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1303-2018 船厂工业地坪设计标准.pdf

GB 51303-2018 船厂工业地坪设计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 5130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9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72925
VIP资源

GB 51303-2018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 51303-2018 船厂工业地坪设计标准.pdf

式中:%地坪结构重要性系数,按本标准表3.1.5采用; S一一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持久设 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应按作用的基本组合计算; R一地坪结构的抗力设计值; R(·)一一地坪结构的抗力函数; f。、f一一混凝土、钢筋的强度设计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采用; a一 地坪儿何参数的标准值,当儿何参数的变异性对结构 性能有明显不利的影响时,应增减一个附加值。

变形应按荷载标准组合的效应计算,其计算值不宜超过表3.1.7 规定的允许值。

.1.7地基沉降与地坪面层竖向变形允许值(mm)

注:括号内的地基沉降允许值适用于车间内地坪DB13T 1426-2011 白竹炭粘胶短纤维

3.1.8钢筋混凝土地坪面层的裂缝宽度应按荷载准永久组合,井 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效应计算,除特殊要求外,裂缝最大裂缝宽度 不宜超过0.4mm。 3.1.9地基承载力验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50007的规定执行。 3.1.10地坪结构设计应根据地基状况、工艺使用功能要求、室内 外环境和裂缝控制要求等因素,以及施工技术水平和实际施工条 件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地坪结构和构造措施。

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效应计算,除特殊要求外,裂缝最大裂缝宽度

3.2.1地坪结构承受的荷载和作用应包括活荷载、地坪结构自重 以及温度作用等。 3.2.2地坪活荷载的作用范围、方式、频度和持续时间等,应根据 使用要求、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针对不同生产区域确定。 3.2.3直接支承在地坪上的机械设备、材料和加工件等,宜按其 支承条件分为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

3.2.4各种流动装卸机械的支腿压力以及各种搬运车辆的轮

3.2.5装焊地坪设计时,应按工艺提出的上拨力要求,对地坪预 埋件的承载力进行计算。

3.2.6地坪结构计算应考虑各荷载工况,并应按最不利荷载组合

3.2.6地坪结构计算应考虑各荷载工况,并应按最不利荷载组合 进行设计。

3.2.7钢筋混凝土地坪设计宜考虑温度作用效应,计算分析时宜

1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分项系数均应取1.0; 2地坪面层承载力验算时,活荷载和温度作用的分项系数应 分别取1.3和1.4; 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活荷载与温度作用的分项系数 应取1.0。

3.3.1钢筋和混凝土的选用及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链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当地坪处于腐蚀环境时, 材料的性能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的规定。

3.3.1钢筋和混凝土的选用及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

3.3.2素混凝土地坪和钢筋混凝土地坪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

凝土地坪当采用的钢筋强度等级不低于400MPa时,混凝土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C25。 3.3.3混凝土地坪应优先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00MPa的钢筋, 也可采用HPB300级钢筋。 3.3.4沥青的选择应根据气候条件、面层结构、施工工艺等因素, 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确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 验收规范》GB50092的规定。

3.3.5沥青混凝土骨料级配应符合表3.3.5的要求

表3.3.5沥青混凝土骨料级配

3.3.6联锁块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路面砖》GB 28635的规定,联锁块的抗压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50。 3.3.7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宜按现场试验资料确定,当 无现场试验资料时,也可按表3.3.7取值

表3.3.7基层材料的回弹模量和泊松比

注:1粒料基层下为地基时,如表中模量值大于5倍地基回弹模量,宜按5倍地基 回弹模量取值:

2括号内混避土基层回弹模量适用于已开裂情况

应力相对应的回弹模量作为设计参数,当无现场试验资料时,可按 下列规定确定:

注:1为土塑性指数:

3.4.1地坪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宜与船厂主体建筑工程勘察同时 进行,并可根据已有的工程地质资料或工程经验简化察阶段。 3.4.2岩土工程勘察时,应采用与场地的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先进 察技术手段,查明岩土层的空间分布,为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 各类岩土参数。对软土、填土、土岩组合地基及风化岩和残积土, 尚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 1软土应查明其成因类型、理藏条件、层理特征,水平与垂直 向的均匀性、渗透性,软土的固结历史,强度和变形特征随应力水

平的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破坏环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程度等; 2填土应查明其物质组成成分、堆积方式、堆积年限、均匀 性、密实度、压缩性和湿陷性、膨胀性等,当为压实填主时,应查明 其压实系数; 3岩组合地基应查明其成因、组成、均匀性、变化规律、地 层界面等; 4风化岩和残积土应查明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地质界 面等。 3.4.3详细勘察的勘探孔宜沿地坪的周边、角点及中心布置。 3.4.4详细勘察勘探孔的间距和数量,应根据地坪类型及地基处 理的要求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素混凝土地坪及钢筋混凝土地坪,勘探孔间距宜为30m~ 50m; 27 沥青地坪、联锁块地坪、碎石地坪,勘探孔间距宜为40m~ 60m; 31 地坪面积小于250m时,勘探孔数量不宜少于4个; 4采用地基处理时,尚应符合相应地基处理方法的勘察孔距 要求; 5当主要受力层或有影响的下卧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勘探 孔,查明其变化; 6控制性勘察孔的数量应为勘探孔总数的1/3~1/6。 3.4.5详细勘察的勘探孔深度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采用天然地基的地坪,一般性勘探孔深度应查明地基主要 受力层分布,且穿过浅部淤泥质软土层; 2地基需处理时,应符合相应地基处理方法的勘察孔深 要求; 3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地基沉降计算要求。 3.4.6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

平的变化规律,以及结构破环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程度等; 2填土应查明其物质组成成分、堆积方式、堆积年限、均匀 性、密实度、压缩性和湿陷性、膨胀性等,当为压实填土时,应查明 其压实系数; 3岩组合地基应查明其成因、组成、均匀性、变化规律、地 层界面等; 4风化岩和残积土应查明其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地质界 面等。

价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察孔的数量,应占探孔 总数的1/31/2; 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 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 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 3.4.7地下水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查明地下水类型及理藏条件等水文地质条件; 查明环境水、岩土体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3.4.8 地基土工程特性指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场地的岩土条件及设计要求采用适宜的原位测试方 法和室内试验项目; 2岩土参数应按工程地质单元或层位进行统计,并综合下列 因素评价其可靠性和适宜性: 1)取样和试验方法及其他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不同测试方法结果的分析比较; 3)原位测试结果应结合地区经验应用; 4)岩土参数的测试方法应与计算模型相匹配。 3.4.9详细勘察报告应闸述场地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提供地坪 设计、施工所需的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除常规试验项目外, 尚应提供地基土回弹模量及泊松比,并应对相关岩土工程向同题作

价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察孔的数量,应占探孔 总数的1/31/2; 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 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 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

3.4.7地下水的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

3.4.10施工阶段发现异常情况或地质条件复杂需进一步查明地

质条件时,应进行施工勘察。

4.1.1地坪结构应按使用条件、地基条件等选择面层、基层和过 渡层(图4.1.1)。各类地坪的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面层下宜设置低强度等级的素混凝土过渡层, 过渡层下依次设置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 2沥青混凝土面层下应设置沥青碎石或级配碎石过渡层,过 渡层下依次设置刚性或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沥青混凝主面层 顶面应设置沥青表面处治层,面层与过渡层之间应设置透层沥青, 过渡层下应设置单层沥青表面处治下封层; 3联锁块面层下应设置砂过渡层,过渡层下依次设置刚性或 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 4碎石面层下应依次设置刚性或半刚性基层和柔性基层

