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MIE 09-2021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技术要求.pdf

T/CAMIE 09-2021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技术要求.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CAMIE 09-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77481
VIP资源

T/CAMIE 09-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T/CAMIE 09-2021 危险废物焚烧烟气处理技术要求.pdf

5.5.7宜采用失重秤称量药剂,失重秤周边区域应设防风防雨围挡。

5.5.8药剂的储存及输送区域应做围挡封闭,防雨、防潮和防扬尘,应符合GB/T29152的规定。

5.5.8药剂的储存及输送区域应做围挡封闭,防雨、防潮和防扬尘,应符合GB/T29152的规定。

5.6活性炭储存及输送系统

5.6.1活性炭主要用于吸附脱除焚烧烟气中的二嗯英和重金属等。 5.6.2活性炭细度过筛率宜不低于200目90%以上YY/T 1752-2020 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基本数据集,碘吸附值不小于800mg/g,比表面积不小于 900m/g。 5.6.3活性炭系统应按粉尘防爆要求设计,宜采用失重称计量,并有累计计量功能。 5.6.4活性炭采用机械输送时,应保证输送设备的密闭性和可靠性;采用气力输送时,可采用罗茨风 机或者压缩空气提供气源。 5.6.5活性炭的投加位置应在急冷塔后、袋式除尘器前,宜设置在干法脱酸塔上游烟道或塔体内。 5.6.6活性炭储存及输送区域应做围挡封闭,防雨、防潮和扬尘。

5.7.1根据烟气和粉尘的理化特性、原始颗粒物浓度和排放浓度要求,过滤速度宜不大于0.7m/min。 5.7.2应采用脉冲喷吹清灰方式,压缩空气应清洁、稳定。 5.7.3卸灰和输灰应采用机械输送方式,且应连续工作。 5.7.4壳体应整体进行保温及外饰,保温层厚度宜不小于150mm,同时应保证外表面温度不高于60℃。 5.7.5灰斗应设电伴热或蒸汽伴热装置,上箱、输灰设备宜设伴热装置。 5.7.6除尘器上部宜设整体防雨 和起吊装置,起吊重量应不小于检修部件的最大重量

5.8湿法脱酸系统 5.8.1根据烟气中酸性污染物的浓度,设置若干级湿法脱酸设备,酸性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满足国家环 保要求。 5.8.2一般采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剂,每级湿法脱酸设备的设计应使烟气与吸收剂有足 够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5.8.3脱酸塔型式可采用空塔、筛板塔、填料塔等多种结构。低脱酸负荷时,宜采用空塔、筛板塔结构。 根据处理效率、运行能耗要求以及长期运行稳定性能等因素综合选取塔型式,避免运行时塔内出现结 晶堵塞、腐蚀和磨损等现象。 5.8.4采用多级湿法脱酸塔时,应根据每级湿法脱酸塔的烟气温度和成分的差异,确定塔体结构和材 质。 5.8.5循环喷淋系统宜采用单元制,循环泵应考虑备用,宜采用N用1备形式。 5.8.6脱酸塔循环喷淋系统可分为塔内循环与塔外循环两种形式。根据场地布置、投资和运行维护等 因素综合确定采取何种形式。

8.5循环喷淋系统宜采用单元制,循环泵应考虑备用,宜采用N用1备形式 8.6脱酸塔循环喷淋系统可分为塔内循环与塔外循环两种形式。根据场地布置、投资和运行维 素综合确定采取何种形式。

5.9.1烟气系统的引风机有两种布置形式:一种位于袋式除尘器后,湿法脱酸系统前;另一种位于湿 法脱酸加热器后,烟窗前。根据工艺技术和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5.9.2引风机风量裕量宜按焚烧炉设计烟气量的15%~30%考虑;全压裕量宜为10%~20%。设计 烟气量应考虑楚烧炉烟气波动幅度、喷水降温增加的水蒸气、烟道及设备漏风和罗茨风机投料输送引起 的烟气附加量等因素的影响。

