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206-2021 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监测及评价技术标准.pdf

DB37/T 5206-2021 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监测及评价技术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729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7/T 5206-2021 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监测及评价技术标准.pdf

4.1.1应从项目建设与实施的有效性、能否实现海绵城市建设 效果等方面对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进行监测。 4.1.2监测应选择排水分区、典型项目与设施、管网关键节点 及其对应的受纳水体进行系统监测, 413应根据现场期和调查盗料 编制切实可行的监测方安

效果等方面对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进行监测。

及其对应的受纳水体进行系统监测。

4.2.1 监测点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选择积水内涝、污染等问题突出的排水分区: 2 应对建筑小区类源头减排项目进行监测: 3 典型海绵体应进行监测: 4 河道监测点位应包括监测区入口、出口和污染物排放点 下游; 5源头监测项目的下游有过程或末端集中调蓄项目时,应 对其进行监测: 6小型分散设施的汇水面积宜为单一不透水下热面

JGJ 297-2013 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4.2.2城市雨水控制利用设施监测点位宜在设施上游入口和下

1充分衔接和体现相应排水分区的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 建设方案和实施效果; 2 明确阶段性监测和长期监测的工作目标: 3 应包括项目与设施监测、管网监测与水体监测内容。 4.3.2 监测应包括流量、水质、水位、气象监测。 4.3.3 流量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监测流量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适用的流量监测 设备; 2应在雨季或汛期前后对设施表层土壤和其他渗透材料或 基质的渗透系数和体积含水率各监测一次。 4.3.4水质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采用在线采样与人工采样相结合的方式; 2监测指标应包括悬浮物SS、总氮、氨氮、硝氮、总磷、 化学需氧量、pH值、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水质 指标。 A

4.3.4水质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在线采样与人工采样相结合的方式; 2监测指标应包括悬浮物SS、总氮、氨氮、硝氮、品 化学需氧量、pH值、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等 指标。 4.3.5水位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根据现场工况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 2水位连续监测数据的自动记录和上报步长不应大于 5min,在桥区等预期水位变化较快的区域,不宜大于2min。 4.3.6 气象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1个监测项目宜配备1套气象监测设备; 2气象监测应包括雨量、气温、湿度、气压、风速和蒸发 数据等内容。 4.3.7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应包括:数据采集、校核与质量控 制、应用。

4.3.6气象监测应符合下列要

4.3.8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要

4.3.8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数据采集与记录应完整,并应符合《城市排水防涝 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 2监测数据采集与记录应包括监测数据、设备数据等其他 相关数据。 4.3.9数据校核与质量控制应对野外监测数据(人工与在线) 与第三方检测数据进行校核评估,对数据异常值进行筛选

与第三方检测数据进行校核评估,对数据异常值进行筛

4.4.1水量监测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常用的流量计量方法包括电磁、超声波、涡轮、薄壁堰 超声多普勒流速一面积法、雷达流速一面积法等; 2根据雨水计量多为敲开或非满管的特点,推荐采用流速 面积法、薄壁堰流以及专用流量计进行测量(图4.4.1); 3设施表层土壤渗透系数可采用渗透仪、双环入渗仪进行 监测:设施土壤体积含水率可采用土壤湿度仪进行监测。 4.4.2水质监测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悬浮物SS、pH值、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等水 质指标可选择在线监测; 2径流污染严重且易干扰在线监测设备导致监测误差较大 时,应采用人工采样方法,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质采样

图4.4.1雨水口/溢流口在线流量计装置 一雨水口:2一雨水口流量计:3一雨水口流量计

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的规定; 3水质人工检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污水水质标准检 验方法》(CJ/T51)和《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的规定。

4.4.3水位监测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位可采用压力、超声波、雷达、浮筒、磁阻、电容等 传感器或视频图像加标尺方式进行监测; 2应结合测量精度要求和现场情况制定水位监测方案

4.4.4气象监测技术应符合下列要求: 1雨量数据的自动记录时间步长宜为1min,采用翻斗式雨 量计时,宜对每次翻转进行记录并实时上传; 2气温、湿度、气压、风速、蒸发数据的自动记录步长不 宜大于5min; 3可以集成雨量、气温、湿度、气压、风速、蒸发等监测 要素进行一体化安装和数据集中采集。

4.5.1编制方案前,应对现场进行踏勘和资料调研,充分收集 水文水利、环保、气象、地质、下垫面、市政设施、前期监测数 据等资料。

1明确监测目标:监测目标应包含积水内涝、水体环境质 量与污染控制、热岛效应、地下潜水水位等; 2资料收集:资料收集内容应包含排水管渠等设施、城市 水体、地形地貌、下垫面构成、既有监测资料等,据此明确汇水 和排水分区边界; 3确定监测内容:监测内容应包含项目与设施、管网、水 本等监测对象、点位、指标; 4明确监测方法:明确设备选型、安装点位、数据采集 方法; 5监测设备安装与管理:应包括设备测试和校准、设备维 护等内容; 6数据收集与分析:应包括数据校验、效果分析、目标支 撑度评估等内容; 7监测方案优化调整; 8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 4.5.3项目与设施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的对象应包括建筑小区类源头减排项目、下游集中 调蓄项目、易涝点所在项目(道路、建筑小区等)、道路、停车 场项目; 2对各监测点的流量、水质进行连续同步监测: 3应同步进行气象监测; 4可对项目或周边的地下(潜)水位进行监测: 5设施监测点位除进水口与溢流排水口外,应根据不同类 型设施构造特点、径流水量与水质控制原理确定监测点位和监测 内容; 6应对连续实际降雨进行长历时监测,并选取典型实际降 雨下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5.4管网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的对象应包括排水分区内市政管网的末端排放口 可对上游关键节点进行监测,可考虑布置在重要集中调蓄设施或

