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试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9月).pdf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试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9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1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65991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试行)(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20年9月).pdf

机动车道缩减路宽示意图

(3)车速控制 根据不同路段道路沿线设施及周边情况设置限速要求。 交通干道经过商业区、学校、医院等不同设施时,应提高相应路段的限速要求。 建议非穿越性的城市商业和生活集中区域街道车速设计应保持在60km/h以内,在最密集的城市地 区,且与非机动车共用街道时,车速应保持在30km/h以内。当与行人共用街道时,车速应该在 20km/h以内,道路经过闹市区、学校和医院路段时,限速应该在20km/h以内

虽化街道的公共空间属性,提供安全、舒适的慢行

对于路网较为密集的公共活动中心、居住社区和产业社区,可对支路以30公里每小时作为设计限速, 并对慢行交通及其他街道活动较为密集的路段和交叉口综合运用缩窄车道、水平线位偏移、全铺装 道路等道路设计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对路段车速进行进一步限制。

GB/T 9694-2014 皮蛋ShandongUrbanStreetConstructionGuidelines

形成人行通行区、沿街设施带、建筑前区的人行道分区模式 人行通行区为行人提供有效通行空间;沿街设施带主要用于布设沿街绿化、市政与休憩等设施;建 筑前区是与建筑紧密联系的临街建筑的驻留与活动空间

人行通行区在满足步行需求的同时, 及公交设施等因素,合理确定通行区宽度。 主、次干路两侧人行道应适度加宽,减轻快速通过的机动车给行人带来的不安全感;开发强度和功 能混合程度较高的地区行人流量较大:公交车站、轨交出入口和商业设施将进一步增加人流

人行通行区宽度推荐值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

(6)设施带 各类设施集约布置在设施带内,避免市政设施妨碍人行通行。 将设施沿路缘石布置,其余空间作为人行通行区的补充,

设施带一般设置在人行通行区与机动车道之间

(7)建筑前区 临街建筑底层应合理设置建筑前区,提供积极的服务功能,避免与人行通行区产生干扰。 建筑前区宽度应统筹考虑人行道空间条件与沿线功能需求。对于无退界的临街建筑,应建立协商平 台,在保护行人通行的前提下,规范沿街商户借用人行道

(8)过街横道 通过合理的设计,为行人提供直接、便捷的过街通道与设施,缩短过街距离,保障行人安全、舒适 的通过路口或道路。 过街设施设计原则: 安全原则:过街区的实线不能被街道设施、绿化植物或者运行车辆所影响,并应设置醒自标志;在 急转弯处不应设置平面过街,因此处可能存在驾驶视野盲点, 连续性原则: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规划,应与居住区的步行系统、车站、建筑出入口、 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等步行系统紧密结合,构成一个完整、连续、贯通的城市步行系统。 人性化原则:注重立体过街设施的便捷性和人性化,如无障碍设计、坡度放缓等,有条件的地方尽 量加装电梯、遮阳棚等,以方便特殊人群。 美观原则:设计应考虑周边建筑设施及环境,对过街设施区的构成要素采用高素质的造型和美观性 的设计,以增加美感和提供一个悦目安全的行人环境。 根据街道属性,合理控制过街设施间距,保障人行就近过街。 人流集中处应设置路中过街设施,例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小区出入口等。除交通性干路以外 般街道过街设施间距建议控制在200米以内,最大不超过250米。

通过合理的设计,为行人提供直接、便捷的过街通道与设施,缩短过街距离,保障行人安全、舒适 的通过路口或道路。 过街设施设计原则: 安全原则:过街区的实线不能被街道设施、绿化植物或者运行车辆所影响,并应设置醒自标志;在 急转弯处不应设置平面过街,因此处可能存在驾驶视野盲点, 连续性原则: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的规划,应与居住区的步行系统、车站、建筑出入口、 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等步行系统紧密结合,构成一个完整、连续、贯通的城市步行系统。 人性化原则:注重立体过街设施的便捷性和人性化,如无障碍设计、坡度放缓等,有条件的地方尽 量加装电梯、遮阳棚等,以方便特殊人群。 美观原则:设计应考虑周边建筑设施及环境,对过街设施区的构成要素采用高素质的造型和美观性 的设计,以增加美感和提供一个悦目安全的行人环境。 根据街道属性,合理控制过街设施间距,保障人行就近过街。 人流集中处应设置路中过街设施,例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小区出入口等。除交通性干路以外 般街道过街设施间距建议控制在200米以内,最大不超过250米。

