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快速城市化地区中小城市发展(江阴城市规划).pdf

12-快速城市化地区中小城市发展(江阴城市规划).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7.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7887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12-快速城市化地区中小城市发展(江阴城市规划).pdf

结构,节约了资源。 1.4小汽车的急剧增长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 产、生活方式 私人小汽车以惊人的速度进入普通家庭,使人 们对时空距离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5外来资本的进入和民营资本的扩张 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第 三产业的发展,城市中一些竞争性领域,特别是房 产开发、商业、服*业等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城 市功能完善、规模的扩张奠定了物质基础。

随着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江阴根据城 市总体规划向东、向南、向西,以组团式向外扩 展,至2004年底建成区达到48平方千米(含黄山风 景区全部、原山观、长山镇区),城市常住人口达 到42万人。

2.2城市用地布局更趋合理

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根据江阴城币发展的

地的比例,提高了生活居住和环境建设用地的比 例GB 51011-2014 煤矿选煤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大大压缩开发区内的工业用地比例,工业用地 严格按投入产出比例供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

绿化美化,快速推进。结合创建生态市, 快绿化美化步伐。全市2000年来新增城市公共绿地 317公项,其中公共绿地150公项。完善更新老公 园,对中山公园、兴*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扩 建、改建:配套建设新公园,结合城市发展,新建 黄山湖公园、大桥公园、五星公园、望江公园等大 型城市绿地;完善提高街头公园,百花园、朝阳公 园、天鹤绿地等得到了更新提高:加快建设生态廊 道,结合交通主干道、河道和基础设施走廊完成190 干米绿化带。 2.4城市环境面貌日新月异。 对城市主要道路采用综合改造,通过杆线入地、 断面调整、路面铺装、立面更新、绿化完善、亮化 工程等多种手段使城市主要道路发挥最大的功能作 用。 疏浚河道水系,对市域内的河道进行截污、疏 凌、调水,增强了水体的自净功能。 2.5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迈出坚实的步伐,基础设施 建设统筹规划。

基础设施先行。完善城市道路骨架,重视次要 道路和支路的建设,完成了东组团、城市西组团主 要道路建设,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要道路、支 路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构建市域快速道路系统, 形成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二级公路为主的市域干 道网系统。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70万吨,城市燃 气普及率达90%以上,污水处理率稳步上升。 公共社会事业配套。完成了体育中心的一期建 设,启动二期建设,基本建成了由博物馆、展览馆 (含规划展示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大 剧*组成的综合体一—“五馆一剧*”。启动了妇 女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活动中心、老 年活动中心等的建设。 商业服*设施布局合理。对传统商业街人民路 进行了综合改造,建成了商业步行街,调整了商品 业态、提高了商品品位。结合城市新区的发展,引 进了农工场大卖场、百润发超市、时代超市、五星 家电超市等*内知名商业品牌企业。

3.1用创新的方法编制新世纪城市总体规划

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苏锡常都市圈等上一层 次的规划指导下,通过战略规划和专题研究,着重 解决区域协调发展,整合城乡空间布局,重视生态 网络建设,并针对乡镇工业、农村居民点集中及快 速城市化过程中外来人口比重上升和边缘化问题进 行了研究和政策措施的专题研究。这一轮规划在编 制的方法、内容和深度上,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 可操作性,理念新、思路开。 3.2为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成立了独立的规划管 理机构 2001年机构改革,成立了规划局,独立行使市 政府赋予的规划管理职能,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地 位提高了、队伍壮大了。 3.3城市规划编制的理念和规划管理的手段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规划决策程序,形成了公众 参与、专家评审、政府决策的规划决策机制。 城市规划管理运用新技术,着重建设项目的批 后管理和对实施项目的跟踪管理、指导。

四20多年的回顾与建议

果更趋科学、合理;其次,对城市建设过程中随时 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进行研究,行使 政府的一定职能,这是市场设计队伍所无法做到 的:第三,规范规划设计市场和规划成果报批程 序,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和规划方案的修改,为规划 实施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回顾20多年来,江阴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的历 史,它是我*改苹开放以来,全*中小城市发展过 程中的一个缩影。城市的发展由于有了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从无序到有序,城市功能由重生产到重生 活,城市空间资源也逐步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进 入21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加速推动着城 市化的进程,面对“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 发展趋势,针对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以下 几点建议:

13建立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围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各项建设的龙 头”作用,在规划部门专门成立管理全市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的机构,为全社会提供现势性的基础地理 信息数据,建立信息资源有偿共享的数据管理机 制

1.创新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机制

随着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乡镇规模的扩大, 要改变过去规划管理重城市、轻乡镇思想,在乡镇 设立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统筹城乡建设。在市域 城镇体系规划和集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快编制 村庄布局规划,引导和控制农村居民点的建设,集

2.注重城市道路交通研究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 注的焦点。我*许多大城市已出现了由汽车带来的 各种问题,快速发展的中小城市要吸取大城市的经 验教训,将城市交通规划作为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 一项内容来研究

1.2强化规划编制和研究队伍建设

2.1交通研究的对象不能偏顾

根据中小城市规划人才缺乏的状况,在规划设 计单位改制时,应同时成立规划编制研究单位。首 先,通过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提出规划和建设项目 切合实际的规划设计要求,使规划和设计单位的成

在中小城市中小汽车进入家庭,机动车交通会 成为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除了研究居民出行 依靠公交及其它机动车出行,还要重点研究人们依

应对城市发展质变的总体规划编制和实施20年回底

omprehensivePlanning&Implementationrespondingtothequalitativechange pment

[关键词] 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回顾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前后编制过5轮,是江苏省 乃至全*县级市中编制总体规划最早和最多的城市之 。尤其是近3轮总体规划,轮轮获奖。有人不禁要 同,为何每轮规划都获奖?为什么每次获奖的规划仍 得修编?总体规划对城市建设作用如何?带着这些问 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江阴总体规划编制的历程,从 中也许有些启示

划,江阴市将进入中等城市行列。该规划提出的沿 江发展、工业分区集中的思路为城市发展方向和用 地布局调整指明了方向,对影响城市布局又不能确 定具体走向的铁路、长江公路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 通道进行了控制预留,对长江岸线市区段进行了综 合利用规划,研究和解决了过境交通穿越城区问 题。为城市进一步合理发展打下了基础。

市中心开始由人民路一条街沿虹桥路呈“丁”字形 向北延伸,城市由自发发展转向按规划建设,1987 年常住人口达15万人,建成区17平方千米。1987年 江阴撤县建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主 要动力。

