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407-2019 水电水利工程竖井斜井施工规范.pdf

DL/T 5407-2019 水电水利工程竖井斜井施工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L/T 5407-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8.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72519
VIP资源

DL/T 5407-2019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L/T 5407-2019 水电水利工程竖井斜井施工规范.pdf

1.0.1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竖井斜井施工技术要求,保障工程质 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竖井斜井施工。 1.0.3应积极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信息化技术水平。 1.0.4竖并斜井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1.0.1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竖井斜井施工技术要求,保障工程质 量和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水电水利工程竖井斜井施工。 1.0.3应积极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不断提高施工机械化、信息化技术水平。 1.0.4竖并斜井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DL / T 5407 2019

GB/T 26150-2010 免洗红枣2.0.1 坚并 vertical shafi

倾斜角度超过75°的洞并式地下通道称为竖并

2.0.2 斜并 inclined shafi

具有一定倾斜角度α(6°~75°)的洞并式地下通道称为斜并, 斜井分为缓斜井和陡斜井。一般6°<α≤48°称为缓斜井、48°<α ≤75°称为陡斜井。

按照设计开挖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施工方法。 2.0.4液压伞钻法hydraulicumbrelladrillerconstructionmethod 采用液压伞钻全断面自上而下一次成形的施工方法,

先开挖较小断面导井,再自上而下进行全断面扩挖、利用导 井溜渣的施工方法。导井开挖有正导井、反导井、正反导井结合 的施工方法。

利用反井钻机自上而下先钻导孔再利用扩大力盘自下而上钻 扩成井的施工方法。

7 爬罐法 raise climber excavatid

利用爬罐设备沿轨道升降作业,对竖井斜井进行自下而上 挖成井的方法。

自上而下一次钻孔,自下而上依次爆破,并底集渣的开挖, 工方法。

DL/T 5407 2019

3.1.1施工前,应收集以下资料: 1设计文件,包括工程规模、特点。 2地质、水文资料。 3合同文件。 4标准规范,包括技术标准、安全标准。 5相关法律、法规。 3.1.2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文件及地质、水文资料等进行施 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施工布置、辅助设施、施工方 法、进度计划、资源配置、安全质量保证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 3.1.3应结合工程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水保措施,不断 改善劳动条件,提高文明施工水平。 3.1.4对于危险性较大的施工作业应制定专项安全方案,并进行 安全、技术交底。 3.1.5对处于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或直径较大及并深较深的竖并斜 并,应对围岩稳定进行安全监测,及时反馈监测信息。 3.1.6开挖过程中应通过钻探、监测等方式开展地质资料的收集 主要包括:竖井斜井井口处的边坡稳定条件以及浅埋、傍山、深 沟和高水头地段山体的稳定性、揭露井段的地质素描及超前钻 探地质资料等。

.1施工前应结合总进度、总布置要求,进行生产及生活设施

场内交通、风水电系统、通信系统等规划布置。应建立测量控制 基准坐标,完成现场施工清障和场地平整工作,并应建立现场试 验室,开展现场相关试验检测工作。

冷、高海拔、高地热、高地应力、有害气体或放射性元素等, 择适宜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对不良工程地质和复杂水文地 地段应有专项施工措施。

附近最小风速不得低于0.15m/s,最大风速不超过4m/s,并根据 海拔高程和井内温度进行修正。反导井和超过一定深度的正导井

可引排至集水开后集中抽排。浦水和淋水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 3.2.5施工供电系统宜形成两回路供电。任一回路断电时,另 回路宜能担负施工区全部用电负荷。不能形成两回路供电的,应 有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当满足通风、排水和撤出人员的需要。 3.2.6并洞内供配电设施、设备宜具备防水功能。照明应采用安 全电压,照度符合要求。 3.2.7并上并下应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有条件时,宜采用“信息 化安全监控预警系统”。