行人过街信号灯周期不宜过长,一般红灯等候时间不宜超过60秒,绿灯时间也要考虑行动不便的人 的过街时长需求。 道路及交叉口优先保障人行过街的安全性,通过过街连廊和地下通道构建立体过街系统 连廊与地下通道是平面过街设施的重要补充,更能保障人行过街的安全性。立体过街应与街道两侧 的建筑进行互联互通,加强与公交、轨道交通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并选择合理的位置与规模。连廊 的设计应与周边城市风貌和景观相协调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

人行横道应与人行通行区连接,宽度宜大于人行通行区,连接处应保持通畅。 人行横道与人行通行区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保障步行空间的连贯性,避免了绕行。人行横道宽度 大于与其连接的人行通行区,能够预留充足的过街空间,为人群交汇提供空间。避免在人行横道 人行通行区连接处种植行道树及设置灯杆等设施,保持过街步行空间通畅

路口人行横道偏离期望过街路径,造成绕行

人行横道宽度大于人行通行区,且在连接处保持空旷

人流量较大的路口应加宽人行横道宽度,必要时设置全相位人行横道,满足斜穿交通较多的路口需

人流量较大的路口应加宽人行横道宽度,必要时设置全相位人行横道,满足斜穿交通较多 求

识与信号设置应避免直行行人和非机动车、机动车

信号控制交叉口应设置左转相位,避免转向机动车与直行行人和非机动车发生冲突;当直行与转 车辆共用信号时,应增加标志牌或信号灯,提醒转向机动车避让直行过街行人。行人较多的路口 控制机动车红灯右转

Shandong Urban Street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9)路缘石半径 合理控制路缘石半径,缩短行人过街距离,引导机动车减速右转。 交叉口降低机动车的设计转查速度能够使缘石转查半径大幅缩减。建议路缘石半径依据实际需求

减小半径,缩短行人过街距离

合理设置安全岛,缩短单次过街距离。 城市道路人行横道长度超过16米,双向机动车四车道及以上的应在人行横道中央设置安全岛。计算 人行横道长度时,应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合并计算。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可结合分隔带设置 安全岛;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可通过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增加安全岛,同时引导车辆减速通过。设 置分次过街安全岛,将行人与右转车辆隔离,减少冲突,增强行人过街安全性。

安全岛应为驻留行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屁护。 安全岛宽度宜不小于1.5米,以容纳更多的行人,最窄不得低于0.8米,满足自行车、婴儿车及轮椅 的停放需求。安全岛驻留区长度宜不小于相连的人行横道宽度。路口的人行安全岛应设置岛头并延 伸至人行横道外,配置路缘石、护柱和绿化,保护等候在安全岛上的行人并促使转弯车辆减速。

安全岛宽度宜不小于1.5米,最窄不得低于0.8米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

(11)交叉口异化设计 车流量较小、以慢行交通为主的支路汇入主、次干路时,交叉口宜采用连续人行道铺装代替人行横 道。 通过增加视觉效果的特殊处理方式,路面外观会有所改观,如彩色或图案冲压的沥青、混凝土或混 凝土铺路石,让驾驶员更容易进行减速处理。也可以对人行横道和交叉路口设置为全铺装交叉口,全 路面可采用人行道或是小方石铺装,突出交叉区域。 全铺装的交叉路口可通过视觉和触觉吸引机动车驾驶者的注意力,使其减速,增加道路的安全指数 为过街行人提供安全的过街环境。

沿街地块出入口与街道衔接时,应协调进出车辆与过路行人关系。

沿街地块出入口设置应充分考虑所接入道路的等级,车行通道优先选择设置在较低等级的道路上。 地块车行出入口处应与人行道路面和铺装自然衔接,或采用全铺装形式,并设置相应标识提示行人 注意进出车辆,限制车辆速度。机动车出入口处的人行道应沿机动车行驶轨迹外侧设置阻车桩。医 院、商业综合体等大型服务设施出入口应考虑人行与机动车分离的流线规划,减少人行与机动车的 冲突。设置单向地块流线,保障车行顺畅。出入口处应设置标识,指引机动车与人行活动。