一、江阴历轮城市总体规划回顾

1.1980年前的总体规划

建*后到1980年,江阴进入工业化初期。随着 公路、港口码头的建设,城市以老城为中心沿公路河 流向外延伸。20世纪70年代末,工业迅猛发展,西 郊、要塞两乡镇销区与城市建成区连成一片,由于缺 乏规划,城市布局分散零乱。城市常住人口7.7万 建成区面积6平方千米。

1980年完成的江阴历更上 轮总体规划是计 划经济色彩较浓的规划,与当时的社会、经济背景较 为相符,对确定一些重大工程的选址和指导城市住宅 所区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后于1985年修编 过一次。基本延续了第一轮规划的思路与布局结构。

由于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基础资科的阳 制,在内容和深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接下来的3轮 规划是伴随着江阴城市发生3次质变的历史阶段而开 展工作的,对城市的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989版总体规划

2.1989版总体规划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9年,为城市大规 模发展时期。城市跨过东横河(城河)向北发展,城

和*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正式颁 布之前,是江苏省当时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内容 最为完整、成果最为规范的总体规划成果。根据规

1989年的年 《中华人民共

质基础上控制外延、调整内涵的思路,无论在计划 经济时代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均不可行。此外,对 区域缺少足够重视与研究。

3.1995版总体规划

1989一1993年,为城市跳跃式发展时期,开发 区脱离老城区在白屈港以西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业 区。城市道路向外拉开,城区向外扩展。1993年常 住人口23万人,建成区24平方千米,进入中等城市 行列。1995年完成的第四轮总体规划,正处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时期。江阴经济开 发区的设立改变了工业发展的模式,土地有偿使用 为城市现状用地布局调整创造了条件,江阴长江大 桥等交通设施的建设,确立了江阴作为交通枢纽的 地位,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成为客观要求。

这次规划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将现代化的量

化指标、地价分析、城市道路交通预测模型、生态绿 地系统、公众参与以及作为规划文本、深化和补充的 技术规定等应用到总体规划,在规划的思路和内容方 面均有所创新。规划首次在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 重点和主要问题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 果。规划从长三角发展角度跳出城市研究城市,弥社 了缺乏宏观规划指导的不足,规划先研究选景框架再 深化近期的做法当今已成为共识。规划提出的带状组 团结构、生态绿地系统的概念和综合交通体系至今仍 具适应性。规划进行的交通与土地使用的相关性研 究,尤其提出控制和建设以行政、体育、文化、商* 为主要功能的城市新中心区的设想,不仅有助于城市 交通问题的解决,而且为江阴城市长远发展留下了空 间。为适应中小城市管理需要而作的总体规划阶段的 技术规定,体现了规划的弹性。对农村居民点问题首 次提出了有效对策,提高了总体规划的可操作性。 次在总体规划中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提高 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成果质量。

当然,限于当时的背景和认识水平,该规划虽然 跳出了就城区论城区的框框,重视了沿江的发展,但 对市域广大的其他地区缺少更为深入的研究。

跳出了就城区论城区的框框,重视了沿江的发展,但 对市域广大的其他地区缺少更为深入的研究。 4.2003版总体规划 4.1背景 1994—2001年,随着江阴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和 城东新区的建设,江阴城区向东延伸拓展:与此同 时,城西居住区的建设加快了城区西部的发展,整个 城区星现东西带状发展的态势。2001年城市常住人 口达31.7万人,建成区36平方千米。江阴城市在 1980年之后基本上每10年城市人口和用地翻一番。 城市由团块状向沿长江带状组团形态发展。城市进入 快速发展阶段。 2003年编制完成的第五轮总规是在江苏省大力 推进城市化,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苏锡常都市圈规 划、无锡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完成背景下展开的,总

本规划的调整成为城乡空间整合的奖机。治江开发战 路加速了城市空间的拓展和长江两岸的协同发展。* **、建设部、省建设厅对总体规划相关问题提出了 明确要求,规范了规划编制。与此同时,城市经济迅 猛发晨,2001年人均GDP达3.17万元,以江阴长江 公路大桥为重要节点的区域性高速公路网正在形成, 新长铁路江阴段全部建成。江阴城市面临着整合区城 资源、提升城市功能的历史机遇。 4.2特点 本轮规划在编制方法上,先对上轮总规实施情况 进行回顾和总结,突出了重点。通过战略规划和专题 研究,解决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和主要问题。从区域 统筹角度研究城市发展,加强了江阴、张家港、靖江 三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研究,把靖江江阴园区建 设与江阴产业转移相结合,提出了跨江发展、区城基 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思路。此外,对江阴市 域城乡空间作全覆盖的整合规划,提出了“工业进园

乡统筹、集聚发展的理念,引导市域整合成“一城四 区”的远景城镇空间布局。对乡镇工业、农村居民点 集聚的具体措施和政策进行了专题研究。本轮规划十 分重视区域生态网络建设,将市城空间划分为生态保 护区、生态协调区和生态过渡区,制定不同的管制要 求。市区则在建立城乡一体的市城空间网络基础上, 扩大了三产用地比重,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了 城市特色问题,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外来人口比重上 升及边缘化问题进行了社会学研究,提出了应对措 施。本次规划在编制方法、内容和深度上再次实现历 史性跨越。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历程伴随看改革开发 的历程、城市的成长历程和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历 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实现了由小城市到中等城市

1:10000万地形图电子化。之后又开始建设城区基 础资料地理信息系统,2001年开始测量覆盖全市域 的电子地图。为编制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了基础条 件。 二是高索质的规划管理队伍。江阴规划管理力 量一直是省内县级市中名列前茅的。规划编制过程 中的有效配合,规划实施中的灵活处置保障了规划 意图的实现,使江阴总体规划前后未出现大的反 复 1.2有效的沟通 规划编制和调整实质上是调整认识和观念。由 于当地规划管理部门的自身素质较高,所以在规划 编制过程中的交流和沟通十分容易,工作效率很 高。另一方面,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江阴市主要领 导规划意识较强、观念较为超前,对规划提出的前 瞻性、战略性设想容易理解和支持,使得规划设想 能欲变成规划成果和实施依据

