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429-2008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SL 429-2008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429-200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9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9322
VIP资源

SL 429-200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SL 429-2008 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

3.3.1应收集和分析供水量、供水组成及供水变化情况资料等。

3.3.1应收集和分析供水量、供水组成及供水变化情况资料等。 3.3.2应收集和分析用水量及用水效率资料等,包括生活、生 产、生态用水和综合用水资料等。 1生活用水资料应包括城镇生活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量 等及其用水变化情况。 2生产用水资料应包括工业总用水量[宜分为火(核)电 工业用水量、高用水工业用水量和般工业用水量」、农田灌溉 用水量、林牧渔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灌溉水利用系 数、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量、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等及各项用 水的变化情况。

3生态用水资料应包括河道外与河道内生态用水量和环境 用水量等及其用水变化情况。 4其他用水资料应包括人均(单位产值)综合用水量、地 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浅层地下水开采率、水资源利用消耗率 等HJ 891-2017 固体废物 多氯联苯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 ,以及近年变化情况。 3.3.3应收集有关方面的研究分析成果与报告、规划计划文本 以及其他相关的成果资料。 3.3.4应收集各级政府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计划 及中长期规划,以及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编制的部门或行业发展

4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4. 1 基本原则与要求

4.1.1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主要工作内容应包括现状供水 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供水量、用水量的调查统计,用水消耗量 分析估算,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调查评价,同时宜调查收集历年的和类似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资料和成果。

4.1.2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主要应包括水盗源开发程度租

分析、水资源利用水平及利用效率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 环境影响分析等,并应进行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分析和不同地区 的比较,应选择一些指标,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进 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4.2供水基础设施及供水能力调查统计

4.2.6供水基础设施应按工程所在地进行统计,并应按规划分

4.2.6供水基础设施应按工程所在地进行统计,并应按规划分 区进行分项综合与汇总。

4.3.1供水量宜按受水区统计。从受水区外调入的水量应从进 入本区的口门开始计量,不包括受水区外的输水损失。跨流域、 跨省(自治区)的长距离调水工程,调水区水源地至受水区口门 之间的输水损失应单独统计,以便进行区域水量平衡分析时 应用。

表水供水量、地下水供水量和其他水源供水量三种类型。 1地表水供水量应按蓄水、引水、提水和调水四种工程类 型分别统计。 2地下水供水量仅统计浅层地下水的供水量。 3其他水源供水量应包括雨水集蓄利用量、污水处理再利 用量、微咸水利用量、海水淡化量、深层地下水利用量和矿井水 利用量等。对未经处理污水的利用量和海水的直接利用量也应调 查统计,并应单列。

4. 4用水量调查统计

1生活用水应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 2生产用水应包括各类产业的生产用水(含生产单位内部 的生活用水)。其中第产业用水分为农田灌溉和林牧渔业用水, 分别进行统计;第二产业用水分为工业用水和建筑业用水,其中 工业用水应按火(核)电工业、高用水工业和一般工业分别进行 统计;第三产业不宜再分类统计用水量。 3生态环境用水分为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和河道外生态环 境用水,应分别调查统计。河道外生态环境用水应包括维护生态 环境功能用水和生态环境建设用水,并应按城镇和农村分别

4.4.2资料条件允许时,宜按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分类 统计各项用水量的水源组成。

4.5.1城镇生活用水耗损量应包括从水源地取水到城镇居民家 庭或污水处理厂最终排放,整个过程中耗损的水量,可由用水量 扣除污水排放量和输水损失中的回归量估算。农村生活用水耗损 量可根据排水设施条件估算。 4.5.2农田灌溉用水耗损量应包括作物蒸腾、棵间蒸散发、渠 系水面蒸发和浸润损失等水量,可通过灌区试验资料进行水量平 衡分析估算。林牧渔业等用户的用水耗损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资 料条件采用不同方法估算。 4.5.3工业用水耗损量应包括输水损失和生产过程中的蒸发损 失量、产品带走的水量、厂区生活用水耗损量以及在厂区内部进 行废水处理和重复利用过程中损失的水量等。工业用水耗损量宜 通过水平衡测试和典型调查分析估算。 4.5.4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消耗量估算可采用城镇生活用水 耗损量估算方法进行。

