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664-2022 地热井资源评价技术规程.pdf

DB12/T 664-2022 地热井资源评价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城镇建设标准
资源ID:27832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2/T 664-2022 地热井资源评价技术规程.pdf

采、灌系统管路应保持密闭状态。仪表、仪器正常运行。正式回灌试验前应利用地热流体对管 滤设备内部污垢杂物进行冲洗,要求水清砂净。

5.4. 1.3回灌方式

5.4.2.1至少进行三组试验。宜采用定流量方法,回灌量从小到大依次进行。第一组小灌量以其产能 测试时最大抽水流量的1/4为宜,后续每组逐级增加,最大一组灌量应达到或接近产能测试时的最大 涌水量。 5.4.2.2第一组试验回灌井的动水位需稳定8h以上,第二、三组动水位需稳定16h、48h以上。各组 试验是否达到稳定以流量变化不大于3%,观测水位埋深波动幅度孔隙型不大于10cm/60min,裂隙型不 大于20cm/60min,考虑区域水位、潮汐的影响,没有持续下降或上升趋势为标准。 5.4.2.3停灌后应进行水位恢复观测。 5.4.2.4测试资料应满足确定流体运动方程的要求。利用多组回灌试验数据建立井流方程,计算热储 注水浓透系数导水系数T和回滋影响半径P等热储水文地质会数评价全珊回滋是

5.4.2.3停灌后应进行水位恢复观测。 5.4.2.4测试资料应满足确定流体运动方程的要求。利用多组回灌试验数据建立井流方程DB21T 2644-2016 番茄贮运技术规程,计算热储 注水渗透系数K注、导水系数T和回灌影响半径R注等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合理回灌量

5.5数据采集与资料整理

DB12/T6642022

观测数据精确到水位1cm、 采流量采用堰板计量时,过水堰高测量应读数精确到 用水表计量时,开采量与回灌量 读数应精确到0.1m

5.5.2降压试验数据观测要求

5.5.2.1降压试验过程中,抽水井的瞬时流量、水位理深、出水温度和观测并的水位理深、液面温度 均应同步观测。 5.5.2.2稳定流观测时间为开泵后第1、5、10、15、20、25、30、40、60、80、100、120、150、180min, 稳定后每60min观测一次。 5.5.2.3非稳定流观测时间为开泵后第1、2、3、4、6、8、10、15、20、25、30、40、50、60、80、 100、120min,之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5.5.2.4大降压试验停泵后立即观测恢复水位,按非稳定流间隔时间观测,持续时间不少于6h,要求 水位和液面温度同步监测。

5.5.3回灌试验数据观测要求

5.5.3.1每一组试验观测时间为回灌开始后第1、5、10、15、20、25、30、40、50、60、80、100、 120、150、180min,之后每60min观测一次。 5.5.3.2回灌试验过程中,要求动水位埋深、回灌温度、回灌量同步观测

5.5.4产能测试资料整理

5.5.4.1产能试验现场应绘制必要的草图(如Q一S、Q一t、S一t、S一1gt、S一Vt曲线),以了解 水位水量的变化趋势,判断是否存在降压反曲线,若存在问题应重新做试验。 5.5.4.2试验现场应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工作,表格见附录A。试验前后应准确记录时间、流量表累计 读数等。 5.5.4.3现场应审查校对水位、流量、温度、观测时间等数据,发现记录错误的应及时进行修正,问 题数据不可涂抹,应划掉后在旁边记录正确数值,备注原因并由核对人在修正处签字。 5.5.4.4试验记录表在试验阶段改变、表格换页时应完整填写年份、月份、日期、时、分。 5.5.4.5原始记录必须保持字体清晰、干净整洁,留档备查。

6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方法

将产能测试获得的、不同温度的观测水位统一换算到某一温度下的校正水位埋深,消除温度 般按热储平均温度进行校正。

6. 1. 2 校正方法

降压试验所取得的观测水位换算到热储平均温度下的水位校正可采用(1)式进行。回灌试验 灌井内不同温度下的观测水位埋深,均采用(1)式统一校正到25℃温度下的水位埋深,即β高为 度所对应的流体密度