历轮规划始终把江阴城市放在宏观背景中加以 研究,科学确定城市的功能定位、发展战略和空间 布局。针对一定时期内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进 行专题研究,制定符合江阴实际的应对措施,例 如,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时不是简单地从路网和道 路断面上研究对策。而是从调整布局、控制容量等 角度综合加以解决。 1.4严格的控制 规划控制是规划的灵魂。规划的实施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如果不对城市的公共空间、重要节点、 基础设施走廊、绿色空间进行预留和控制,就不可 能有高效的城市、优美的城市、富有特色的城市。 江阴长江大桥绿带从控制到实施堪称是跨世纪工 程,历经几十年;城市新中心区如不控制早就被居 住区、工业区填满;锡澄运河沿河绿带控制近十年 后由怀疑成为共识。全市上下从今天规划马上建

1.5“风”中的理智 赶时规划,运动式建设是许多地方的通病。* 实的江阴人既未搞大广场,也未开大马路,移大树、 种草皮,而是在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和品位上下功 2.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总体上说,江阴城市建设执行规划比较好。但 是,由于认识、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一些问题,主要有 2.1目标超前、认识滞后,规划、实施两张皮 尤其在城市发展的低级阶段,地方政府制定目标 时提出建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但路网实施时却迁 就现状、怕拆迁,造成不合理。如朝阳路完全可以从 东城河东侧南下与环城北路形成十字交叉,仅仅因为

到河西形成两个很近的丁字口,成为本可避免的遗 返.

2.2体制制约、城市利益证

交通、城建两张皮造成公路、铁路建设与城市关 系脱节。典型的例子是锡澄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根 据95版总规,澄张专用线规划为城市南快速干道, 江阴长江大桥以东部分局部改线。但由于种种原因, 实施时将原澄张专用线按高速连接线改造,打乱了规 划路网结构。新长铁路实施中也是同样问题,只考虑 自身利益,不考虑城市土地使用,破坏了城市用地 布。局。

2.3规划超前、体制滞后

3.2中小城市空间规划中什么最重要?

可生长的城市布高结构、交通及其地基础设施走 部规划、生态网络建设最重要。中小城市均处在外延 扩张阶段,在城市路网和用地结构上保证城市空间和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应对中小城市发展不定性的有效 对策。在城市所有构成要索中,骨架道路走向、电力 线廉道是相对稳定的,必须严加控制。尤其在本轮规 划中,针对苏南城镇密集、基础设施走廊密集、农村 居民点密集的现状,进行市域范围基础设施走廊的整 理规划尤其显得重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划定不可建 设的生态保护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时期总体规 划追求的目标。 3.3总体规划有无规律可循 由规划万能到规划虚无是两个极端,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城市发展在许多方面均有规律可循。从城市 总体发展角度,不同规模、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发展 阶段的城市在布局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形态方面都

3.江阴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思者与启示

3.1获优的规划为何要调整 答案其实很简单:前提变、结论变。首先,人的 认识是逐步提高的。回顾历轮规划编制的历程,规划 决策者、管理者、编制者对规划的理解与认识都是通 步提高的。其次,是因为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在快速 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不断由量变到质变,城市发展 模式发生变化,城市功能布局不断调整,城市面临的 问题也大不相同。第三,重大基础设施走向的不定 性。铁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线型微调也会对城市布 局产生大的影响。第四,政策变化和偶发因素。如行 政区划调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家相关 政策调整等都会要求规划相应调整。

有具固有特证。 居任用地国绕城市商业中心呈同心 圆发展趋势是中小城市的特征。城市用地布局的调 整首先是工业用地退出老城区。由于地价因素,有 发展前景的企业因用地限制迁出老城区,无发展前 景的则“退二进三”,三类工业用地置换为一类工 业根本不可能。城市中心体系的形成与城市规模、 经济水平、人口分布、可达性等因素有关。

城市总体规划虽然编制方法不断创新,编制水 2不断提高,但仍然任重道远。城市规划的基础工 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建设统一、规范、连续的城市 规划信息系统还需时日:外部条件变化、经济社会 发展带来的认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 国政治、经济体制澡化改革必将影响到总体规划编 制方法和内容的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仍 有规律可循,不断研究和掌握城市发展规律,科学

总体规划的核心是 对城市建设空间的控制和引导,规划方法研究和实 施政策制定都应当落实到空间:总体规划的可操作 性体现在控制作用和引导作用两方面,总体规划的 编制水平和实施效果取决于决策者、管理者、编制 者的认识水平和统一程度。利用社会优势资源研究 解决城市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手段提高规划 质量在当前尤其重亚

江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创新和思考

Innovation&ReflectionofthenewroundofMasterPlaninJiangyinCity

Innovation&ReflectionofthenewroundofMasterPlaninJiangyinCity

熊国平缪敏顾鸣东 XIONGGuopingMIUMinGUMingong

规划的人文关怀:同时,规划还加强了策略和措施的研究,对战略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进行深化,在规划编制理念和技术上进行 [关键词]】江阴、城市总体规划、创新

中,充分降现区城协调 的原则协调、优化了用地布局,并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脉的 ,规划还加强了策略和措施的研究,对战略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进行深化,在规划编制理念和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城市总体规划、创新

江阴地处长三角腹地,北枕长江、南临太湖、东 接苏州、西连常州,素有“江海门户”、“江尾海 头”之称,是区城内江海联运、公水换装的最佳地 段,拥有强大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江阴所在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目前经济实力量 强、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江阴位于长三角北翼 核心区,在全球经济重心东移的背景下,该地区将拥 有极佳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全国新一轮经济建设的 增长点和支点。 同时,江阴所处的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省内经济 发达的地区和对外开放的先导区域,与上海的关系正 由单向接受辐射向双向互动发展演进。作为圈内的重 要节点城市,江阴目前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城镇体系 等级序列,并在生产网络的组织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呈现网络化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的集聚效应和发展 潜力。 近年来,江阴市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建设都卓有 成效:在全国历次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江 市均名列前茅,并先后被农业部、外经贸部授予全 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县(市)、乡镇企业出口创 汇全国第一等称号:到“九五”期末,江阴全市已有 10余家企业上市,募集资金近29亿元,上市企业数 在全国县级城市中居于首位。 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使原有规划已不能适 应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2003年江阴市编制完成了 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以指导城市的开发建设。 本轮规划针对江阴的特色,贯彻科学发晨观和以 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提出了沿江、跨江发展, “一城 四区”产业集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指导思 想:运用城市经营、城市管制、城市设计、专题研究 等技术手段保障规划内容的合理有序实施:强调生态 环境的保护和城市景观的塑造,以形成怡人舒适的人 居环境。 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江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进行技术总结。

