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25-2006 砌石坝设计规范(替代SL 25-91,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25-2006 砌石坝设计规范(替代SL 25-91,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7958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25-2006 砌石坝设计规范(替代SL 25-91,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6.1坝址、坝线和坝体布置

6.1坝址、坝线和坝体布置

6.1.1砌石拱坝坝址宜选在河谷地形相对获窄、坝肩地质条件 相对较好、两岸山体厚实、有利于拱座稳定的地点。 6.1.2坝轴线位置的选择,应优先考虑拱座稳定,并经多方案 比较确定。 6.1.3坝体布置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 枢纽的综合利用要求统筹考虑,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1.4坝的体形,应根据坝址地形、地质条件、泄洪方式、施 工条件等合理选定。 坝体顶部拱圈最大中心角以80°~110°为宜;在河谷较宽的 坝址,宜选用非圆弧形拱圈。砌石拱坝悬臂梁的倒悬度不宜大于 0.3:1。 6.1.5坝体泄洪布置和泄洪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坝的体形、坝 高、泄洪量大小、坝址地形、地质等情况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 定。当由坝体泄洪时,宜优先考虑表孔泄洪。应重视砌石拱坝的 溢流消能和防冲问题。水力设计应参照《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 (SL282一2003)的有关规定执行。2级建筑物的拱坝溢流布置, 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1

6.2.1坝体结构应力分析时,可视结构为各向同性的均质体; 当有混凝土防渗体时某高速公路绿化环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也可考虑坝体的一个方向异性。 6.2.2坝体应力分析,宜以拱梁分载法计算成果作为衡量强度 安全的标准。对于2级或情况比较复杂的砌石拱坝,除用拱梁分 载法计算外,必要时应用有限元法验算。 6.2.3坝体应力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各计算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2坝体上、下游面在各计算点的主应力。 3坝体削弱部位(廊道、孔洞等)的局部应力。 : 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上述内容的部分 或全部,必要时还应分析坝基内部的应力。 .2.4坝体应力分析中应考虑下列问题: :1坝的体形对坝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2坝内孔洞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3封拱温度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4不设横缝、整体上升的砌石拱坝坝体自重对应力的影响, 5分期施工、分期蓄水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6坝体设置横缝对灌浆前施工期各单独坝段的应力和抗倾 稳定性的影响。 6.2.5用拱梁分载法计算时,坝体的主压应力和主拉应力应符 哈下列要求: 1砌石体容许压应力的安全系数,对于基本荷载组合,采 用3.5;对于特殊荷载组合,采用3.0。当无试验资料时,砌石 体容许压应力值可按本规范附录A表A.0.7选用。 2砌石拱坝非地震组合容许出现一定的计算拉应力。 3砌石拱坝地震组合控制计算拉应力可视工程具体情况适 当放宽。 用拱冠梁法计算时,拱和梁的法向应力应满足本条所规定的 应力指标。 6.2.6用有限元法计算时,应力控制指标可参照SL282一2003 有关规定执行。地震组合下的容许拉应力可较非地震特殊组合适 当放宽。 6.2.72级砌石拱坝应力分析中所采用的砌石体弹性模量、泊 松比、坝基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在可行性研 究阶段,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参照类似条件下的经验数据 采用。

1各计算截面上的应力分布。 2坝体上、下游面在各计算点的主应力。 3坝体削弱部位(廊道、孔洞等)的局部应力。 拉: 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应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上述内容的部分 或全部,必要时还应分析坝基内部的应力。 .2.4坝体应力分析中应考虑下列问题: :1坝的体形对坝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2坝内孔洞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3封拱温度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4不设横缝、整体上升的砌石拱坝坝体自重对应力的影响。 5分期施工、分期蓄水对坝体应力的影响。 6坝体设置横缝对灌浆前施工期各单独坝段的应力和抗倾 稳定性的影响。 6.2.5用拱梁分载法计算时,坝体的主压应力和主拉应力应符 洽下列要求: 1砌石体容许压应力的安全系数,对于基本荷载组合,采 用3.5;对于特殊荷载组合,采用3.0。当无试验资料时,砌石 体容许压应力值可按本规范附录A表A.0.7选用。 2砌石拱坝非地震组合容许出现一定的计算拉应力。 3砌石拱坝地震组合控制计算拉应力可视工程具体情况适 当放宽。 用拱冠梁法计算时,拱和梁的法向应力应满足本条所规定的 应力指标。 6.2.6用有限元法计算时,应力控制指标可参照SL282一2003 有关规定执行。地震组合下的容许拉应力可较非地震特殊组合适 当放宽。 6.2.72级砌石拱坝应力分析中所采用的砌石体弹性模量、泊 松比、坝基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在可行性研 究阶段,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可参照类似条件下的经验数据 采用。

年平均气温以下,但不宜低于5℃。严寒地区砌石拱坝封拱温度 的确定应经专门论证。 整体上升的砌石拱坝,砌筑时的日平均气温宜在年平均气温 以下,超过年平均气温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同时不宜在低于5℃ 的气温下砌筑。