4.5.1城镇生活用水耗损量应包括从水源地取水到城镇居民家 庭或污水处理厂最终排放,整个过程中耗损的水量,可由用水量 扣除污水排放量和输水损失中的回归量估算。农村生活用水耗损 量可根据排水设施条件估算。

4.5.2农田灌溉用水耗损量应包括作物蒸腾、棵间蒸散发、渠

系水面蒸发和浸润损失等水量,可通过灌区试验资料进行水量平 衡分析估算。林牧渔业等用户的用水耗损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资 料条件采用不同方法估算

4.5.3工业用水耗损量应包括输水损失和生产过程中的蒸

失量、产品带走的水量、厂区生活用水耗损量以及在厂区内部进 行废水处理和重复利用过程中损失的水量等。工业用水耗损量宜 通过水平衡测试和典型调查分析估算。

4.5.4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消耗量估算可采用城镇生活用水 耗损量估算方法进行。

4.6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4.6.1废污水排放量应根据用户排水量实测资料统计。缺乏实 测资料时,可在典型调查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估算,并应通过与城 镇生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水量和用水耗损量的比较分析, 检验其合理性

4.6.2应分别对各类用户的废污水排放量和人河量进行调查

水超采等造成的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 4.7.2应对地表水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河道断流(干 )、湖泊与湿地萎缩、河流下游天然林草枯萎、次生盐渍化和 沼泽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4.7.3应对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的地面沉 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人侵、咸水人侵、天然林草枯萎和

沼泽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4.7.3应对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的地面沉 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海水人侵、咸水入侵、天然林草枯萎和 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调查

4.7.3应对地下水超采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造成的地面沉

5. 1 基本原则与要求

5.1.1需水预测应按统一的用水统计口径进行预测,避免遗漏 或重复。在预测时根据需要和条件,可进行更细的分类。 5.1.2需水预测宜以定额法或趋势法为主要方法,并可用产品 产量法、人均综合用水量预测法、弹性系数法等其他方法进行复 核,经综合分析,合理选定预测成果。 5.1.3需水预测应提出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的需水量 洲成甲

5.1.3需水预测应提出基准年和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的需水量 预测成果,

5.1.4需水预测成果应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发展趋势分析、

5.1.4需水预测成果应进行合理性分析,包括发展趋势分析、 结构分析、用水效率分析、用水节水指标分析等内容。应对不同 方案、不同水平年的预测成果、国内外条件类似地区成果进行比 较分析。

素影响较大的地区,应设置多组方案,给出预测值的幅月 范围。

5.1.6对于年内需水量变幅较大的地区和部门,应通过典五

5.2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5.2.1与需水预测有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包括人口及城市化 率、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农业发展及土地利用指标等。各项指标 宜采用有关主管部门的预测成果,或依据其提供的资料进行预测。 5.2.2人口预测成果应包括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城 市化率等。

5.2.3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应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及其组成

的价格水平进行统计和预测

的价格水平进行统计和预测。

灌溉面积、牧草场灌溉面积、鱼塘面积、性畜存栏数等,必要时 还可包括耕地面积、主要作物的播种面积、农业产值(增加值)、 粮食产量等

5.3基准年需水量分析

5.3.1在进行规划水平年需水预测前,应进行基准年需水量 分析。

5.3.1 进行规划水 分析。 5.3.2基准年需水量应在现状用水量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因供 水不足而未能满足的各类用水户合理的需求量,并分析不同降水 频率下的需水量变化,提出基准年不同年型的需水量成果,

5.3.2基准年需水量应在现状用水量分析的基础上,分

水不足而未能满足的各类用水户合理的需求量,并分析不同降水 频率下的需水量变化,提出基准年不同年型的需水量成果。

5.4.1在进行需水预测时,应将节水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环节, 其内容主要包括现状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分析、各地区各部门节 水潜力分析、不同水平年节水目标与要求、节水方案及相应节水 措施与投资、不同节水模式下需水预测方案比较等。 5.4.2现状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分析应在现状用水情况调查的 基础上,根据各项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的分析计算,进行不 同时期、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特别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与有关部门制定的用水标准的比较,分析现状用水与节水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5.4.1在进行需水预测时,应将节水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环节, 其内容主要包括现状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分析、各地区各部门节 水潜力分析、不同水平年节水目标与要求、节水方案及相应节水 措施与投资、不同节水模式下需水预测方案比较等。