结构,空间布局待征和工业园区建设,通过产业空间 规模和空间效益分析,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产业园区 集聚,鼓励同类产业的有序集中,重点培育城区、澄 西、澄东、青阳、长泾等五大产业区,制定五大产业 区发展规划,并针对各区的区位条件,规定产业引导 和限制措施,形成有机分工、优势互补的区城性产业 组团,以发挥规模效益,促进经济进步和产业布局向 江阴市域农村用地存在如下特点:农村居民点和 村镇工业分布零散、占地多、浪费大,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配套设施不足,道路交通不便,城镇空间扩展 受到制约。针对上述现象,新规划就江阴市村庄调整 和农村居住模式进行专项研究,分析调整所面临的现 实困难,确定调整的政策、措施、原则和实施步骤,

的理念,在城市用地结构、城镇空间发展、工业用地 布局和农村居民点规划等方面贯彻集中、集约、集聚 的原则,以促进江阴的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趋 势。 针对现状城镇分布散、规模小、职能趋同、空间 布局凌乱的现象,本轮规划提出了市城城镇调整的策 路,确定一城四区的城镇空间发展模式,形成城区、 澄东、澄西、青阳、长泾五大优先建设和重点发展区 域,进一步优化各片区用地结构,积极实施各项引导 和控制措施,对市域城镇进行必要的区划调整,以青 阳、长泾等中心城镇为发展极核形成若干城镇密集 区,构建具有江阴特色的多组团集聚互动发展的网络 化城镇体系。 规划根据江阴当前工业发展的速度、阶段,产业

划定市城东南部、西北部、南部及东南部地区农村人 口集聚的区城,以减少村庄数量,扩大村庄规模,保 证土地使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同时,指出传统满天 星式的居民点布置方式缺乏规划,不能够适应现代化 的发展要求,积极探讨适应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新型 农村居住模式一 一控制别墅、引导联排、鼓励多层住 宅建设。 此外,为响应城市政府提出的“三集中”战略, 规划城乡发展用地坚持贯彻“紧澳建设、集聚发展 的原则,各类用地布局相对紧渍、避免浪费,市域农 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乡镇企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 农林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有效地推进了市域的城 市化进程

三、生态优先、合理确定市域生态环境

对,越来越多的城市正面临着来自环境和生态方面的 种种压力,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检验城市

市与市之间、城镇区之间、城镇组团之间建设生态隔 离带,加强生态敏感区保护;从生态原则出发,构造 绿掌+绿指分隔的带状组团城市,力求将江阴市建成 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的现代 化城市。

政府执政水平的一个坐标。在江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 划中,规划强化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 性,力求通过规划增强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实现社会 进步与美好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保障公 众的社会权益。规划针对江阴人多地少、环境压力日 益增大的现实,研究市域环境容量,以增强区域与长 远竞争力为根本目标,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划 定生态保护区,提出空间开发与建设管治要点,严格 控制经济开发与城镇建设的规模和方式,走城镇建设 和生态建设相统一,城镇发展和生态容量相协调的新 型城镇化道路。 规划重视生态建设,编制了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并就江阴市生态建设 和环境保护进行了专项研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和 环境保护的目标、规划原则、规划要点:要求各类城 镇因地制宜,合理划定规划范围内的绿化空间,形成 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构建以黄山、花山、 秦皇山等自然山体作为种群源,以主要河流道路和基 础设施为骨架形成“四横三纵一带”的生态廉道,在

四、延续带状组团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 功能

四、延续带状组团的城市形态,提升城市

工,实现起跳的支点也在沿江。由于沿江经济的巨大 力和城市两翼城镇的崛起,城市的发展已经打破了 以前那种渐进发展的相对平街状态。江阴沿江地区目 基本呈现带状组团式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这一 美格局的形成一方面归功于前几轮规划的控制引导 另一方面也是江阴根据自身的资源空间特征所选择的 正确的城镇发展模式。在规划中,北部沿江地区将绳 卖保持带状组团式的城市结构形态,并作进一步深入 发展,实施“东延西扩、南北改造、适当经营城中

高速公路 二轨道交通及站点 T 一楼公路 铁路及铁路站点 市界(城市规划区界限) 二级公路 互通立交 港口用地

的策略,避免摊大饼式的城镇扩展模式,保证城镇空 间利用的合理性。 规划借助江阴依山临江的自然优势,将北部的长 工和中部的山林引入城市形成锡澄运河沿河绿带、锡 登高速沿路绿带、新长铁路防护绿带等指状绿地系 充,将城市分隔成中、东、西、南四个组团,继续沿 长江呈轴向发展形态;旧城区工业和部分职能向外围 流解,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更新改造;在城市东、西、 南部形成三大工业区,促进产业集聚和区域综合实力 的提升:沿人民路、虹桥路、通江路形成“H”型城 市中心,通过城市的东西向扩展,促进东西组团的发 展,完善城区行政、商业、文化等职能,使江阴逐步 成长为区域中心城市。

五、用地与交通规划互动,优化城市布局

用地结构的不合理将导致城市的无序开发,产 制约城市的空间拓展和开发建设进程。目前,为追求 济效益而急视用地整体布局的短视行为已经成为中

六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规划,注

国众多城市的通病,江阴现状建设用地同样存在着 这一问题一一土地利用破碎,土地使用效率偏低。 为改善用地布局混乱的局面,江阴在新一轮规 划中对各主要片区的用地结构、用地性质进行了调 整和整合,实现城市建设用地由外延式或沿主要交 通轴线发展转向以调整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和提高城 市土地使用效益为主要发展方向:同时,配合产业 结构的改革,退二进三,贯彻紧澳布局的原则,加 快各类用地的空间置换速度,调整各类用地所占比 重,形成城市基本建设框架。 另一方面,为形成区城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 心,规划编制了城市交通专项规划,以用地规划为 基础,以交通调查为依据,利用MAPINFO, ARCINFO,PROJECT以及TRANSCAD等软件对城 市交通系统进行分析、预测、规划,在市域范围内 形成“五横七纵”公路网络,并提出城市道路网的 结构形态和等级划分,保证内外交通的便捷顺畅,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的内涵和特色所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如果一味追求经济GDP而割裂 了历史文脉,则城市将最终迷失“自我”,难以实现 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江阴历史悠久,见诸于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 2500多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是江苏省内的历史 文化名城。同时,江阴作为江苏新兴的四大中心城市 一,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又必然是其首要任务。为协 调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规划编制了 江阴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规划,提出“三条轴线、两个 体系、一个重点的规划思路,以“突出重点、兼顾 一般”为原则、确定了“一条历史文化轴线、两个视 线走廊、一个历史街区”的古城保护框架,对风景区 和历史文化单位实施特殊保护。 数千年的历史为江阴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 历史遗存,形成了江阴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城市肌理,