DB12/T 6642022

式中: H一一校正后自然地面起算的水位埋深(m); 热储有效厚度段中点垂深(m); β平一一井筒内水柱平均密度(即热储温度与液面温度的平均值所对应的流体密度)(kg/m"); 观测水位埋深(m); 观测基点距自然地面的高度(m): P一 一热储温度所对应流体密度(kg/m)

6.1.3热水头埋深确定方法

6.2单位产量计算方法

式中: q一一单位产量(m/h·m); Q一一抽水流量(m/h); S一一抽水产生的稳定水位降深(稳定动水位埋深与热水头埋深之差)(m)。

6.3稳定流降压试验求参方法

6. 3. 1 基本要求

采用承压完整井公式计算热储水文地质参数。

采用承压完整井公式计算热储水文地质参数

6.3.2热储有效厚度

6.3.2.1确定热储有效厚度应结合地热井地质录井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统计具有有效空隙和渗透性 的地层、岩体和构造带的总厚度。 6.3.2.2岩溶裂隙型热储有效厚度为以测井结果划分的I、I类裂隙厚度之和。采取酸洗压裂措施后 其厚度为I、II、IⅢI类裂隙厚度之和。 6.3.2.3孔隙型热储有效厚度为滤水管(射孔段)位置对应的测井解译的含水层厚度之和。

6.3.3单井降压试验求参方法

采用裘布依Dupuit公式(3)及奚哈特W.Sihardt影响半径经验公式(4),叠代求取热储渗 和降压影响半径R。

系数K和降压影响半径I

式中: K一一热储平均温度下的渗透系数(m/d); Q一一抽水流量(m/d); M一热储层有效厚度(m); R一一降压影响半径(m); S一一抽水井稳定水位降深(m); r一一抽水井热储段井半径(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DB12/T6642022

0.366Q R SwM R=10su VK

0.366Q R g SwM rw R=10swVK

式中: K一一热储平均温度下的渗透系数(m/d); Q一一抽水流量(m/d); M一一热储层有效厚度(m); R一一降压影响半径(m); S一一抽水井稳定水位降深(m); r一一抽水井热储段井半径(m); 其余符号章义同前。

6.3.3.2热储导水系数T采用(5)式求

式中: T一一导水系数(m/d);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6.3.3.3热储渗透率h采用(6)式求得

6.3.3.3热储渗透率h采用(6)式求得。

式中: 热储渗透率(m/s); k一一热储渗透系数(m/s): 7一一热储平均温度下热流体的运动粘滞系数(m/s); 一重力加速度(9.8m/s");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224位据同一热依目治添率

式中: K一一T℃时热储的渗透系数(m/s); n一一T℃时热流体的运动粘滞系数(m/s):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3.4多并降压试验求参

6.3.4.1当带有一个观测并时,如果观测并受抽水主并影响水位有变化时,采用(8)式,(9)式计 算降压影响半径和热储渗透系数。

式中: S一一抽水井稳定水位降深(m); Si一一观测井稳定水位降深(m); r一一观测井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6.3.4.2当带有两个观测并时,采用(10)式,

6.3.4.2当带有两个观测井时,采用(10)式,(11)式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DB12/T 6642022

式中: S/一一近观测井稳定水位降深(m); S2一一远观测井稳定水位降深(m); r一一近观测井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 r一一远观测井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式中: S/一一近观测井稳定水位降深(m); S一一远观测井稳定水位降深(m); r一一近观测井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 r²一一远观测井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6.4非稳定流降压试验求参方法

计算方法见则附录B!

6.5回灌试验热储注水参数方法

回灌条件下热储注水渗透系数、回灌影响半径和注水导水系数按公式(3)、(4)和(5)进

6.6复杂条件下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如果降压试验受到不同水文地质边界影响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符合水文地质条件的方法 算,具体方法参见《水文地质手册》第二版。或按边界水力性质设置虚拟井按势叠加原理进行

6.7热储水文地质参数选取

7地热井资源计算与可靠性评价

产能测试资料所求得的相关参数,作为该地热井

式中 a一热储层流损失系数; b一一井筒紊流损失系数;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DB12/T 6642022

