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1/T 0024-2022 传统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DB1501/T 0024-2022 传统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27525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501/T 0024-2022 传统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技术规范.pdf

6.2.1.2接闪器的材料规格、结构、最小截面积和安装方式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6.2.1.3安装在传统建筑顶的大尺寸金属物应就近与接闪器相连接。 6.2.1.4传统建筑屋顶上的铁刹、金属链、宝顶和金属屋面等金属导体,其材质和规格符合GB50057 规定时,可作为接闪器 6.2.1.5传统建筑侧击雷保护措施应符合表2要求。 6.2.1.6对于高度大于60m的传统建筑,其高度的80%以上且超过60m的部位应按屋顶进行防雷保 护

表2各级传统建筑防侧击雷保护要求

首次检测,应检查接闪器的安装和敷设方式, 并检查屋面金属构件和较大金属物体的情况。 计算建筑是否处于防直击雷装置保护范围内DB21T 2229.1-2014 机动车驾驶人实际道路考试管理系统第1部分:平台技术要求,是否能对突出屋顶的非导体饰物等装置进行有 保护范围可采用滚球法和网格法确定,并符合GB51017的规定

DB 1501/T 00242022

6.2.2.3检查接闪器的材料规格、最小截面积、是否满足6.2.1.2的规定。 6.2.2.4检查接闪器及其固定支架是否符合GB/T21431的规定。 6.2.2.5检查接闪器位置及高度,其水平导体距屋顶高度不宜小于0.15m,垂脊、脊的接闪带端头 处应向上翘起并向外伸延不小于0.15m。 6.2.2.6检查独立接闪器与建筑的距离,其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 6.2.2.7测量建筑实际高度,判定其是否需要防侧击雷保护措施,其措施是否符合6.2.1.5的规定。 6.2.2.8测试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过渡电阻阻值不应大于0.2Q2。 6.2.2.9检查接闪器是否直接安装在由易燃材料构成的屋顶上,若安装则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接闪器通常需要距其表面0.15m以上,且防雷部件(含支架)不能直接与易燃材料接触: 接闪器导体层面投影的两侧至少各外延0.5m范围内的易燃物上覆盖不可燃物,接闪器安装在 不可燃物上。 6.2.2.10接闪器是否在可燃材料构成的屋顶上安装,若安装其支撑架应采用隔热层与可燃材料之间 隔离,且应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非贴邻时,其空间间隔不小于50mm; 贴邻时,其不可燃绝缘垫层厚度不小于3mm

非贴邻时,其空间间隔不小于50mm; 贴邻时,其不可燃绝缘垫层厚度不小于3mm

6.3.1.1引下线的材料规格、结构、最小截面和安装方式等应符合GB5005

3.1.1引下线的材料规格、结构、最小截面和安装方式等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3.1.2引下线的间距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

6.3.1.3单体传统建筑的专设防雷引下线数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单体传统建筑的专设防雷引下线数量

6.3.1.4固定支架的安装间距应符合GB51017的规定,在转角处应增设固定支架。 6.3.1.5引下线上端与接闪器连接,下端与接地装置连接,在贴邻木质构件处可采用压接和螺栓等机 械方式连接

DB 1501/T 00242022

6.3.1.6引下线均应通过连接件与接地装置进行连接,并设断接卡作为接地电阻的测试装置,断接卡 设置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6.3.1.7专设引下线应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措施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5.3.1.8在木结构上敷设引下线时,引下线的金属支撑架应采用隔热层与木结构之间隔离。 6.3.1.9引下线经过木质构件时,与木质构件的间距不宜小于0.05m。 6.3.1.10专设引下线距出人口或人行道边的距离不宜小于3m,