3.2.7并上并下应有可靠的通信联络,有条件时,宜采用“信息

3.3.1施工测量及资料整理应执行《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 工技术规范》DL/T5099和《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 5173的相关规定。 3.3.2施工测量应包括洞外控制测量、贯通测量设计、洞内控制 测量、洞口放样、开挖放样、设备定位、轨道放样、贯通误差测

3.3.1施工测量及资料整理应执行《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 工技术规范》DL/T5099和《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 5173的相关规定。

测量、洞口放样、开挖放样、设备定位、轨道放样、贯通误差 量、中间验收测量、衬砌放样、竣工验收测量等工作。

3.3.3施工前应根据斜并、竖并的设计中心线,拟定平面

DL/T54072019

3.3.4施工前应进行贯通测量设计,贯通测量极限误差、中误差 及分配原则执行《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和《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L/T5173的相关规定, 其相向开挖长度应包括支洞长度,以及传递到竖井、斜井各种平 洞的长。实际贯通面宜布置在竖并、斜并及其可延伸的范围内。 3.3.5,洞外、洞内控制测量应按照如下要求执行: 1施工前应设置近并控制点,以基本导线的精度进行施测, 基本导线边长宜近似相等,直线段不宜短于200m,曲线段不宜 短于.50m,导线边距设施不宜小于0.2m;施工导线宜50m布设 一点,每200m应与基本导线附和。

DL/T54072019

4反并测量时应配备拐弯目镜。采用电子照准时宜同时通过 望远镜进行观测、校核。 3.3.6施工放样按下列要求进行: 1开挖轮廓点放样时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测量中误差限 差平面、高程均为土50mm;混凝土衬砌轮廓点放样时相对于 邻近控制点的测量中误差限差平面、高程均土20mm;轨道线 路中心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测量中误差限差平面、高程为 土10mm,轨道中心线相对于线路中心线平面限差为土2mm, 同里程轨道顶部高程限差为土2mm;斜井、竖井模板台车两端 中心点与中线平面限差为土5mm,台车两端隧洞结构断面中心 点高程限差土3mm,曲线段台车长度与其相应曲线的矢距限差 为±5 mm。 2竖并开挖与衬砌的施工放样,可采用重锤(重锤接力)、 激光投点仪或光学投点仪等进行,大断面竖并还可采用全站仪坐 标法等。 3斜井开挖和衬砌的施工放样可采用全站仪、激光定向仪等 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应用TAPS非接触自动极坐标测量系统、 全站仪坐标法、激光定向技术等。 4峻工断面测量的间距宜为5m,断面变化较大的部位可适 当加测。斜井断面宜根据不同情况测设水平、铅垂或径向断面 断面间距可通过斜长换算。

3.3.6施工放样按下列要求进行

3.4.1反井钻机、爬罐、伞钻钻机、扒渣机、牵引设备、起重设

DL/T 5407 2019

备等的选型,应根据设备特性、设备参数、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 等进行综合分析后选定。

3.4.2瓦斯洞井及高地热、高地应力、涌水及有害气体等环境下 的施工机械、电器设备等,应进行专用设备选型或普通设备改装 改装应符合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3.4.3施工所用的提升系统、模板系统、作业平台等设计时, 应对其平面布置、基础处理、结构形式、动力设备、临时用电 及通行要求等进行综合安全经济分析,然后选定方案进行详细 设计。 3.4.4竖并施工起吊系统设计应满足扩挖机械、支护设备、衬码 台车、灌浆平台等最大荷重要求;斜井施工宜考虑扩挖、衬砌、 灌浆及钢管运输等台车共轨运行的要求。 3.4.5提升系统、模板系统、作业平台等的钢结构构件应按临时 钢结构进行设计,并符合《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要求。 3.4.6运输提升系统应符合《起重机设计规范》GB/T3811、《钢 丝绳安全使用和维护》GB/T29086和《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 护措施技术规范》DL5162等规定,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卷扬绞车提升时,其功率和牵引力富余系数均应大 于 1.1。 2斜井轨道提升的牵引力应考虑罐车与载荷的斜坡方向的 分力,以及罐车与轨道、钢丝绳与地面的摩擦力。 3竖直提升应采用阻旋转钢丝绳,吊桶应沿钢丝绳导绳升 降,无导绳段吊桶升降距离不得超过40m。斜坡轨道应有防止台 车下滑的措施。 4采用卷扬提升轨道运输的扩挖台车和运输斗车的牵引钢 丝绳下方,应每隔10m设置转动灵活的托绳辊,支托钢丝绳。 5过卷距离应当根据竖井斜井倾角、设计载荷、最大提升速 度和实际制动力等参量计算确定,并有1.5倍的备用系数。