5.4.2现状用水水平与用水效率分析应在现状用水情况调查

基础上,根据各项用水定额及用水效率指标的分析计算,进行不 同时期、不同地区间的比较,特别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 与有关部门制定的用水标准的比较,分析现状用水与节水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5.4.3应在现状用水水平、用水效率和节水水平综合分

5.4.4应拟定不同水平年、不同力度的节水方案,并预测其需

力建设,拟定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城镇生活用 水定额和农村生活用水定额,分别进行城镇居民生活和农村居民 生活需水预测。

5.5.2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应在现状城镇生活用水调查与

用水节水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同类地区或城市居民生 活用水变化的趋势和增长过程,结合对生活用水习惯、收人水 平、水价水平的分析,根据未来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拟定不 同水平年用水定额。

5.5.3不同水平年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应在对过去和现 在用水定额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未来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水 条件的改善等综合拟定

.6河道外生产需水童预测

5.6.1河道外生产需水应包括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建筑业 水和第三产业需水。

5.6.1河道外生产需水应包括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建筑业需 水和第三产业需水。 5.6.2农业需水应包括农田灌溉(分水田、水浇地、菜田)、林 果地灌溉(含果树、苗圃、经济林等)、牧草场灌溉(含人工草 场和饲料基地)、鱼塘补水、禽畜养殖等。宜采用定额法预测需 水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田灌溉、林果地灌溉及牧草场灌溉需水,应根据净灌 溉定额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估算。净灌溉定额应综合考虑作物 组成、气候条件、灌溉制度、复种指数等因素。拟定灌溉水利用 系数时应考虑不同类型灌区的差别,还应考虑灌区的节水发展等 的影响。 应进行不同降水频率下的灌溉需水量预测,必要时可采用长 系列降水资料分析计算。 灌溉用水具有季节性和年内分配不均匀的特点,应综合考虑 作物组成及不同生长期的需求、灌溉制度,以及降水月分配过程 等影响因素,结合典型调查,提出灌溉需水量的月分配过程。 2禽畜饲养需水量指家畜家禽养殖场的需水量,宜按大牲

5.6.2农业需水应包括农田灌溉(分水田、水浇地、

畜、小牲畜、家禽三类分别确定其用水定额,也可根据肉禽的产 量折算成牲畜头数估算需水量。 3鱼塘需水量应根据鱼塘面积与补水定额估算。补水定额 为单位面积的补水量,应根据降水量、水面蒸发量、鱼塘渗漏量 和需换水次数确定

5.6.3工业需水宜按火(核)电工业、高用水工业和一般工业 分类进行预测,必要时可再细分。工业需水预测宜以定额法为主 要方法,也可采用趋势法、重复利用率提高法、弹性系数法等 方法。

5.6.4建筑业需水宜采用城镇人均用水量指标进行预测

采用万元产值(增加值)用水量指标进行预测

预测。第三产业包含的各种行业用水差异较大,确定用水定额时 应考虑行业的组成情况

5.7.1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可分为城市生态环境需水(包括城 市河湖补水、绿地需水、环境卫生需水等)和农村生态环境需水 (包括回补地下水、人工防护林草用水等)。

5.7.1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可分为城市生态环境需水(包括城 市河湖补水、绿地需水、环境卫生需水等)和农村生态环境需水 (包括回补地下水、人工防护林草用水等)。 5.7.2应根据不同水平年生态环境维持与修复自标和对各项生 态环境功能保护的具体要求,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 方法预测河道外生态环境需水量。对城市绿化、防护林草等以植 被需水为主体的,可采用灌溉定额法;对河湖、湿地等补水,可 采用计算耗水量的方法。

5.7.3应将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不同方案预测的生活、生产 和生态环境各项河道外需水量汇总,供水资源供需分析时选用

5.7.3应将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不同方案预测的生活、生产

养殖和旅游、休闲、娱乐等用水需求。应根据河道的功能要求, 分项计算河道内生产需水量。

5.8.2应根据不同水平年河道内各项生态环境要求或功能,结 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 水量。