置地下机动车出入口,实现人

设置停车指引,保障车流顺畅

Shandong Urban Street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确保骑行网络完整、连续、便捷。 应尽量避免设置禁正非机动车通行道路(禁非道路)。禁非道路周边200来范围内应有满足服务要 求的非机动车通道,并提供清晰的导引系统。严禁占用非机动车道设置停车带。 根据非机动车使用需求及道路空间条件,合理确定非机动车道行驶与宽度 非机动车道的形式包括独立非机动车道、划线非机动车道、混行车道及非机动车专用道四类。独立 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采用分车带等硬质隔离,一般宽度在2.5米至4米;划线非机动车道通过 路面标线划示与机动车道进行隔离,一般宽度在1.5米至2.5米;混行车道中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 非机动车道路以非机动车交通为主,紧急情况下允许机动车借用。

道路交叉口设计应适应骑行特征,满足安全要求。

可识别的交叉口非机动车空间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

车流量较大的道路应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行硬质隔离。 硬质隔离包括绿化带、简易分车带、栏杆等。具备用地条件的可采用绿化带进行隔离,其它宜选用 较矮的栏杆或路桩,避免对视觉通透和步行穿越街道造成障碍。 鼓励单车道支路在路口后置机动车停车区,扩大非机动车停车区 前置与扩大非机动车停车区,既可以为非机动车提供更多的停车空间,又可以使非机动车先于对面 左转的机动车通过路口

鼓励设置非机动车道路。 鼓励机动车交通量较小的低等级道路作为非机动车道路进行管理,赋予非机动车高于机动车的路权。

非机动车道应采用地面标识、标线、彩色涂装等方式,提醒机动车避让非机动车,避免机动车占用 非机动车停车。 鼓励非机动车道采用彩色铺装或石材等其他具有识别性的铺装材质。采用彩色铺装时,应符合颜色 的警示性要求,如红色、绿色等。 应避免人非共板。非机动车道、自行车专用道与人行道直接相邻时,应设置路缘石且不小于5厘米 的高差作为分隔。 设置高差可以避免非机动车与行人相互干扰。

Shandong Urban Street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设置立体骑行道,保障非机动车出行安全。 当生活型街道与交通型街道(如高速公路、高架桥、立交桥)等设计速度过快的道路相交时,可以 利用上层空间,设置立体骑行道,将非机动车与行驶速度较快的机动车分离,保障非机动车出行安 全的同时,避免影响机动车正常行驶。

(15)公交车站与非机动车道的协调

(15)公交车站与非机动车道的协调

临非机动车道设置公交车站时,应通过合理设计、铺装和标识等协调进站车辆、非机动交通、候车 及上下车乘客之间的冲突。 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设置路侧式公交站台时,宜在非机动车道外侧设置较宽的岛式站台。岛式 站台应满足候车亭建设及乘客候车和上下车的空间需求,宽度一般不小于1.5来。人行道与岛式站台 之间的非机动车道可通过划示斑马线、特殊铺装、抬高等方式,提示非机动车避让行人。 非机动车流量较小的道路设置公交站台时,可采用直接路边停靠方式或非机动车借用人行道绕行。 应通过地面铺装和划示,明确公交车停靠位置,提示非机动车避让,避免非机动车与行人相互干扰 公交车占用非机动车道停靠时,应通过地面铺装和划示,明确公交车停靠位置,提示非机动车避让

岛式公交车站台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

2.1.3可靠美观的街道设施

通过可靠的街道设施,为行人创造安全的交通环境。 附属功能设施及建筑附属设施应坚固可靠,不得妨碍行人活动及车辆通行安全。 进入步行空间的交通标志牌、店招等各类设施净空应大于2.5米,避免妨碍行人的正常通行。斜拉索 应通过色彩鲜艳的索套进行警示。

人行道宜采用现浇混凝士、透水沥青、混凝士砌块砖等摩擦系数较大的铺装材料

街道,特别是人行道应提供充足的夜间照明

,特别是人行道应提供充足的夜间照明,

灯的数量、形式和亮度应满足人行道的照明需求。对于较宽的道路和人行道,应设置人行道专用 灯,或结合沿街建筑物或围墙设置壁灯

应对卸货活动提供空间、时间引导,规范卸货设施,避免干扰其他街道活动。

即货活动原则上应在地块内部进行,或在道路设置专用卸货车位;应避免在步行活动密集的街段设 置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卸货区域。建筑沿街卸货区及卸货入口未使用时应保持关闭。可在夜间等车流 量较少的时间或车流量较少的路段,利用道路进行装卸货,但不得占用人行道装卸货。

