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448-2022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技术规程.pdf

DB43/T 2448-2022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9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8374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3/T 2448-2022 公路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技术规程.pdf

8.1.1 数据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安全预警和评估。

数据分析包括数据处理、安全预警和评估

DB43/T 24482022

8.1.2预警阀值宜根据边坡的风险程度等级设定。 8.1.3应综合巡视检查、监测数据和边坡地质情况等进行预警评判,发现可辨识的灾害前兆时,应及 时进行临灾预警。

T 数据分析应综合监测资料和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等,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 应依据变形及相关影响因素等关键指标,采取单参数或多参数综合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应能实现数据预处理和数据后处理功能现浇框架结构钢筋绑扎分项工程技术交底,数据预处理功能应包括滤波、去噪、截取 常点处理等,数据后处理方式宜根据数据专项分析要求确定。

8.3.1预警判据应考虑变形、内力、环境、施工工况、临灾前兆等因素。 8.3.2预警级别可按照边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按表3划分。

8.3.1预警判据应考虑变形、内力、环境、施工工况、临灾前兆等因素。

表3预警级别划分及应急响应措施

8.3.3预警信息应包括工程名称、预警项目、测点编号、当前监测状态及分析结果、预警时间、预警 级别等,应及时调整监测参数,立即发送至相关单位。

8.3.3预警信息应包括工程名称、预警项目、测点编号、当前监测状态及分析结果、预警时间、预警 级别等,应及时调整监测参数,立即发送至相关单位。

DB43/T24482022

9.3阶段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客

3 阶段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b) 该监测阶段的监测测项及测点布置图; c)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d)各监测测项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e)监测结论和建议。 4总结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目的; b) 监测点布置、监测的设备和监测方法; c)监测成果分析及变形异常情况; d)监测结论和建议; e)附图及附表

DB43/T 24482022

附 录A (资料性) 边(滑)坡稳定性野外评价

在边坡地质灾害智能监测实施前,应对边坡进行地质测绘与调查,宏观性地评价其稳定性,选耳 稳定或不稳定的边坡进行监测。经查阅相关规范及手册后,特整理下列评价指标和条件,供野 寸参考。

采用定性的地质分析方法,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形态特征、底层条件、地下水活动和出露位置等 各种因素,选择影响稳定性的主要地质环境因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等,结合宏观变形性状,建立稳定 性地质判别指标,进行定性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a)主要地质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边坡类型及形态特征、坡面坡度、前缘临空状况、沟谷切 割程度、地层条件、岩土性质、结构和结构面特征; b)主要动力因素:包括风化作用、地下水作用、地表水作用、气候作用(降水、暴雨强度、冻融 等)、地震等自然因素及坡体加载、爆破、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 c)宏观变形迹象:包括裂缝、位错、陷落、鼓胀、隆起等。

边(滑)坡稳定性野外评价

DB43/T24482022

边(滑)坡稳定性野外评价(续)

DB43/T 24482022

附录B (资料性) 边(滑)坡变形阶段划分

在潜在滑动面或软弱面(层)上,岩土体逐渐产生沿剪切方向的定向排列,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 和密实度,已在局部位置产生剪切滑移面。坡体开始产生裂缝,位移一时间过程曲线出现相对较大的斜 率,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曲线斜率有所减小,表现出减速变形的特征。此变形阶段内其变形速率不稳定, 具有随时间逐渐减小的特征,也称为减速变形或缓慢变形阶段。

在潜在滑动面或软弱面(层)上,产生不连续的剪切滑移面并逐步扩展的剪切滑移现象。该阶县 本在初始变形阶段的基础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斜坡岩土体基本上以相同(近)速率在继续滑移 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位移一时间过程曲线可能会有所波动,但此阶段变形曲线总体趋势为 直线。此变形阶段内其剪切变形速率表现为均匀缓慢递增的特征,也称为稳定变形阶段。

沿着潜在剪切面或软弱面(层),前阶段产生的不连续剪切滑移面迅速扩展,剪断剪切滑移面间的 岩土联系,逐渐形成贯通性剪切滑移面。当坡体变形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变形速率会呈现出不断加速 增长的趋势。此变形阶段表现出剪切变形速率明显增大的特征,也称为不稳定变形阶段,

沿着潜在剪切面或软弱面(层)的剪切滑移面贯通,形成统一的剪切滑移面,上覆岩土体沿着这 较低残余强度的统一剪切滑移面滑动。变形急剧发展,直至斜坡体整体失稳(滑坡)之前,其位移一时 间过程曲线近于陡立。此变形阶段其剪切变形速率呈陡直线上升,也称为急剧变形或不稳定破裂变形阶 段

DB43/T24482022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doc附录C (资料性) 边坡地质灾害定量预警模

DB43/T 24482022

注2:α一一监测点时间一位移曲线切线角; 注3:β一一岩层或软弱层倾角; 注4:Φ一一变形岩体内软弱面内摩擦角; 注5:0一一变形岩体倾倒临界角; 注6:K一一边坡稳定系数; 注7:to、t一一滑坡失稳时间; 注8:t、t、ta一一滑坡加速变形阶段监测点时间一位移曲线上的时间; 注9:Va一一临界破坏速率,用类比或相似模拟试验确定;

DB43/T24482022

爆破地点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允许距离,应按各种爆破有害效应(地震波、冲击波、 个别飞散物)分别核定,并取最大值, 确定爆破安全允许距离时,应考虑爆破可能诱发的滑坡、滚石、雪崩、浪涌、爆堆滑移等次生灾害 的影响,适当扩大安全允许距离或针对具体情况划定附加的危险区,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按式(D.1)计算。

北京市房山施工韩村河镇罗家峪、孤山口村土地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表D.1 爆区不同岩性的值

每一监测点均应布置垂直向、水平径向和水平切向的传感器,同时监测三个方向的质点振动值。 在地质条件发生突跃变化的地方(如断层等),应在突跃变化的两边分别布置传感器,被测对象为 边坡时,最近监测点宜在距爆破区最近的马道内侧坡脚。 当需分析爆破振动传播规律时,应先选择代表性监测断面,并使每一监测点至爆破源的距离按近密 远疏的对数规律布置,每一次监测取得的有效数据应不少于5个。监测点布置范围应大于最近一个监测 点到爆心距离1个数量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