5.8.2应根据不同水平年河道内各项生态环境要求或功能,

5.8.2应根据不同水平生 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河道内生态环境需 水量。 1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按生态环境要求可分为生态基流、 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满足特殊要求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河道内生 态环境总需水量4个层次。 2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按功能可分为维持河道基本功能 的需水量(包括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的稀释能力与自净 能力、河道冲沙输沙以及维持河湖水生生物生存的水量);通河 湖泊湿地需水量(包括湖泊、沼泽地需水);河口生态环境需水 量(包括冲淤保港、防潮压碱及河口生物需水)。 5.8.3应将河道内各项生产需水量与河道内各项生态环境需水 量,采用分时段(月)取外包线的方法,得出综合的河道内需水 量。河道内需水量应不参与河道外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但应统 筹协调河道内、外用水,进行区域水资源在河道内、外的合理 分配。

6. 1 基本原则与要求

6.1.1供水预测的内容应包括:综合调查分析现有供水设施的 布局、供水能力、运行状况,以及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存在题 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和潜力,结合不同水平 年的需水要求,拟定多种增加供水的方案,提出不同水平年、不 同年型、不同供水方案的可供水量成果。 6.1.2可供水量应包括地表水可供水量、浅层地下水可供水量、 其他水源可供水量。可供水量计算应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因素、水 质状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分析不同水源开发利用的有 利和不利条件,预测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下可能的供水量, 并应拟定多组供水方案,进行综合比较。

6.1.1供水预测的内容应包括:综合调查分析现有供水设施的 布局、供水能力、运行状况,以及水资源开发程度与存在问题 等,在此基础上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和潜力,结合不同水平 年的需水要求,拟定多种增加供水的方案,提出不同水平年、不 同年型、不同供水方案的可供水量成果。

其他水源可供水量。可供水量计算应充分考虑技术经济因素、力 质状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分析不同水源开发利用的不 利和不利条件,预测不同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下可能的供水量 并应拟定多组供水方案,进行综合比较,

6.1.3供水预测应对工程设施的分布及相互联系进行分

据各分区内供水工程的情况、大型及重要水源工程的分布,确 供水节点并绘制节点网络图

6.1.4可供水量计算应在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分析确定主

水利工程和流域主要控制节点的历年逐月人流系列以及各分区的 历年逐月水资源量系列,并结合不同水平年上游用水量的分析, 得出主要工程和控制节点不同水平年的来水量系列。

6.1.5供水预测宜采用长系列系统分析的方法,根据区域内

水工程的相互关联关系,组成区域的供水系统,依据系统来水条 件、工程状况、需水要求及相应的运用调度方式和规则,进行调 节计算,得出不同水平年各供水方案的可供水量系列,并提出不 同年型的可供水量。

进行供水预测。选择不同年型的代表年份,在分析各代表年现状 工程状况下可供水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水平年来水条件、工程

状况及需水要求等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不同代表年份可供水量 的影响,预测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的可供水量。 6.1.7可供水量计算应分析不同规划水平年工程状况的变化。 对于供水能力发生变化的工程,应分析对该工程供水造成的影 响,以及对供水系统供水可能带来的影响。 6.1.8新增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应在流域规划的基础上,根据 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各方利益的原则,合理布局。 6.1.9为满足不同用户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除对可供水量进 行预测外,还应对水源地及有关用户的供水水质状况进行分析。 6.1.10对不同分区、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不同供水方案的 供水预测成果,应进行协调平衡及合理性分析。

状况及需水要求等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不同代表年份可供水量 的影响,预测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的可供水量。

状况及需永要求等的变化情况,分析其对不同代表年份可供水量 的影响,预测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的可供水量。 6.1.7可供水量计算应分析不同规划水平年工程状况的变化, 对于供水能力发生变化的工程,应分析对该工程供水造成的影

6.2基准年可供水量分析

6.2.1基准年可供水量分析应以现状供水量调查分析为基础, 对现状供水中不合理开发利用的水量应进行调整。 5.2.2应考虑不同年型来水量和需水量的变化,结合工程的调 度运行规则,通过长系列调节计算或典型年计算,得出的不同年 型的基准年可供水量。