3.4.2瓦斯洞井及高地热、高地应力、涌水及有害气体

的施工机械、电器设备等,应进行专用设备选型或普通设备改装, 改装应符合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3.4.3施工所用的提升系统、模板系统、作业平台等

应对其平面布置、基础处理、结构形式、动力设备、临时用电 及通行要求等进行综合安全经济分析,然后选定方案进行详细 设计。

DL/ T 5407 2019

表3.4.6运输提升系统钢丝绳安全系数

注:1同一层罐笼不得同时升降人员和物

2H为钢丝悬挂长度(m)。

3.4.7人员升降宜采用沿井壁布置的施工电梯或施工罐笼,也可 采用施工吊笼。采用施工吊笼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沿并壁布置,采用固定在并壁上的型钢作导轨;当采用 在竖并中心布置吊笼时,应设柔性导绳导向。 2宜采用双筒卷扬机或同型号两台卷扬机提升一个吊笼,两 台卷扬机应同步并钢丝绳受力均衡。宜采用无级变速卷扬机,最 大提升速度宜为40m/min。 3应设置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 3.4.8竖井升降人员采用的罐笼应符合《罐笼安全技术要求》GB 16542。 3.4.9竖并开降人员采用的吊笼应符合《吊笼有垂直导向的人货 两用施工升降机》GB26557、《货用施工升降机第1部分:运 载装置可进人的升降机》GB/T10054.1的规定。 3.4.10悬挂抓岩机、吊盘、安全梯、水泵、排水管等用的钢丝绳 以及导绳、防撞绳、起重绳等应符合《钢丝绳安全使用和维护》 GB/T29086要求。 3.411伟用钢丝绳做导绳时

DL/T 5407 2019

0.25VH(H为提升高度)的值,且最大不超过7m/s;吊桶升降 物料的最大速度不得超过0.4V/H(H为提升高度)的值,且最大 不超过8m/s。无导绳时,吊笼升降人员的最大速度不得超过 1m/s,吊桶升降物料的最大速度不得超过2m/s。 3.4.12滑模牵引系统的设计应符合《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 术规范》DL/T5400的要求,其提升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天锚、地锚、岩石锚固点和锁定装置的设计承载能力,不 应小于总牵引力和钢丝绳自重的3.0倍。 2牵引钢丝绳承载能力应为总牵引力和钢丝绳自重的5.0 倍~8.0倍;钢绞线承载能力应为总牵引力和钢绞线自重的4.0 倍~6.0倍;采用钢管、钢筋作为爬杆时,在考虑压杆稳定的条件 下,其承载能力应为总牵引力2.0倍。 3莲续拉伸式液压干斤顶、液压爬杆和卷扬机的牵引能力不 应小于总牵引力的2.0倍。 4牵引力的合力与滑升阻力的合力应在一条直线上