ShandongUrban Street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为人行通行区设置无障碍设施

为人行通行区设置无障碍设施。 人行通行区应保持连贯、平整,避免不必要的高差;如有高差时,应设置斜坡等无障碍设施。步行 通行区内必须设有安全、连续的盲道,保障盲人无障碍出行,

地道、轨交站点出入口等设施,构建顺畅的步行通

避免机动车违章占用人行道停放。 使用花坛、栏杆、路桩等设施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与人行通行区进行隔离。隔离设施应按人性化 尺度设置,外观醒目。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

当人行通行与其他区域需求产生冲突时,优先保障人行需求。 通过划线、标识和停放架明确充许非机动车停放的区域,人流量较大的路段应压缩非机动车停放区 域,或取消非机动车停放。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满足非机动车停放需求,保障人行通行区:1.斜向停放的方式,限制非机动车停 放区域规模;2.设置集中停放场库;3.协调周边地块提供停车等方式,满足非机动车停放需求,保 障人行通行区:4.通过立体停车,缩减非机动车区域面积

避免沿路绿化、停车遮挡视线,

避免设置过高、过于密集的沿路绿化,确保机动车与慢行交通之间的安全视距。路口视距三角形内 不得种植大灌木、乔木等会对行车视线造成遮挡的植物。交叉口、地块出入口等区域应设置禁止停 车标识,防止乱停乱放,对转弯车辆造成视线遮挡。可掉头路口的中央分隔带,应降低植被高度, 保证掉头车辆实现不被遮挡。机动车路幅宽度小于5m时,单侧设置行道树或者不设置行道树,以 保证视线通透

andongUrbanStreetConstructionGuide

街道是居民生活的容器,多元复合的活力街道, 要做到街道沿街业态功能复合、沿街活动便利舒 适

2.2.1多元复合的功能用地

增强沿街复合功能,形成丰富的空间界面。

增强沿街复合功能,形成丰富的空间界面。

(1)鼓励在街区、街坊和地块进行土地复合利用,形成水平与垂直功能混合。 街区、街坊尺度和地块的功能混合是指相邻街坊和街坊内部的不同地块设置商业、办公、居住、文 化、社区服务等不同的使用功能,以及将不同功能设置在建筑的不同部位和不同楼层。通过多种功 能可以在步行便利可达的范围内提供出行目的地,从而提高步行出行比例与街道活动强度。小地块 开发模式有利于促进功能深度复合。对于大尺度街坊和较长的街道,应注重沿街设置不同的功能设 地

(2)积极界面鼓励尺度与业态多样性。 沿街中小型的商铺建议商业、餐饮、文化、社区服务等业态混合搭配,在街道的端头设置大型商场 的出入口,小规模的店面则设置在街道的中间区段

街道业态的多样性增强街道活力

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

(3)可在步行街道增设临时性设施,满足行人需求。 在不影响通行需求的前提下,可在步行街道沿街设置商业、文化等临时设施,包括食品、饮料、杂 志售卖亭及信息咨询等设施。可结合设施带、街边绿地设置,设置后留出的步行空间应满足通行 需求。相关部门应对临时性设施的位置、样式、规模、经营内容与时间等进行审批和规范。

(3)可在步行街道增设临时性设施,满足行人需求。

街道空间的移动售卖亭

商业型和生活型街道的沿街建筑应将主要建筑出入口临街设置。大型商业综合体应沿街道设置中小 规模商铺,并设置临街出入口。同时鼓励商业型街道沿线提供非商业用途的建筑出入口,以延续街 道在非商业活动时段的街道活力,

出入口设置行人停留的空间。鼓励入口结合周边情况形成凸出或收进,鼓励宽窄入口交替变化, 以增加街墙界面的多样性

步行街道采用收进的手法设置人行出入口

ShandongUrban Street ConstructionGuidelines

2.2.2尺度有序的街道空间

营造尺度有序、宜人的界面空间。

营造尺度有序、宜人的界面空间。

(1)街道应通过行道树、沿街建筑和围墙形成有序的空间界面。 在道路两侧种植相同规格的行道树,打造街道界面的第一序列的空间秩序。街道界面的第二层则是 沿线建筑高度、面宽、方位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关系。在街道没有条件形成连续行道树种植时, 建筑界面的秩序性作为街道的第二层次尤为重要

