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 22-2012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JGJ 22-2012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7254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 22-2012 钢筋混凝土薄壳结构设计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壳板两曲面问的法线长度。

壳板中曲面最高处到壳板底平面的最大竖直距

2. 1.7 薄壳 thin shell

2.1.8 扁壳 shallow shell

以平面曲线为母线GB/T 17317-2011 小麦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绕一轴线旋转而形成中曲面的壳体。

spherical shell

spherical shell

以圆弧线为母线,绕经过圆弧中心的轴线旋转而形成中曲面 的壳体。

以椭圆线为母线,绕椭圆轴线旋转而形成中曲面的壳体

以抛物线为母线,绕抛物线的轴线旋转而形成中曲面的 壳体。

2.1.13移动面壳体

以直线或平面曲线为母线,在空间沿两条准线移动而形成中 曲面的壳体

14双曲扁壳 double curvature shallow shell

2.1.14 双曲扁壳

母线及准线均为单侧平面曲线(一般为抛物线或圆弧线)、 具有正高斯曲率中曲面的移动面扁壳

母线为抛物线、准线为单侧平面曲线,具有负高斯曲率的移 动面壳体

壳板中曲面内的轴向尚力和剪

在壳板与边缘构件连接处,由于位移协调而产生的内力

qn 壳板中曲面上法向的均布荷载: 壳板中曲面上之轴方向的均布荷载: qo 旋转壳壳板中曲面上分布荷载的经向分量; Q 旋转壳壳板计算截面以上部分的总竖向外荷载 壳板中曲面的水平投影面上的均布雪荷载; S

3.1.1薄壳结构的形式应根据建筑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条件和 经济合理性确定。 3.1.2底面为圆形的壳体形式可采用球面壳、椭球面壳、旋转 抛物面壳和膜型扁壳。 3.1.3底面为矩形的壳体形式可采用双曲扁壳、圆柱面壳、双 曲抛物面扭壳和膜型扁壳。 3.1.4周边支承的矩形底面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扭壳和膜型 扁壳,其底面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宜小于2。 3.1.5当壳体上荷载分布变化较大,或圆形底面直径大于10m、 矩形底面边长大于8m时,不宜采用膜型扁壳

3.2极限状态设计规定

3.2.1薄壳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采用下列设计

3.2.1薄壳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采用下列设计 表达式: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计算;在抗震 设计时,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对壳板 及其边缘构件,RE应取1.0。 薄壳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根据不同要求 式进行验算:

王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计算;在抗震 设计时,应除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RE;对壳板 及其边缘构件,RE应取1. 0。

3.2.2薄壳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应根据不同要求 按下式进行验算:

3.2.5对旋转壳、圆柱面壳和双曲抛物面扭壳,应考

壳板的影响;对扁球壳、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扁扭壳和月 壳,可不考虑风荷载对壳板的影响。对各类壳体均应考虑 我对边缘构件的影响

3.2.6壳体表面的风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单个旋转壳的风荷载体型系 数可按表3.2.6的规定采用。对复杂体型的壳体结构,当跨 度较大时,应通过风洞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风荷载体型系 数。 3.2.7壳体水平投影面上的雪荷载取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壳面积雪分布系数μr 的取值与壳面类型有关,对旋转壳(包括扁球壳)和圆柱面壳, 其值可按表3.2.7的规定采用;对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扁扭壳 和腊型启甘估可1

勾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单个旋转壳的风荷载体型 可按表3.2.6的规定采用。对复杂体型的壳体结构,当 较大时,应通过风洞试验或专门研究确定风荷载体开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的规定。壳面积雪分布系数 为取值与壳面类型有关,对旋转壳(包括扁球壳)和圆柱面 值可按表3.2.7的规定采用;对双曲扁壳、双曲抛物面扁 口膜型扁壳,其值可取1.0。

表3.2.6旋转壳的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表3.2.7旋转壳和圆柱面壳的积雪分布系数u