5.9.3引风机应采用变频器调速。 5.9.4使用SNCR的烟气温度宜在850℃~1000℃范围;急冷塔入口烟气温度应不低于500℃,出 口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袋式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宜不低于180℃且高于烟气露点温度20℃。 5.9.5烟道设计应满足烟道的强度、刚度和振动在允许范围内。 5.9.6烟道设计应根据烟道热膨胀量,在合理位置处设置补偿器。引风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均应设 置补偿器,其它设备进出口根据系统布置确定。补偿器宜采用非金属材质。 5.9.7除尘器前的烟道风速宜为14m/s~18m/s,除尘器后的烟道风速宜为12m/s~16m/s。 5.9.8烟道及设备应密封,合理设置检修门,并在易积灰或积水处考虑排灰、排水。 5.9.9烟高度应满足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材质有玻璃钢、碳钢衬钛等,应根据综合技 术经济评价确定。同一焚烧厂内有多条焚烧线时,烟肉应独立设置,并采用集束形式。 5.9.10每条烧线均应在烟上设在线检测装置,在线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烟气流量、温度、压力, 湿度、氧浓度、颗粒物、SO,、HC1和NOx等,并应满足生态环境部对污染排放口的规范化设置要求,

5.9.4使用SNCR的烟气温度宜在850℃~1000℃范围;急冷塔入口烟气温度应不低于500℃,出 口温度应控制在200℃以下;袋式除尘器入口烟气温度宜不低于180℃且高于烟气露点温度20℃。 5.9.5烟道设计应满足烟道的强度、刚度和振动在允许范围内。 5.9.6烟道设计应根据烟道热膨胀量,在合理位置处设置补偿器。引风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均应设 置补偿器,其它设备进出口根据系统布置确定。补偿器宜采用非金属材质。 5.9.7除尘器前的烟道风速宜为14m/s~18m/s,除尘器后的烟道风速宜为12m/s~16m/s。 5.9.8烟道及设备应密封,合理设置检修门,并在易积灰或积水处考虑排灰、排水。 5.9.9烟窗高度应满足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材质有玻璃钢、碳钢衬钛等,应根据综合技 术经济评价确定。同一焚烧厂内有多条焚烧线时,烟肉应独立设置,并采用集束形式。 5.9.10每条焚烧线均应在烟窗上设在线检测装置,在线监测指标主要包括:烟气流量、温度、压力、 湿度、氧浓度、颗粒物、SO2、HC1和NOx等,并应满足生态环境部对污染排放口的规范化设置要求

6.1.1.1急冷塔宜采用空塔结构,宜采用上进下出结构。 6.1.1.2急冷塔截面烟气流速宜取2m/s~3m/s,烟气停留时间宜取3s~5s。 6.1.1.3塔体材料宜采用Q345R,内部应设防腐隔热层,总厚度宜不低于150mm。塔内浇筑料设计、 施工应符合HG/T20683和GB50211的规定。 6.1.1.4塔体适当位置处应设置人孔门。

6. 1. 2± 干法脱酸塔

6.1.2.1干法脱酸塔应采用烟气下进上出的空塔结构,宜设文丘里进风形式, 6.1.2.2塔下部设药剂加料接口。 6.1.2.3塔截面烟气流速宜取4m/s~5m/s,烟气停留时间宜取2s~3s。 6.1.2.4塔体材料宜采用Q235B。内部宜设防腐层,厚度应不小于50mm;外部应设保温层,厚度 应大于等于50mm。 6.1.2.5塔体适当位置处应设置人孔门。

5.1.3.1除尘器宜设置若十独立的过滤仓室,其数量宜不少于4个。各过滤仓室进、出口应设置切换 阀门。过滤仓室可采用单列或双列方式布置,根据仓室数量和总平面布置要求确定。 5.1.3.2除尘器宜采用在线清灰方式;若采用离线清灰,除尘器过滤风速和运行阻力的确定,应考虑 离线清灰时的影响。 6.1.3.3灰斗斜壁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不小于68°,灰斗相邻壁板交角的内侧应做成圆弧状,灰斗排 灰口尺寸宜不小于400mm×400mm。灰斗需设置检修人孔门。 6.1.3.4除尘器的漏风率应不大于2%。除尘器宜在1000Pa~1500Pa阻力内运行。 6.1.3.5除尘器的上箱体、中箱体、灰斗和烟道内表面应喷丸(砂)除锈,除锈等级应不低于Sa2