6.3.1应以由水力联系的地表水供水工程所组成的供水系统为 调算主体,进行自上游到下游,先支流后干流逐级调算。考虑地 表水可供水量受来水量变化的影响,应分别给出不同水平年、不 同年型的地表水可供水量。

6.3.2蓄水工程应根据来水情况、用户需求、调蓄能力和调度

运行规则,计算可供水量。大型及部分中型工程采用长系列调 算,部分资料条件不足的中型工程和小型工程,可采用简化方 法,计算不同年型的可供水量。

6.3.3引提水工程应根据取水口的径流量、引

水位及引水渠道的过水能力有关;提水工程的提水能力则与设备 能力、开机时间等有关。引提水工程的可供水量可按式(6.3.3) 计算:

min(W:,E;,X.)

6.3.4外流域调水工程可供水量应根据有关调水工程规划,依 据调水工程的规模与安排,经过跨流域的联合调配,确定不同水 平年规划调入本区的水量,并应按照调度运行规则进行调配,得 出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外流域调水量。

6.4.1规划水平年地下水供水量应在现状地下水开米量和基准 年地下水供水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基准年及规划水平年地下水 供水量,应扣除现状浅层地下水超来量和深层地下水开采量。 6.4.2在需要并有可能增加地下水供水量的地区,应结合地下 水实际开采情况、地下水可开采量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特征,综合 分析地下水开发利用潜力,确定其分布范围和可开发利用的数 量,提出在现状地下水供水的基础上,增加供水的地域和供水 量。增加地下水供水量应以地下水布井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可开采 量作为估算的依据,同时还应考虑不同水平年由于地表水开发利 用方式和节水措施的不同,引起地下水补给条件的变化,可能给 地下水可开采量带来的影响,

6.4.3地下水可供水量与当地地下水可开采量、机并提

开采范围和用户的需水量等有关。地下水可供水量可按式(6.4.3) 计算:

min(W,E;,X,)

W;一开采井对应的当地地下水可开采量; E一一i时段机井提水能力; X一用户需水量; t计算时段数。 6.4.4应根据确定的地下水可开采范围和可开采量,在现有地 下水工程的基础上,拟定规划方案,提出相应的工程布局和安 排。对于地下水超采区,应分别采取禁采、压采、限采措施。 6.4.5应根据现有工程和新增工程地下水供水量的分析,提出 不同分区、不同水平年地下水供水量成果。若拟定多种新增地下 水供水方案,还应提出不同方案地下水供水量成果。

6.5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6.5.1宜通过调查、分析现有和规划的集雨工程供水量以及对 当地河川径流的影响,提出各地区不同水平年集雨工程的可供 水量。

6.5.2宜通过对微威水的分布及其可利用地域和需求的

析,综合评价微咸水的开发利用潜力,提出各地区不同水平年微 咸水的可供水量。

6.5.3除提出正常发展情景下污水处理再利用方案外,宜再提

除提出正常发展情景下污水处理再利用方案外,宜再提 利用力度的方案,并应进 的级波进业族对湿

1污水处理再利用于农田灌溉,应通过调查,分析再利用 水量的需求、时间要求和使用范围,落实再利用水的数量和用 途。现状部分地区存在直接引用污水灌溉的现象,在计算可供水 量时,应不包括未达到相应用户水质要求的水量。 2应考虑有些污水处理再利用项目需要新建管网设施,有 些需要建设深度处理或特殊污水处理厂,实行分质供水,以满足

特殊用户对水质的目标要求。 3估算污水处理后的人河水量,应分析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4应调查分析污水处理再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落实用 户对再利用的需求,制定各规划水平年再利用方案。 6.5.4除提出正常发展情景下海水利用的方案外,宜再提出加 大利用力度的方案。 6.5.5宜根据矿井水数量、分布等情况的调查分析,考虑用户 的需求情况,提出各规划水平年的矿井水可供水量。 6.5.6深层地下水利用应在分析其分布、补给和循环规律的基 础上,对其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各规划水平年在特殊情况下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时,应对其 开采数量和范围进行严格控制。

础上,对其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各规划水平年在特殊情况下深层地下水的开采量时,应对其 开采数量和范围进行严格控制

