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952-2023 城市隧道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

DB42/T 1952-2023 城市隧道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8052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2/T 1952-2023 城市隧道监控系统技术规范.pdf

远程录像回放应满足下列要求: a) 1 对日常交通状况不间断录像,可通过时间、镜头和报警时间来查询回放中心磁盘阵列中的视频 录像; b) 监控中心可以有选择的对监控点进行录像,当监控点发生案件或报警时,可通过手动选择录像 取证; ” 回放支持快放、慢放、单帧播放、暂停、前跳、后跳、拖动和循环播放等方式,同时可对关键 时刻的录像进行抓图,保存成位图文件。

5.1.3.6电子地图显示

某教学楼工程(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框架结构)施工组织设计DB42/T 1952—2023

电子地图显示应满足下列要求: a) 1 每个监控点应配置自己的电子地图,电子地图为任意大小的图片,可以是监控点现场的真实图 片或者结构示意图; b 1 设置电子地图时,应把摄像机和报警输入输出设备放到实际对应的位置; C) 点击电子地图上的摄像机,该摄像机的图像就会自动显示。当报警时可在相应的部位闪烁,可 以通过点击地图上的监控点图标来监控视频。

监控中心的选址应满足下列要求: a) 1 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区,监控中心的设计和相应设备的安装应采取抗震措施; b) 监控中心处于高层建筑或电子信息系统较多的多层建筑时应设置弱电间,其他情况应靠近弱 电间; 监控中心宜设在建筑物首层及以上的房间,当有多层地下层时,也可设在地下一层或设在建 C 筑*中心位置的建筑物内; 监控中心应选择设备吊装、运输方便的区域; ? e) 2 监控中心应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存储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 # 监控中心应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的场所,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有效的隔振、消声和隔 声措施; g 2 监控中心应远离强电磁场干扰场所,不应设置在变压器室、配电室的楼上、楼下或隔壁场所, 当不能避免时,应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h) )监控中心应避免靠近烟道、热力管道及其他散热量大或厕所、浴室等潮湿和易积水场所; 1 监控中心与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建筑物毗邻时,应符合GB50058的规定。

5.1.4.2安全防护

监控中心的自身安全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 2 监控中心应设置为非授权者禁行区域,具备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能进行内外联络的通 一 信,并应设置有线与无线两种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向接警中心报警的通信接口; b) 2 监控中心出入口应设置视频监控,能清晰显示监控中心出入口外部区域的人员特征及活动情 况; C 监控中心应设置门禁,防盗安全门的宽度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小于2.1m,规定进入机 房的人员、时间、权限;监控中心无强制设置窗户要求,若有应采取保护措施; d 2 监控中心内应设置视频监控装置,应能清晰显示并24小时记录监控中心内人员活动的情况; e) 应对设置在监控中心的出入口控制系统管理主机、网络接口设备、网络线缆等采取强化保护 措施; f) 2 监控中心应安装烟雾报警器,设置30秒左右的延时,发出灭火指令,启动灭火装置。

5.1.4.3空间布局

监控中心的空间布局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根据GB51348,监控中心的面积应不小于20m²,具体面积参照接入视频路数及视频监 系统和监控中心的安防系统设置,并应有保证值班人员正常工作的相应辅助设施;

DB42/T1952 202

图3监控中心布局示意图

监控中心的环境应满足下列要求: a)监控中心的吊顶材料应满足吸音、防火、防尘、防潮要求及有效地防止电磁波干扰; b)墙面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易吸尘、起尘及防火、防潮的材料。隔断根据隔断机制的不 同选择隔断材料。在进场后需对顶、墙、地做彻底清理,加以专用漆进行封闭: C) 2 监控中心的疏散门应采用外开方式,且应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室内开启, 而且应具有一定的保温隔热功能。外窗应做封窗处理; d) 2 监控中心室内地面应防静电、光滑、平整、不起尘。所有设备的导线电缆的连接、管道的连 接及检修更换应都很方便。门的宽度不应小于0.9m,高度不应小于2.1m; 监控中心内的温度宜为16℃~30℃,相对要求温度在20℃每小时温度变化不能超过2℃。湿 ? 度宜为30%~75%; f) 2 监控中心宜结合建筑条件采取适当的通风换气措施,且选用设备要尽量少的减少灰尘带入; g )照明及应急照明应符合GB/T2887的相关规定; h) 2 监控中心不宜设置高噪声的设备,但当必须设置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监控中心所有 窗户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并做密封处理。入户门也通过密封条密封; i) 2 根据GB/T9361,监控中心上方不得穿过水管,无关的水管不能从监控中心内穿过。漏水隐患 区域地面周围设排水沟和地漏。给排水管道应有可靠的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 1) 所有与外界连接的管线槽口处均以专用防火泥封堵,新、排风系统与大楼新、排风管道连接 设防鼠钢网

