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416-202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pdf

DB32T 4416-202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250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2T 4416-2022 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结构应用技术规程.pdf

DB32/TXXXX 2022

DB32/TXXXX 2022

fdccAd=afdcbx=fA+adcfdAd

述公式适用于无筋及配筋双侧面层加固墙体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无筋加固时,新增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取

式中: fdct一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设计值; αdct一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利用系数,实砌墙体受弯加固时,ac=0.8; Adc.r一—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受拉侧的截面面积,取Adc.=bxtdc.2; α1一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可由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a..乘以系数α确 定。当强度等级不超过50MPa时CJJ/T 276-2018标准下载,α取为1.0,当强度等级为80MPa时,α取为0.94,其间按线性内 插法确定; b一砌体墙的水平宽度。 36单侧面层加固实砌墙体的受弯承裁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3)

6.3.7墙体的等效受压区高度x应符合下

墙体的等效受压区高度x应符合下列规定

Qmfmbx=fA+QdctfdcAdc

fbx=fA+QdcfdeAd

注:上述公式适用于无筋及配筋单侧面层加固墙体的受弯承载力计算。无筋加固时,新增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耳 为0。 式中: αm一系数。受压区砌体的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αm取为0.8; 注:如果单侧加固计算所得等效受压区高度比xm≥0.3,则应改用墙体双侧受弯加固设计。

αm一系数。受压区砌体的应力图形可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α取为0.8; 注:如果单侧加固计算所得等效受压区高度比x/m≥0.3,则应改用墙体双侧受弯加固设计。

图2双侧加固组合砌体受弯构件

DB32/TXXXX—2022

DB32/TXXXX 2022

图3单侧加固组合砌体受弯构件

6.4.1 沿平面内水平截面或沿斜截面破坏时,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砌体墙的受剪 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 V一一砌体墙面内剪力设计值; Vm—原砌体受剪承载力,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相关条文计算; Vac一一面层加固提高的受剪承载力,应按6.4.2条确定。无筋加固的情况下,Vac不应超过原砌体 受剪承载力Vm的3倍。 6.4.2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提高的受剪承载力V4应符合下列规定:

6.4.2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

Vdc=advfdctdchdc+afA(hac / s)

注:上述公式适用于无筋及配筋面层加固墙体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无筋加固时,新增纵向钢筋截面面积A取为 式中: Qdc.v一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剪强度利用系数。实砌墙体及空斗墙体在抗剪加固时 adc.取为0.49; hdc一一采用面层加固的墙体水平截面长度; Cs 钢筋强度利用系数,抗剪加固时,取α取为0.2(配筋面层的厚度不宜小于30mm); 配置在同一截面水平分布钢筋的全面截面面积: S 一水平向钢筋的竖向间距。

VE 一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加固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 VM5 原墙体截面抗震受剪承载力,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计算

DB32/TXXXX 2022

Vdc—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提高的受剪承载力,按本规程6.4.2条计算; YRE一—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yRE为0.85。 6.5.2加固后楼层和墙段的综合抗震能力指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VE≤nVME VE ≤17,VMB

墙段原有的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有关规定计算;其中的 设计指标、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的有关规定采用;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加固墙体地震剪力设计值。 面层加固后,楼层和墙段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 pi一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后第i楼层抗震能力的增强系数,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 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o>0.8f时(o为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f 为原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基准增强系数》应乘以0.8进行折减; Vdci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提高的第i楼层第j墙段受剪承载力; Aio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原有抗震墙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 Ajo一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面层加固的抗震墙j墙段在1/2层高处净截面的面积; n一第i楼层中验算方向上的面层加固抗震墙的道数。 0一面层加固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增强系数; m一一原砌体墙的截面厚度; fE 原砌体墙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根据GB50011中关于“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f"和“砌体 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的规定进行计算。当原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为M0.4时,f取0.04MPa, 当原砌体砂浆强度等级为M1.0时,f.取0.06MPa。

DB32/TXXXX 2022

6.5.5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或配筋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 后,墙体抗震受剪承载力的基准增强系数no应符合下列规定:

V/0.85 n=1+ VMEN

式中: VME0——原墙体(截面厚度240mm)的基准抗震受剪承载力,可按GB50011计算;当原墙体厚 度不等于240mm时,应将其换算成截面厚度240mm的墙体后,再计算相应的抗震受剪承载力; Vac一一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提高的受剪承载力,按本规程6.4.2条计算。 注:原墙体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平均竖向压应力时,基准增强系数应乘以0.8进行折减。为原砌体的抗压 强度设计值。 6.5.6面层加固后,墙体侧向刚度的提高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k 加固后墙体的侧向刚度提高系数; 70 面层加固后墙体(截面厚度240mm)的侧向刚度基准提高系数,可根据表5取值计算

面层加固后墙体(截面厚度240mm)的侧向刚度基准提高系数,可根据表5取值计算。

表5面层加固后墙体刚度的基准提高系数

6.6面层加固构造规定

6.6.1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加固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无筋面层厚度宜为10mm~40mm。面层内增设钢筋网片时,面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钢筋 网的设置宜符合《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的相关规定。 b) )采用双侧面层加固时,面层厚度不宜小于10mm;采用单侧面层加固时,面层厚度不宜小于 15mmo