街道界面第一序列一行道树

街道界面第二序列一建筑界面

(2)通过建筑退线与贴线率管控,形成与街区功能、街道活动需求相适应的街道空间 界面形态,塑造整齐有序或者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空间界面,

(2)通过建筑退线与贴线率管控,形成与街区功能、街道活动需求相适应的街道空间 早面形态,塑造整齐有序或者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空间界面

由沿街建筑界面形成的街墙, 向应通过贴线率控制来保 证建筑界面的连续。贴线率是指建筑物紧贴建筑界面控制线总长度(充许多层建筑进行5米以内的 后退来保证采光和通风,或首层进行2米以内的后退)与建筑界面控制线总长度的比值。可根据地 区建筑界面控制要求确定重要街道及其贴线率指标:

贴线率(P) =街墙立面线长度(B)/建筑控制线长度(L)×100%

步行重点片区和生活型街道的单体建筑改造项目应保持原有沿街建筑退界关系,且建筑退让距离不 宜大于10米,建筑贴线率不宜小于70% 公共活动中心区、一般地区中的商业、商务功能地区、邻近公共活动中心区的居住社区街道两侧应 设置贴线要求,保持建筑界面连续。一般地区的居住社区道路两侧鼓励建筑界面连续。鼓励在南北 可街道两侧设置东西向建筑,加强建筑界面的连续。 贴线率指标通过城市设计研究确定,一般不宜低于下表的规定。没有建筑界面连续要求的路段只划 定建筑控制线,不设定贴线率指标。

Shandong Urban Street Construction Guidelines

(4)塑造尺度宜人的界面高度及空间高宽比

(4)塑造尺度宜人的界面高度及空间高宽比。 街道空间的高宽比介于1.5:1~1:2之间较为宜人;商业街道空间可适度紧凑,较窄的商业街高宽比可 达到3:1;交通性与综合性街道两侧可适度开敬,高宽比宜控制在1:1~1:2以内。 当沿街建筑所临街道的宽度小于等于24米时,沿街建筑的街墙高度宜大于等于6米;所临街道宽度 大于24米时,沿街建筑的街墙高度宜大于等于10米。 居住区南北向的生活性街道宜通过街墙高度大于等于6米的建筑形成连续界面;鼓励在相应界面设 置办公等对朝向不敏感的功能,将街墙高度提高至12~15米

塑造适宜的街道高宽比

GB/T 36103.7-2018 铁氧体磁心 尺寸 第7部分:EER型磁心山东省城市街道建设导则

2.2.3便利舒适的环境设施

增设街道两侧的环境设施,体现人性化设计

(1)生活型街道沿街应设置公共座椅及休想节点,形成交流场所,鼓励行人驻留。 除了交通型街道及步行空间总宽度5米以下的街道,其他街道沿路应结合人流量设置公共座椅。座 椅包括正式座位和可供坐靠的高度合适的花坛、台阶等。 空间允许的商业型与生活型街道可结合设施带、分隔带、停车带设置固定或移动座椅形成休憩节点 宽度宜在2 米以上,长度宜在5米以上。

在街道空间充许的情况下WS/T 427-2013 临床营养风险筛查,商业街道与生活服务街道沿线可结合设施带、界面微空间设置商业活动 区域,增加街道活跃度。规范沿街商业活动区域,避免小贩占路影响交通。 可利用街道空间进行临时性艺术展览、街头文艺演出、公共行为艺术活动等,丰富城市文化。 (3)根据地区功能类型及街道活动需求,提供信息等活动设施。 在道路交叉口、轨道交通出入口等步行交通密集区域鼓励设置公共地图、导向标识、公共钟表等为 行人提供各类指引信息的公共标识。景观休闲街道宜设置跑步道与自行车专用骑行道,并提供相应 路径指引设施与饮水设施

在道路交叉口、轨道交通出入口等步行交通密集区域鼓励设置公共地图、导向标识、公共钟表等为 行人提供各类指引信息的公共标识。景观休闲街道宜设置跑步道与自行车专用骑行道,并提供相应 路径指引设施与饮水设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