1一联锁块:2一砂过渡层; 1一碎石而层:2一刚性或半刚性基层; 3一刚性或半刚性基层;4一柔性基层; 3一柔性基层;4一地基;5一侧石 5一填缝材料;6一地基:7一侧石 图4.1.1地坪结构典型组合

图4.1.1地坪结构典型组合

4.1.2当地基承载力较高且荷载不大,或地基为岩石且较为平整 时,混凝土地坪可不设基层,将过渡层直接置手地基上。 4.1.3冻土地区的室外地坪总结构层厚度应大于当地最大冻土 深度的75%,并不应小于500mm。当不能满足时,可在基层与地 基之间铺设压实系数不小于0.94的非冻胀材料。 4.1.4临时地坪可采用碎石地坪或其他合适类型的地坪

4.2.1 地坪面层表面应平整,强度、刚度和耐久性应满足使用 要求。

2地坪面层材料宜按表4.2.2选用

表4.2.2地坪面层材料适用范围

注:表示适用.○表示不适用。

4.2.6联锁块面层宜采用长200mm~250mm、宽100mm~

4.3.1过渡层的材料应根据面层和基层的类别选用,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面层下,宜设置厚度不小于60mm、强度等级 C15的混凝土过渡层: 2沥青混凝土面层与刚性或半刚性基层之间宜设置60mm~ 100mm厚沥青碎石或粒径为0.6mm~16mm的级配砂石过 渡层; 3 联锁块面层下,宜设置厚度为30mm~50mm的砂过 渡层。 4.3.2基层应按面层类别及所承受的荷载条件选择,并应满足强 度、刚度和扩散能力的要求。 4.3.3基层可以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半刚性

4.3.4基层的构造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层内各分层的厚度不宜小于150mm; 2 基层内各分层的材料强度和刚度宜自上而下逐渐递减; 3 沥青混凝土地坪和联锁块地坪下部的基层,回弹模量不宜 低于150MPa。 4.3.51 位于压实填、黏性土、粉土及级配不良的砂石地基上的基 层应采用柔性基层,柔性基层与地基的回弹模量比宜为2.5~12.5。

4.4.2当填土地基不满足要求时,应根据荷载、填土厚度、填土性

质和场地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地基处理,并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79的相关规定。 4.4.3高压缩性以及欠固结土地基,应考虑自重及填土产生的固 结沉降对地坪产生的不利影响。 4.4.4土岩组合地基应在岩石项面铺设褥垫层,褥垫层可采用碾 压碎石、炉渣、中砂、粗砂、土夹石等材料。 4.4.5水力冲填形成的填土层,不可直接应用,应进行地基处理 使其满足承载力与变形要求,

1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地坪结构的面层进行应力分析 时,宜选用文克尔地基上的多层板模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 计算; 2联锁块地坪面层竖向变形宜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或弹性 层状体系理论进行计算; 3地坪结构采用其他简化的近似计算方法时,应有理论或试 验依据,计算结果的精度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5.1.3地基沉降计算与地基承载力验算时,应按地坪结构各层的 名义扩散角将地坪荷载换算为地基名义压应力(图5.1.3)。地坪 各层的名义扩散角6可按表5.1.3采用

.3地坪各层名义扩散角

注:1地坪荷载按各层的名义扩散角逐层换算至地基顶面

玉应力计算时,可将地坪面层、过渡层视为组合均质连续体

图5.1.3荷载作用下地坪的地基名义压应力 1一面层(含过渡层);2一基层1;3一基层;:4一地基; B一地坪上荷载作用宽度;L;一地坪各层按名义扩散角计算的压应力扩散宽度: 发

图5.1.3荷载作用下地坪的地基名义压应力 1面层(含过渡层):2一基层::3基层:4一地基:

5.1.4按地基名义压应力计算地基沉降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采用分层总和法进行计算。 5.1.5荷载作用下地坪地基顶面的地基名义压应力不应大于地 基承载力特征值。 5.1.6分析地坪结构的面层应力和竖向变形时,可不计入地坪面