3.2.8薄壳结构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抗震设防烈度低于或等于7度时,对周边支承且跨度不 天于24m的薄壳结构可不进行抗震验算,对跨度大于24m的薄 壳结构应进行水平抗震验算; 2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或9度时,对各种薄壳结构均应进 行水平和竖向抗震验算;对跨度不大于24m的薄壳结构进行竖 句抗震验算时,其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在8度和9度时可分别取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0%和20%、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g时 可取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5%进行计算; 3对体型复杂、悬挑较大或跨度大于24m的薄壳结构,宜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计算;对其中特别不规则的薄壳 结构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并应符合现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形状规则的圆形底旋转壳、双曲扁壳、圆柱面壳和双曲抛物面扭 壳,其稳定性可分别按本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验算。

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兰 截面承受拉力时,最大主拉应力标准值不宜大于3倍混凝 强度标准值。

,11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应验算边缘构件的变形,除有 求者外,对荷载标准组合或准永久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 同下的挠度值,在跨度天于7m时不宜大于跨度的1/400, 不大于7m时不宜大于跨度的1/250

的承载力、稳定性、裂缝控制验算。验算荷载应包括自重、施工 荷载和吊装动力荷载等。对大型构件,在运输和安装时应设置临 时支撑。

3.3壳体的构造和配筋

3.3.1壳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壳 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40。

3.3.1壳体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壳

力要求外,还应根据壳板的钢筋布置、保护层厚度、施工质量、 结构稳定性、壳板和辅助构件的变形控制等因素确定,同时应符 合结构的防火要求。在壳板接近边缘和支承构件的部位,宜增厚 至中部厚度的2~3倍,并应配置抗弯钢筋。壳板增厚区应平滑 过渡,过渡区的长度不应小于厚度增加值的5倍。

3.3.3壳体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壳板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 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2壳板加劲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与壳板相同; 3对壳板表面较陡、需用双面模板施工的区域,宜增加混 凝土保护层厚度; 4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5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防火要求时,应在主应力配 筋及受弯配筋处增加保护层厚度。 3.3.4壳体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壳体中应配置薄膜内力配筋、弯矩配筋、壳板边缘和孔 洞附近的附加构造配筋。薄膜内力配筋可设置在壳板中面,弯矩 配筋宜设置在靠近壳板表面处。 2壳板配筋宜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除焊接钢筋网外,应 全部采用带肋钢筋并合理确定钢筋间距。采用焊接钢筋网配筋 时: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114的规定。 3薄膜内力配筋应至少由单层相互正交钢筋组成。 4薄膜内力配筋的钢筋直径,当采用带肋钢筋时不应小于 6mm,当采用焊接钢筋网时不应小于5mm。钢筋的间距当采用 带肋钢筋时不宜大于5倍壳板厚度,且不宜大于300mm;当采 用焊接钢筋网时不宜大于4倍壳板厚度,且不宜大于200mm。 5薄膜内力配筋的最小配筋率在一个方向上不应小于 0.25%。壳板其他配筋的最小配筋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对板类构件的规定。 6薄膜内力配筋的方向与壳体的主应力方向一致时,受拉 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Pmax 薄膜内力配筋的最大配筋率, f一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大于C40时,应按C40等级的混凝土取值; 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7钢筋的连接和锚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3.3.5除膜型壳外,现浇壳体在壳板和边缘构件连接处的增厚

3.3.5除膜型壳外,现浇壳体在壳板和边缘构件连接处的增厚 区域内,应至少配置直径为5mm~10mm、间距不大于200mm 的双层钢筋,目上下两层钢筋均应按锚固长度的要求锚入边缘构 件内,

3.4.1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或8度以上时,不宜采用装配整 本式薄壳结构,宜采用现浇结构。在地震区采用装配整体式薄壳 结构时,应采取措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和支撑的可靠性。

