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043-2022 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规程.pdf

DB11T 2043-2022 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5.3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37889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2043-2022 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运行规程.pdf

1.6现场机时钟检查与

当服务器上报数据时间和监测点仪器采集时间不同或周期上报时间与预设不符,应重新校准现场机 时钟。

6.3.1.7传感器检查与维护要求

现场监测设备检查维护时GB 27791-2020标准下载,应对传感器监测数据进行现场测试,传感器数据变化值须在设定量

6.3.1.8其他检查与维护要求

6.3.2.1降雨量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降雨量传感器数据的分辨率应与设定值一致,常用降雨量设备分辨率为0.2毫米或0.5毫米;如 小于设定值,须对雨量筒进行清洗或配件更换;降雨量数据测量误差应不大于土2%; b)有降雨时数据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5分钟,无降雨时数据传输频率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通常 不低于1次/2小时; c)填写降雨量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 6.3.2.2土壤含水率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土壤含水率直接测量误差应不大于土2%,被测土壤校正时测量误差应不大于土0.5%:

DB11/T2043—2022

b)土壤含水率未达到设定國值时,数据采集频率应不低于1次/小时;达到设定國值时,数据采集 频率应不低于1次/5分钟; c)填写土壤含水率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2)。 6.3.2.3地表泥水位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当泥位计探头正下方放置精确高度的物件时,用串口进行一次通电测试的上报变化数据应和上 述物件高度相符,测量范围一般为0.5米~30米,分辨率为毫米级; b)当泥水位变化值小于20厘米时,数据采集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变化值不小于20厘米时, 数据采集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5分钟; c)泥位计立杆应无变形或倾斜;探头正下方1平方米范围内的沟道需保持平整、清洁,无树木、杂 草遮挡; d)填写地表泥水位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3)。 6.3.2.4泥石流流速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泥石流流速数据测量误差应不大于土1%,可测量范围一般为0.15~20米/秒,可测流速的最小水 深不低于10厘米; b)未达到设定阅值时,泥石流流速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不 低于1次/分钟: c)填写泥石流流速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4)。 6.3.2.5泥石流次声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泥石流次声测量范围一般为0帕~100帕,误差应低于土2帕; b)未达到设定阙值时,泥石流次声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不 低于1次/分钟: c)轻轻晃动次声传感器,上报到监测平台的有效声压应变大; d)填写泥石流次声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5)。 6.3.2.6泥石流断线报警器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泥石流断线报警器在未发生泥石流的工况下应处于闭合状态; b)填写泥石流断线报警器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6)。 6.3.2.7视频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观看采集图像清晰度,如不清晰,应使用平台或者现场连接电脑调试至图像清晰; b)检查镜头及云台控制情况,如无法控制,应清理异物并重启视频监测设备; c)检查视频丢失及丢帧情况,如存在异常,应调试线路、稳压器、内部元件等; d)检查硬盘运行情况,如硬盘内视频无法回看,应调试硬盘接电处电压、格式化硬盘或更换硬盘。 e)填写视频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7)。 6.3.2.8崩塌裂缝伸缩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崩塌裂缝伸缩位移分辨率应达到毫米级;姿态角度误差应低于0.5度; b)未达到设定阈值时,崩塌裂缝伸缩位移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 频率应不低于1次/秒; c)填写崩塌裂缝伸缩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8)。 6.3.2.9倾角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倾角传感器X、Y、Z各方向采集数据应符合参数要求; b)倾角传感器监测数据应符合精度要求; c)填写倾角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9)。 6.3.2.10激光测距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激光测距仪光束需能够瞄准标靶中心; b)激光测距仪实时触发设备数据上传功能应保持正常:

a)激光测距仪光束需能够瞄准标靶中心; b)激光测距仪实时触发设备数据上传功能应保持正常;