现划通过江、桥、山、 造优美的人居环境,这对于塑造江阴的城市特色,提 升城市品位,并进而提高江阴的知名度,吸引外资、 加快城区建设,提升江阴在区域中的地位,都具有不 可低估的作用。

七、贯彻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强化公众

早在1978年的《马丘比丘宪章》中就已提出 “规划应当以人为本,积极鼓励公众参与”的城市规 创理念,这就要求规划工作者在规划编制、实施过程 中积极进行各种有益的社会调查和社会问题研究,主 动接受公众对规划内容的质询,最大限度地保障公众 权益。 在本轮规划中,规划编制部门较好地贯彻了这一 原则:一方面,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社会调查,广泛听 取江阴市各阶层、各行业、各地区市民的意见:另一 方面,就江阴市城镇化进程中有关集聚发展模式下的 居民心理转变、外来人口与地方社会融合等问题进行 专门的探讨和研究,体现规划的人文关怀。 此次社会调查的目的在于推进公众的规划参与意 识,总共设计了老城城市居民公众参与调查表、新城 区城市居民公众参与调查表、外来暂住人口公众意愿 调查表三种表格,以便规划人员充分了解江阴市各阶 层、各行业、各地区市民的现状情况。通过调查,发 现市域范围内存在以下问题:老城区环境卫生和基础 设施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活动场所,新建筑与周围 环境不协调:新城区公共设施缺乏、环境污染严重: 外来人口居住、子女受教育问题突出,由此提出相应 的规划对策和解决方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 租· 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运用 规划手段予以解决,具体包括:积极推进城乡统一的 社会保障体系:整治城中村:控制外来人口聚居区的 人口规模,加强外来人口与地方社会的融合:整合经 济分异和社会空间分异:重视老城区历史文脉的传 承,实施小规模渐进式社区更新改造;继承和发展历 史文化传统,营建城市人文精神。以此促进、保障城 社金的稳定与调发服

八、明确强制性规定,加强策略和措施的

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性和弹性的 结合。目前,中国的规划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规 刻实施过程中往往缺乏足够的应对措施和保障机制,

因而城市的开发建设常常受到社会各方面的质。 在江阴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对刚性和弹性 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方面,对强制性规 定的内容加以明确,另一方面,增加部分要素变动的 弹性空间。规划把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和位置、市政 设施的位置和规模、主次干道的走向和宽度、历史街 区和文物古迹、重要的防灾设施、生态空间和公共活 动空间等作为强制性内容加以规定:面城市建筑立 面、城市色彩、建筑布局形式等要素则作为指导性内 容,仅提供建议,具体尺度和措施由地方政府和地方 主管部门把握,从而给予规划动态变化的可能性。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对江阴市城市化实施对 策和措施进行了专项规划和研究,具体包括城乡规划 与管理,工业用地引导和集聚,农村居民点集聚,沿 江岸线统一开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城镇用地布 局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针对现状,在城镇土地 使用和流转制度,城市产业发展、组织政策,城市道 路交通发展技术经济对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希 望通过城市经营和城镇建设行为的调控保障城市空间 的合理有序开发,实现规划所要求的城市发展演化 式。 九、深化战略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探索 规划编制体系的创新 战略规划是从区域的角度统筹考虑城市的经济社 会发展策略,从长远出发充分把握城市发展的规模利 方向,强调区域协调、结构形态和生态环境;近期建 设规划则能够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清 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本届政府的发展意 图,机动灵活,充分适应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发展要 求。 新时期的这一轮总体规划,一方面在战略层面上 提供江阴长远发展的整体思路,另一方面又在城乡费 合的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对规划 编制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创新。 规划利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的比选 提出江阴由生产装配基地向生产服务功能为主的区地 经济中心转化的战略,由交通节点向区域性交通枢丝 演进的战略,建设舒适怡人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自 战略,并且进一步落实通道利用、区域协调发展、多 元型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进城市整体实力和品位的提升,从较高层面上统筹排 握城市开发建设的力度和成果。 与此同时,编制与本届地方政府任期一致的近其 建设规划,按照“拓展城市框架,构筑中等城市

位”的指导思想,采取“东延西扩,南北改造,控 边缘,经营城中”的发展策略,形成“两带、两环” 的绿色空间,完善五横六纵的快速路、主干道系统, 并保护好一轴一区多点的历史遗存。规划依据现状用 地发展速度和趋势,运用计量方法估算城市建设用地 的投放总量和结构比例,制定相应规划引导细则,提 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江阴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中,对刚性和弹性 的有机结合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一方面,对强制性规 定的内容加以明确,另一方面,增加部分要素变动的 弹性空间。规划把城市建设用地的范围和位置、市政 设施的位置和规模、主次干道的走向和宽度、历史街 和文物古迹、 重要的防灾设施、生态空间和公共活 动空间等作为强制性内容加以规定:而城市建筑立 、城市色彩、 素则作为指导性内 主管部门把握,从而给予规划动态变化的可能性 为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对江阴市城市化实施对 策和措施进行了专项规划和研究,具体包括城乡规划 与管理,工业用地引导和集 农村居民点集聚,沿 江岸线统一开发,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城镇用地布 局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针对现状,在城镇土地 使用和流转制度,城市产业发展、组织政策,城市道 路交通发展技术经济对策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希 望通过城市经营和城镇建设行为的调控保障城市空间 的合理有序开发,实现规划所要求的城市发展演化模 式。

九、深化战略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探索

战略规划是从区域的角度统筹考虑城市的经济社 会发展策略,从长远出发充分把握城市发展的规模和 方向,强调区域协调、结构形态和生态环境;近期建 设规划则能够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满 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体现本届政府的发展意 图,机动灵活,充分适应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发展要 求。 新时期的这一轮总体规划,一方面在战略层面上 提供江阴长远发展的整体思路,另一方面又在城乡整 合的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对规划 编制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创新。 规划利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的比选 提出江阴由生产装配基地向生产服务功能为主的区域 经济中心转化的战略,由交通节点向区城性交通枢纽 演进的战略,建设舒适怡人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的 战略,并且进一步落实通道利用、区域协调发展、多 元型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促 进城市整体实力和品位的提升,从较高层面上统筹把 握城市开发建设的力度和成果。 与此同时,编制与本届地方政府任期一致的近期 建设规划,按照“拓展城市框架,构筑中等城市格 完盖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域市功能,提升城市品

