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292-20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pdf

DBJ50/T-292-20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6.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65410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0/T-292-2018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设计标准.pdf

表4.3.1不同下垫面雨量径流系数

4.3.2有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的建设项目,径流污

式中:Pz 汇水分区年径流污染去除率; Pw——汇水分区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以SS计); PT一汇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各种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应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如无条 件,可按表4.3.2取值。

NY/T 1464.50-2013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第50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菊花生长表4.3.2单项LID设施污染物去除率一览表

4.3.3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要求的建设项目,宜采用截留处理 初期雨水来实现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容积Vw 按式4. 3. 3计算:

式中.Hw 初期雨水控制厚度(

Vw=10H.RvF

4.3.4雨水收集回用容积宜根据多年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 经模拟计算确定,当资料不足时,可按式4.3.4计算,但不宜大于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对应的雨水径流总量控制容积:

4.3.5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容积宜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V, 雨水径流峰值控制容积(m²); α 脱过系数,取值为调蓄池下游设计流量和上游设计 流量之比; 调蓄池上游设计流量(m3/min);

b、n2一暴雨强度公式参数; t一降雨历时(min)。 2当调蓄设施只执行本标准要求时,暴雨重现期应按2年 遇考虑,当调蓄设施还须满足内涝防治相关要求时,暴雨重现 期应按内涝防治设计标准选取。 4.3.6渗透设施渗透量宜按式4.3.6进行计算

式中:Vis— 渗透设施的有效容积(m"); V 渗透设施进水量(m");

中:Vs一渗透设施的有效容积(m); V一渗透设施进水量(m3); 3.7日平均水面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也可按式4.3.7 算,缺乏资料时可按照附录A给出的各地区多年月平均蒸发量 管日平均水面菜发量

4.3.7日平均水面蒸发量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也可按

计算,缺乏资料时可按照附录A给出的各地区多年月平均蒸发量 推算日平均水面蒸发量。

4.3.8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应按式4

性和管网汇流过程,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

167A(1+ClgP) g (t+b)"2

式中:P一 设计重现期(a); t一一降雨历时(min); A、C、b、n2 一 当地降雨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重庆 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详见附录A。 不同种类下垫面的流量径流系数应依据实测数据确定,缺乏 资料时可参照表4.3.8取值

表4.3.8不同下垫面流量径流系数

4.3.9雨水汇流时间t。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4.3.9雨水汇流时间t。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

10.41(nL)0.6 = g0. 5 So. 3

L90 60K.. So.5

t9o 超过90m后的汇流时间(min); L90 超过90m后的汇流距离(m); K90 地面截留系数,混凝土、沥青或砖石铺装的地面取值 6.19;透水铺装地面、未铺装地面取值4.91。

.3.9 下垫面糙率1

5.1.1建筑与小区宜优先控制雨水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有条 件时宜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5.1.2建筑与小区外排雨水峰值流量不应大于市政管网的接纳 能力;不能满足该要求时应设雨水峰值调蓄措施, 5.1.3:新建项目的透水铺装比例不宜小于40%,改、扩建项目的 透水铺装比例不宜小于20%。

5.1.4新建项目下凹式绿地占绿地面积的比例不宜小于20%。

5.1.6建筑与小区的初期雨水不宜直接排人市政污水管网

5.2.1屋顶坡度≤25%的建筑宜优先采用绿色屋顶,设置绿色 屋顶不应影响建筑既有功能。 5.2.2绿色屋顶工程结构设计时应计算种植荷载;既有屋面改 造为绿色屋顶前,应对原结构安全性进行复核。 5.2.3绿色屋顶的屋面宜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5.2.41 倒置式屋面设置绿色屋顶时,可采用容器式种植方式。 5.2.5 当绿色屋顶坡度≥20%时,应采取防滑措施。 5.2.6 绿色屋顶宜采用节水灌溉措施。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抗风揭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抗风揭 措施;屋面设有花架、园亭等休闲设施时,应采取防风固定措施。 5.2.9建筑屋面应采用对雨水无污染或污染较小的材料,不应 采用沥青或沥青油毡。

5.2.8绿色屋顶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因素,采取抗风

5.2.10普通屋面雨落水管宜采取断接的方式引入周边低影响 开发设施。

5.3.1小区内小型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车道、休 闲广场、室外庭院宜采用透水铺装,其他车行道在满足其功能的 条件下可采用透水铺装