本式薄壳结构,宜采用现浇结构。在地震区采用装配整体式薄壳 结构时,应采取措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连接和支撑的可靠性。 3.4.2 装配整体式壳体的预制构件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减少拼缝和预制构件类型: 2 应便于预制构件的制作、堆放、运输和安装; 应将拼缝设置于受压区或剪力与拉力较小的区域。 3.4.3 预制壳板宜采用曲板。圆柱面壳及曲率不大的扁壳可采 用平板,此时壳板沿曲线边的边长不得大于3m。 3.4.4 预制壳板分块数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扁球壳沿环向分块不应少于8块,沿经向分块不应少于 4块; 2 双曲扁壳及双曲抛物面扭壳沿每边分块均不应少于9块: 3 圆柱面壳沿圆弧向分块不应少于7块。 3.4.5预制壳板的周边应设置加劲肋,肋高宜为预制壳板边长 的1/20~~1/15,目应满足壳体稳定性要求及预制构件在运输 安装过程中的刚度要求。 3.4.6当预制壳板具有与边缘构件正交的加劲肋且截面满足承 载力要求时,壳板边缘可不加厚;当无加劲肋时,壳板边缘应按 本规程第3.3.2条的规定加厚。

3.4.2装配整体式壳体的预制构件划分应符合下列规

1 应减少拼缝和预制构件类型: 应便于预制构件的制作、堆放、运输和安装; 3 应将拼缝设置于受压区或剪力与拉力较小的区域。 3.4.3 预制壳板宜采用曲板。圆柱面壳及曲率不大的扁壳可采 用平板,此时壳板沿曲线边的边长不得大于3m。

大于1.2m。当预制壳板上具有与边缘构件正交且间距不大于3m

的加劲肋时,壳体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壳板中可配置直径不小于6mm的单层正交钢筋。在肋 的上部与下部应配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钢筋,同时应将肋的 上层钢筋及壳板钢筋伸出,并与边缘构件中伸出的钢筋焊接,焊 接长度在单面焊时不应小于10倍钢筋直径,在双面焊时不应小 于5倍钢筋直径。 2壳板、肋和边缘构件的钢筋也可采用预埋件连接。当预 制壳板的加劲肋及预理件的间距均不大于1.5m时,可将肋中钢 筋焊接在肋端的预理件上,再用钢板将其与边缘构件的预埋件焊 接。焊接连接的承载力不应小于肋中钢筋的承载力。当壳体跨度 不小于24m时,肋的预埋件应设置在上表面;当壳体跨度小于 24m时,肋的预埋件可设置在下表面。 3.4.8预制壳板的接缝,可根据接缝处的受力情况采用混凝土 接缝、钢筋混凝土接缝和预应力混凝土接缝。在接缝中应浇筑细 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3.4.9混凝土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预制壳板加劲肋的高度不大于100mm时,接缝上口 宽度不应小于30mm:当肋高大于100mm时,接缝上口宽度不 应小于50mm; 2当接缝处剪应力值大于压应力的30%、且大于混凝土抗 拉强度设计值的25%时,预制构件的侧边加劲肋应设置齿形槽 口,齿形槽口处的壳板内钢筋应伸出,并应和相邻壳板的伸出钢 筋连接,且在伸出钢筋的垂直方向应另设两根附加分布钢筋。 3.4.10钢筋混凝土接缝应符合下列规定(图3.4.10): 1预制构件的壳板内钢筋应伸出,并在接缝中与相邻壳板 的伸出钢筋连接: 2肋内钢筋可不伸出,但应在接缝内设置一个双层的十字 形钢筋骨架,其钢筋直径应与预制构件肋内钢筋的直径相同,十 字形钢筋骨架应与预制构件壳板内伸出钢筋绑扎或焊接;

1预制构件的壳板内钢筋应伸出,并在接缝中与相邻壳板 的伸出钢筋连接; 2肋内钢筋可不伸出,但应在接缝内设置一个双层的十字 形钢筋骨架,其钢筋直径应与预制构件肋内钢筋的直径相同,千 字形钢筋骨架应与预制构件壳板内伸出钢筋绑扎或焊接; 3当剪应力与拉应力的量和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时,侧边加劲肋上应设置齿形槽口; 4不采用钢筋绑扎或焊接连接时,可在预制构件的壳板上 设置间距不大于1.5m的预埋件,其内表面应与加劲肋中的主钢 筋焊接;在各预制构件安装就位后,应采用连接板将预埋件焊接 连接。