5.1.6分析地坪结构的面层应力和竖向变形时,可不计入地坪面

5.2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地坪

5.2.1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地坪结构的计算模型,宜选用文克 尔地基上的多层板模型(图5.2.1)

5.2.1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地坪结构的计算模型,宜选用文

尔地基上的多层板模型(图5.2.1)

地基上的多层板模型(图5.2.1)。

图5.2.1文克尔地基上的多层板计算模型 1一面层;2一过渡层;3一基层2:4一基层:5一地基: Ee、Ue、hc一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地坪面层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厚度: E/、Ui、h;一过渡层与各基层材料回弹模量、泊松比与厚度;回弹模量可依据地坪 选用的材料,按本标准第3.3.7条规定确定; K,K,一分块地基弹簧刚度,按本标准第5.2.3条确定

图5.2.1文克尔地基上的多层板计算模型 1一面层;2一过渡层;3一基层2;4一基层:;5一地基; Ee、Ue、hc一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地坪面层弹性模量、泊松比与厚度: E/、Ui、h,一过渡层与各基层材料回弹模量、泊松比与厚度;回弹模量可依据地坪 选用的材料,按本标准第3.3.7条规定确定; KK,一分块地基弹簧刚度,按本标准第5.2.3条确定

5.2.2采用文克尔地基上的多层板模型时.地基弹性参数应以各

式中:K 地基总弹簧刚度(MN/m); 力 地基名义压应力(MPa); Si.max 按照划分的地坪分块及地基名义压应力力,采用分层 总和法计算的分块最大沉降值。 4作用在分块范围内地基顶面的等效地基名义压应力Ps.i, 应以相应分块沉降值S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Krk.i 2Km.

式中:K, 一分块地基弹黄刚度(MN/m)。 5.2.3采用弹性有限元方法分析面层应力时,计算模型宜符合下 列规定: 1有限元计算宜采用实体模型(图5.2.3)进行分析。 2地坪结构模型应按照面层至基层底面分层建立,计算模型 的范围及边界约束宜符合下列规定: 1)荷载作用中心点到地坪自由边界距离小于15B~20B 时,模型的边界应建至地坪自由边界; 2)荷载作用中心点到地坪自由边界距离天于15B~20B 时,模型的边界至荷载作用中心点不小于15B20B; 3)地基对地坪结构的支承约束采用本标准第5.2.2条确定

的分块地基弹簧模拟。 3荷载作用点或计算点附近有限元模型的单元划分应加密

5.2.4钢筋混凝土及素混凝土地坪面层承载力验算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地坪的面层承载力验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 疑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的受弯构件执行; 2素混凝土地坪的面层拉应力应小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 设计值f。 5.2.5钢筋混凝土地坪面层的温度应力宜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 计算。 5.2.6金 钢筋混凝土地坪的面层裂缝宽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进行验算。

5.3.1联锁块地坪面层竖向变形可按弹性层状理论进行简化计 算,简化计算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算,简化计算假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弹性层状体系模型假定各层材料可视为在水平方尚无限 延伸的均质、各向同性材料,各层分界线上位移完全连续。面层和 基层材料在竖向有一定厚度,地基通常视为弹性半无限体。各层 的弹性参数以回弹模量E,和泊松比,表征。 2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时可将多层体系等效换算为三层 体系,自上而下分别为联锁块等效面层、等效基层及地基层,接本 标准第5.3.4条简化公式计算。 5.3.2联锁块地坪可将面层块体和砂过渡层等效成当量回弹模 量为3000MPa、泊松比为0.3的均质连续等效面层。 5.3.3基层回弹模量值可按本标准第3.3.7条确定,地基回弹模 量可按本标准第3.3.8条确定。 5.3.4计算联锁块地坪面层竖向变形时,多层弹性体系各基层可 换算为与项部基层回弹模量相同的等效基层。等效基层的换算厚 座可护下进得计管