6.3.2.1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材料规格、最小截面是否符合6.3.1.1的规定。 6.3.2.2检查专设引I下线及其固定支架是否符合GB/T21431的规定。 6.3.2.3检查专设引下线的间距是否符合表3要求,数量是否符合表4要求,当不能满足表3要求时, 可考虑其山墙等处引下线计人建筑引下线,计算其平均间距是否符合表3要求。 6.3.2.4测试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性能,其过渡电阻不应大于0.2Q。 6.3.2.5测试单根引下线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第一级防雷传统建筑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 Q,第二级防雷传统建筑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Q2。 6.3.2.6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6.3.1.7的规定 6.3.2.7检查专设号1下线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是否符合6.3.1.8的规定。 6.3.2.8检查专设引I下线距地面2.7m及以下的导体的隔离措施,应至少采用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 隔离或具有同等绝缘功能的其他绝缘材料隔离。 6.3.2.9检查专设引下线设置在传统建筑的主要出入口、经常有人通过或停留的场所时,是否采取人 身安全保护措施

6.4.1.1接地装置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6.4.1.2单体传统建筑中存在多种系统的接地装置时,宜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共用接地体的接地电阻 立为各系统要求接地电阻的最小值。不同系统的接地装置相互连接时,接地装置之间应有不少于两根导 体作可靠连接。 6.4.1.3独立设置的接闪器,其接地装置距建筑物基础或台基的距离不应小于3m。 6.4.1.4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极埋深不宜小于0.5m。 6.4.1.5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装置距传统建筑的出人口处及人行道不宜小于3m

6.4.2.1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结构形式、安装位置 以及埋深深度,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6.4.2.2检查接地装置的防跨步电压措施是否符合GB50057的规定。 5.4.2.3测量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冲击接地电阻值可按照GB50057的规定进行换算,第一级 防雷传统建筑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Q2,第二级防雷传统建筑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2。 6.4.2.4检查人工接地装置是否满足6.4.1.4规定。 5.4.2.5测量土壤电阻率应符合GB/T21431的规定

6.5.1.1第一级防雷传统建筑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6.5.1.2第二级防雷传统建筑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6.5.1.3传统建筑内电子设备的等电位连接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6.5.1.4等电位连接导体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DB 1501/T 00242022

6.5.2.1检查由室外进入传统建筑内的金属部件、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金属门窗等金属物,是 否就近与接地装置或等电位连接端子作等电位连接,测试其过渡电阻,阻值不应大于0.2。 5.5.2.2检查金属管道、部件、装置及内部系统与防直击雷装置之间的安全隔离距离,当实际间距小 于安全隔离距离时,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之间应做等电位连接,安全距离应按照GB51017确定。 6.5.2.3检查等电位连接导体是否符合6.5.1.4的规定。 6.5.2.4检查传统建筑的金属管道、构件等金属物品的导电部分是否与防雷装置作绝缘隔离,无法隔 离时应与防雷装置作等电位连接

6.1.1电浦保护的安装和选择应符合GB50057的规定。 6.1.2当传统建筑内设有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子系统时,应采取防电涌侵入和雷击电磁脉冲的措 6.1.3在电子系统的室外线路采用金属线引人传统建筑物时,应在其引人的终端箱处装设电涌

应按照GB/T21431的规定进行检查、并依照GB/

DB 1501/T 00242022

附录A (资料性)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定位 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位置时,受保护建筑上任何一点均不与球体球面区域相接触,可判定接闪 器的位置合适。当在建筑屋顶设置多接闪杆时,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杆不同间距时,接闪杆的最低高度 见表A.1

附录A (资料性) 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和定位

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器的位置时,受保护建筑上任何一点均不与球体球面区域相接触,可判定 的位置合适。当在建筑屋顶设置多接闪杆时,采用滚球法确定接闪杆不同间距时NB/T 10449-2020 智能终端现场检验规范,接闪杆的最低 表A.1。

表A.1接闪杆的最低高度

DB 1501/T 00242022

表B.2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

DB1501/T0024—2022表B.3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项目序号分项检测内容连接导体过渡电阻单项意见12金属3管4线51等大电2型位3金连4属接5物1其2他3金4属5物备注防雷装置评价检测员校核员现场负责人10

DB 1501/T 00242022

JJF 1419-2013 浮标式氧气吸入器型式评价大纲表B.4防雷装置检测原始记录表

表B.5防雷装置检测现场评估报告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