工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技 2020年,145万人。 收及项目组成员 2.城市化水平预测 根据对城市户籍总人口、外来常住人口和城镇人 城市总体规划,荣获2004年度江苏省城 口预测,计算得出江阴市规划期内各阶段城市化水平 充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江苏省第十一届优 分别为: 十三等奖; 2006年: 51,8% 2010年: 58.16% 阴市区域功能定位 2020年: 68.97% 业密集区中具有一定外向性和先导地位的重 四、 城市性质 造基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 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 1.现代化的工业港口城市 城市、新兴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 2001年江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5亿元,预算内 苏中苏北地区辐射的中转站,塑造良好区 财政收入36.03亿元。在全国历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 康的重要地区,区域内物流园区的有机组成 县(市)评比中,江阴市均名列前茅。江阴市以占全 生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国万分之一的土地和占全国千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 全国三百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被农业部、外 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经贸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县(市)、乡 镇企业出口创汇全国第一的荣誉称号。江阴市的规楼 战略 经济在全省占据重要地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乡镇企 用江阴长江大桥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发展 业集团82家,其中国家级46家,占全国1039家的 产业,获取区位条件变化带来的新增集聚效 4.4%;在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公布的全国千家最大 大桥经济,扩大大桥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 规模、最高利税、最大出口创汇乡镇企业排行榜上, 区域成为带动江北地区发展的增长极。 江阴市分别有41家、36家和52家,数量在全国县 改界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市)中名列第一,到“九五”期末,已有10家企业股 外向拓展、跨域辐射、区域联合、市域整合 票上市,募集资金近29亿元,上市的企业数在全国 整合内外市场,打破行政界线,塑造区域整 县级市中位居首位,占无锡市上市公司数量的77%。 江阴目前已形成的特种冶金及金属制品业、服装及毛 经济发展战路 纺织业、机电设备及零部件制造业、印刷包装造纸 大型上市公司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小型民 业、精细化工业及船舶拆、修、造业六大优势产业, 注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劳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 加工制造业。 成为4.51:59.37:36.12,工业经济优势突出。 带动的新型产业发展战略 2.交通枢纽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化促进现代 江阴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长江横轴和纵向 型产业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国家南北交通主轴线的交汇点,境内公铁水一体,隧 发展战略 着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和锡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以 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协 及新长铁路、镇南铁路、沿江高速公路、锡澄轨道交 互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与协调机制。在降低 通、江阴港口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规划建设,江阴市海 改策性壁垒的同时,提高技术和环境准入限 通长江南北、横贯东西的交通枢纽地位初现端倪。江 高产业层次和维持现有的良好生态环境。 阴港是长江干支航道物资运输主要集散中转港之一。 苏锡常机场在江阴境内备选,将进一步提升江阴的交 口发展 通地位。 3.历史文化名城 须测 江阴历史悠久,境内遗存丰富,文物众多。有历 期内江阴市总人口分别为: 代各级各类文物遗存2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 年,137万人; 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 年,141万人: 位60处。江阴城区还保存着一些相当有价值的文特

附:江阴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技

江阴市城市总体规划,荣获2004年度江苏省城 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江苏省第十一届优 秀工程设计三等奖; 、 江阴市区域功能定位 .沪宁产业密集区中具有一定外向性和先导地位的重 要加工制造基地,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 2.江苏省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 的工业港口城市、新兴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 3.苏锡常向苏中苏北地区辐射的中转站,望造良好区 域空间形象的重要地区,区域内物流园区的有机组成 部分和某紫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点,以及较有代表性的民居群等,为江苏省省级历史 文化名城。 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北侧,素有“锁 航要塞,南北咽喉”之称。全境地势平坦,境内山丘 孤立于平野之间,互不相连,旧有“三十三山半”之 说。 综上所述,江阴市城市性质定为:现代化的工业 港口城市、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

2020年,145万人。 2.城市化水平预测 根据对城市户籍总人口、外来常住人口和城镇人 口预测,计算得出江阴市规划期内各阶段城市化水平 分别为: 2006年:51,8% 2010年:5 58.16% 2020年: 68.97%

文化名城。 江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平原北侧,素有“锁 航要塞,南北咽喉”之称。全境地势平坦,境内山丘 孤立于平野之间,互不相连,旧有“三十三山半”之 说。 综上所述,江阴市城市性质定为:现代化的工业 港口城市、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

二、江阴社会经济发展战服

规划期内江阴市总人口分别为: 2006年,137万人; 2010年,141万人:

江阴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StrategicDevelopmentPlanninginJiangyinCity

江阴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

江阴城市总体发展概念规划是在本轮城市总体 规划调整过程中针对江阴城市发展战略性问题进行 的规划研究。规划从一个县级市的视角全面探索我 国城镇化实现的制度环境、经济(产业)基础和空 间形态,寻求符合城乡发展实际的城镇化道路。 本次战略规划研究有别于其他特大城市的战略规划 研究思路,从中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基本矛盾切 入,从事关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前景的深 层次问题入手,结合江阴城乡实际,指出了产业结 构调整和空间发展的规划政策途径。研究结论有力 地支持了江阴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从技术方法上 也做出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江阴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百强县之首,在经历了 乡镇企业推动城镇乡村普遮发展的“苏南模式”阶 段之后,乡镇企业改制对城镇化动力产生了重要影 向,在“三集中”政策与农村土地流转方面存在问 题的同时,也逐步暴露出“有工无城”、“有工无 市”、城镇分散发展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威助着这 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首先明确判断江阴在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

江阴及周边城市发展规划图示意

业化底子薄但有发展潜力的沿长江和其他区城交通走 部的地区作为“产业发展促进地区”,推动其工业化 进程;四是“生态保护地区”;五是“发展备用地 区”,保留部分农业产业发展空间。 为了加强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有必要调整“沿 江带状组团式”的城市结构,突出中心组团基于江南 水网的“田”字状的结构形式,整合新旧城区,继承 和再造城市的特色

之后,正处在产业升级、空间结构调整的重要转折 时期。在未来如何选择好产业发展道路,处理好城 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关系,使规划政策有利于缓解 本地区的“三农”问题,成为规划确立中心城区、 重点城镇、一般城镇和广大乡村地区空间发展政策 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促进江阴城乡共同发展,在继续推进第二产 业升级的同时,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江阴新时期必须 优先发展的产业,以此来改进不平衡的产业结构, 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扩大就业,更多地吸纳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作为区域 性综合交通枢纽一 一而非单一的港口城市,江阴面 临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契机。物流业是江阴服务产 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城市经济走向区域的率引力。 规划把握市域城镇、乡村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认为市城内城镇实质上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同 发展阶段, 空间策略必然是多层次的,适应 干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方面通过相对集中发展 减少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分散发展的规模不经济性, 加强中心城市的职能,另一方而保持适度分散, 大城镇对广大农村地区带动的扩散效应,即“有集 中的分散发展”策略。 规划确立了5个市城城镇发展的政策分区:一是 将中心城区作为“重点城市化地区”;二是将具有 一定工业化基础的城镇密集地区作为“城市化促进