5.3.1小区内小型车通过的路面、停车场、步行及自行1

5.3.2小区内透水铺装旁宜采用植草沟排水。

5.3.3小区路面宜高于周边绿地50mm~100mm且路面横坡坡 向周边绿地

4小区设置的景观水体宜符合以

1景观水体宜兼具雨水调蓄功能;

1景观水体宜兼具雨水调蓄功能; 2景观水体应设置有水质净化措施。 5.3.5架空平台或地下建筑顶部的绿地应设置底部渗排设施

6.1.1城市道路及站场宜优先控制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独立 的站场还宜结合自身需求进行雨水资源化利用。 6.1.2城市道路及站场的低影响开发设施选择应充分考虑施工 及养护难度,同时兼顾节能、环保效益。 6.1.3城市道路及站场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应考虑城市美 观,其系统布置、设施选取、植物配置应与其他市政设施相协调, 并与周边建筑风貌相融合。

6.1.4对于易发生积水的路段,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地下空 间设置雨水调蓄设施。

6.1.4对于易发生积水的路段,可利用道路及周边公共地

5.2.1城市道路中分带、侧分带、人行道绿化带、树池等宜结合 道路景观要求和周边用地条件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 5.2.2城市道路宜根据道路使用功能合理选用透水路面类型 透水路面应考虑渗水导排措施。 6.2.3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配置有效的溢流排放设施 并与城镇雨水管渠系统有效衔接。 6.2.4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设置应考虑道路市政管线敷 设、维护、检修因素,雨水管线可设置于低影响开发设施下方,其 他管线宜避开低影响开发设施。

6.2.5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应考虑相应的防渗措施,防止

6.2.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宜选择适应能力轮

6.2.6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植物宜选择适应能力较强的本 土植物,并应考虑高大植物根系对防渗系统、道路管线系统穿刺 影响。

6.2.7城市道路采用路沿石开口方式排水时,路沿石开口尺寸

立根据道路纵坡、雨水水量等因素计算确定,开口处路面

6.2.8纵坡小于7%的道路两旁宜设置生物滞留带,并应采用相

6.2.9城市道路初期雨水不宜排人市政污水管道,如确需排入

6.2.12道路、桥、隧穿越水源地及重要卫生防护区时,应在道

:.通道州 时,应任道路 两侧或排水系统下游修建雨水应急处理及储存设施;道路、桥、隧 雨水排入水源地水系时,其雨水排放应设置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6.3.1交通枢纽站前广场应结合广场功能与景观需求,合理设 置多种低影响开发设施,不宜只设置透水铺装。 5.3.2 面积超过10hm²的车辆停放、保养场地,宜进行雨水收集 利用。

6.3.3繁忙路段的公共露天停车场不应采用雨水直接入

式,初期雨水宜收集处理再行排放

式,初期雨水宜收集处理再行排放。

7.1.1城市绿地及广场应在满足自身功能条件下,合理确定低 影响开发目标。 7.1.2城市绿地及广场应优先保护并修复场地内自然沟渠、湿 地、坑塘等地表径流通道和雨水蓄存空间,并不宜降低场地原有 水面率。 7.1.3周边区域雨水径流进入城市绿地及广场内,应设置预处 理措施。

7.1.3周边区域雨水径流进入城市绿地及广场内,应设置预处 理措施。

7.1.4城市绿地及广场的景观水体宜兼具雨水调蓄和净化功

7.1.4城市绿地及广场的景观水体宜兼具雨水调蓄和净化功 能,并优先利用雨水作为补给水源。 7.1.5城市绿地及广场的硬质铺装在兼顾美观的前提下,宜优 先采用透水铺装

7.1.5城市绿地及广场的硬质铺装在兼顾美观的前提下,宜优 先采用透水铺装

7.2.1公园绿地宜协同周边 影响开发 目标。 7.2.2公园绿地建设应合理保护并利用场地内的河流、湖泊、沼 泽湿地等水生态敏感区。

7.2.3坡度大于25%的公园宜设置分级雨水塘,结合雨水调蓄

7.2.5公园内的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当为普通屋面时,需将雨 落水管断接并引入周边低影响开发设施。 7.2.6公园内景观水体宜采用生态措施保持水体自净。 7.2.7 公园内滨水区域宜设置植被缓冲带 7.2.8 防护绿地低影响开发宜满足以下规定