DB11/T2043

c)激光测距仪数据应符合精度要求; d)填写激光测距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0)。 6.3.2.11GNSS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GNSS单点定位精度应优于1.5米,接收机各载波相位观测精度应优于1毫米,伪距应小于10厘米, 基线精度水平一般为3毫米,垂直一般为5毫米; b)未达到设定阙值时,GNSS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阅值时,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 次/15分钟: c)拍打GNSS接收机机头,上报的倾角加速度数据应有变化、接收机应触发加报模式; d)未涉及部分可参照GB/T18214.1的要求; e)填写GNSS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1)。 6.3.2.12地表裂缝位移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地表裂缝位移分辨率应达到毫米级,有效量程一般为0毫米~1米,测量精度一般低于土0.1%F.S b)未达到设定阈值时,地表裂缝位移监测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 率应不低于1次/分钟; c)填写地表裂缝位移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2)。 6.3.2.13深部位移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深部位移传感器各方向数据应齐全,各深度节点数据应符合参数要求,测斜探头角度分辨率一 般应小于8秒(土0.02毫米/500毫米);测量误差一般应小于或等于土0.1%F.S.;深部位移传感器数据 变化值应在测斜探头阈值内,一般为土30度; b)未达到设定阈值时,深部位移监测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 不低于1次/分钟; c)填写深部位移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3)。 6.3.2.14地下水位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地下水传感器量程应满足监测孔内水位变幅需要,分辨率应小于或等于1.0厘米,适应的水位变 化率不应低于40厘米/分钟,测量精度应优于土1%F.S.; b)未达到设定阈值时,地下水位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10分钟;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不 低于1次/5分钟; c)传感器探头应未被淤泥堵塞;如果堵塞,需清孔并取出探头悬挂固定到不受淤泥影响的位置; d)当轻提传感器探头时,地下水位计上报数据变化值应与上提高度一致;当提出传感器探头至无 水位置并静置一段时间后,上报数据应与预设初始值匹配;如发生变动,初始值应重新设定; e)填写地下水位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4)。 6.3.2.15地下水渗压计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地下水渗压量程主要为0.1兆帕、0.3兆帕、0.6兆帕、2.0兆帕,探头精度一般应优于土0.15%F.S.; b)未达到设定阈值时,地下渗压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10分钟;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不 低于1次/5分钟; c)井口保护箱外观应完好,井口悬挂装置应无锈蚀,地下渗压传感器安装位置应无变动,如发生 变动,应重新设定初始值; d)填写地下渗压计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5)。 6.3.2.16远程应力监测点运行应对下列进行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远程应力量程一般应为1500~2000千帕,精度应优于土0.05%F.S.; b)未达到设定阅值时,远程应力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不低 于1次/分钟; c)填写远程应力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6)。

DB11/T 2043—2022

6.3.2.17静力水准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开填与记录表: a)静力水准有效量程一般为300毫米,测量精度应优于土1毫米; b)未达到设定阈值时,静力水准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不低 于1次/分钟; c)传感器储液罐内应有1/2~2/3的防冻液和150毫升的硅油,必要时补充防冻液;传感器内部或导 气管内应无气泡,导气管或传感器内部如有气泡,应将其排出;水准仪基准点和观测点之间水管接头应 无破损漏液现象,电缆应无破损; d)运维后现场直连采集10组数据、远程端采集10组数据,若两组数据波动均在精度范围内、能够 相互印证且吻合历史数据,则判断设备采集传输正常; e)未涉及部分可参照GB/T12897的要求; f)填写静力水准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7)。 6.3.2.18CR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CR监测点应保持内部清洁、排水通畅、无积水、无尘土、无植被残片等杂物堆积,表面无氧化、 污染,周边无植被和其他遮挡物; b)CR监测点角反射器外观结构无变化、外观几何精准无误,各面几何角度误差应小于或等于0.5 度,表面无鼓包、弯曲、变形等现象; c)CR监测点的布设控制方位误差应在1度以内; d)填写CR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8)。 6.3.2.19微震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微震波形频率应保持均匀,无明显的脉冲突跳现象;振幅及能量应处于正常范围,微震频带带 宽一般为1赫兹~20赫兹; b)未达到设定阈值时,微震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阅值时,传输频率应不低于 次/分钟; c)微震现场机应具有存储30天以上数据和自动补发数据功能; d)运维时主机应根据仪器说明书判断其工作状态; e)维护后微震各深度节点传感器应在线,保证电脑服务器和现场监测设备通讯正常; f)填写微震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19)。 6.3.2.20沉降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采用分层沉降仪进行深部位移监测,精度应优于1毫米,磁环距管口深度进程和回程读数差小于 1.5毫米; b)未达到设定阈值时,深部位移监测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 不低于1次/分钟; c)传感器检查维护时,用一沉降环套住探头从上至下移动,检查探头与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d)填写沉降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20)。 6.3.2.21土压力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土压力测量范围一般为0~1000千帕,测量精度应优于土0.1%F.S.; b)未达到设定阀值时,土压力监测传输频率应不低于1次/2小时;达到设定阈值时,传输频率应不 低于1次/分钟; c)填写土压力监测点维护记录表(表B.21)。 6.3.2.22预警警示装置监测点运行应进行下列维护和检查,并填写记录表: a)预警喇叭设备应保持在线状态: b)预警喇叭人工发送预警信息功能应保持正常状态; c)预警喇叭和隐患点监测设备的数据预警应保持联动状态;