等级,并涂装防腐材料,防腐材料耐温限度应高于除尘器最高运行温度。 6.1.3.6除尘器的花板应平整、光洁,不应有挠曲、凹凸不平等缺陷。花板平面度偏差不大于其长度的 2/1000。花板孔中心与加工基准线的偏差应不大于1.0mm,且相邻花板孔中心位置偏差应小于0.5mm。 花板孔径偏差应为0mm~+0.2mm。花板厚度应不小于6mm。 6.1.3.7除尘器用滤袋和滤料应符合GB/T6719、HJ/T324和HJ/T327的规定;滤袋框架应符合 HJ/T325的规定,其中滤袋使用寿命应不低于2年。 6.1.3.8气包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符合GB/T150.3和GB/T150.4的规定;喷吹用电磁脉冲阀应 符合HJ/T284的规定,其膜片使用寿命喷吹应不低于100万次

等级,并涂装防腐材料,防腐材料耐温限度应高于除尘器最高运行温度。 6.1.3.6除尘器的花板应平整、光洁,不应有挠曲、凹凸不平等缺陷。花板平面度偏差不大于其长度的 2/1000。花板孔中心与加工基准线的偏差应不大于1.0mm,且相邻花板孔中心位置偏差应小于0.5mm。 花板孔径偏差应为0mm~+0.2mm。花板厚度应不小于6mm。 6.1.3.7除尘器用滤袋和滤料应符合GB/T6719、HJ/T324和HJ/T327的规定;滤袋框架应符合 HJ/T325的规定,其中滤袋使用寿命应不低于2年。 6.1.3.8气包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符合GB/T150.3和GB/T150.4的规定;喷吹用电磁脉冲阀应 符合HJ/T284的规定,其膜片使用寿命喷吹应不低于100万次

6.1.4.1一级湿法塔宜采用空塔结构,喷淋覆盖率宜不小于200%。 6.1.4.2一级湿法塔应在入口处设置预冷装置。 6.1.4.3二级湿法塔宜采用空塔或者筛板塔结构,喷淋覆盖率宜不小于300%。 6.1.4.4二级湿法塔应设除雾装置,宜采用不少于2层的折板式除雾器,塔出口烟气中液滴浓度1’应 不大于75mg/m。 6.1.4.5塔体结构宜采用下进上出形式,塔结构设计应符合NB/T47041和NB/T47042的规定。喷 淋层间距应不小于1.5m。 6.1.4.6塔截面烟气流速宜为1m/s~3m/s,烟气在塔内有效停留时间宜为2s~10s,液气比宜 为2L/m²~7L/m(标准状况)。 6.1.4.7塔内下部的循环池容积根据循环方式、液气比等参数确定,塔底部的设计应保证塔内液体能 完全排空。 6.1.4.8塔体上应合理设置检修门,每层喷淋层及除雾器层均应设置检修门。 6.1.4.9塔内喷淋层、喷嘴设计及选材应考虑耐腐蚀、耐磨损性能。

6.1.4.1 一级湿法塔宜采用空塔结构,喷淋覆盖率宜不小于200%。 6.1.4.2 一级湿法塔应在入口处设置预冷装置, 6.1.4.3二级湿法塔宜采用空塔或者筛板塔结构,喷淋覆盖率宜不小于300%。 6.1.4.4二级湿法塔应设除雾装置,宜采用不少于2层的折板式除雾器,塔出口烟气中液滴浓度1’应 不大于75mg/m。 6.1.4.5塔体结构宜采用下进上出形式,塔结构设计应符合NB/T47041和NB/T47042的规定。喷 淋层间距应不小于1.5m。 6.1.4.6塔截面烟气流速宜为1m/s~3m/s,烟气在塔内有效停留时间宜为2s~10s,液气比宜 为2L/m~7L/m²(标准状况)。 6.1.4.7塔内下部的循环池容积根据循环方式、液气比等参数确定,塔底部的设计应保证塔内液体能 完全排空。 6.1.4.8塔体上应合理设置检修门,每层喷淋层及除雾器层均应设置检修门。 6149塔内喷淋层、喷嘴设计及选材应考虎耐魔蚀、耐磨损性能

6.1.5.1常用的有列管式和热管式两种结构形式。 6.1.5.2加热器宜采用上进下出结构。 6.1.5.3加热器宜采用饱和蒸汽为热源,蒸汽流量应能调节。 3.1.5.4与烟气接触的设备及部件均应充分考虑防磨、防堵和防腐措施,换热管材质应具备优良的换热、 防磨和防腐蚀性能,并宜采用S31603和S22053等。