1.规划应用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 反思“苏南模式”转变和乡镇企业改制对农村和城镇 发展造成的影响,提出原来村社集体经济模式下对农 村城市化的带动作用正在弱化,需要通过合理的产业 结构调整和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城镇发展模式,挖 掘建立新的城镇化动力机制。 2.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握“三集 中”政策下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大胆 提出,江阴城市发展不能简单模仿大城市集中发展的 “现阶段集中发展难以找到单一的途径,城市 口此,农村也是如此”。基于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考 念,应务实地选择 “有集中的分散发展”的模式

借助区域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发展优势,大力 发展第三产业,不断释放工业化积蓄的势能,创造 更多就业岗位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城镇化 的进程。这个建议被认为是“切中江阴城市发展问 题的要害”。 4.作为战略规划研究的一个重点,规划指出 “重点城镇”的选择应根据区域城镇网络发展的态 势、产业相关程度、人口分布状况来限定“重点城 镇”,而不能简单搞政治上的平衡。在重点城镇的 范围内,进行产业和人口的空间整合,提高聚集程 度,培育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5.在研究城市整体发展战略的同时,规划深入

到中心城区,细致地研究江阴城市建设出现的问 题,提出依托主要的河道,建立一个“田”字型的 绿色生态网架,来整合新旧城区;并认为应大力提 高旧城生活服务质量,改造旧城中的人民路商业 街,注重新旧城区的空间过渡:此外针对沿长江生 活和生产岸线的平衡使用,在中心城区全面置换和 恢复生活岸线,打通黄山至锡澄运河段沿长江的生 活岸线。 总之,这项战略规划研究结合县级城市的特 点,把握江阴所在区域的发展特征,对我国实现工 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过程的深层次问题做了一定 深度的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空间发展对策。

这种探索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同时在目前规划界战 略规划实践中,也属少见。 项目负责人:张兵、张善 参加人:绿被、洪朝辉、赵震、王勇、付冬榜、联健 作者第介 张兵,城市规划博士、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 究脱城市规划与质史名城研究所所长, 张蓄,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室主

熊国平,计慧红黄建中 KIONGGuoping JIHuihong HUANGJianzhong

经过过去20年的发展,江阴已经壮大为百强县 之首,且极具潜力。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江阴市是 否能够保持这种优势,使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 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 课题。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总体发展进行战略性的研 究,对于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 握,提出应对措施以及未来整体发展的策略。江阴 市规划局于2002年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江苏 省城市设计研究院开展江阴市城市发晨战略研究。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方案

“有集中的分散发展”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 建议江阴在未来一个时期应采取的基本发展概念, 也是近期市域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在现 实的制度下,处理城市和区域关系、市区与市域关 系、城市与乡村发展关系、空间与产业一体化的基 本模式。它强调了在集中发展的前提下,保持适度 分散的现实意义。 另外,在城市化方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提 出了要在包括土地在内的现行制度框架中导求符合 江阴城镇发展现实的有效城市化推进方式,将产业 和空间的集聚纳入到区域的整体发展以及城市未来 有效、灵活、富有弹性的结构中,增强城市的集聚 效应和分散效应,寻求有效率的城乡共同发展道 路。同时指出,城市化需要从中心城区、小城镇和 农村这三种地域空间上同时推进。

化;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不断优化城市功能, 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城市形态。

城市化促进地区,指若干紧邻的城镇,已经经 历了一个阶段的工业化过程,对这些地区按照城市 土地科学使用原则加以整合,消除分散发展的 端,进一步提高人口和产业的密度。 产业发展促进地区,是指目前发展基础较为薄 弱,城镇密度较低,产业和人口分散,经济实力较 弱,但是区位条件较好,并且具有一些重要的外部 发展条件的地区,对待这些地区可以以推进产业发 展为契机,一方面有助于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 善,另一方面在产业发展中不断带动周边乡镇的发 展。 生态保护地区,包括江阴市域内的重要的山 体、水系、林地、农田,对这些地区要采取保护措 施。 发展备用地区,在上述政策分区涉及的地区之 间,为农业发展和未来城市发展统一划定发展备用 地区,这些地区内部的乡镇属于一般城镇,不作大 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发,可以农业产业为主。 市区的空间发展采取“沿江带状组团式”结 构,立足于江阴本身的工业化过程,整个结构脉络 清晰,比较巧妙地处理了各个南北通道和城市发展 的复杂关系,是一个比较好的空间布局

2.3交通发展的战略规划

江阴市综合运输发展战略自标是:构建区域运 输通道网络、强化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地位、优化 长江岸线利用布局、完善港口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建 设现代物流中心莫定良好基础。中心城市交通发展 战略为:城市交通与用地布局相协调,提高道路交 通系统容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客运交 通结构,加强交通管理,完善交通结构,坚持城市 交通可持续性发展

2.4城市形象的战略规划

江阴市城市形象战略为:重点突出江阴城市的 山水城市格局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及园林城市 特色,将江阴市塑造为历史悠久的现代化滨江山水 园林城市。其中山水城市格局是指规模扩大的未来 江阴,将与长江和其四周婉蜓起伏的群山浑然一 体,构成更大范围的山环水绕的江阴山水城市格 局。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指江阴历史悠久,素有“延 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数千年的历史为江 阴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形成 了江阴独特的历史名城特色。而园林城市则是指江 阴把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资源和新江阴的带状组团 式布局,强调组团间大片绿地的间隔和模入,并把 大面积的自然绿地作为城市空间组织的有机的、不 可取代的重要标志和要素,使江阴建设生态园林城 市成为可能

1.4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中规院的方案提出了要提升第二产业,主要是 要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重视劳动密集型 加工业的发展,转变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乡镇企业 要在总结经验和过去教训的过程中改变发展模式, 不断按照城市产业优化组合的方式来布局完善组 织。大力培育第三产业,以第三产业发展巩固城市 经济基础、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以人口与产业的 集聚奠定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台,全方位地推动第三 产业的发展。