6.4监测点人工看护要求

6.5.1为保证野外监测点正常运行,降低设备的使用管理成本,提高设备能效与精度,运行过程中应按 照运行流程和技术要求执行。 6.5.2汛期监测点运行维护工作应以旬报、月报形式向运行管理单位提供总结资料,内容主要为完成工 作量、存在问题、解决方案及工作建议。 6.6.3对运行阶段完成的维修、维护工作,应组织专家进行现场与室内资料验收。

网络设备由服务器、北斗指挥机、存储设备和网络通讯设备等组成,其均应放置于专门建设的 一管理,机房环境需满足国家三级等保要求

络设备具备实现数据的接收、分析、数据库录入

每日对机房服务器进行巡检,依次查看服务器前后指示灯、服务器电源指示灯、硬盘设备活动 网卡指示灯、系统过热报警灯有无异常,细听有无异常噪声和报警音,

7.3.2系统运行检查

每半年对服务器灰尘进行开盖清理,使用机房专用清洁设备重点对主板、插接件、风扇、箱体表面、 外围插头插座、电源部位进行清洁除尘

7.4北斗指挥机运行要求

定期查看主机面板波束指示灯、发射指示灯、电源指示灯是否正常,检查天线、电源线、串口 与主机的连接情况是否完好;确认IC卡是否有污损,安装方向是否正确,卡槽是否接触良好 面污垢进行清洁。

DB11/T 2043—2022

运行自检程序,检查每张IC卡的状态信息、接收功率状况等,查看是否需要升级软件等,每 断电一次,进行定位及通讯操作

7.5存储设备运行要求

每日检查磁盘阵列运行情况,检查各项工作指示灯是否异常,查看磁盘使用情况、磁盘读写 时备份发生变动的文件,定期进行硬盘备份及磁盘整理。

除尘星河国际酒店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使用真空吸尘器清除磁盘阵列插槽和孔隙间的灰尘,使用蘸湿的软布擦拭存储器机盖。

7.6网络通讯设备运行要求

检查网络安全设备内的病毒库、应用特征库、入侵防御、病毒过滤和漏洞扫描等系统是否需要升 侵防御、病毒防护、应用防护、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等系统授权是否到期;漏洞补丁和病毒库分 正常,安装是否成功:应及时更新网络拓扑图,网络发生更改时应实时记录和备份,

7.6.3数据传输和存储要求

6.3.1监测站应采用光纤接入,带宽应高于150兆,以保证数据的快速传输;视频监测点应采用 入,带宽应高于10兆,以保证300万像素的视频流实时传输。 6.3.2其他监测点可采用物联网卡进行数据传输,单卡流量一般应控制在每月150兆以内。 6.3.3组建至少2组具备灾备功能的硬盘或磁盘阵列,且其容量不小于10年数据存储要求。 6.3.4数据接收配备独立服务器及软件,并对数据接收软件进行日常检查、更新及备份。

南京扬子乙烯装置150m脱硫塔内筒安装施工组织设计8.1成果主要包括运行报告和维护记录两部分。

8.1成果主要包括运行报告和维护记录两部分。 8.2报告编写内容及格式应按附录A执行。 8.3监测设备维护记录要求宜按附录B表B.1~B.23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