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51357-2019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GB/T51357-2019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5.3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156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51357-2019 城市轨道交通通风空气调节与供暖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pdf

气流及热环境进行模拟验证,模拟验证应包括下列内容: 1初期、近期及远期车站及隧道内部的空气温度; 2车站及隧道的通风换气量; 3事敌通风工况下的隧道断面风速。 4.1.6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系统方

6 1 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应根据模拟计算结果对系统 运行方式进行优化。

4.2.1区间隧道通风应采用活塞通风;当活塞通风不满足排除 余热要求或布置活塞风道有困难时,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4.2.1区间隧道通风应采用活塞通风;当活塞通风不满足 余热要求或布置活塞风道有困难时XX保护圈施工组织设计,应设置机械通风系统, 4.2.2区间隧道通风系统的进风应直接采自大气,排风应 排出地面

和传至地层周围土壤的传热量

4.2.4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的送排风量应按区间隧道断

速不小于2m/s计算,且应按控制列车顶部最不利点的隧道 温度低于45C校核,但风速不得大于11m/s。

4.2.5列车车厢内部的空气压力变化率应满足压力舒适度控制

4.2.5列车车厢内部的空气压力变化率应满足压力舒适度 标准。

4.2.6当需要设置区间隧道通风道时,通风道应设于区间

长度的1/2处,在困难情况下,其距车站站台端部的距离可不小 于区间隧道长度的1/3,但不宜小于400m。

4.2.7当车站站台设置非密闭屏蔽门时,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可设置活塞风道; 2车站两端应设置活塞风泄流设施; 3当单洞单线区间隧道的车站端部上下行线路之间设置迁 回风道时,迁回风道的面积宜按隧道横断面积的1.5倍选取; 4迁回风道内应设置可自动开启和关闭风道的设施,并应 能承受列车运行产生的周期性活塞风压。 4.2.8当车站站台设置密闭屏蔽门时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基坑降水施工方案.doc,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活塞风道; 2当车站每端只设置1条活塞风道时,活塞风道宜连接列 车出站隧道; 3活塞风道宜顺直布置,有效通风面积不宜小于16m²,长 度不宜超过40m。

4.3.5当站台设置非密闭屏蔽门时,车站公共区的夏季计算得

4.3.5当站台设置非密闭屏

热量应包括下列各项: 1由活塞效应带入公共区的区间隧道内运行列 设备的散热量; 2列车停站期间的散热量; 3公共区乘客及工作人员的人体散热量; 4公共区照明、广告灯箱及导向标识的散热量;

5公共区自动扶梯、电梯、自动售检票、屏蔽门及安检等 设备的散热量; 6车站出人口渗透室外空气带入的热量; 7公共区围护结构传人周围土壤的热量。 4.3.6当站台设置密闭屏蔽门时,车站公共区的夏李计算得热 量应包括下列各项: 1公共区乘客及工作人员的人体散热量: 2公共区照明、厂告灯箱及导向标识的散热量; 3公共区自动扶梯、电梯、自动售检票、屏蔽门及安检等 设备的散热量: 4车站出人口渗透室外空气带入的热量; 5通过屏蔽门渗透隧道空气带人的热量以及门体导热传人 公共区的热量; 6公共区围护结构传入周围土壤的热量。 4.3.7当站台设置非密闭屏蔽门时,车站公共区的夏李计算散 湿量应包括下列各项: 1公共区乘客及工作人员的人体散湿量; 2公共区围护结构的散湿量; 3日 由活塞效应带入公共区的区间隧道内的散湿量; 4个 行车轨道区排水沟的液面散湿量: 5车站出人口渗透空气带人的湿量。 4.3.8当站台设置密闭屏蔽门时,车站公共区的夏季计算散湿 量应包括下列各项: 1公共区乘客及工作人员的人体散湿量; 2公共区围护结构的散湿量; 3车站出入口渗透空气带入的湿量。 4.3.9车站公共区空气调节系统的夏李冷负荷应按各空气调节 区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人新风冷负荷以及风机、水泵等 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4.3.10当车站公共区采用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应符合下列

4.3.10当车站公共区采用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水电班安全技术交底,应符合下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