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0864-2022 电缆通道设计导则.pdf

Q/GDW 10864-2022 电缆通道设计导则.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37831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Q/GDW 10864-2022 电缆通道设计导则.pdf

9.1.9隧道与相邻地下构筑物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最小间距应根据地质条件和相邻构筑物管理单位 的要求确定。同时应满足GB50289的规定。无法满足时,应做专项设计。 9.1.10隧道最小弯曲半径,应满足隧道内敷设的最大截面电缆允许弯曲半径的要求。 9.1.11隧道及相关设施的防洪设计应满足GB50201的要求

9.3.1隧道建筑物应按永久性结构设计,具有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9.3.2对埋设在历史最高水位以下的电缆隧道,应根据设计条件计算结构的抗浮稳定,计算时不应计入 隧道内管线和设备自重,且抗浮稳定性抗力系数应不低于1.05。 9.3.3隧道应设置集水坑,集水坑位于隧道的低点,纵向坡度不宜小于0.5%。 9.3.4结构设计时,应考虑施工和使用年限内荷载发生的变化,根据GB50009及相关规范规定的可能出 现的最不利情况,确定不同荷载组合时的组合系数。 9.3.5隧道结构上的荷载应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埋置深度、结构特征和工作条件、施工方 法、相邻管线等因素确定。对地质复杂区域的隧道,必要时应通过实地测量确定作用的代表值或荷载计算 值及其分布规律。 9.3.6作用在结构上的水压力,可根据施工阶段和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地下水位的变化,区分不同的围岩 条件,按静水压力计算或把水作为土的一部分计入水压力。 9.3.7工程材料应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选用,并符合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 性要求。同时应满足一下规定。 a)一般环境条件下电缆隧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表2的规定。 b)当有侵蚀性水经常作用时,所用混凝土和水泥砂浆均应具有相应的抗侵蚀性能。 c)受力钢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HRB335,箍筋及构造钢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HPB300,宜优先选用 变形钢筋

表2电缆隧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9.4.1 隧道内的金属构件和固定式电器用具均应与接地网连通

建筑施工 技术交底集合Q/GDW108642022

9.5.1工作井的设置应综合考虑人员进出、电缆和土建施工和附属设施设置等需求,并应满足DL/T548 2013的要求。 9.5.2工作井不宜设在排水困难的地段

10.1.1电缆桥宜选择河宽较窄,两岸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 10.1.2电缆桥高度应满足通航的最低高度要求。 10.1.3采用电缆桥或随桥敷设电缆,应采取避免电缆受到日晒、雨淋等的防护措施 10.1.4电缆桥的跨径布置宜与附近桥梁一致。 10.1.5电缆桥两侧接收竖井或电缆沟空间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10.2.1利用桥梁敷设电缆,应不影响桥梁安全运行。 10.2.2桥梁上电缆通道在桥墩两端和伸缩缝处应设置伸缩弧,防止电缆由于桥梁伸缩而受损。 10.2.3桥上电缆伸缩补偿装置的设置应以桥梁结构为主体,按照桥桁的最大伸缩长度,合理的设置伸缩 弧的尺寸,满足电缆弯曲半径及金属护套不发生疲劳应变的要求。 10.2.4桥梁上电缆支架的布置间距,应避免电缆和桥梁之间产生谐振。电缆支架应采取加沙枕、橡胶垫 等防振措施。

Q/GDW108642022

11.1.1水域段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选在流速较缓,河床地形起伏不大,河床稳定的河段; b)宜避开岩礁、沉船等人工和自然障碍物、渔业和其他作业区域以及锚地; c)宜避开码头、渡口、疏浚挖泥、规划筑港地带和水工建筑物、工厂排水口、取水口附近。 11.1.2登陆段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宜选在河岸稳定、不易被冲刷、不易被撞击的岸滩; b)宜选在施工船可靠近的区域,登陆位置附近宜有便于施工作业和维护的道路; c)应避开对电缆有损害的腐蚀污染区和开发活动区。 11.1.3在码头、锚地、港湾、渡口及有船停泊处敷设电缆时,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11.1.4电缆应敷设于水底适当深度的沟槽中,并应加以稳固覆盖保护;埋深应满足河道冲刷和远期规划 的要求。 11.1.5水下电缆严禁交叉、重叠,水下电缆平行敷设的间距应符合GB50217一2018的要求。 11.1.6水下电缆引至岸上的区段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a)岸边稳定时,应采用保护管、沟槽敷设电缆,必要时可设置工作井连接,管沟下端宜置于最低水 位下不小于1m处; b)岸边不稳定时,宜采取迁回形式敷设电缆

11.2.1海底电缆通道的路由选择应满足GB/T51190一2016的要求,并综合考虑自然灾害、海底冲刷及 沙丘移动、沉船、落物、渔业活动、抛锚和拖锚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并开展风险评估。 11.2.2海底电缆通道的路由应尽量减少与其他管线的交叉,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小相互 影响。500kV电缆等重要通道不应与其他管线交叉。 11.2.3海底电缆通道形式包括直埋和开沟,应根据河床的地质条件和水下环境确定敷设方式,开沟方式 包括水力冲沟、预挖沟、机械切割等方式。 11.2.4海底电缆的机械保护包括掩埋保护、套管保护、加盖保护等方式,保护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 定: a)水下存在重物下落、拖拽、移动等风险是优先采用掩埋保护,其次采用压覆物加盖保护或二者相 结合的方式。 b)水下存在程度较轻的落物、磨损等风险时,宜优先采用套管保护。 c)海床坚硬、掩埋保护施工困难的区段宜采用抛石、混凝土盖板等加盖保护方式。 11.2.5海缆在登陆点应设置禁锚警示标示,禁锚标识应醒目,应具有稳定可靠的夜间照明。

