6Ⅲ。

7.9.1防渗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防渗型生物滞留设施应在底部和侧面铺设防渗层; b)防渗层可采用结构防渗、土工膜防渗或结构防渗与土工膜防渗结合: c)结构防渗可利用砌砖、砌石或混凝土等结构的边墙或基础进行防渗; d)土工膜防渗可采用两布一膜复合土工膜或采用土工膜并在膜上膜下分别铺设土工布进行防渗 7.9.2隔离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部分入渗型生物滞留设施应设置底部隔离层和侧面隔离层; b) 全入渗型生物滞留设施采用人工土壤介质时可设置侧面隔离层; C) )底部隔离层应采用透水无纺土工布,侧面隔离层可采用透水无纺土工布、挡土墙等。 7.9.3土工材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土工膜可选用聚乙烯(PE)膜、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或聚氯乙烯(PVC)膜,膜厚度不应小于0.5 mm:

DB6501/T040—2022

b) 透水无纺土工布规格不应小于200g/㎡²; C) 土工布横纵向断裂强度不应小于3kN/m

c)土工布横纵向断裂强度不应小于3kN/m。 7.9.4土工材料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土工布、土工膜可与边坡挡土结构、边墙或相邻道路结构连接,也可在边坡上设置锚固槽连 接,并应符合GB/T51403的要求; b)土工膜与相邻结构连接应保证密闭性; C)F HDPE土工膜应采用热熔焊接,搭接宽度应为100mm土20mm,局部修补可采用胶粘;无纺土 工布应采用缝合连接,搭接宽度应为75mm土15mm; d) )排水管穿过士工膜应局部采取密闭措施,

7.10.1生物滞留设施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通过设置高位溢流并的形式满足蓄水层深度,使用带格栅的 竖管作为溢流井。 7.10.2溢流井高度应满足雨水径流蓄水高度和融雪水蓄水高度的要求,可分别设置雨水溢流口和雪融 水溢流口。 7.10.3冬季降雪来临前: 应将雨水溢流口打开

注:溢流井是生物滞留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雨洪通过溢流井转输到市政排水系统,确保生物滞留设施正常运行 如果不能将溢流口布置在进水区附近,则需满足2年~10年一遇降雨产生的径流速度低于0.5m/s,50年~ 100年一遇降雨最大不超过1.5m/s,以防止对植物和垫层的冲刷。 7.10.5竖管式雨水溢流口的竖管直径宜分别按照宽顶堰自由溢流公式和孔口淹没出流公式计算,并取 直径较大者作为竖管最小设计直径。 7.10.5.1溢流井设计流量应按照公式(15)计算:

式中: Qov一溢流井设计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秒(m3/s); 计重现期取值; A一生物滞留设施的汇水面积,单位为公顷(hm2); 一综合流量径流系数; 1.5~3一一安全系数,GB55027规定源头减排设施的溢流排水口的设计流量应为雨水管渠设计重 现期计算流量的1.5倍~3.0倍,并应满足GB51222的规定。 7.10.5.2宽顶堰应按照公式(16)计算:

式中: C 堰长度,即为溢流竖管周长,单位为米(m) B 阻塞系数,取0.5; 堰流系数,取1.7; K 竖管管口以上水头,单位为米(m);

式中: C 堰长度,即为溢流竖管周长,单位为米(m) B 阻塞系数,取0.5; 堰流系数,取1.7; K 竖管管口以上水头,单位为米(m);

Qov 一 BCwh3/2

式中: Aor 孔口面积,即为竖管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²) Cd 孔口排放系数,全淹没时为0.6; 重力加速度,9.8m/s²。

Aor一—孔口面积,即为竖管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²) 7.10.6竖管式雪融水溢流口的竖管直径宜取150mm。

DB 6501/T 040—2022

Aor= BCd√2g

7.11.1生物滞留设施应优先选用乡土植物;不应选用多毛、多果、多流胶、多病虫害的植物。 7.11.2根据湿水环境应将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带分为表面、边坡和外围3个空间区域,植物选择应符 合下列要求: a)表面应选择抗逆性强、耐淹、耐湿、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粗放管理、根系发达、茎叶茂 盛、生长能力强和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应选择多年生须根系植物,不应选择乔木和高大灌木; 草皮自带泥土不得影响表层土壤介质的入渗能力;种植密度应适中,避免植物对蓄水层空间 侵占,影响滞蓄能力; b)边坡应选择耐湿、耐旱、地表覆被能力和抗冲刷能力强的植物; c)外围植物选择应注重与边坡、表面植物搭配,选择乔木、高大灌木时,应与生物滞留设施保 持适当距离,避免根系对生物滞留设施的结构造成影响; d)防渗型与部分入渗型生物滞留设施不应选择高大乔木。 7.11.3高位花坛植物应选择能耐长期干旱短期水淹、抗土壤板结的植物。宜选用植株低矮的中小型木 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建筑被阴面应选用耐阴植物。 7.11.4植物配置应考虑所处环境和功能定位,应与周围绿地的生态、美化、游憩等功能相协调,可将 植物造景和溢流排水口、路缘石等空间元素综合考虑,共同营造美好的景观效果。

附录A (资料性) 生物滞留设施纵向结构的主要功能

表A.1生物滞留设施纵向结构的主要功能

DB 6501/T 040—2022

附录B (资料性) 生物滞留设施典型结构图

湖北某市某机械轧辊集团办公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A.1防渗型生物滞留设施典型结构图

图A.2部分入渗型生物滞留设施典型结构图

图A.3全入渗型生物滞留设施典型结构图

表C.1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式中: H 设计降雨量技术交底卡,单位为毫米(mm) 径流总量控制率,%。

图C.1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