DL/T54072019

4.1.1竖井斜井开挖应根据井身结构尺寸、地形条件、围岩特性 地下水特征、交通条件、工期要求、施工设备等因素合理选择 工方法。

工方法。 4.1.2竖井斜并贯通应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技术措施。相向开挖的 两个工作面相距30m,或小断面井洞为5倍井洞径距离爆破作业 时,双方人员均应撤离工作面;相距15m时应停止一方作业,单 向贯通;相距5m时,应钻设超前探孔。 4.1.3井口应锁口并牢固可靠,锁口应进行专项设计。露天竖井 斜并井口应设置高出周围地面50cm的安全挡墙,并在其上设置 安全围栏,边坡与井台交接处设置排水沟。埋藏式竖井斜井应根 据围岩条件,做好支护,必要时为满足设备安装需要充许技术性 超挖或采取其他技术措施。 4.1.4竖井斜井与平洞的连接段应先加强支护再进行开挖。 4.1.5当开挖断面大于18m²时宜先开挖导井,然后扩挖成型, 断面小于18m²时也可采用一次开挖成型。 4.1.6导井直径不宜小于2.4m,以确保溜渣顺利。 4.1.7自上而下扩挖宜采用机械扒渣。采用人工扒渣时,并周边 到导井口应有适当的坡度,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石渣堵塞导 井和发生人员坠落事故。

f.1.3 开口应锁口开牛回可靠,锁口应进行专项设计。路天整开 斜并井口应设置高出周围地面50cm的安全挡墙,并在其上设置 安全围栏,边坡与井台交接处设置排水沟。埋藏式竖井斜井应根 据围岩条件,做好支护,必要时为满足设备安装需要允许技术性 超挖或采取其他技术措施。

4.1.5当开挖断面大于18m²时宜先开挖导并,然后扩挖成型

.1.8竖并斜井应设置爬梯或人行

4.1.9施工3个月或进尺50m时,应复核测量导线基点。

4.1.10开挖过程中应对围岩变形进行监测,必要时应进行

DL/T 54072019

质预报。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及支护参数。 4.1.11不良地质段,开挖前可采用预加固措施,形成的导井应防 止溜渣冲击孔,大井开挖后应及时支护。 4.1.12开挖不应欠挖,尽量减少超挖,平均径向超挖不宣大于 25cm。 4.1.13支护前应及时撬除危石并处理并壁欠挖,支护应紧跟开挖 工作面进行。并壁有不利的节理裂隙组合时应加强支护。锚喷支 护作业应在作业台车上进行,中小型竖并可布置环形升降平台进 行支护作业

4.2.1当竖井深度超过400m时,宜设施工支洞。分为上、下两 段同时施工时,两段之间应保留岩塞,岩塞长度不应小于2倍洞 径并不小于15m。 4.2.2自上而下全断面开挖时,应合理布置提升设备;并口应进 行封盖,封盖结构宜预留运输吊笼的通道,并底作业时可关闭。 4.2.3竖并底部具备出渣通道的,宜采用先开挖导并再自上而下 扩挖的方法。导并开挖可选择下列方法 1 正井法。 2反井法,包括反井钻机法、爬罐法、深孔分段爆破法。 3正、反井结合法。 4.2.4导并宜布置在断面的中心。 4.2.5竖并长度小于250m时,导并开挖宜采用反并钻机法;长 度大于250m时,宜先采用定向钻钻进形成先导孔,再利用反并 钻机沿先导孔钻进形成导向孔,必要时可利用导向孔进行孔内摄 像,探明地质情况。

4.2.6采用钻孔爆破法开挖导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 下部不具备出渣通道可采用钻孔爆破正井法。 2 围岩地质条件较好、井深较短可采用钻爆开挖反井法,也

DL/T 54072019

可采用正、反结合法。 3导井最终贯通应采取正向贯通方式,贯通部位应平顺无 台坎,不出现颈缩现象。 4.2.7人工正并法开挖导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导井直径宜为2.0m。 2应配备上下交通、通风排烟、抽排水、通信等设备及设施 必要时应有供氧系统。 3渣斗宜密封,容积不宜超过1m,最大装渣量不宜超过 渣斗容积的2/3。 4导并应设置安全可靠并易拆除的临时支护结构。 5每15m左右设置一避险洞,出渣时,井下人员应进洞 避险。

4.2.8反井钻机开挖导井应遵守下列规定:

1工作值应满定及开销机布直及扎销实安装要求。 2钻机基础、循环池基础和并口围岩应稳定。 3导孔钻进宜采用清水钻进方式,并选择适用于岩石硬度的 钻头。导孔钻进遇不良地质时,应采用膨润土泥浆进行护壁,并 加大循环量,必要时进行灌浆处理。 4开孔时应采用开孔钻杆和扶正器(稳定钻杆),慢速、均 匀推进。 5导孔钻进过程中,应随时观测、分析返出岩屑性状及钻进 情况,判断地质、地层状况。 6钻孔偏斜率不宜大于1.0%。 7扩孔钻头距上口2.5m时,应降低钻压,慢速上提,直至 终孔。 4.2.9反井钻机形成的断面不足以满足溜渣需要时,宜自下而上 人工扩挖形成导井。扩挖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利用吊笼作为扩挖工作平台。 2一品签设墨右移绳

DL/T 5407 2019

DL/T54072019

可采用倒挂混凝土、间隔圈梁混凝土、型钢拱架等方法进行初期 支护,倒挂混凝土法衬砌与开挖掌子面距离不宜超过3m。间隔 圈梁混凝土间距不宜超过3m。型钢拱架间距不宜超过1m。 4.2.17竖井井筒穿过冲积层、松软岩层或煤层时,应进行有效加 固。采用井圈、桁架梁或其他临时支护时,应紧靠工作面可靠支 护,并尽快进行永久支护。

4.2.17竖井井筒穿过冲积层、松软岩层或煤层时,应进行有效 固。采用井圈、桁架梁或其他临时支护时,应紧靠工作面可靠 护,并尽快进行永久支护。

DL/T54072019

4.3.1斜井可采用全断面法,导洞法、台阶法、核心土法等施工。 4.3.2陡斜井深度超过450m时应设施工支洞;缓斜井两个支洞 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3000m。施工支洞与斜井相交部位,应有不 少于25m的平段,平段轴线与斜井轴线宜在同一个铅垂面内。 4.3.3陡斜井分为上、下两段同时施工时,两段之间应保留岩塞, 岩塞长度不应小于2倍洞径并不小于15m;缓斜井相向开挖的两 个工作面相距30m,或小断面井洞为5倍洞径距离爆破作业时, 双方人员均应撤离工作面;相距15m时应停止一方作业,单向贯 通;相距5m时,应钻设超前探孔。 4.3.4斜井施工时,应有防止设备、轨道、管路等下滑的专项 措施。 435采用有轨出述时应符合下列两

4.3.1斜并可采用全断面法,导洞法、台阶法、核心土法

个工作面相距30m,或小断面井洞为5倍洞径距离爆破作业时, 双方人员均应撤离工作面;相距15m时应停止一方作业,单向贯 通;相距5m时,应钻设超前探孔。 4.3.4斜井施工时,应有防止设备、轨道、管路等下滑的专项 措施。

4.3.4斜井施工时,应有防止设备、轨道、管路等下滑的专项 措施。

.3.5采用有轨出渣时,应符合下!

1应选择与最大牵弓引力匹配的卷扬提升运输设备。 2轨道在平段与斜坡连接处应以竖曲线平顺连接,并在平段 的适当位置上设置可控制的挡车装置。 3牵引绳应与斜坡段轨道中心线一致,并设地滑轮承托。 4斜井内宜每隔100m左右设置一个避车洞。 4.3.6陡斜并开挖应按4.2的规定执行,并遵守下列规定: 1陡斜井导井宜沿斜井轴线布置,当围岩强度较低或与不良 地质状况时,应防正溜渣冲击导致的断面体型变化或导孔珊塌。 2陡斜并扩挖施工掌子面宜近似垂直于斜并轴线,以便于 钻孔。 4.3.7缓斜井施工宜采用有轨运输,也可采用皮带机运输。