DB32/TXXXX 2022

c)应采用双侧面层加固空斗墙体且面层厚度不宜小于15mm。仅在特定情况下,可采用双侧条 带进行空斗墙的构造性加固,并应严格遵守本规程第6.7节的相关规定,且应采取有效措施保 证面层、条带与空斗墙楼屋面板的可靠连接,连接方法可参见本规程第6.6.6条。 d)对于局部尺寸小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限值的墙体,应进行墙体双侧加固。 对于墙肢高宽比大于4的墙体,应采用面层进行四面围套加固且面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 e)遇有门窗洞口时,单侧面层宜弯入洞口侧边锚固;双侧面层宜从两侧弯入洞口闭合锚固,面层 入洞口内锚固长度不宜小于100mm。 6.6.2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加固墙面的界面处理,以保证新增面层与墙面的可靠连接: a)应通过抠缝方式对被加固墙面进行界面处理。相邻水平缝抠缝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相邻竖向缝抠缝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抠缝深度不宜小于15mm。 b)在被加固墙面表面开凿方孔。方孔平面尺寸不宜小于50mmx50mm,深度不宜小于40mm。 方孔宜呈梅花状布置,其竖向间距和水平间距均不应大于600mm; c)采用剪切销钉或锚筋增强面层与被加固墙体的连接。剪切销钉或锚筋直径宜为6~8mm,间距 不宜大于600mm。销钉或锚筋应锚固在砌块的实心部位,锚固长度不小于15d。销钉或锚筋 的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mm,与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100mm。 d)本条包括三类界面处理方法,其中“抠缝界面处理"为必选项。设计人员宜在“墙面开凿方孔” 和“剪切销钉或锚筋"中选取一种结合“抠缝界面处理"共同增强界面性能。 6.6.3可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面层增强混凝土空心板楼屋盖的整体性,具体做法参见 本规程附录B 6.6.4底层墙体的加固面层应可靠连接,面层应向下延伸至室外地面下不小于500mm或基础顶面锚 固,也可按图4所示方法与地面以下地圈梁连接锚固,此类地圈梁可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

6.6.4底层墙体的加固面层应可靠连接,面层应向下延伸至室外地面下不小于500mm或 固,也可按图4所示方法与地面以下地圈梁连接锚固,此类地圈梁可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 料或普通钢筋混凝土浇筑。如面层内配筋,钢筋也应伸入地圈梁内可靠锚固,

图4加固面层与基础连接构造

当采用配筋面层加固时,配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采用冷轧带肋钢筋制作钢筋网时,钢筋的选取应满足《冷轧带肋钢筋》GB/T13788的相关 规定。钢筋网的节点可焊接或绑扎。剪切销钉的端部直钩应挂住钢筋网。当被加固构件需承受

Q/SY 06803.2-2018标准下载DB32/TXXXX—2022

动力疲劳荷载时,应采用焊接非冷加工钢筋网。钢筋网竖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水 平分布钢筋的直径宜为6mm,网格尺寸不应大于500mm。 b)采用配筋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砌体柱时,宜采用闭合式箍筋,箍筋直径不应小 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 c)采用配筋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加固墙体壁柱时,可设置如下两类箍筋:一种为不穿 墙的U形筋,但应与墙柱角隅处的竖向钢筋可靠连接,其间距与柱的箍筋相同;另一种为穿 墙箍筋,加工时宜先做成不等肢U形箍,待穿墙后再弯成闭合式箍,其直径宜为8mm~10mm, 每隔600mm替换一支不穿墙的U形箍筋。箍筋与竖向钢筋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绑扎。 d 采用双侧钢筋网面层加固墙体时,钢筋网应采用穿通墙体的S形钢筋拉结,穿墙筋的间距宜 为600mm,应与墙体两侧的钢筋网片焊接或绑扎;采用单侧钢筋网面层加固墙体时,应设直 径不小于6mm的L形锚筋固定,锚筋间距不宜大于600mm,锚固长度不宜小于180mm。拉 结筋应采用孔内注胶或刷环氧涂层等可靠的防锈措施处理。 e)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应低于10mm,露天或室内潮湿环境的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不应低于 15mm。 6.6经过面层加固后的墙体可不增设圈梁和构造柱,宜按下列规定增强加固面层与原结构的连接: a) M 楼板的底部或顶部区域增设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增强带。增强带厚度不宜小于2 倍面层厚度且不应小于40mm,增强带高度不应小于120mm;增强带内宜配置穿板钢筋、穿 墙钢筋以及水平纵筋,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穿板钢筋、穿墙钢筋与水平纵筋之间应采取 可靠措施拉结,具体做法参见图5。

DB32/TXXXX 2022

图5面层增强带与无圈梁楼屋面的连接示意

D 应在《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要求设置构造柱的区域进行墙体灰缝的抠缝处理, 抠缝的水平范围参见图6,该范围内全部水平和竖向灰缝均应抠缝,抠缝深度不小于15mm; 面层施工过程中,应采用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同步完成该区域的填缝和面层涂抹

DB32/TXXXX 2022

公馆二期工程屋面工程施工方案图6面层增强带与无构造柱墙体的连接示意

6.6.7原墙体已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时,加固面层应覆盖圈梁和构造柱表面。圈梁和构造柱 的混凝土表面应经处理,设计文件应对所采用的界面处理方法和处理质量提出要求。一般情况下,除混 凝土表面应予打毛外,尚应采取涂刷结构界面胶、种植剪切销钉或增设剪力键等措施,以保证新旧混凝 土共同工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