5.3.4计算联锁块地坪面层竖向变形时,多层弹性体系各基层可

式中:He 地坪等效基层换算厚度(mm); h; 地坪各基层厚度(mm); E; 地坪各基层回弹模量(MPa): E2 过渡层下顶部基层的回弹模量( n 总层数。

5.3.5联锁块地坪在单点荷载作用下的面层竖向变形值,可按下 列简化公式进行计算:

列简化公式进行计算:

W=k,k2 2po0 Eceq f(W) n. Heq E。E2 (W) 8 0 Eeea E.

po 地坪面层上的荷载(N/mm): 0 一等效圆形均布荷载半径(mm),按本标准第5.3.6条 确定; f(W) 地坪面层竖向变形系数,按本标准第5.3.7条确定; ki 一与计算点和荷载中心点间距离相关的修正系数,按本 标准第5.3.8条确定; 不同地基条件的综合修正系数.接本标准表5.3.9取值; Eo 地基回弹模量值(MPa),按本标准第3.3.8条确定。 Ecq 等效面层的当量回弹模量(MPa),按本标准第5.3.2 条确定。

5.3.6作用在地坪上的各类荷载,应根据荷载在地坪上的支承条

5.3.6作用在地坪上的各类荷载,应根据荷载在地坪上的支承条 件,简化成等效圆形均布荷载,等效圆形均布荷载的半径可按下 列方法确定:

1荷载在地坪上的支承面为近圆形或为长宽比小于2的矩 形时,可按面积相等原则按下式进行等效计算:

式中:一等效圆形均布荷载半径(m); A一一荷载在地坪上支承面的面积(m)。 2荷载在地坪上的支承面为长宽比不小于2的矩形或具有 复夏杂几何形状时,可接面积相等、形状相似的原则划分成若干个荷 载计算单元,分别接公式(5.3.6)等效成若干个圆形均布荷载。 5.3.7联锁块地坪面层竖向变形系数f(W),可接下列公式进行 计算:

(W)=0.766 +0.856 +3.3 5i Heq/8 h/8 =2exp exp 53 54 E 0. 814 E2 0. 06 2=0.08X E E

3=10X F 8.16 0.007 $=0.37 In(E./E..) (E,/E...)?

式中:51、52、53、54 一计算参数。 5.3.8与计算点和荷载中心点间距离相关的修正系数k1,可按 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r一计算点和荷载中心点间的距离。 5.3.9不同地基条件的综合修正系数k可按表5.3.9采用。

表5.3.9综合修正系数kz

注:Eo—地基回弹模量值(MPa),按本标准第3.3.8条确定;

po——地坪顶面作用的荷载。

po——地坪顶面作用的荷

6.1素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地坪

6.1.1地坪温度变形缝和沉降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素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地坪面层尺寸较大时,宜设置纵横 向温度变形缝。温度变形缝可分为缩缝和伸缝。室内外不同环境 条件下,温度变形缝最大间距宜符合表6.1.1规定

表6.1.1温度变形缝最大间距(m)

2室外地坪温度伸缝应设置在排水坡的分水线上,不得设置 有液体流经或积聚低洼处。 3地坪沉降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柱基或厂房内大型设备基础采用浅基础时,其与 地坪之间宜设沉降缝;当采用桩基础时,其与地坪之间 应设置沉降缝。 2)平板车轨道、龙门吊及半龙门吊地轨、地面管沟宜单独设 置基础,当采用浅基础时,其与地坪之间宜设置沉降缝; 当采用桩基础时,其与地坪之间应设沉降缝。 4地坪的温度变形缝和沉降缝的设置宜与主体建筑的结构 位置一致。

