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T 3169-2022 长输油气管道站场布置规范.pdf

SH/T 3169-2022 长输油气管道站场布置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38374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H/T 3169-2022 长输油气管道站场布置规范.pdf

站场内的设备设施宜根据功能特点、相互关系、消防安全等条件分区布置,且应与工艺流程不 物料流向合理,生产管理和维护方便。 站场的主要建(构)筑物,宜按表6.1.2的功能分区布置;性质相近、功能相似、联系紧密的建 筑物:在符合生产使用和安全防火要求的条件下,宜合并建设。

表6.1.2站场功能分区及其主要建(构)筑物

6.1.3有明确分期建设投产的项目,站场布置应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无明确分期建设要求的项目, 总平面设计宜考虑预留发展方向。 6.1.4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工艺特点、火灾危险性等级、功能要求,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经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并宜根据当地气象资料,为建筑物创造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的条件。 6.1.5可能散发可燃气体的场所和设施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及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全年最小频率 风向的上风侧。储罐区宜布置在整个站场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1.6甲、乙类液体储罐,宜布置在站场内地势较低处某广播电视中心21层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宜临近排洪沟布置。受条件限制或有特殊 工艺要求而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止液体流散的措施。 6.1.7站场内的锅炉房、35kV及以上的变配电间、加热炉等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宜布置在站场 或油气生产区的边缘。 6.1.8空气分离设备,应布置在空气清洁地段并位于散发油气、粉尘等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向。 6.1.9站场平面布置应紧凑合理,节约用地。站场用地应符合相关建设用地指标要求。

地利用的计算参见附录C。 a)站场用地面积; b)建筑物、构筑物用地面积; c)道路及广场用地面积; d)绿化用地面积; e)土地利用系数; f)绿地率; g)容积率。 6.1.11与站场合建的维(抢)修中心(队)应独立成区,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6.1.12 2一、二、三级站场的站控室不宜贴近主要油气工艺设备的操作区。 6.1.13 3站控室及机柜间朝向工艺设备区不应开设门窗洞口。

5.2.1 各级油气站场内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GB5018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的 5.2.2 站场内地面敷设的油气管道与消防水泵房、消防水罐(池)取水口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0.3.十工乙设备宜棚式或露大布置,受生产工艺或自然条件限制时可布置在建筑物内。工艺设备布置 应符合下列要求: a)工艺设备区宜靠近站场边缘,方便管线进出站场,保证工艺流程顺畅; b)泵房(棚)、压缩机的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要求,宜靠近动力源; c)加热炉等有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宜布置在站场或油气生产区边缘,并应位于散发油气的设 备、容器、储罐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d)工艺设备区内部设备间距应满足工艺设备的安装、操作及维修要求。 6.3.2进出站场的主干线紧急截断阀(ESD)应布置在易于接近且便于操作的相对独立位置。 6.3.3油泵房与其专用变配电间或机柜间相毗邻时,变配电间或机柜间的门、窗应位于爆炸危险区范 围之外。 6.3.4泄压回注泵或转油泵宜棚式或露天布置,且应布置在储罐区防火堤外侧。 6.3.5燃料油、污油、含油污水、混油、天然气凝液等的装卸设施应布置在场区的边缘和明火或散发 火花地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3.6储罐区防火堤的布置应符合GB50351《储罐区防火堤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3.7储罐区泡沫站应布置在罐组防火堤外的非防爆区,与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0m。 6.3.8加热炉或锅炉与其供油设施之间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燃料油泵不应与加热炉同房间布置。当燃料油泵与加热炉毗邻布置时,应设防火墙; b)当燃料油罐总容积不大于20m?时,与加热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8m;当大于20m?且不大于 30m?时,不应小于15m;大于30m?时按照油罐区布置。当燃料油罐埋地敷设时,防火间距可 减少50%; c)燃料油泵与其供油的燃料油储罐间距不限。 6.3.9加热炉附属的燃料气分液罐、燃料气加热器与炉体的防火间距不限;燃料气分液包采用开式排 放时,排放口距加热炉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5m。 6.3.10收发球筒宜布置在同一区域,且应布置在场区的边缘。收发球筒盲板前方应有操作空间。 2.11让是设久重坛定东标定大方设四有)额标)大*

混油处理设备区宜布置在场区的边缘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天然气凝液罐宜布置在站场的边缘地带,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并应位 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天然气凝液罐不得与常压油品储罐同组布置。