客观地看待“以港兴市”,利用交通优势,重 点发展物流产业。江阴市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集中 利用现有的交通枢纽的优势,大力发展对交通依赖 性比较大的优势产业。江阴已非单一的港口城市, 江阴的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着重大契机。今后物流业 是江阴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也将是城市经济走向 区域的牵引力,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2.5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战略

全面保护江明历更文化胜证,以单个文物点保 护为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为基础,市区整体保护 为前提,市城整体保护为方向,构造江阴历史文化 名城的保护框架主题:江山俊秀拨萃之城一一突出 “临江一桥,群山环绕”自然格局为主的自然景观 风貌的保护:文物古迹茶萃之城一一实出江阴在历 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历史景观风貌的保护:吴 文化发祥之城一一突出江阴作为吴文化发祥地之 ,突出历史遗址,古城原有街坊格局,商业街 市,体现弘扬传统艺术文化与民俗生活为主的保 护。其中市域保护分“三条轴线、一个体系”进行 保护,“三条轴线”即位于市域北部古文化遗迹和 沿江风光轴:位于市域中部山色森林景观和吴文化遗 址轴:位于市域南部江南水乡民居特色轴。“一个体 系”是指古文化遗址保护体系。而对市区则根据江 阴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与实际情况,保护等级与范 围规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编制,即城市整体格局保 护、历史街区保护、单个文物点保护。 2.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战略

中规院方案索将市域分为5种不同的发展分区,对 待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策略: 重点城市化地区,指中心城区,全市发展基础 最佳,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发展的任务是进一步 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标准,拓展 产业与空间,在全市城市化进程中承担主要吸纳非 农人口的作用。

江阴市采取区域调整、结构调整、层次调整、 规模裂变、产权调整策略,实施区域一体化战略、 内需拉动战略、外向型战略、多元触资战略、信息 化战略,赋予苏南模式新的内涵,使江阴发展成为 全国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区、长江下游中段重要 交通枢纽与物流基地,苏南辐射苏北的重要中心城 S

2.2城市空间拓展的战略规划

江阴市城市空间拓展战略为:着眼于建设澄张 靖城市联合体,完善锡常泰澄金三角区域JC/T 2086-2011 石材砂锯用合金钢砂,构建一 城三区的特大城市框架:调整城区行政区划,使城 区东、南、西三个方向均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小城 真适当撤并,择优培育城镇密集地区。江阴市市域 城镇空间发展模式为:区域城市化:城市的区域

南京过江进入江南,而是会从江阴过江,直接进入苏 锡常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因此,江阴是我国“T" 字型经济轴线的几何中心重要交通枢纽,是苏南经济 发达地区辐射苏北地区的最便捷通道。再者,江阴作 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之首,已有多家上市公司,自身有 着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这是它的硬件优势:而且江 阴民间有办厂,办企业的成功经验,这是江阴的软件 优势。由上面的分析可知,江阴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 确实面临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江阴的发展 也会受到更多的挑战。将要建成的苏通公路大桥,上 一崇明越江隧道,将使江阴在公路交通方面的绝 对优势有所削弱。因此,能否利用便捷的交通优势, 集中发展对交通依赖较大的产业,发展现代物流业, 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是江阴发展的最大 3A

1.2产业需要升级、结构需要训

工阴市经济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资金来源

职能:促进经济的区域化发展, 充分发挥区城性综合 交通枢纽的优势,培育区域性的服务产业,提高江阴 城市的区域地位,加强城市在改地区结构中的积极 作用。 1.3要协调好与区域的发展,发展成为区域的中 心城市 江阴位于我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长三角地区,目 前这一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同构,恶性竞争的情 况。例如:在现行行政体制下,江阴与张家港之间存 在着高度的相似性,在按行业分类的30个工业部门 中,江阴和张家港之间的产业同构度几乎达100%。 以前苏南各地的同业竞争和盲目重复建设主要是表现 在第二产业中的加工制造业,现在由于各地产业结构 的调整.新一轮的盲目竞争不仅表现在制造业内部的 吸引外资,重复引进国外同类技术和建设无差别定位 的开发区等方面,更为潜在的危险是表现在第三次产 业的盲目布点和重复建设上。因此。协调好区域的发

、产品辐射远:外向程度高、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快;消费需求潜力大、现代服务业前景好:产业区域 密集度高,沿江产业带逐步强大。江阴是一个典型的 生产中心,但不是完整意义的经济中心(既有生产又 有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层次低,环境污 染大:布局分散,土地浪费严重;工业化与城市化脱 节,消费需求难以转化为本地生产动力;现代服务业 弱,消费外部化;创新能力低,自主知识产权少;中 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这些问题在加入WTO后将 直接影响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对外资的吸引力、削弱 对后起的不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比较优势。因此,急需 对江阴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产业调整方面要巩固 工业化的成果,继续发展有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奠定 城市经济的坚实基础,有力促进城市化进程:要充分 释放工业化带来得经济势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 整城市的经济结构,创造更大的就业空间,提高服务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根本改进江阴城市的服务

促进经济的区域化发展,充分发挥区城性综合 交通枢纽的优势,培育区域性的服务产业,提高江阴 城市的区域地位,加强城市在改善地区结构中的积极

展,显得至关重要。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江一张 家港一靖江的空间关系。在《苏锡常城镇体系规划纲 要(论证稿)》提出县级中心城市的整合发展,其 中首先是江阴、张家港、靖江的联快发展。该规划 希望三个城市全面联合,最终形成三点合一的特大 城市的发展格局。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三个市 应注意加强经济协作和往来,淡化江阴、张家港、 靖江归属无锡、苏州、泰州三个地级市所造成的区 城分制,建立城市联席会议,强化规划的协调,建 设的衔接,充分发挥沿江港口的整体优势,江阴股 份制经济、张家港市外向型经济及靖江市苏北桥头 堡的潜在经济优势,形成合理的城市分工,构建一 城三区的特大城市框架 在协调好与区域的发展的前提下,应大力发展 江阴的交通,使之成为区域的交通枢纽中心。江阴 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位于长江横轴和纵向国家南 北交通主轴线的交汇点。高速公路、铁路、沿江港 口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使江阴市锡澄运输通道 (南北向)和沿江运输通道(东西向)得以形成, 成为沟通苏南、苏北的桥头堡。江阴市江、河、 湖、海联运FZ/T 43061-2022 莱赛尔长丝织物,铁、公、水配套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 步突出。江阴市交通战略地位的增强,一方面将使 交通运输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另一方面,将促使 物流技术在生产、商贸和服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