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189-2013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替代SL 189-96,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189-2013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替代SL 189-96,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8049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189-2013 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替代SL 189-96,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3.1.1坝址选择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建筑材料、枢纽布置 及上、下游情况等,经方案比较后确定。 3.1.2坝址宜选择在地质构造简单的岩基、厚度不大的砂砾石 地基或密实的土基上。

3.1.3坝址不宜选在深厚的强透水砂砾石层、岩溶发育

3.1.3项址不且选在深厚的强透水砂砾石层、岩浴发育地区、 严重风化破碎的岩层、活动性断层带以及软基上,如不能避开, 应采取处理措施。

3.1.4选择坝址时,应考虑水库蓄水后,不会在库区产

3.1.4选择坝址时,应考虑水库蓄水后,不会在库区产生大规 模塌、滑坡。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浙消〔2020〕166号)关于发布浙江省消防难点问题操作技术指南2020版的通知.pdf,应避免浸没面积过大。

3.1.5坝址区的地震动参数应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的规定确定。地震基本烈度为V度及V度以上的地 区,建筑物应根据SL203的有关规定采取抗震措施。

3.2.1土石坝枢纽一般由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洞和水电站等 组成,可结合输水洞设置泄洪洞。枢纽布置应力求紧凑,满足功 能要求,节省工程量,并方便施工和运行管理。 3.2.2坝轴线和坝型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枢纽总体布置 等因素确定。 坝轴线宜选用直线,如需转折,在转折处宜布置成曲线。坝

3.2.2坝轴线和坝型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枢纽总体布置 等因素确定。 坝轴线宜选用直线,如需转折,在转折处宜布置成曲线。坝 轴线两端的岸坡要有足够的高度和厚度,两岸坝肩宜选择较缓 岗坡

坝轴线宜选用置线,如需转折,在转折处宜布置成曲线。坝 轴线两端的岸坡要有足够的高度和厚度,两岸坝肩宜选择较缓 岸坡。

3.2.3泄水建筑物应能满足设计规定的运用条件和要求。泄洪

能力应满足宣泄设计洪水、校核洪水的要求,以及排沙、排漂 非冰的要求。

规模、水头大小和防沙要求等综合比较后选定,宜优先布置开 式溢洪道。

3.2.5溢洪道宜修建在天然垭口上。如无大然口,溢洪

布置在靠近坝肩处。溢洪道进口附近坝坡应采取可靠的防护措 施,出口应采取可靠的消能措施,消能后的水流不应淘刷坝脚和 岸坡。确无上述布置条件时,经论证可采用坝面泄流。

游有防洪要求或汛后需抬高水位,溢洪道可设置闸门,但应米取 可靠的安全保障措施。

3.2.8溢洪道宜选择在岩石地基上。软基溢洪道应修

土层上,进口、泄槽及出口应采取防护设施,防护范围根 形、地质条件和防冲要求确定。

应根据地形、地质、施工、造价及运行条件等综合比较确定。 3.2.10坝下埋管宜建在岩基上。如需设在软基上,应做好地基 处理。地震烈度在И度及VI度以上地区的软基上不应设坝下 埋管。

3.2.11坝下埋管的轴线宜与河流主流方向一致。管身宜不

2.11坝下埋管的轴线宜与河流主流方向一致。管身宜布置月 线

2.12坝下埋管宜采用明流。管身尺寸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 兼顾检查和维修的要求

3.2.12坝下埋管宜采用明流。管身尺寸应根据水力

3.2.13坝下埋管为明流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如

应采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管。坝下埋管沿线应采取防止产生 触渗流破坏的构造措施。

4.0.1小型碾压式土石坝可采用均质土坝、土质材料防渗体分 区坝、非土质材料防渗体坝等型式。

小口子芯下列四系,经技不红价比牧后确定: 1坝址区河势地形、坝址基岩性质、覆盖层特征及地震烈 度等条件。 2筑坝材料的种类、性质、数量、位置、开采运输和填筑 条件。 3工程的总体布置及坝体与泄洪、输水建筑物的连接。 4坝基处理方式。 5施工导流方式、施工进度、填筑强度、气象条件、施工 场地、交通条件和初期度汛等施工条件。 6坝及枢纽的总工程量、总工期和总造价。 4.0.3 坝址附近有性质适宜、数量足够的土料时,宜选用均质 土坝。 4.0.4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宜修建在岩基上。如坝基砂砾石中无 淤泥、细砂等软弱土层,也可将坝体置于砂砾石地基上。 4.0.5混凝土面板坝的趾板宜置于岩基上,如趾板修建在砂砾 石地基上,应做好防渗处理,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趾板不均匀 变形。

5.1.2筑坝土石料选择应遵循下列原则:

1填筑坝体的土石料应具有与其使用目的相适应的物理力 学性质,并具有长期稳定性。 2就地、就近取材,优先使用坝址附近的天然材料和开挖 料,少占或不占农田。 3便于开采、运输和压实。 5.1.3干硬性黏土、膨胀土、分散性土、软黏土等不宜直接 筑坝。