6.6.1拟定供水方案时应根据对各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潜 力的分析,对应各水平年不同需水方案的需水要求,确定不同水 平年的供水目标,以及为达到预期的供水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 分析采取这些措施及各种措施组合情况下的效果、投入等指标 并组成多组方案供水资源供需分析选用。 6.6.2各规划水平年供水预测应设置以现状工程组成的供水系 统,根据各规划水平年的来水变化和一般节水情况下的需水要求 组成的方案(简称“零方案”),作为方案比较的基础。另外,应 根据各规划水平年“零方案”供水预测和供需分析的结果,在各 相应水平年再设置两组以上,(包括两组)的供水方案,作为比较 方案。 6.6.3在对各规划水平年的多组供水方案进行比较时,应对各 种方案的作用、效果及投入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并应提出各组 供水方案可供水量分析成果、来取的措施及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 等,以及与“零方案”比较增加的供水量和相应的投资等指标。

6.6.1拟定供水方案时应根据对各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潜 力的分析,对应各水平年不同需水方案的需水要求,确定不同水 平年的供水目标,以及为达到预期的供水目标所要采取的措施 分析采取这些措施及各种措施组合情况下的效果、投入等指标 并组成多组方案供水资源供需分析选用。

统,根据各规划水平年的来水变化和一般节水情况下的需水要求 组成的方案(简称“零方案”),作为方案比较的基础。另外,应 根据各规划水平年“零方案”供水预测和供需分析的结果,在各 相应水平年再设置两组以上,(包括两组)的供水方案,作为比较 方案。

升应提出谷组 供水方案可供水量分析成果、采取的措施及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 等,以及与“零方案”比较增加的供水量和相应的投资等指标。

摊的投资。对于供水范围涉及多个分区或计算单元的工程,应根 据确定的原则,按一定的比例,将工程的效益和投资分摊到有关 的分区或计算单元。对于由多个工程组成复杂的供水系统,应在 对其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6.6.5应将各水平年增加供水的各组方案,与需水预测中所来 取的不同节水力度的方案进行比较和筛选。从中选择几组增加供 水和强化节水的方案,组成多组供需分析的比较方案,通过方案 比选,最终提出各水平年供需分析的推荐方案及相应的供水推荐 方案。对供水推荐方案应进一步补充完善,并对其效益和经济技 术指标进行更深人的分析

7. 1 基本原则与要求

7.1.1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在现状调查评价和基准年供需分析的 基础上,依据各水平年需水预测与供水预测的分析成果,拟定多 组方案,进行供需水量平衡分析,并应对这些方案进行评价与比 选,提出推荐方案

7.1.2水资源供需分析应以计算单元供需水量平衡分析为基础, 根据各计算单元分析的需水量、供水量和缺水量,进行汇总和 综合

7.1.2水资源供需分析应以计算单元供需水量平衡分析为基础,

7.1.3水资源供需分析应提出各水平年不同年型的分析成果, 具备条件的,应提出经长系列调算的供需分析成果。不同水平 年、不同年型的成果应相互协调

7.1.4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将流域水循环系统与取、供、用、耗、 排、退水过程作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分析上游地区耗用水量 及退水量对下游地区来水量及水质的影响,协调区域之间的供需 平衡关系

7.1.5水资源供需分析应满足不同用户对供水水质的要求,根 据供水水源的水质状况和不同用户对供水水质的要求,合理调配 水量。

7.1.5水资源供需分析应满足不同用户对供水水质的要求,

7.1.6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在统筹协调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的

7.1.6水资源供而刀 础上,进行河道外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原则上应优先保证河道 内生态环境需水。

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投人的原则,从经济、社会、 环境、技术等方面对不同组合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 评价。

资源供需分析应进行多次供需反馆

7.2分析计算途径与方法

7.2.1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将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作为 一个系统,根据水资源供需调配原则,采用系统分析原理,选择 合适的计算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 1应根据流域或区域内控制节点和供用水单元之间取、供、 用、耗、排、退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概化出水资源系统网 络图。 2应制定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供需调配原则,包括不同水源 供水的比例与次序,不同地区供水的途径与方式,不同用户供水 的保证程度与优先顺序以及水库的调度原则等。 3宜采用模拟模型进行长系列系统分析计算,也可来用典 型年法进行分析计算。 4应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根据系统网络图,按照先上游后 下游、先支流后于流的顺序,依次逐段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最终 得出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成果。 7.2.2应对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应结合 流域或区域的特点,确定合理性分析的方法,对水资源供需分析