DL/ T 54072019

5.1.5竖并斜并混凝士溜送系统应加配缓降装置,缓降装置的 装间距和型式应经试验确定,间距不宜超过15m。溜送系统应 靠固定。

5.1.6竖并斜井与其他洞室连接部位不规则断面的混凝土衬砌宜 采用拼装模板。

5.1.6竖并斜井与其他洞室连接部位不规则断面的混凝土

5.1.9采用滑模衬砌时应根据混凝土初凝时间、滑升速度,合 安排钢筋安装、爬杆接长、混凝土浇筑等工序循环作业时间, 证机械化连续施工。

5.1.10脱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性能、并内温度、断面形状等因素 确定。混凝土衬砌时应按以下要求控制混凝土脱模强度:滑模不

DL/T5407 2019

小于0.3MPa、滑框倒模不小于0.4MPa、钢模台车不小于0.5MPa。 5.1.11寒冷、高温季节进行混凝土衬砌及钢管焊接时,应制定保 温或降温措施。 5.1.12竖并斜井采用钢管衬砌时,钢管安装应自下而上并与混凝 土浇筑施工分段、交替进行,定位节相邻管节安装应在其混凝士 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进行。混凝土运输设施不应影响钢管运输 5.1.13钢管制作安装应按《水电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 收规范》DL/T5017执行。

5.2.1竖井混凝土衬砌宜采用滑模施工,也可采用滑框倒模,长 度短时亦可采用定型模板或组合模板,断面较小时也可采用筒形 模板。

5.2.2采用定型模板或者组合模板施工时,模板及其支撑体

5.2.3滑模模板高度宜控制在120cm~150cm,滑模及滑框

应设计成上大下小、锥度宜为0.1%~0.3%,以利于滑升,模板 1/2高度处的断面尺寸应与设计结构截面相同,模板上、下口尺寸 允许偏差均为±5mm。

1钢筋安装的位置应准确,符合设计要求,且其安装的进度 应与模板滑升速度相适应,确保模板顺利滑升。 2应保证竖向钢筋下端位置准确,上端用限位支架固定,双 层钢筋结构应采用拉筋定位。 3当采用圆钢、钢管作支承杆时,可等强度替代部分结构 钢筋。

5.2.5滑模衬砌时,浇筑混凝土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铺层厚度应与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振捣器的性能相适应 宜为 0.2 m~ 0.4 m。

DL/T 5407 2019

2浇筑宣对称交圈、均匀布料,预留孔洞周边应对称平齐。 3滑模的偏斜度应控制在1%以内。 4每提升一个浇筑层,应全面检查偏移情况,做出记录,及 时调整。操作平台较小偏移时即应及时调平,操作平台累积偏移 量超过5cm时应停止滑升进行处理。 5.2.6滑框倒模宜采用轻质面板,面板沿滑动方向的长度宜大于 1500mm,单块面板宽度宜为300mm。脱模操作架应安全可靠、 便于倒模。模板应及时清理,涂刷脱模剂。变形、损坏的模板应 更换。 5.2.7较小断面的竖并宜采用筒形模板浇筑,模板与芯架宜采用 绞轴式连接,模板高度宜控制在3m以内

5.2.8竖并钢管混凝土衬砌应符合以下要求:

1钢管安装应采取垂直吊运。焊接工作平台可悬挂固定于已 安装的钢管上,随钢管安装而上升。连续安装高度宜为20m~ 30m,验收合格后分仓连续浇筑至离钢管管口最低点约50cm。 2钢管混凝土上升速度应与钢管承载能力相匹配,混凝土应 分层、平起、对称、均匀浇筑,

5.3.1斜并采用有轨滑模衬砌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滑模牵引方式宜采用连续拉伸式液压干斤顶抽拨钢绞线 也可采用卷扬机、爬升器等方式。 2滑模牵引方向应交于滑模重心处且与斜井中心线平行。 3滑模轨道的布置应保证模体滑移平稳,轨道刚度、安装精 度满足滑模施工质量要求,并便于安装、拆除。 4轨道基础应进行专门设计,轨道高程不应影响钢筋安装与 衬砌混凝土结构要求,轨道基础混凝土符合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 要求,经验收合格后使用。 5滑模前方导向机构应与模体连接牢固可靠,支撑架应具有