3一双层土字形钢筋骨架

.11预应力混凝土接缝处的预应力筋可穿人预留孔或槽P 应力孔道应灌浆填充。

预应力孔道应灌浆填充。 3.4.12预制构件与现浇部分的连接,可采用从预制构件内伸出 钢筋,与现浇部分的钢筋绑扎或焊接,然后浇筑混凝土的方法。

3.4.12预制构件与现浇部分的连接,可采用从预制构件内伸出

3.5.1在边拱拉杆、横隔、旋转壳的支座环、圆柱面壳的边梁、 壳板的受拉区和剪力较大区域均可采用预应力配筋(图3.5.1): 在受压区域也可采用预应力配筋以连接预制构件;边缘构件当支 承点间的距离不小于24m时,宜采用预应力配筋。 3.5.2薄壳结构的预应力筋应采用直线形或曲率不大的曲线形 配筋。在未经特殊处理时,应避免把预应力筋布置在壳体结构的 弯折处,

3.5.1在边拱拉杆、横隔、旋转壳的支座环、圆柱面壳的 壳板的受拉区和剪力较大区域均可采用预应力配筋(图3 在受压区域也可采用预应力配筋以连接预制构件;边缘构 承点间的距离不小于24m时,宜采用预应力配筋。

3.5.3预应力薄壳结构应进行下列验算:

图3.5.1壳体预加应力 边缘构件预应力配筋;2一壳板预应力配筋

施加预应力过程中结构的变形、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 2 荷载基本组合下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 3荷载标准组合下结构的变形和裂缝控制验算。 3. 5.4当预应力能满足构 件裂缝控制验算要求时,承载力计

1施加预应力过程中结构的变形、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 2荷载基本组合下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验算; 3荷载标准组合下结构的变形和裂缝控制验算。 3.5.4当预应力能满足构件裂缝控制验算要求时,承载力计算 所需的其余受拉钢筋可采用非预应力筋。 3.5.5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薄壳结构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及站 部锚固区的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所需的其余受拉钢筋可采用非预应力筋 3.5.5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薄壳结构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及端 部锚固区的构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3.5.6在地震区采用预应力时,对薄壳结构的关键构件和重要

3.6.1当薄壳结构圆形孔洞直径或矩形孔洞的长边长度不大于 壳体短边长度或直径的1/10,且在孔洞附近符合本规程第3.6.2 条~第3.6.7条的要求时,可不对开洞影响进行计算。对其他情 况下的壳板开洞,应对开洞影响进行计算并应专门设计。

3.6.2当孔洞位于受压区,且孔洞直径或边长不天于2.0m时, 应在孔洞周边设置加劲肋,且在任意法向剖面上其混凝土与钢筋 的截面面积均不得少于被割去壳板混凝土与钢筋的截面面积,同 时,孔洞附近的壳板应设置双层钢筋网(图3.6.2),上层钢筋 网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从肋边缘 伸出的长度L应符合下列规定:

L1 ≥ 2 Vrt,且 L1 ≥1. 0m

图3.6.2壳体的孔洞与配筋

3.6.3当孔洞位于受压区,且孔洞直径或边长为2.0m~3.0m 时,除应在孔洞周边设置加劲肋外,尚应在孔洞中加设十字形梁 或井字形梁,在任意法向剖面上加劲肋、十字形或井字形梁的混 凝土与钢筋的截面面积均不得少于被割去壳板混凝土与钢筋的截 面面积;同时,孔洞附近的壳板应按本规程第3.6.2条的要求设 置双层钢筋网。 3.6.4当孔洞位于受拉区,且孔洞直径或边长不大于1.0m时, 可按本规程第3.6.3条规定的构造要求设计。 3.6.5孔洞与边缘构件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该孔洞直径或矩形孔 洞较大边长的2倍。相邻孔洞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较大孔洞直径 减能形洞的用形吨共上

3.6.6当孔洞周边作用有线荷载PL时,其值不宜大于被割去壳 板上均布荷裁在孔洞周边上的折算线荷载,均布荷载的折算线荷

3.6.6当孔洞周边作用有线荷载力,时,其值不宜大干被割去壳

板上均布荷载在孔洞周边上的折算线荷载,均布荷载的折算线荷 载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圆形孔:

qaobo 2(ao +bo)