7坝体防渗 7.1一般规定 7.1.1坝体防渗设施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建筑材料、施工工 艺和建坝经验等因素确定。 7.1.2砌石坝防渗设施可采用下列几种形式: ..1在坝体上游面设置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防渗面板。 2在靠近迎水面砌石体内设置混凝土防渗心墙。 2 3坝体自身防渗。 4经过实践或论证的其他形式。 7.1.3抗冻混凝土应掺引气剂,其水泥、掺和料、外加剂的品 种和数量,水灰比、配合比及含气量均应通过试验确定。 7.2混凝土防渗面板与心墙 2.1防渗面板及心墙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其承受的水头, 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一96)的规定确定, 见表7.2.1。

2.1防渗面板及心墙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其承受的水头, 按《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T191一96)的规定确定, 见表7.2.1

表7.2.1混凝土抗净等级

7.2.2防渗面板和外部保护层厚度小于最大冻深2倍的心墙混 土,应根据气候分区、冻融循环次数、表面局部小气候、冰冻 等因素按表7.2.2选用抗冻等级。 7.2.3混凝土面板或心墙的底部厚度宜为最大水头的1/30~ 1/60,顶部厚度不应小于0.3m。 7.2.4混凝土防渗面板宜配置温度钢筋,并做好分缝处理。

表7.2.2 混凝土抗冻等级

7.3.1用一、二级配混凝土作胶凝材料、使用机械振捣的砌石 坝,宜采用坝体自身防渗。同时应采用钻孔检查压水透水率,如 集压水试验达不到要求,应进行灌浆处理。 7.3.2高度低于50m、用水泥砂浆砌筑粗料石、迎水面用高强 度水泥砂浆勾深缝的砌石坝,可采用坝体自身防渗。 7.3.3利用坝体自身防渗时,应对坝体与地基的连接作出防渗 设计。

7.4横缝、止水和排水

10~15m。如果坝体设横缝,混凝土面板和心墙的分缝应与坝体 横缝按一定间距协调一致。 7.4.2砌石拱坝混凝土防渗面板的横缝间距宜为10~15m,心 墙的横缝间距宜为10~15m,或经论证确定,并与坝身横缝的形 式和部位协调一致。 7.4.3混凝土防渗面板和心墙的伸缩缝应设置可靠止水。高坝 的混凝土防渗面板应设两道止水片,中、低坝的止水可适当 简化。 止水材料可采用紫铜片、塑料止水带、橡胶止水带等,应结 合工作水头、气候条件、施工等因素合理选用。 4.4横缝止水片宜埋人基岩30~50cm,必要时插锚筋以保证 混凝土与基岩的结合。 7.4.5陡坡段坝体与基岩的接触面止水,可采用接触灌浆、设 壹止水片等方法。 4.6砌石重力坝横缝止水后面宜视需要设置竖向排水孔,通 至下层排水廊道或坝体水平排水系统。渗人的水汇入集水井通过 曹排或水泵抽排排向下游。

10~15m。如果坝体设横缝,混凝土面板和心墙的分缝应与坝体 横缝按一定间距协调一致。 7.4.2砌石拱坝混凝土防渗面板的横缝间距宜为10~15m,心 墙的横缝间距宜为10~15m,或经论证确定,并与坝身横缝的形 式和部位协调一致。 7.4.3混凝土防渗面板和心墙的伸缩缝应设置可靠止水。高坝 的混凝土防渗面板应设两道止水片,中、低坝的止水可适当 简化。 止水材料可采用紫铜片、塑料止水带、橡胶止水带等,应结 合工作水头、气候条件、施工等因素合理选用。 4.4横缝止水片宜埋人基岩30~50cm,必要时插锚筋以保证 混凝土与基岩的结合。 7.4.5陡坡段坝体与基岩的接触面止水,可采用接触灌浆、设 壹止水片等方法。 4.6砌石重力坝横缝止水后面宜视需要设置竖向排水孔,通 至下层排水廊道或坝体水平排水系统。渗入的水汇入集水井通过 曹排或水泵抽排排向下游。

8.0.1砌石坝的地基处理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地基与其上 部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枢纽布置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研究确 定。地基处理后应满足强度、稳定、刚度和防渗、耐久的要求。 8.0.2砌石坝的建基面应根据坝体稳定、地基应力、岩体的物 理力学性质、岩体类别、基础变形和稳定性、上部结构对基础的 要求、基础加固处理效果及施工工艺、工期和费用等技术经济比 较确定,原则上应在考虑基础加固处理后,在满足坝的强度和稳 定的基础上,减少开挖量。 坝高超过100m时,宜建在新鲜、微风化或弱风化下部基岩 上;坝高100~50m时,宜建在微风化至弱风化中部基岩上;坝 高小于50m时,宜建在弱风化中部至上部基岩上。两岸地形较 高的坝段,宜适当放宽。 8.0.3岩溶地区和坝基范围内有较大的软弱破碎带时,应有专 门的坝基处理设计,必要时应对坝体一定范围内基岩的防风化处 理作出设计。 岩溶地区的防渗处理方式有防渗幢幕灌浆和防渗墙两类,应 根据溶洞的规模、溶缝透水性程度等条件选定。当坝基存在连通 上、下游的溶洞,且埋藏不深或施工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开挖 回填混凝土进行处理。当坝基惟幕轴线上存在连通上、下游的岩 溶洞穴或强透水溶缝,且埋藏较深不宜开挖时,可采取逐层洞 挖、逐个回填混凝土形成连续防渗墙,也可采用槽式洞挖后回填 混凝土形成防渗墙。 对于较大的软弱破碎带,可采用挖除、混凝土置换、混凝土 深齿墙、混凝土塞、防渗墙、水泥灌浆或超细水泥灌浆、化学灌 浆等。 8.0.4砌石重力坝坝段基础利用岩面的上、下游高差不宜过大,