S.= aQ + bQ

表1水位降深约束条件一览表

注:最大降深取值不应大于降压试验最大降深值。

7. 2 可回灌量计算

2.1利用回灌试验资料,采用(3),

Q KSM R 0.366lg

K±SM Q注 = 0.366lg R

Q一一回灌流体温度为25℃时回灌井稳定可灌量(m/d); K注一一回灌流体温度为25℃时的热储注水渗透系数(m/d); 回灌并内流体水位上升到充许的最大值(统一取距离并口10m,水位以25℃校正)(m R注一一回灌影响半径(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7.2.2保证50年开采期内不产生热突破,采用(15)、(16)式计算回灌井的允许灌量。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2.2保证50年开采期内不产生热突破,采用(15)、(16)式计算回灌井的允许灌量。

式中: D一一与距离最近的同层开采井的井底距离(m); t一一冷峰面到达开采井的允许时间(d,按50年计); PC一一25℃时流体密度与比热之乘积(MJ/m·℃); PrC,一一25℃时岩石骨架密度与比热之乘积(MJ/m·℃); PsC一一25℃时流体、岩石骨架的密度与比热乘积的均值(MJ/m·℃); 一一回灌井热储层的孔隙度或裂隙率;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7.2.3可回灌量综合确定

DB12/T6642022

根据以上2种不同计算方法估算可回灌量,结合回灌试验时地热并的实际回灌情况,取最小值确定 地热回灌井的可回灌量。

7.3地热资源可靠性评价

NQ做f R热= 元HAW .. (17 PwCw .(18 PaCa

R热一一地热井开采50年排出热量对热储的热影响半径(m); N一一地热井50年开采期内的开采总日数(d); Q一一初步确定的地热井可开采量(m/d): f一一水的体积比热、岩石骨架与水的平均体积比热的比值; H一一地热井开采50年排出热量对热储的热影响厚度(最上一个取水层顶板至最下一个取水层底板 之间的厚度,m); Λ,一一热储热能回收率(孔隙型取0.25,裂隙型取0.15); Cw,C,Ca一一水的比热,岩石的比热,岩石骨架与水的平均比热(kJ/kg·℃); M一一热储层有效厚度(m); 一一开采井热储岩石的孔隙度或裂隙率。 7.3.4若开采井因钻遇溶洞、破碎带等导致揭露热储层厚度较小,但出水量与周边同层地热井相比无 明显差异,可扩大均质同性的概化范围,参考同一构造单元内地热地质条件及成井工艺相近的地热井确 定该开采井的热影响厚度,并依据式(17)评价其可靠性。 7.3.5将初步估算的可开采量Q带入公式(3)、(4),计算该开采量下的降压影响半径R,并与R热 对比,以大者作为地热井的开采权益保护半径。平面上以开采井揭露的热储中部为圆心、以开采权益保 护半径确定的开采权益保护范围应不侵犯周边同层地热井的开采权益保护范围,如不侵犯则估算的开采 量即为开采并的可开采量;如有侵犯应以实际并底水平距离与已有开采并的权益保护半径之差作为该开 采井的权益保护半径,用式(17)及式(3)、(4)反求开采井的可开采量,取小值。 7.3.6相对密集的两个及以上同层开采井,可按群井开采整体确定可开采量及权益保护范围,以各开 采并排出热量对热储的热影响厚度均值、可开采量之和作为参数代入式(17)评价群并开采的可靠性。 平面上以群井揭露的热储中部的中心位置为圆心、整体开采权益保护半径确定的权益保护范围不侵犯周 边同层开采井的权益;如有侵犯应参考7.3.5方法反求群井可开采量。 7.3.7新布设地热开采井时,其与同层开采井井底水平距离应大于与其距离最近的已有开采井权益保 护半径的2倍。新布设回灌井时应按7.2.2计算与同层开采井井底的合理距离,防止发生热突破

DB12/T6642022

以可开采量、可回灌量作为开采方案,当区域地热并相对密集、钻并资料相对完整、动态监测 对齐全且连续时,宜采用数值法或统计分析法进行水位动态预测;当区域地热井相对稀疏、钻井 对不够完整、动态监测资料为短期监测或偶测值时,宜采用解析法、比拟法进行水位动态预测

