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T271-2007 蒸发式热分配表.pdf

CJT271-2007 蒸发式热分配表.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72066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JT271-2007 蒸发式热分配表.pdf

4.6测量液体灌装时,不应含水分,其纯度应大于98%,生产单位应出具相应型式试验报告。 4.7在正常使用过程中,测量液体产生的蒸发气体不得对人体有害。 4.8热分配表生产厂家应提供相应的特定显示曲线

在整个刻度盘范围内,导热板与测量液管应平行安装,导热板的长度不应小于液管长度。 5.3蒸发速率的一致性

5.3蒸发速率的一致情

GB/T 32008-2015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贮存色牢度5.4 C 值的一致性

C值不应大于0.4,热分配表C值之间的差异不得大于0.02。 应对以下6种基本散热器分别进行C值测试 a)铸铁柱型散热器; b)铸铁对流型散热器; c)钢制板型散热器; d)钢制柱型散热器; e)铜铝复合型散热器; f)铝合金散热器

5.5.1材料,液管应使用透明的且应被外壳完全包住 5.5.2刻度盘0刻度与液管中液体的0点的差值不得超过土0.75mm。 5.5.3刻度盘最小单位刻度高度不应大于最大单位刻度高度的4倍。

5.5.1材料,液管应使用透明的且应被外壳完全包住 5.5.2刻度盘0刻度与液管中液体的0点的差值不得超过土0.75mm。 5.5.3刻度盘最小单位刻度高度不应大于最大单位刻度高度的4倍。

5. 6. 1 显示比例

测量液体的显示比例不应小于7。 5.6.2吸水率(Y%) a)当显示比例大于或等于7,测量液体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为77%时,测量液体的吸水率 不应大于2%; b)当显示比例大于或等于3十2Yw时,测量液体的吸水率应小于6%。 5.6.3蒸发量偏差 各热分配表之间的蒸发量偏差不应大于2%

测量液体的显示比例不应小于7

5.6.2吸水率(Y%) a)当显示比例大于或等于7,测量液体温度20℃,空气相对湿度为77%时,测量液体的吸水率 不应大于2%; b)当显示比例大于或等于3十2Yw时,测量液体的吸水率应小于6%。 5.6.3蒸发量偏差 各热分配表之间的蒸发量偏差不应大于2%

5.6.2吸水率(r)

5. 6. 3 蒸发量偏差

5.7.1测量液体总量

测量液体总量(包括考虑冷蒸发的因素)不得超过5ml 5.7.2灌装偏差 液管中的测量液体应灌至0刻度以上,测量液体温度为20℃时,灌装允许偏差不应大于土0.5mm。 5.7.3冷蒸发预留量

5. 7. 2 灌装偏差

5.7.3冷蒸发预留量

CJ/T 2712007

冷蒸发预留量应满足在测量液体温度为20℃时至少240d的冷蒸发量;刻度盘或液管上应清晰标 注冷蒸发预留量。

5.8.1刻度盘上刻度0以下的刻度距离按下列公式确定:

式中:h;一刻度0至刻度i的距离,mm; ni一刻度i的显示值; ka一液管常数; h3一刻度盘高度,mm; ni一刻度hg时的显示值。 液管常数可通过实验或按下列公式取值

式中: hl一刻度0至瓶颈或液管边缘的距离,mm; h2一瓶颈长度,mm; Al一液管横截面积,mm²; A一瓶颈横截面积,mm²。

图1有缩颈液管示意图

k2 +(h?+2k,h)× =

k.=h+h×4 A

图2无缩颈液管示意图

5.8.2刻度间隔不得小于0.7mm 5.8.3实际刻度与计算得出的刻度位置的偏差不得超出土0.3mm。 5.9标识 每只热分配表应标注序列号,使用修正刻度时还应标注刻度修正标识,刻度修正标识应与综合修正 系数成比例,标注在刻度盘的特定位置。 5.10封印 应设置不经破坏不能拆卸的封印措施。