宜略向上游倾斜;在平行坝轴线方向宜开挖成有一定宽度的台 阶状。 砌石拱坝两岸拱座利用岩面宜开挖成径向面;如拱端厚度较 大而使开挖量过大时,也可采用半径向面。岸坡平行于轴线方 向,不应有大的坡角及台阶。整个坝基利用岩面的纵坡应平顺, 无突变。 8.0.5坝基开挖设计中,应对爆破提出要求。在建基面与砌石 坝之间宜视需要设置混凝土垫层。 8.0.6砌石重力坝的坝基处理设计,可参照SL319—2005的有 关规定执行;砌石拱坝的坝基处理设计,可参照SL282一2003 的有关规定执行。

9.1.1坝顶上游防浪墙墙顶的高程与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 的高差,应按公式(9.1.1)计算钢结构吊装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应选择两者中防浪墙顶高程 的高者作为选定高程。

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廊道和孔洞应统一布置,并尽量设在坝体应 力较小的部位。如坝体内廊道、孔洞立体交叉时,其净距不宜小 于3m。高度不大的薄拱坝坝体内可不设廊道。 9.2.2纵向廊道的上游壁距上游坝面的距离宜为0.05~0.10倍 坝面作用水头,且不得小于3m。 坝基灌浆廊道底面距基岩面的距离不得小于1.5倍廊道宽 度,廊道断面形状宜采用圆顶直墙形,宽度宜为2.5~3.0m,高 度宜为3~4m。岸坡纵向廊道的坡度不宜陡于45°。 9.2.3坝基排水廊道,宜在基岩面或靠近基岩面布置。廊道宽 度宜为1.2~2.5m,高度宜为2.2~3.0m。 9.2.4纵向检查观测廊道的设置,应与相应的设施要求相配合。 空腹重力坝的检查观测廊道宜与空腹接通,并通至坝外。 9.2.5当需要布置多层廊道时,层间高差宜为20~40m,各层 廊道均应相互连通。 9.2.6廊道内应设可靠的照明和排水设施,并应作好安全保护。 9.2.7坝内埋设监测仪器时,宜在坝外设置观测房,将电缆引 人观测房内集中观测。

式中h波浪高,按本规范附录C.4确定,m; h.一波浪中心线至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按 本规范附录C.4确定,m; h.一安全超高,按表9.1.1采用,m。

表9.1.1安全超高h值

9.1.2坝顶结构应满足设备布置、检修、交通和观测等方面的 要求,注意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溢流坝段坝顶应根据需要设置交通桥或工作桥。 坝高50m以上的非溢流坝坝顶宽度不宜小于3m。 9.1.3防浪墙可采用浆砌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应与 坝体连成整体,两端与坝肩基岩相接。墙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其 高度可为1.2m。 9.1.4砌石坝的下游面可视需要设置坝后桥。

9.3坝体分缝、排水和基础垫层

9.3.1砌石坝根据地形、地质、温度等因素,可设置沉降或温 度横缝。局部施工缝可根据需要设置。砌石重力坝横缝、拱坝底 座水平缝应设置止水。砌石拱坝横缝的构造应满足封拱灌浆的 要求。 9.3.2坝体内宜设置一排竖直排水管。当坝体设防渗墙时,坝 体排水管应设在防渗墙后,两者净距不得小于2m。当不设防渗 墙时GB/T 51381-2019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设计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排水管距上游坝面距离不得小于3m,并与排水廊道位置 相协调。排水管管距宜为3~5m,内径宜为15cm左右,上端通 人纵向廊道或坝顶(设盖板),下游接人纵向检查廊道或水平排 水管。水平排水管高差宜为10~20m。 坝体排水管可采用如预制无砂混凝土管或改性塑料制成的盲

沟。混凝土溢流护面与坝体砌石的接触面上,可视需婴设排水官 通至坝后。 9.3.3砌石坝建基面上可视需要设置刚度和相邻砌石体相近的 混土垫层,厚度宜为1m左右。

沟。混凝土溢流护面与坝体砌石的接触面上,可视需安议排水目 通至坝后。 9.3.3砌石坝建基面上可视需要设置刚度和相邻砌石体相近的 混土垫层,厚度宜为1m左右。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