7.2.5公园内的建筑宜采用绿色屋顶,当为普通屋面时,需将雨

1不应影响防护绿地自身功能; 2 当绿带较宽时,可考虑集中式低影响开发设施; 3坡度较大的山体防护绿地,宜在山脚处设置拦洪沟,并宜 在拦洪沟前设置植被缓冲带

7.3.1城市广场应进行有组织排水并对雨水径流污染进 控制。

控制。 7.3.21 位于城市防涝系统的重要节点或位于汇水流域下游的城 市广场,可结合上位规划需求及周边排水情况建成具有雨水调蓄 功能的下沉式广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有排水泵站和自控系统的调蓄设施应配置可靠电源; 2有条件时宜设置雨水回用设施; 3应设置专用的雨水进出口; 4地下空间的出入口及通风井等出地面构筑物的敬口部位 应高于设计地坪0.3m; 在调蓄设施入口处,应设置格栅等截污设施; 调蓄设施应设置清淤冲洗装置和检修通道; 7 调蓄设施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8广场内应配套安全疏散措施

7.3.3城市广场宜优化其竖向设计和绿地布局,便于雨

入绿地进行综合处置。

入绿地进行综合处置。

降低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与防洪标准, 8.1.2城市水系及水体设计时应对水域形态进行合理保护和控 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宜对城市江河水系岸线、湖库岸线、底质 及盖河工程等进行生态修复。 8.1.3城市水系内建设拦水坝等景观蓄水设施时,不应影响其 防洪排涝功能。

1.4滨水带绿地空间宜选择雨水塘、雨水湿地、植被缓冲带等 施;滨水带步行道与慢行道宜采用透水铺装;滨水带内的管理 筑物有条件时宜设置绿色屋顶

8.1.4滨水带绿地空间宜选择雨水塘、雨水湿地、植被缓冲

8.1.5城市水系新增雨水排口应采用生态排口。

8.2.1 城市河道建设宜优先采用生态工程措施,不宜硬化河道。 8.2.2 城市河道形态应具备自然性和生态性,并应评估其稳 定性。 8.2.3 城市河道在满足安全性、整体性的前提下,宜采用生态 护岸。 8.2.4城市河道宜考虑生态补水措施并根据当地情况考虑合理 选择补水水源。

8.3.1城市湖库低影响开发应遵循其规划功能和服务功能。

8.3.3城区范围内新建湖库,应结合该区域低影响开发目标进

8.3.6城市湖库补水水源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石

主要水质指标不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IV类 标准。

9.1.1绿色屋顶从下至上宜包括以下构造:1防水层;2保护层: 3排水层;4过滤层;5土壤层;6植物层。 9.1.2防水层防水等级宜为I级并应有耐根穿刺功能

9.1.3保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1采用细石混凝王作保护层时其厚度不宜小子 40mm;当绿 色屋顶为容器种植方式时,可采用厚度为15mm~20mm的水泥 砂浆作保护层: 2屋顶坡度大于20%时,宜采用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采用水泥砂浆和细石混凝土作保护层时,保护层下面应 铺设隔离层; 4采用土工布作保护层时,其标称断裂强度不应小于 10KN/m; 5采用高分子材料的防水卷材、土工膜等作保护层时,其厚 度宜为1.0mm~ 5mm

9.1.4排水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9.1.5过滤层宜符合以下规定

采用砂滤层,厚度宜为50mm~100

表9.1.7绿色屋顶土壤层厚度表

绿色屋顶的植物选择宜符合以下

1乡土植物不宜少于70%; 2应以低矮灌木、宿根花卉、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等为主 有条件时可少量种植耐旱小型乔木; 3绿篱、色块、藤本植物宜选用三年生以上苗木进行移植。 9.1.9采用容器种植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2种植容器宜设计有组织排水; 3 宜采用滴灌系统; 4 容器种植的土层厚度应满足植物生存的营养需求,且不 宜小于100mm。 9.1.10 有雨水直接跌落到绿色屋顶时QC/T 1114-2019 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雨水跌落处应设置防冲 蚀土壤的措施。

9.2.1透水铺装从上至下宜包括以下构造:1透水面层;2 基层:3透水垫层。

9.2.2透水面层宜满足以下规定

9.2.3透水基层宜满足以下规定

1可采用粒径0.5mm~1mm粗砂或粒径0.075mm以下颗 粒含量不大于5%的无公害工业废渣; 2厚度宜为100mm~150mm。

9.2.5基应满足以下规定:

定、密实、均质GB/T 29186.3-2021 品牌价值要素评价 第3部分:质量要素,具有足够的强度、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