DL/T 5407 2019

足够的强度,导向轮应运转灵活。滑模需设置后轮时,后轮 滑模导向前轮处于同一平面内,且后轮应有防止压伤新浇混 的措施。

5.3.2陡斜井衬砌应按5.2竖井衬砌的规定执行,采用滑模衬砌 时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运输小车运送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时,运输小车宜与 滑模前轮导向轨道同轨 2滑模模板底部长宜为1.2m,顶拱宜为1.5m,锥度宜为 0.4%~0.6% 3滑模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浇筑层面宣大致水平,两侧均 上升。 4’模体每次滑升的间隔时间不宜大于1.5h。 5.3.3缓斜井混凝土衬砌宜采用模板台车施工,也可采用滑模 施工。 5.3.4缓斜井城门洞型的混凝土衬砌应考虑交通影响合理安排衬 砌顺序。

5.3.5缓斜井圆形断面混凝土衬砌宜采用全断面一次衬砌。圆形 断面底部120°范围内的混凝土应有防止气泡、水泡聚集的措施, 5.3.6缓斜井衬砌混凝土分段长度不宜超过12m,并洞外形变化 处或者结构缝处宜作为衬砌分缝线。

5.3.5缓斜井圆形断面混凝土衬砌宜采用全断面一次衬砌。圆形

5.3.7缓斜并采用模板台车衬砌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 钢模台车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模板安装要求 2模板台车牵引、移动宜采用液压或卷扬机等设备。 3模板台车衬砌浇筑层面宜大致水平,两侧均匀上升,分层 享度不宜超过50cm。止水部位混凝土应在两侧均匀布料,防止 止水偏斜。

5.3.8小断面缓斜采用滑模施工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滑模强度、刚度应满足滑移稳定要求,侧模长度按混凝士 1:1.5的自然流坡度进行设计,顶拱模板长度不宜小于5mGB/T 36129-2018 珠宝玉石鉴定 阴极发光图像法,级

DL/T 54072019

向模板锥度按0.4%设计。 2滑模边墙混凝土宜掺缓凝剂,顶拱混凝土掺用早强剂。泵 车浇筑时混凝土边墙、顶拱落度宜分别采用7cm~9cm、5cm~ 7cm。脱模强度按0.2MPa~0.5MPa进行控制。 3滑模衬砌浇筑层面宜两侧均匀上升;应有防止顶拱混凝土 塌落和拉裂的措施。 5.3.9钢管安装应采取轨道运输,宜洞口多节组装洞内安装,坡

车浇筑时混凝土边墙、顶拱落度宜分别采用7cm~9cm、5cm~ 7cm。脱模强度按0.2MPa~0.5MPa进行控制。 3滑模衬砌浇筑层面宜两侧均匀上升;应有防止顶拱混凝土 塌落和拉裂的措施。 5.3.9钢管安装应采取轨道运输TCHES 22-2018 渡槽安全评价导则,宜洞口多节组装洞内安装,坡 度15°以下的连续安装长度宜为200m,坡度大于15°的缓斜并钢 管连续安装长度(高度)宜为20m~30m。验收合格后分仓连续 浇筑至离钢管端口50cm 5.3.10钢管端头应设置堵头模板。混凝土上升速度应与钢管承载 能力相匹配,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两侧均匀上升。

5.3.9钢管安装应采取轨道运输,宜洞口多节组装洞内安装,

度15°以下的连续安装长度宜为200m,坡度大于15°的缓斜并钢 管连续安装长度(高度)宜为20m~30m。验收合格后分仓连续 浇筑至离钢管端口50cm。 5.3.10钢管端头应设置堵头模板。混凝土上升速度应与钢管承载 能力相匹配,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两侧均勺上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