12.1.1电缆通道内在线监测宜能实现以下功能: a)通道环境状态参量的自动采集和数据存储功能; b)监测结果可根据需要上传; c)报警和自诊断功能。 12.1.2在线监测设备应满足在通道内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12.1.3通道内各种在线监测的功能及要求应满足Q/GDW11455的要求。

Q/GDW10864 2022

12.2隧道及综合管廊

12.2.1隧道宜建立统一的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各类设备状态监测数据汇总与分析。 12.2.2隧道及管廊内宜配置环境监控系统,宜具有以下功能: a)实时监测隧道环境温度、湿度 b)可燃气体、氧气、有害气体监测; c) 实时监控隧道内积水水位; d)风机状态监测和远程开启。 12.2.3隧道及管廊内宜配置视频监控及门禁子系统、井盖状态监测或双层防盗井盖 12.2.4隧道和综合管廊电力舱宜在每一阻火分隔区内设置自动火灾报警装置。 12.2.5隧道内有330kV及以上电缆线路或重要的220kV电缆线路时,宜预留巡检机

市政桥梁敷设时,电缆通道两端的工作井可设置 以达到的保护管通道,可设置智能监控井盖,

14.1电缆通道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减少对环 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占用 14.2电力电缆通道建成并敷设电缆后,周边环境的工频电磁场强度应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和规定。 14.3工程用材料、设备选型应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14.4通道内排出的渗漏水应符合GB8979的规定。 14.5电缆通道宜采用机械化施工、预制拼装等技术。

Q/GDW108642022

Q/GDW10864 2022

编制背景. 编制主要原则 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 主要工作过程. .13 结构和内容.. 条文说明 14

北京绕城公路(六环路)良乡至黄村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Q/GDW108642022

本文件依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21年度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家电 ]92号)文件的要求编写。 为适应电力电缆线路建设发展和电缆通道设计的新需求,使电缆通道设计符合技术可靠、安全适 合理、确保质量的要求,促进城市电缆通道科学合理建设,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的编制立足于广泛的调查分析,认真总结了我国近些年来电缆通道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了 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以现行规范、标准为参考。

2021年3月,根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21年第一批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网科 技部[2021]92号)文要求,项目启动,确定承担编写单位。 2021年4月,成立编写组,上海公司牵头联合北京公司,讨论本文件的结构和内容,并完成章节分工, 2021年7月,完成标准大纲编写,上海公司组织召开大纲研讨会,确定了编制大纲和最后分工及编制 原则。 2021年10月,完成本文件初稿编制,并组织召开初稿审查会,国网公司基建部、国网经研院、上海 公司、福建公司、北京城建发展集团专家对本文件初稿进行了讨论,提出修改意见。 2021年11月,按照初稿审查修改要求,进行讨论,完成初稿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1年11月,国网公司在公司系统内广泛征求意见,根据7家单位的反馈的29条修改意见,采纳 16条,修改完善形成本文件的送审稿。

190.钢筋加工机械操作安全技术交底Q/GDW10864 2022

2021年12月,上海公司组织召开送审稿审查会,评审专家对送审稿进一步提出了修改完善的意 编制组根据专家的评审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本文件的有关章节和文字内容,形成报批稿。

本文件代替Q/GDW1864一2012,原标准分共设9章,本次修订后分为14章,其中原第4章基本规定 拆为第4章总则和第5章通道基本类型;调整原第5~8章节的顺序,与前言中通道类型顺序保持一致;新 增第10章桥梁敷设、第11章水下敷设、第12章电缆通道在线监测、第14章环保水保内容。 本文件代替Q/GDW1864一2012,本文件与Q/GDW1864一2012相比,本次修订做了如下重大调整: 增加总则一章,规定了电缆通道的总体规划原则、路径选择和基本要求。 补充增加了水下敷设、预制排管、小口径水平顶管、综合管廊、桥梁敷设等几种通道形式相关的 技术要求和标准; 一一增加了电缆通道在线监测的要求; 一一增加了环保、水保章节。 本文件的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 本文件主题章分为7章: 第4章“总则”,对电缆通道规划的总体原则、路径选择、基本要求做了规定。 第5章“通道的基本类型”,对电缆通道的选型总体原则,根据通道内电缆数量、电压等级及通道的 建设环境如何选择做了规定。 第6章“直埋”,对地下直埋电缆,在路径选择、埋深、工艺、标识和防护等方面内容做了规定。 第7章“保护管”,对保护管选型、荷载、规划容量、管材、孔径等做了规定,同时对排管、定向钻 拖拉管、工作井分别提了相关技术要求。 第8章“电缆沟”,对电缆沟的规划尺寸、通道设置、荷载、构造、材料、附属设施等方面提出了技 术要求。 第9章“电缆隧道”,对电缆隧道的设计基本原则、结构设计原则包括、工作井、接地、附属设施提 出了技术要求,并根据电力隧道的内容,补充了综合管廊电力舱特殊要求,与其他舱体的布置要求等。 第10章“桥梁敷设”,按照新建电缆桥和利用市政桥梁两种形式,给出了布置方式、offset装置、 防振、防火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第11章“水下敷设”,对水下敷设的电缆路径选择、埋深、防护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第12章“电缆通道在线监测”对电缆通道在线监测的基本要求、隧道和综合管廊电力舱内、保护管 通道、桥梁等几种通道形式的在线监测技术要求做了规定。 第13章“电缆通道防火设计”对电缆通道防火分隔、封堵、消防设施设置做了规定。 原标准起草单位包括: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原标 准主要起草人包括:王斌、方浩、尤志魏、李宾、梁浩、吕伟强、鲁斌、曹林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