泵站的上下游、主十管线的支线接入点等流量可能发生剧烈变化 的位置; 2监测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并根据需要同步对水质进行 监测; 3管网监测点上下游管网的拓扑关系、缺陷情况、运行工 况等应清晰明确; 4为减少设备投资和后期运行维修,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可根据阶段性监测和长期监测计划设置轮换监测点。 4.5.5水体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对象应包括河流、湖库等排水管网的受纳水体,水 体的流域范围应涵盖所选的监测排水分区: 2河流的监测内容应包括水质、流量和水位等: 3 湖库的监测指标应包括水质和水位等; 4监测断面或点位应能反映水体的总体水质、流量或水位 状况,有代表性,并考虑采样的方便可行性; 5河流的监测断面应包括水体的上游和下游断面; 6湖库的监测点位应包括主要河流与管渠排放口的汇人点、 湖库中心点及出流点,当湖库等水体面积较小时,可仅在水体中 心区域设置1个监测点; 7应根据水体水质目标和主要污染源情况确定水质监测 指标。

泵站的上下游、主十管线的支线接人点等流量可能发生剧烈变化 的位置; 2监测内容包括水位和流量,并根据需要同步对水质进行 监测; 3管网监测点上下游管网的拓扑关系、缺陷情况、运行工 况等应清晰明确; 4为减少设备投资和后期运行维修,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 可根据阶段性监测和长期监测计划设置轮换监测点。

.5.5水体监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4.6.1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要

4.6监测数据采集与分析

f.0.1 数据采果应付合下列安求: 1宜建立可评估、可追溯的一体化监测管控系统,实现设 备管理、数据查看、日志查询、统计分析、数据对比、报警信息 等基本管理功能; 2在线监测数据储存系统应具有足够的数据储存容量,可 验索、可扩展,应及时进行数据备份和加密; 3应记录降雨量、气温、湿度、气压、水位、水量、水质

5.1.1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建设效果评价应从项目建设与实

5.1.2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评价内容宜包括:

1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径流体积控制,其确定方法 见本标准附录A; 2 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 3 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 4 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城市水体生态岸线保护; 6 地下水理深变化趋势: 7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

制、源头减排项目实施有效性、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城市 水体环境质量、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城市水体生态岸线保护;城 市热岛效应缓解宜作为考察内容: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可根据各 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为考核或考察内容

5.1.4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各评价内容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巨

5.2.1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径流体积控制、源头减排项 目实施有效性、路面积水控制与内涝防治、城市水体环境质量 自然生态格局管控与城市水体生态岸线保护、地下水理深变化趋 势、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的评价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海绵

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的规定。 5.2.2除了对建筑小区、市政管网排水口旱天有无污废水直排 现象进行现场检查的方法进行评价外,还应对餐饮商铺或摊位有 无直接向水体、雨水口、绿地或路面等倾倒污废水现象进行现场 检查评价。

城 5.2.2除了对建筑小区、市政管网排水口旱天有无污废水直排 现象进行现场检查的方法进行评价外,还应对餐饮商铺或摊位有 无直接向水体、雨水口、绿地或路面等倾倒污废水现象进行现场 检查评价。

A.0.1确定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意义

A.0.2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的确定

根据所在区域自然状态下的降雨径流系数确定雨水年径流总 量控制率,即:

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1一径流系数 (A. 0. 2) 十旱少雨地区,自然渗透能力强,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尽 可能取上限值:在多雨地区,地下水位高、渗透能力差,可取下 限值。在雨水资源化利用需求较大的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根 据经济发展条件适当提高径流总量控制目标,雨水年径流总量控 制率的取值范围在85%~90%:对于广西、广东及海南等南方沿 海地区,由于极端暴雨较多,可适当降低径流总量控制目标,雨 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取值范围在60%~85%。

A.0.3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深度的关系

根据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设计降雨深度,以及项 目控制区面积,计算得到需控制的径流体积,以此作为径流控制 设施的设计规模

A.0.5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L'=L·β。据此可知,可通过源头径流体积控制达到径流污染 控制目标。

A.0.6雨水场径流总量控制模拟及其应用

表A.0.6.3)初选,再利用实测降雨径流数据在合理的范围内对 参数值进行率定。

式中:C为场径流总量控制率,%;R为总降雨量,mm;D为总径 流深,mm。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DB13T 5136-2019 汽车用高性能空腔阻隔胶技术条件,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该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 《城镇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T5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51187 《城镇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CJ/T5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

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系统监测及评价

DB37/T5206—2021

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6715一2021

TB/T 3253-2010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绝缘护套 术语 30 基本规定· 31 监测· 33 评价 34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