5.1.4.5管线敷设

监控中心的管线敷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a) M 电线电缆: 1) 监控中心内的电线电缆除具备相应的载流量以外,还应考虑线缆阻燃特性等;监控中心内 所用电缆全部采用优质阻燃电缆; 2)号 导线截面选择应根据负荷大小、允许电压损失、导线长时间允许温升及导线机械强度等因 素进行选择,载流量留有备用能力,以备将来扩容。 b) 1 线路敷设: 1) )监控中心内所有动力电缆应通过穿镀锌金属线槽或镀锌钢管敷设:

DB42/T 1952—2023

5.1.4.6设备需求

监控中心的设备要求如下: a) 核心设备应包括:视频数据光端机,分配器,视频切换矩阵,硬盘录像机,组合控制台,交换 机,服务器,高清拼接屏。具体连接方式可参考图4; b) 3 环境设备应包括:新风系统空调,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烟雾报警器,自动和手动灭火装置,

5.1.4.7设备布局

图4监控中心设备架构图

监控中心的设备布局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室内设备的排列应便于维护与操作,满足人员安全、设备和物料运输、设备散热的要求; b) 控制台的装机数量应根据工程需要留有扩展余地。控制台的操作部分应方便、灵活、可靠; C) 根据GB/T2887,控制台正面与墙的净距离应大于1.2m,侧面与墙或其他设备的净距离,在 主要走道应大于1.5m,在次要走道应大于0.8m;机架背面和侧面与墙的净距离应大于0.8m。

交通控制子系统由多种交通设备控制功能组成。车道指示器、交通信号灯的状态和可变情报板、 变限速板的内容应按设计或隧道管理者的要求设置多种预案,根据车检器的数据启用相应预案,尤其在 火灾发生时应启动火灾预案,如图5所示,

图5交通控制子系统功能结构图

交通控制子系统应由交通信息显示区、交通控制区和诱导控制区组成。交通信息显示区应将从原始 数据中挖掘出的信息显示出来。交通控制区应针对隧道中可能存在的交通状况进行记录并提醒工作人员 诱导控制区应对各种交通设备的状态进行监测。

5.2.2.1可变信息标志

隧道中设立的可变信息标志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应根据隧道出口洞外的气象、交通、道路实际情况实时显示道路情报信息及限速值;字符清 楚、容易识别; b) 1 在正常情况下,车辆以100km/h速度行驶,距标志250m远时,司机应能对显示内容清晰辨认 包括在正对阳光的条件下,显示屏亮度可自动或手动分级调整; C 2 应具有至少两个通信接口,一个用于与监控中心计算机的通信,另一个用于便携计算机使用; d 2 可变信息标志的安装应保证大型卡车司机及小汽车司机均能容易辩认,且应保证其安全、不 易损坏。

5.2.2.2交通信号灯

隧道出入口的交通信号灯应满足下列要求: 监控中心的操作人员能通过本地控制器控制每一个交通信号灯,向驾驶员显示隧道的开/关状 态及警报状态,以满足正常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及非正常情况下或维护隧道关闭一条隧道时的 交通运行要求; D) )交通信号灯的绿灯表示正常通行,红色禁止通行,黄灯闪烁表示隧道内有异常情况、提醒驾 驶员注意; * 车辆以100km/h速度行驶时,距信号灯150m远,司机对灯的颜色应能清晰辨认。

5.2.2.3车道控制标志

隧道中的车道控制标志应满足下列要求: 2 控制单元应具有手动自检功能,并能提供车道控制标志显示设备工作状态是否正常的信号; b 停电时,车道控制标志应为不显示状态,复电后自动接受上端命令使控制标志转入正常工作: 如果显示内容产生矛盾,控制单元应立即停止车道控制标志的显示,待检查正常后才能恢复 显示:

车道控制标志应具有调光功能。

5.2.2.4横通道门

DB42/T 1952—2023

隧道中的横通道门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车行横通道应设置车行横通道门,正常时处于关闭状态,当发生火灾时,中央控制室可根据 火灾位置和控制方案,远程开启车行横通道门; b) 人行横洞门不控制,由人员现场推启。人行横洞内设置具有红外线感应开闭功能的照明装置 同时将状态反馈到中央控制系统。