式中: * 均布荷载在孔洞周边的折算线荷载(kN/m): 壳板中曲面上的均布荷载(kN/m²); 圆孔半径(m); ao、bo—矩形孔的边长(m)。 3.6.7当孔洞周边作用的线荷载力l.大于被割去壳板上均布荷载 在孔洞周边上折算线荷载的1.5倍时,在孔洞周边设置的加劲肋 内应配置直径不小于10mm、数量不少于4根的主钢筋及直径不 小于6mm、间距不大于200mm的封闭箍筋

3.7.1薄壳结构的伸缩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壳体结构在伸缩缝处可采用双边缘构件和双柱;伸缩缝 的宽度应根据温度变形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50mm; 2对锯齿形薄壳结构,在锯齿方向伸缩缝的间距不应大于 5倍~6倍该方向的跨度; 3在地震区,伸缩缝宽度尚应符合防震缝要求。 3.7.2考虑温度变化对除膜型壳外的壳体的影响时,温度计算 应符合下列规定: 1壳板中曲面温度变化T,可按下式计算:

中: T、 结构最高平均温度(℃);

1±0.61—1w)

3.7.3当内、外表面温度差T²在整个壳板上的分布为常数或 接近常数时,整个壳板可只考虑由其产生的弯矩,并可按下式 计筒

3.7.3当内、外表面温度差T2在整个壳板上的分布为常数或

接近常数时,整个壳板可只考虑由其产生的弯矩,并可报 计算:

式中:m一 壳板截面上的线分布弯矩: α一 混凝十的线膨胀系数; 壳板截面的分布刚度,对带肋壳应采用壳板与肋的 总刚度; t一壳板厚度。 3.7.4当中曲面的温度变化T1在整个壳板上的分布为常数或 接近常数时,壳板内产生的三种主要温度应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图 3. 7. 4) 1对圆柱面壳、旋转壳、双曲扁壳,应按壳体特征长度参 数划分内力影响区,其中壳体特征长度参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对无肋圆柱面壳,特征长度参数C应按下式计算:

1对圆柱面壳、旋转壳、双曲扁壳,应按壳体特征长度参 数划分内力影响区,其中壳体特征长度参数的计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对无肋圆柱面壳,特征长度参数C应按下式计算:

C 0. 76/rt

对带肋圆柱面壳,特征长度参数C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C壳体的特征长度参数;

teD C = 0. 76 trA

tD 带肋圆柱面壳在圆弧方向按截面刚度折算的厚度; tx——带肋圆柱面壳在直线方向按截面面积折算的厚度。 2)对无肋旋转壳,外环边缘处的特征长度参数C应按本 规程第5.1.1条的规定计算;对带肋旋转壳,特征长 度参数C应按本规程第5.4.2条的规定计算。 3)对无肋双曲扁壳,沿c、y轴方向的特征长度参数C1 C2应按本规程第6.2.3条的规定计算;对带肋双曲扁 壳,C1、C2应按本规程第6.5.1条的规定计算。 2平行于边缘构件方向的轴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轴力峰值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t一一 按边缘构件支承情况确定的系数,可按本规程第 3.7.5条的规定计算; E。一一混凝土弹性模量; t—一壳板厚度;对带肋壳,应采用按截面面积折算的 厚度。 2)平行于边梁方向的轴力分布,对圆柱面壳应按正弦分 布采用;对扭壳应按半波余弦分布采用;对旋转壳和 双曲扁壳DB34T 1572-2011 绿色食品 马铃薯、南瓜、萝卜三熟制栽培技术规程,在图3.7.4所示影响区内可按常数采用。 3垂直于边缘构件方向的弯矩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壳板边界为简支时,分布弯矩峰值可按下式计算:

/3 Mmax E.tα.T

式中: t一 壳板厚度:对带肋壳,应采用按截面刚度或惯性矩 折算的厚度。 2)当壳板边界转角为零时,分布弯矩峰值可按下式计算:

)对圆柱面壳和扭壳,弯矩可忽略不计;对旋转壳和双 曲扁壳,弯矩在图 3.7.4 所示影响区内可按常数采用。

4对矩形面的简支边壳体,壳板与边缘构件交接处 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剪力峰值可按下式计算:

圆柱面壳壳板与边梁交接处及扭壳壳板与边缘构件交 接处DB22T 2192-2014 人参土壤调理剂,剪应力应按余弦分布按下式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