6.4辅助生产设施布置

6.4.1变电所应布置在有利于电力线进出的场区边缘,宜靠近负荷中心,应远离散发水雾、蒸汽、粉 尘、腐蚀性气体的场所,宜布置在散发油气生产设施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6.4.210kV及以上的露天变配电设备应独立设置。 6.4.3消防泵房的位置宜设在油罐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其地坪宜高于油罐区地坪标高,并 应避开油罐破裂可能波及的部位。 6.4.4消防水泵房宜与消防泡沫泵房、生产用水泵房合建,也可与生活用水的泵房合建。 6.4.5站场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水源,宜合并布置。 6.4.6含油污水处理的调节、隔油过滤等设施宜集中布置。 6.4.7热动力设施和锅炉房宜靠近负荷中心,且宜布置在场区边缘,位于散发油气生产设施的全年最 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6.4.8全厂性发电设施宜靠近总变配电间,独立的发电设施宜靠近负荷中心。 6.4.9空压机房不应与甲、乙类生产厂房毗邻布置。 6.4.10通信微波塔应靠近微波机房,并应远离变电所、发电机房、压缩机房、输油泵房等干扰源。 6.4.11化验室独立设置时,宜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和其他全厂性重要设施,并位于其全年最小频率风 向的上风侧。 6.412固体废物暂存设施应独立布置,并位于场区边缘。

6.5泄压和放空设施布置

6.5.1站场的放空立管或火炬、排污池(罐)应远离站场内的人员集中的场所和全厂性里要设施, 宜布置在其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5.2距放空火炬筒30m的范围内,严禁有可燃气体排放口。 6.5.3连续排放的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超出其半径2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2.0m 以上。对位于20m以外的平台或建筑物顶,应满足图6.5.3的要求,并应高出所在地面至少5m。 6.5.4间歇排放的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口。应超出其半径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2.0m 以上。对位于10m以外的平台或建筑物顶,应满足图6.5.3的要求,并应高出所在地面至少5m。

图6.5.3可燃气体排气筒顶或放空管允许最低高度示意

6.5.5站场排污池(罐)应布置在站场的边缘地带,远离人员集中的场所和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 应位于上述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6.5.6站外放空区周边宜设置不低于2.2m的围墙(栏)

6.6.1办公设施应结合站场规模、性质和使用功能等因素合理布置,为生产人员设置必要的生产管理 及配套设施。 6.6.2办公设施宜远离生产区布置,独立成区。五级油品和天然气站场可设值班休息室。 6.6.3办公区应布置在场区主要人流出入口处,与外部公路衔接方便。 6.6.4办公区宜位于场区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且环境洁净的地段。 6.6.5办公区宜设停车场及活动场所。

6.7道路、围墙及出入口布置

6.7.1站场进站道路宜为公路型道路,并应短捷顺直。线路阀室进站道路受地形限制时可为人行道、 坡道或踏步等。 6.7.2站场主出入口外宜设置临时停车场地。 6.7.3站场进站道路建设标准应与站内道路一致。 6.7.4一、二、三、四级站场进站道路路面宽度不宜小于6m,五级站场进站道路路面宽度不应小于 4m,路肩宽度不宜小于0.5m。 6.7.5一、二、三级站场应设置不少于两个通向外部道路的出入口,且出入口宜在不同方向设置,当 受周围环境限制,不能满足时,则两个对外出入口的间距不宜小于50m。 6.7.6围墙及出入口布置应满足GA1166《石油天然气管道系统治安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的规 定。 6.7.7站场内消防车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一、二级站场的内部消防车道净宽度不应小于6m,三、四、五级站场消防车道净宽度不应小 于4m; b)油气站场储罐组宜设环形消防车道。四、五级站场和受地形等条件限制的三级站场内的储罐组, 可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车道,五级站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三、四级站场回车场 不宜小于18m×18m(含道路); c)储罐组消防车道与防火堤的外坡脚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m。储罐中心与最近的消防车道之 间的距离不应大于80m。两组油罐防火堤之间无消防道路时,应设净宽不小于7m的平坦隔离 空地; d)甲乙类液体厂房及油气密闭工艺设备距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应小于5m; e) 消防车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m;一、二、三级油气站场消防车道转弯半径内缘不应小于12m, 纵向坡度不应大于8%。 6.7.8站场工艺设备区当短边≥30m或面积≥2000m2时宜采用环形道路。 6.7.9当站场内道路高出附近地面2.5m以上,且在距道路边缘15m范围内有工艺设备或可燃气体、 可燃液体储罐及管道时,应在该段道路的边缘设护墩、矮墙等防护设施。 6.7.10站场内道路的布置应与竖向设计及管线布置相协调,并应与厂外道路有顺畅方便的连接。在 满足生产、维修、消防等通车要求的情况下,应减少场区内部道路的设置。 6.7.11站场内的道路交叉时,宜采用正交;若需斜交,交叉角不应小于45°。 6.7.12站场内道路宜采用城市型道路,路缘石宜高出路面80mm~120mm。