6.1.5.2加热器宜采用上进下出结构。 6.1.5.3加热器宜采用饱和蒸汽为热源,蒸汽流量应能调节。 .1.5.4与烟气接触的设备及部件均应充分考虑防磨、防堵和防腐措施,换热管材质应具备优良的换热 防磨和防腐蚀性能,并宜采用S31603和S22053等。

6. 2. 1一般规定

6.2.1.1材料的选择应满足工艺要求,选择经济、适用和使用寿命长的材料。 6.2.1.2管道材料应满足管道介质的要求。对于腐蚀性循环吸收液管道宜采用非金属或碳钢衬氟管道。 6.2.1.3循环吸收液管道阀门材质宜选用碳钢衬氟材质

本文件中所规定的烟气中各种物质的浓度均为标准状态下干烟气中的数值,并折算到对应排放标准基准氧含 值。

6.2.2.1金属材料宜以碳钢为主,所用钢材应符合GB/T699、GB/T3274和GB/T3077的规定。对 金属材料表面可能接触腐蚀性介质的区域,应根据不同部位的实际情况,衬耐腐蚀和磨损性强的非金 属材料。

6.2.2.2当以金属材料作为承压部件、非金属材料作为防腐部件时,应充分考虑非金属材料与金属材 料之间的粘接强度,承压部件的强度应满足非金属材料稳定附着所需的要求

3.2.3.1非金属材料用于防腐蚀和磨损,可选用玻璃鳞片树脂、玻璃钢、浇注料、塑料、橡胶、陶瓷类产品, 其适宜的使用部位见附录B。玻璃钢设备应符合HG/T20696的规定;玻璃鳞片防腐衬里应符合HG/T2640 的规定。

7.1.1烟气处理装置的高、低压用电电压等级应与焚烧主体工程一致 7.1.2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焚烧主体工程一致,

7.2.1配电二次接线宜布置在控制室内,并纳入分散控制系统。 7.2.2电气控制宜纳入分散控制系统。 7.2.3电气装备水平应与生产工艺相当。

7.2.3电气装备水平应与生产工艺相当。

7.3.1照明设计要求应符合GB50034的规定。 7.3.2室外的照明灯具,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54,应采用发光效率高的灯具。 7.3.3照明灯具安装方式应根据现场位置确定,采用吸顶、管吊、护栏式和壁式安装。 7.3.4活性炭区域应采用防爆设计,应符合GB50058、GB/T3836.15和GB12476.1的规定。有化 学腐蚀性物质的环境,还应考虑防腐设计。

4.4.1防雷和接地应符合GB50057、GB50169和GB50065

7.5.1电缆敷设应符合GB50217的规定。 7.5.2电缆敷设应进行电压降计算,电源电缆终端电压降不宜超过4%。 7.5.3电缆的保护导体选型应符合GB50054的规定。 7.5.4电缆敷设时其截面不应超过桥架截面的60%,电源电缆和控制电缆在同一桥架敷设时应采用隔 板隔离。

8.1.1烟气处理系统应采用集中控制,在控制室实现烟气处理工艺系统及其辅助系统的启停 况监视和调整、停机和事故处理。

8.1.2烟气处理系统宜采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PLC)或分散控制系统(DCS),其功能包括数据采 集和处理(DAS)、模拟量控制(MCS)、顺序控制(SCS)及联锁保护。

3.2控制方式及控制室

8.2.1全厂设一个控制室,包括机柜室、操作室和其它辅助室。现场仪表信号通过电缆传至机柜室内 的控制系统

2.3对不影响整体控制系统的辅助装置,宜就地控制;监视仪表和就地操作的设置需满足现场 求,但重要信息应送至控制室

8.2.4控制室应符合以下要求:

a)室内采用有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空调,无腐蚀性气体: b)室内设有火灾报警和手动消防设备; c)吊顶、墙面、门采用防火材料,控制室、机柜间地面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

8.2.5机柜间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地面采用防静电活动地板,活动地板下方净空500mm,吊顶距活动地板的净高不小于3. b)电缆在防静电地板下桥架内敷设; c)现场机柜室的门及通道的大小应允许室内安装的仪表盘及机柜的自由进入。