将热分配表放人温度为95℃~100℃的恒温箱中,稳定24h后取出,目测热分配表应符合本 1条的要求

目测或量尺检查导热板与测量液管,应符合本标准5.2.1条的要求,无明显的偏差。 6.3蒸发速率的一致性

6.3蒸发速率的一致性

试验称量应采用分析天平,精度为2级,量程为被测物体2/3。 将10支液管灌装高度基本一致的测量液体,按5支一组分成a、b两组,分别称量两组测量液体 的质量为Nao和Nbo。将a组液管安装在热分配表中,然后和b组液管同时放置在50℃的恒温环境 中连续蒸发72h后,分别称量两组测量液体试验后的质量为N和Nh1,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6.4 C 值的一致性

试验用测温探头的准确度不应低于0.2。 C值检测在基准状态下进行。每种散热器分别使用3只热分配表,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检测。安装 位置和安装要求以厂家提供的说明为准。在基准状态下,装入测温探头以前液管中的测量液体应灌装至 刻度0点。测量液体温度的位置应选在0刻度以下刻度盘1/3距离的液管中轴线上。测温探头不能 亚到液管壁。按照本标准4.3公式计算C值,C值和3只热分配表C值之间的误差符合本标准5.4 的要求。

6.5.1目测液管应符合本标准5.5.1条的要求。 6.5.2用量具检查液管和刻度盘的安装应符合本标准5.5.2条的要求。 6.5.3用量具检测刻度盘最小单位刻度高度应符合本标准5.5.3条的要求。

6. 6. 1显示比例

CJ/T 2712007

试验称量应采用分析天平,精度为2级,量程为被测物体2/3。 将10支液管灌装高度基本一致的测量液体,按5支一组分成a、b两组,分别称量两组测量液体的 质量为Nao和Nb0。将a组液管和b组液管分别置于20℃和50℃的恒温试验箱中,保持144h后取出! 分别称量两组测量液体试验后的质量为N,和Nh1,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显示比例应符合本标准5.6.1的要求。

6. 6. 2 吸水率

试验称量应采用分析大平,精度为2级,量程为被测物体2/3;采用厂口玻璃容器存放测量液体, 其开口面积应大于1600mm。 在玻璃容器内加入2mm高的测量液体,称量并记录测量液体的质量;将玻璃容器置于饱和的食盐 液体上方,放入在温度为20℃、相对湿度77%的实验箱内中24h。取出后称量测量液体的质量,试验前 后测量液体质量的差值与试验前测量液体的质量之比,应符合本标准5.6.2的要求。

6. 6. 3蒸发量偏差

试验称量应采用分析大平,精度为2级,量程为被测物体2/3。 将100支液管灌装同等质量的测量液体至刻度0点,在时间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蒸发,当蒸 发量相当于刻度长度30%时,分别称量100支液管剩余的测量液体的质量,其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与试验前1支液管灌装的测量液体的质量之比,应符合本标准5.6.3的要求

6.7. 1测量液体总量

6.7.2灌装偏差 测量液体温度为20℃时,用量具检测测量液体灌装偏差应符合本标准5.7.2的要求 6.7.3冷蒸发预留量 使用特定显示曲线进行计算,检测预留量应符合本标准5.7.3的规定。 6.8刻度系统 计算并用量具测量刻度盘,应符合本标准5.8的规定。 6.9标识 目测热分配表的标识符应合本标准5.9的规定。 6.10封印 目测热分配表应合本标准5.10的规定。

6. 7.3 冷蒸发预留量

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检验项目应符合表1的规定。 7. 2 出厂检验

CJ/T 2712007

7.2.1热分配表出厂时应按本标准表1中所列项目逐条检验,按第6章对应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7.2.2热分配表必须经过制造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书方可出厂

.3.1型式试验的抽样方法 但不得少于5台, 进行试验,按本标准第6章对应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