5.1.4土质材料防渗体可用黏性土、砾石王(含岩

填筑。防渗土料中水溶盐(指易溶盐和中溶盐,按质量计) 不大于5%;有机质含量(按质量计):均质坝不大于5%, 坝、斜墙坝不大于2%,超过此规定需进行论证,

5.1.8当地缺少天然防渗土料时,可采用黏性土、

.5条、5.1.6条、5.1.7条的

5.1.10膨胀土填筑防渗体时,应设置足够厚的非膨股

护层。 5.1.11使用黄土类土筑坝,应破坏其原状结构,压实后应不再 具有湿陷性。

5.1.11使用黄土类土筑坝,应破坏其原状结构,压实后应 具有湿陷性。

5.1.12坝壳应满足坝体稳定和排水的要求。宜使用中粗砂、砂

5.1.12坝壳应满足坝体稳定和排水的要求。宜使用中粗砂、砂 砾石、石渣或堆石填筑。 5.1.13均匀的中、细砂及粉砂可用于坝壳干燥区,但地震区不 宜采用。

1.13均匀的中、细砂及粉砂可用于坝壳干燥区,但地震区 采用。

5.1.15混凝土面板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坝的坝体宜使用堆石料 或砂砾料填筑,压实后应具有较低的压缩性、较高的抗剪强度和 自由排水能力。含泥量(粒径d<0.075mm)应小于5%。 5.1.16上游护坡和排水设施宜选用抗压强度较高和耐风化的石 料。石料的块径和重量应能满足抗风浪和耐久性的要求。 5.1.17坝的反滤层、垫层和过渡层可使用天然砂砾料、筛选料 或岩石轧制料,颗粒级配应能满足反滤排水要求,并具有长期稳 定性,含泥量(d<0.075mm)应小于5%。 5.1.18在缺乏土质防渗材料的地区,可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凝 土或土工膜等非土质材料做坝的防渗体。 5.1.19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及趾板应满足防渗性、耐久性 和抗冻性的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W6,宜采用普 通硅酸盐水泥。面板可采用300mm的等厚板。 5.1.20沥青混凝土防渗体应满足防渗、抗裂、稳定和耐久性的 要求。粗骨料宜采用碱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轧制的碎 石。细骨料可选用天然砂、人工砂。骨料应坚硬、新鲜。粗骨料 含泥量不宜大于0.5%,细骨料含泥量不宜大于2%。填料可采 用石灰岩粉、白云岩粉或滑石粉等

掺合料应根据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和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物 理力学指标等要求,通过试验选定。 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等性能指标应参照SL501选定。 5.1.21土石坝防渗土工膜和反滤排水土工织物应满足与工程要 求相适应的物理力学特性、水力特性和耐久性,依据SL/T225 选定。 利用土工织物作为反滤材料,与被保护土的颗粒级配之间应 满足反滤准则。

掺合料应根据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和提高沥青混凝土的 里力学指标等要求,通过试验选定。 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等性能指标应参照SL501选定。

利用土工织物作为反滤材料,与被保护土的颗粒级配之间应 满足反滤准则

、2.1坝体应密实均匀,具有足够的抗剪强度,较小的压缩性 满足渗流控制标准。应合理规定填筑标准,并通过生产性试 规定的填筑标准进行验证

5.2.2对于黏性土料,压实干密度应按标准击实仪试验

式中(ya)max一——砾石土最大干密度,g/cm²; P一一粒径d≥5mm的砾石含量,以小数计; △一粒径d≥5mm的砾石密度,g/cm²; (ya)。一粒径d<5mm的细粒土的最大干密度, g/cm; wcp一一砾石土最优含水量; αo一一粒径d<5mm的细粒土最优含水量。 2对于粗料含量大于40%的砾石土,还应对算出的全样最 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进行修正,依此确定填筑标准。 5.2.4砂料和砂砾料的压实标准应以相对密度(D.)为设计控 制指标外墙装饰吊篮施工方案,相对密度不应低于0.70,对于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9 度的地区,相对密度不应低于0.75。堆石料的填筑标准以孔隙 率(n)为设计控制指标,孔隙率应为20%~28%。混凝土面板 坝及过水土石坝坝体的压实相对密度应取大值,孔隙率应取 小值。

6.1.1坝体分区设计应根据就地取材和挖填平衡原则, 经济比较确定

经济比较确定。 6.1.2坝体各种不同材料应有明确的分区,对各区材料的性质 和施工质量等应有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 6.1.3当防渗体下游坝体不设置专门排水体时,坝体渗透性、 填筑料粒径应沿远离防渗体方向逐步增大。

6.2.3地震安全加高可根据设计地震烈度和坝前水深,

6.2.4库区内可能因塌岸和滑坡面形成涌浪时,应对涌浪对坝

顶超高的影响及其对坝面的破坏等作专门研究郑徐铁路客运专线ZXZQ03标开兰特大桥支架施工技术交底书,并采耳 措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