SH/T3169—2022

人行道的宽度宜为1m~2m。人行道边缘至屋面为无组织排水的建筑物外墙不应小于1.5m, 为有组织排水的建筑物外墙净距不宜小于1m。 站内道路纵坡不宜小于0.3%,不宜大于8%。人行道纵坡大于6%时,应局部改作台阶式。 道路边缘至相邻建(构)筑物的净距应符合表6.7.15的规定值。

表6.7.15道路边缘至相邻建(构)筑物的距

6.7.16甲、乙类厂房(设备、容器)至围墙(栏)的间距不应小于5m。 6.7.17站场应设置围墙,围墙高度应从场外地面起算,采用不低于2.5m的非燃烧体材料砌筑,顶部 设置不小于0.5m的防护网。 6.7.18生产区与办公区之间宜设置围墙(栏)或绿篱等加以分隔。 6.7.1935kV及以上变电所室外变配电设施应设置高度不低于1.5m围栏与其他区域隔离。 6.7.20站场宜设置供人员紧急疏散的安全门,安全门外应便于疏散,不应存在阻挡疏散的障碍物、 陡坎等。

7.1.1英 站场的竖向设计应与平面布置同时进行,并应与场区外周围地形标高、道路及防洪排水条件相 协调。 7.1.2场地的平整坡度应有利于排水,并应根据土质、植被、铺砌、生产、运输以及土(石)方工程 量等务件确定

a)方便生产联系,满足交通运输及消防安全的技术要求; b)合理利用自然地形,为站场各建(构)筑物确定适宜的地坪标高; c)场地设计标高应满足站场的防洪设计要求; d)场地设计标高应与周边的村镇、相邻企业、居住区和道路等的标高相适应; e)山区或丘陵地区,应注意对周围山坡的加固和植被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确保填挖方边坡的 稳定和场区的安全; f)填(挖)方工程应防止滑坡、塌方,宜减少土(石)方、护坡和挡土墙等工程量,宜使填、挖 方量平衡,且运距短捷方便; g)分期建设的站场GB/T39049-2020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修复技术指南.pdf,在场地标高、坡度、排水系统等方面,应使近期与远期工程相协调;改(扩) 建工程应与现有场地竖向相协调,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排水系统。 1.4站场竖向布置宜采用平坡式,当站场所在区域地形坡度较大且站场用地面积较大时,站场竖向 市置可采用阶梯式。

SH/T3169—2022

a) 膨胀土地区,应保持原生覆盖土表层。露头地段应进行处理,防止时干时湿,膨胀变形; b) 湿陷性黄土区的竖向设计应符合GB5002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的相关规定; c) 对岩石地基地区、软土地区、地下水位高的地区,不宜挖方。岩石地基地区的平土应与基槽的 开挖结合考虑; d) 盐渍土地区,采用自然排水的场地设计坡度不得小于1%。

7.2.1受江、河、湖、海的洪水、湖水或内涝水威胁的场地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频率水位0.5m,当有 波浪侵袭和壅水现象时,应加上波浪侵袭高度和壅水高度。 7.2.2站场内外道路、排水沟渠的标高应统一考虑。主要出入口的道路路面标高宜高于场区外部路面 的标高。当场区内道路标高无法高于外部路面时,宜采取逆向坡等处理措施,并在坡谷处连接排水系统, 确保外部雨水不进入场区内。 7.2.3站场内场区地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循环水和污水处理区内,除人行道、车行道和操作场地应硬化外,其他场地宜植草皮或铺石子; b)人行道应高出其附近场区地面50mm~100mm混凝土及抹灰面刷乳胶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宜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等块体材料铺砌。 7.2.4站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排放设施宜布置在地势最低处。 7.2.5油品管道站场内,人员集中的场所、全厂性重要设施、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宜布置在地势较高 处。储罐区、工艺设备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处。

7.2.1受江、河、湖、海的洪水、湖水或内涝水威胁的场地设计标高应高出设计频率水位0.5m,当有 波浪侵袭和壅水现象时,应加上波浪侵袭高度和壅水高度。 7.2.2站场内外道路、排水沟渠的标高应统一考虑。主要出入口的道路路面标高宜高于场区外部路面 的标高。当场区内道路标高无法高于外部路面时,宜采取逆向坡等处理措施,并在坡谷处连接排水系统 确保外部雨水不进入场区内

a) 循环水和污水处理区内,除人行道、车行道和操作场地应硬化外,其他场地宜植草皮或铺石子; b)人行道应高出其附近场区地面50mm~100mm,宜采用混凝土预制块等块体材料铺砌。 7.2.4站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排放设施宜布置在地势最低处。 7.2.5油品管道站场内,人员集中的场所、全厂性重要设施、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宜布置在地势较高 处。储罐区、工艺设备区宜布置在地势较低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