表1蒸发式热分配表检验项目表

注:打√的表示必检项目,打×的表示不检项目,

7.3.3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型式试验: a)当生产材料、工艺和产品结构有变化,影响到产品质量时: b)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c)正常生产满三年; d)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8标志、包装、运输及购存

热分配表的标志可制成标牌,固定或印制在表身明显位置上。 标牌应包括如下内容:

CJ/T 2712007

a)制造厂名称、商标和出厂编号; b)产品名称、温度范围。

a)制造厂名称、商标和出厂编号; b)产品名称、温度范围。

包装箱外按GB191的规定执行,印刷向上、防潮、小心轻放标志,并标注厂址名称、产品名称、 型号、温度范围、净重和制造日期(或编号)。 箱内随机文件应包括: a)产品合格证; b)使用说明书; 装箱单

A.1修正系数K。和K,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A.2综合修正系数K 综合修正系数中应包括K。,而K。和K,可酌情选用。 A.3修正系数K。 应根据散热器的功率对K。系数进行调整。 A.4修正系数K。 如果在一个结算单位内,K。的差别大于3%,则必须使用K。对显示值进行调整, A.5修正系数K, 室内设计温度小于16℃时,必须使用K,对显示值进行调整。 A.6每一只热分配表都必须用综合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允许按照散热器的功率大小分级进行,级 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功率范围为300W~3000W时,不大于60W或为功率数的5%; b)功率在3000W以上时为功率数的3%。 A.7使用修正刻度时,必须保证刻度盘上有足够的刻度,一只K×K,=1,K=5000的散热器只用 个刻度盘。

A.1修正系数K。和KZB X 66013-1987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A.2综合修正系数K 综合修正系数中应包括K。,而K。和K,可酌情选用。 A.3修正系数K。 应根据散热器的功率对K。系数进行调整。 A.4修正系数K。 如果在一个结算单位内,K。的差别大于3%,则必须使用K。对显示值进行调整, A.5修正系数K, 室内设计温度小于16℃时,必须使用K,对显示值进行调整。 A.6每一只热分配表都必须用综合修正系数进行修正,修正允许按照散热器的功率大小分级进行,级 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a)功率范围为300W~3000W时,不大于60W或为功率数的5%; b)功率在3000W以上时为功率数的3%。 A.7使用修正刻度时,必须保证刻度盘上有足够的刻度,一只K×K,=1,K=5000的散热器只用 个刻度盘。

安装之前必须确定热分配表在安装散热器上的C值。热分配表安装在本标准5.4规定的其他类型 的散热器上时,厂家必须将其C值提交给检测部门认定,厂家提供的各种C值中,检测部门抽检其中 的3%进行确认。 厂家提供的C值与检测部门的测定值之间的非系统性误差应在±0.02范围内;允许有系统性误差, 但其误差导致K。发生的变化不应大于土3%。 3.1.2热分配表的安装必须牢固和封印完好。粘合式的安装方法必须保证卸下时会留下明显损坏痕迹 同时又不影响C值的恒定性。

B. 1. 3 安装位置

散热器的散热情况。 3.1.3.2热分配表通常宜安装在热媒流程的25%处,对于柱型、管型、板型散热器上,热分配表中心 立置的安装高度应选在散热器由上至下66%~80%的高度之间。对配有恒温阀的散热器,应将安装在 改热器75%高的位置。水平方向安装在中心或接近中心的位置。 3.1.3.3热分配表在同种散热器上的安装位置必须一致,高度误差不得超过土10mm

在同一个热费分配系统单位内,应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产品和型号的热分配表。根据不同 散热器,选择不同形状的导热板、固定件,视为同一产品和型号。

B.2.1读表时应检查热分配表的外壳、固定连接、封印等不应被损坏。 B.2.2相邻采暖期应使用不同颜色的测量液体以示区别,记录时应标注新、旧液管中液体的颜色SN/T 5172-2021 国境口岸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病媒生物控制水平,更 换液管后必须将热分配表重新封印

B.2.4读表应在采暖期结束后及时进行。

B.2.4读表应在采暖期结束后及时进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