8.3.1测量仪表的设计,应符合GB50063的规定

8.3.1测量仪表的设计,应符合GB50063的规定。

a)烟气处理工艺系统在各种工况下安全、经济运行的参数; b)电动和气动阀门的开闭状态以及调节阀的开度; c)仪表和控制用电源、气源及其它必要条件的供给状态和运行参数; d)烟气处理电源系统及电气系统和设备的参数与状态检测; e)必需的环境参数。

8.3.3用于环境监测的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应提供通讯接口,向环境保护部门联网定

8.4.1热工保护系统的设计应有防止误动和拒动的措施,保护系统电源中断和恢复不会误发

量要的保护系统的一认元件应单独设直; b)重要的保护系统应有独立的I/O通道,并有电隔离措施; c)穴余的I/O信号应通过不同的I/O模件引入。 8.4.3保护用控制器宜采取穴余措施。

8.4.4输出的操作指令应优先于其它任何指令

热工报警由烟气处理控制系统实现,不设常规报警。热工报警应包括下列内容: a)热工保护动作故障:

a)热工保护动作故障:

CAMIE 09—2021 b)热工监控系统故障; c)热工电源、气源故障; d)辅助系统故障; e)主要电气设备故障; f)主要热工参数和电气参数偏离正常运行范围

AMIE09—2021 b)热工监控系统故障; c)热工电源、气源故障; d)辅助系统故障: e)主要电气设备故障; f)主要热工参数和电气参数偏离正常运行范围。

8.6.1顺序控制及联锁的功能应满足烟气处理系统的启动、停止及正常运行,并能实现在事 工况下的控制操作

8.6.2顺序控制应能完成以下功能

a)实现烟气处理系统的顺序启停; b)烟气系统与其相关阀门、电机的顺序控制、控制操作及试验操作; c)烟气系统与其相关的除尘器、干法脱酸、湿法脱酸的联锁控制; e)在发生局部设备故障跳闸时,联锁启动备用设备。 6.3就地控制设备应同时具备辅助装置的操作功能,

8.7.1模拟量控制应满足楚烧炉不同负荷阶段烟气处理系统安全经济运行要求。事故及异常工况下, 应设置相应的联锁保护措施。 8.7.2模拟量控制应对急冷塔烟气出口温度、除尘器压差、除雾器压差、湿法脱酸塔的pH值和电导 率、烟窗出口NOx、SO和HC等排放情况的全程监控。 8.7.3急冷塔烟气出口宜设置三个温度变送器。

3.9防护、防爆、防雷

8.9.1现场仪表的选用应满足现场的环境要求。电子式仪表应符合IP65的防护等级的规定;非电子 式仪表应符合IP55的防护等级的规定。 3.9.2所有现场安装的电子式仪表应根据危险区域的等级划分,有防爆要求的电子式仪表选用应符合 GB/T3836.15的规定,并提供产品防爆合格证。 8.9.3防爆区内仪表有本安型和隔爆型,宜优先采用本安型。 3.9.4 设置于户外的变送器宜进行防雷设计,其仪表回路宜设置浪涌保护器,并做良好的屏蔽及接地 处理

GB/T 14251-2017 罐头食品金属容器通用技术要求常见危险废物楚烧烟气处理技术

A.1危险废物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进入余热锅炉换热降温,烟气温度降至500℃~550℃,余热锅 沪上设SNCR脱硝装置以脱除焚烧产生的NOx。经脱硝后的烟气进入急冷塔喷水降温,烟气温度在 内降至200℃以下。从急冷塔出来的烟气进入干法脱酸塔装置,与喷入的活性炭、小苏打/消石灰等 药剂充分混合,吸附二嗯英及重金属,并脱除部分酸性气体。喷入的药剂随烟气进入袋式除尘器,在 惠袋表面形成结构膜,并再次进行脱酸及吸附反应。经袋式除尘后的烟气通过引风机增压后,依次进 (一、二级湿法脱酸塔进行脱酸。湿法脱酸后的烟气通过烟气加热器升温并经烟窗达标排放,见图A.1。 飞灰集中收集并由有资质单位最终处理。废水送至用户的双效或三效蒸发系统集中处理

图A.1常见危险废物梵烧烟气处理工艺

T/CAMIE 092021

GB 4789.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B.1非金属材料使用部位见表B.1

表B.1非金属材料使用部位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标准 危险废物楚烧烟气处理技术要求 T/CAMIE 09—2021 开本880×12301/16印张1字数21.8千字 2021年9月第一版2021年9月第一次印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