8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燃煤)的方法进行折算。依据地热流体可开采量

W一一热功率(kW); 4.1868一一热功当量换算系数; Q一一地热流体可开采量(L/s); T一一地热流体温度(℃); T一一当地年平均气温(℃) 8.1.2地热流体全年开采累计可利用的热能量,采用(21)式进行估算

式中: ZW一一地热井开采一年可利用的热能量(MJ) d一一全年开采日数(d): W一一由(20)式计算得出的热功率值(kW) 86.4——单位换算系数。

>Wt = 86.4dw

>'Wt = 86.4dWt

ZW一一地热井开采一年可利用的热能量(MJ); d一一全年开采日数(d): W一一由(20)式计算得出的热功率值(kW);

9地热资源流体质量评价

10资料整理及报告编写

0.1新建成地热井应对地热资源勘查工作取得的各项资料,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与地球化 、地热钻井、地球物理测井、试井、井史、地热流体化学分析、岩土测试、降压及回灌试验观测 录表、完井报告等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目、造册、存档备查。

DB12/T6642022

10.2应整理地热钻井取得的实物地质资料(岩心、岩屑等),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地热钻井实物资料(岩 心、岩屑)应予以长期保存。 10.3地热井资源评价报告主要依据勘探成果评价其可开采量、可回灌量及开采保护区范围,为资源的 开发管理提供依据。报告内容应充分反映地热钻探地质编录、物理测井和井试成果,明确提出地热井合 理回灌量、可开采量、开采权益保护半径,以及矿权开采期限内可采地热流体热能,具体如下: a)前言:简述地热勘查/储量核实项目概况;地热井所处的地理位置;探矿权、采矿权登记概况 以往开展地热地质工作概况及地热地质研究程度;勘查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量及质量评述等。 b)地热地质特征:简述地热并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构造特征;地层概况:地温场及热储层特征: 勘查项目附近地热开发利用现状。 c)钻井工程:详述地热井钻探工程实施情况与问题;成井地质剖面;物探测井及井身结构;钻遇 地层情况及特征;地温梯度及热储发育特点。 d)地热井资源评价:产能测试资料分析;数据整理及热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热井可灌性分机 及合理回灌量确定;计算地热井开采量及降压影响半径。最终评价确定地热井开采权益保护半径、可开 采量,并计算整个开采期内可开采的地热流体热能。 e)开采保护区评价:结合地热井降压影响半径、已有同层开采井距离及保护范围,评价并圈定地 热开采权益保护范围。 f)水质评价:针对实际用途进行评价。 g)利用效益评价:对地热流体利用所产生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进行客观评价。 h)结论及开发利用建议:侧重热储层特征、地热井可开采量、可回灌量、水质及用途、开采权益 保护范围及其合理井距、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结论和意见。 业生回

10.4地热井资源评价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

DB12/T6642022

附录A (规范性) 产能测试原始记录表 A.1静水位观测原始记录表

附录A (规范性) 产能测试原始记录表 4.1 静水位观测原始记录表

A.1静水位观测原始记录表

DB12/T6642022

.2降压试验原始观测i

DB12/T6642022

恢复水位观测原始记录

DB12/T6642022

A.4回灌试验观测原始记录表

A.4回灌试验观测原始记录表

B. 1 Theis 配线法

DB12/T6642022

式中: 一一抽水任一时刻的水位降深(m); μ*一一储层的弹性释水系数; a一一储层的导压系数(mld); 一观测孔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0.08 [w(u)] sJM

式中: 一一抽水任一时刻的水位降深(m); μ*一一储层的弹性释水系数; a一一储层的导压系数(mld); 一观测孔与抽水井井底水平距离(m);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GB 29143-2012 单端无极荧光灯用交流电子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B.2Jacob直线图解法

.. (B.4) 4元 ru T ru

DB12/T 6642022

u* = 2.25T 可求出弹性释水系数μ*

QMLT 0001S-2015 蒙阴蒙山龙潭山泉有限公司 桶(瓶)装饮用山泉水B.3水位恢复资料求参方法

代入(B.4)式有lg ru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