.1.2缩缝、伸缝及沉降缝的构造应符合下

钢筋混凝土地坪的纵横向缩缝宜采用平头缝:纵横向伸缝

3沉降缝宽度宜为20mm~30mm,缝内用柔性材料嵌 缝。 6.1.3 地坪的缩缝或伸缝宜设置传力杆,传力杆的设置应符合下 列规定: 1传力杆应采用Q235B圆钢; 2最外侧传力杆距自由边或另一方向变形缝距离宜为 150mm~250mm; 00

1 传力杆规格间距可按表6.1.3选用。

表6.1.3传力杆规格间距

6.1.4不同厚度混凝土面层交接处,应采取变厚度平缓过渡(图 6.1.4)。当相邻面层厚度比hl/h2天于1.0且小于或等于1.4 时,可采用图6.1.4按缩缝或伸缝处理;大于1.4时,可采用图 6.1.4(b)按伸缝处理

图6.1.4不同厚度混凝土面层过渡

5.1.5系混凝土面层的边缘及角宜配置构造钢筋(图 构造钢筋宜符合下列规定: 1面层边缘处下部宜配置通长构造钢筋,钢筋伸至板端时向 上弯起。钢筋根数不应少于3根,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宜 为50mm。 2面层角隅处不小于1500mm×1500mm范围内上部应设 置钢筋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大于150mm

图6.1.5素混凝土面层构造配筋 分布钢筋:2一纵向构造钢筋:3一横向构造钢筋;4一钢筋网片

1板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20mm;板底钢筋的保护 层厚度,当板底有素混凝土垫层或半刚性基层时为40mm,当为其 他材料基层时为70mm; 2板面和板底每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少于0.15%,钢筋间 距不宜大于20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3板边和板中钢筋应根据计算结果分别配置; 4板边或变形缝角处应配置加强钢筋,配筋方式宜符合本 标准第6.1.5条规定。 #

6.1.7装焊地坪预埋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预理件可分为T学钢条形预理件和单块矩形预理件。 2 预埋件的种类、布置形式(图6.1.7)和间距等应满足工艺 使用要求。

3预理件截面及锚筋应接受力由计算确定,有接地要求时并 应满足接地电阻要求

图6.1.7装焊地坪预埋件布置示意图 1一T字钢条形预埋件:2一单块矩形预埋件

JG/T 331-2011 建筑幕墙用氟碳铝单板制品6.2沥青混凝土地坪

6.2.1沥青混凝土面层顶面应设置单层沥青表面处治层;面层与 过渡层之间应设置透层沥青。刚性或半刚性基层顶面应设置单层 沥青表面处治层作为下封层。 6.2.2单层沥青表面处治层厚度8mm14mm,沥青用量1kg/m²~ 1.5kg/m,撤布粒径小于15mm石屑。 6.2.3 沥青混凝主地坪的外边缘应设置侧石。侧石应有足够理 深,宽度宜为100mm~150mm。

6.2.4沥青混凝土装焊地坪预埋件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梁

6.2.5沥青混凝土装焊地坪理件形式、布置及T字钢条形预理 件和单块矩形预埋件构造应符合本标准第6.1.7条规定。 6.3联锁块地坪、碎石地坪 6.3.1联锁块地坪块体周边应设置2mmX2mm倒角,块体之间 的接缝应严密,接缝宽度不宜大于5mm。 6.3.2联锁块及碎石地坪外边缘均应按本标准第6.2.3条规定 设置侧石。

6.3.3碎石地坪应布置排水沟

7.1.1地坪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根据勘察报告和地坪设计选 择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 7.1.2施工单位在地坪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CNAS-CC121:2013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并应向作业 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7.1.3地坪施工前应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或降水措施。 7.1.41 前一分项工程未验收合格不得进行后一分项工程的施工。 7.1.5 地基施工或处理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地坪基层施工,防止 地基土被水浸泡。

7.2.1填土应分层压实,下层填土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 筑。填土宽度每侧应比设计规定宽500mm。每层虚铺厚度和压 实遍数应符合表7.2.1的规定。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