交通控制子系统的监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a)x 检测隧道内部的停车,支持监视器报警显示,检测率>90%;检测隧道内部的交通堵塞状况, 支持监视器报警显示,检测率>90%;可识别隧道内部的慢行车辆,最低车速可以设置,支持 监视器报警显示,检测率>90%; b)能识别出隧道内的行人,支持监视器报警显示,检测率>90%;能识别出隧道内的逆行车辆 支持监视器报警显示,检测率>90%; C) 在摄像机监视的范围内,当有单件或多件物品被遗留在警戒区域内并停留时间达到预设门限 后,自动产生告警,并在物品停放位置产生告警框提醒值班人员注意; d) 1. 在隧道主要出入口摄像头监控范围内设置警戒线,统计单向或者双向车流量,便于实时记录、 统计隧道车流量,并对未来时刻的车流量进行预测,便于管理人员分析管理; ? 2 当隧道口两端出现异物且可能会对行驶的车辆产生潜在的危害时,自动产生预警,并在异物 位置产生警告框提醒值班人员注意; I) 交通控制应具备手动控制与自动控制两种模式。

交通控制子系统的界面应包括可变信息标志、车道控制标志、交通信号灯等各交通设备的状态 始数据中挖掘出的交通信息。界面设计可依赖实际需求而定,应包括车道控制标志、可变信息 通信号灯状态、车道占有率、交通量、平均车速等,子系统功能中应包括场景分割及行人搜索,

隧道照明控制子系统能根据检测到的洞外亮度数据、交通量变化以及白天、黑夜等情况,控制隧道 的照明系统,调节出入口以及洞内的亮度,保证行车的安全畅通,以及在满足照明要求的情况下达到节 能运行的目的,同时对洞内照明以及照明控制设备的状况进行检测。照明控制子系统界面,应依实际需 求而定,隧道入口、隧道中部、隧道出口都有多个普通照明灯与应急照明灯,子系统可以控制照明灯的 开关和亮度,如图6所示。

图6照明控制子系统功能结构图

车辆行为感知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a) 1 设备安装在隧道入口洞外,安装位置视隧道现场情况而定,安装的位置要保证在车辆进入到隧 道之前,隧道入口段的照明己经调节完成; D 2 当检测到有车即将进入隧道时,通过隧道照明及调光子系统来完成调光操作;当无车进入时, 则不进行任何调光操作。

5.3.2.2隧道照明

隧道照明应满足下列要求: a) 隧道照明需为整个隧道提供可靠和稳定的照明环境; b) 整个隧道照明应分为三部分,分别为隧道入口段照明、隧道中部照明和隧道出口照明,

5.3.3.1照明控制方式

照明控制方式有两种,分别为手动控制方式和自动控制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 a 2 系统能周期性地采集光强检测仪的检测值,检测周期≤30s,根据检测数据计算其变化率。在 变电所现场监控工作站、管理站工作站上能实时显示隧道洞口外亮度值; b) 1 在通信正常情况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采集隧道两洞口外的亮度检测数据,主机与门 限值比较后发出控制命令,完成灯具自动控制; * 变电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内应编制照明基本控制程序,在传感器或通信系统发生严重 故障时JGJ231-2010标准下载,照明系统还可按基本控制程序进行自动控制。基本控制程序应具有以每周、每天、 每时的模式运行,控制内容应在照明系统试运行期内调整,使之既满足规范要求,又相对经 济

5.3.3.2照明分级

隧道内照明按4级照明进行控制,不同的情况可采取的等级如下: a 2 晴天:基本照明*应急照明*加强照明1*加强照明2*加强照明3; b) 云天:基本照明*应急照明*加强照明2*加强照明3; C) 阴天:基本照明*应急照明*加强照明3:

d 重阴天(及傍晚):基本照明*应急照明; e) 夜间车流量大:基本照明*应急照明; 夜间车流量小:行车左侧基本照明*应急照明,

5.3.3.3照明远程监控软件

DB42/T 1952—2023

照明远程监控软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2 隧道洞口变电所端软件运行于隧道变电所中的服务器上,负责收集环境信息感知传感器和车 辆行为感知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 b) 2 监控软件运行于隧道监控所的个人计算机(PC)上TCIAPS 0008-2020 锂离子电池用镍钴铝酸锂.pdf,使隧道监控中心实时了解隧道的亮灯情 况、调光率、车流量、平均车速、光照值、功耗等数据和信息,并对调光控制器属性、照明 模式、照明回路和亮度等级进行调节。

通风控制子系统界面应依据实际需求而定。每个风机都有一个图标显示,风机运行有三种状态:正 常、反转和故障。正常指风机正在运行,反转指风机运转方向与正常状态方向相反,而故障则指风机需 要进行维护。子系统主要结构如图7所示,由风机、一氧化碳和能见度(CO/VI)检测器、控制器、监控 室组成,控制器接收一氧化碳和能见度(CO/VI)检测器的信号,控制器可按照预设的程序对风机进行 调整,或由工作人员在监控室自行调整

图7 通风控制子系统功能结构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