7.2.2应对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应结合

7.2.2应对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成果进行合理性分析

7.3.1应在现状供用水量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依据基准年需 水分析和供水分析的成果,进行不同年型供需水量的平衡 分析。

水分析和供水分析的成果,进行不同年型供需水量的平衡 分析。 7.3.2基准年的供需分析应重点对现状缺水情况进行分析,包 括缺水地区及分布、缺水时段与持续时间、缺水程度、缺水性 质、缺水原因及其影响等。

括缺水地区及分布、缺水时段与持续时间、缺水程度、缺水性 质、缺水原因及其影响等。

7.3.3应通过对基准年的供需分析,进一步认识现状水资源开

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水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 响,为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提供依据

7.4.1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应以基准年供需分析为基础,根据 各规划水平年的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成果,组成多组方案,通过 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行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计算,提出各规 划水平年、不同年型、各组方案的供需分析成果。

7.4.2各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应设置多组方案。由需水预测

本方案与供水预测“零方案”组成供需分析起始方案。再由需水 预测的比较方案和供水预测的比较方案组成多组供需分析的比较 方案。应在对多组供需分析比较方案进行比选的基础上,提出各 规划水平年的推荐方案,

.4.3水资源供需分析直采用长系列系统分析法。应根据控制 节点来水、水源地供水和用户用水需求的关联关系,通过水资源 的合理配置,进行不同水平年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计算,得出需 水量、供水量和缺水量的系列,提出不同水平年、不同年型供需 分析成果。

选择不同年型的代表年份,分析各计算单元、不同水平年来水 量、需水量和供水量的变化,进行供需水量的平衡分析计算,得 出各计算单元不同水平年和不同年型的供需分析成果,并进行汇 总综合。

7.4.5各规划水平年多组方案的比选,应以起始方案为基础,进 行多方案的比较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7.4.6宜通过更加深人细致的分析计算和方案的综合评价,对 选择的推荐方案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 7.4.7对各规划水平年出现特殊枯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宜 进行进一步的水资源供需分析,提出应急对策并制定应急预案。

7.4.5各规划水平年多组方案的比选,应以起始方案为基础,

行多方案的比较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最佳的方案作为推荐方案。

应对受水区和调水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受水区需要 调入的水量及其必要性、调水区可能调出的水量及其可能性,以 及调水工程实施的经济技术合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7.5.2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充分考虑节水和区内水资源开 发利用及其他水源的利用,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对水资源的 需求。

7.5.3调水区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及

对水资源需求的变化(包括水量、水质及保证程度),考虑未来 来水量的变化,特别是调水对本区来水量的衰减作用与可能造成 的影响,考虑对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

7.5.4应根据受水区需调水量和调水区可调水量的分析,

调水工程规划,提出多组调水方案,并应对各方案进行跨流域 (区域)联合调度,对需要调入水量和可能调出水量进行平衡分 析ZJM 014-4421-2019 半闭式精密压力机,确定各规划水平年不同方案的调水量及调水过程。

交污 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比选,分析各调水方案的作用与影响、投人 与效益,并提出推荐方案。

7.6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

7.6.1城市水资源供需分析应在流域及区域水资源供需分析和 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应与 流域及区域的水资源规划、水资源供需分析的成果相协调。 7.6.2应在城市现状用水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发展目 标,结合流域及区域需水预测成果,考虑城市节水减污的要求, 提出不同水平年城市需水预测成果

同用户对供水水量、水质、供水范围、过程和保证程度的要求, 结合水源条件,考虑现有工程的挖潜和增加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等 其他水源供水的可能性,分析不同水平年需要新增的供水量,提 出不同水平年城市供水预测成果

7.6.4应根据各规划水平年的预测分析,结合城市节水和增加 供水的潜力分析,拟定多组方案,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不同水平 年的推荐方案。

变化进行分析,推进城市双水源和多水源建设MT/T 914-2019 煤矿用织物芯阻燃输送带,加强供水系统之 间的联网,增强城市供水的应急调配能力,提高供水保证率;合 理安排城市后备与应急水源,制定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