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401-2021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标准.pdf

DBJ50T-401-2021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标准.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J50T-401-20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65013
VIP资源

DBJ50T-401-20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J50T-401-2021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标准.pdf

部分。 3.0.2评价指标按照以下类型划分: 1核心指标,用于评价对象节点、路段、道路、路网或地面公 交线路(线网)交通运行状态; 2扩展指标,用于进一步反映道路交通运行状态的辅助 指标。 3.0.3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应遵循以下步骤: 按照第4章要求选择评价对象和范围; 2# 按照第5章要求采集评价所需的数据; 3按照第6章要求选择道路运行评价指标,进行指标计算 及等级划分; 4按照第7章要求选择地面公交运行评价指标,进行指标 计算及等级划分; 5汇集评价指标,得出评价结果。

4.1.1道路运行评价对象包括节点、路段、道路、整体或分区域 路网等。

4.1.2地面公交运行评价对象包括地面公交线路、线网等。

4.2.1节点评价范围由各进口道评价范围确定TZZB 1912-2020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电极镍粉,根据进口道道

4.2.1节点评价范围由各进口道评价范围确定,根据进口道道 路等级,进口道评价范围宜按照表4.2.1进行取值

表4.2.1节点划定范围标准

4.2.2路段(道路)评价范围根据需要划定起点和终点,可区分 通行方向划定。评价对象为桥梁、隧道时,划定范围为两端最近 的分(合)流道路所在平面交叉口停止线或立交出入口之间的 路段。

1城市整体道路网应按照城市建成区划定,宜包括城市建 成区内所有道路; 2区域道路网宜按照明晰的边界条件划定,如行政区划、功 能区划或山脉水系分割物等; 3等级道路网宜按照城市道路等级划定,划分为快速路网 主干路网、次干路网和支路网,也可组合划分,如骨架路网(快速 6

路与主王路网)、次支路网(次王路和支路网)。

路与主干路网)、次支路网(次干路和支路网)。 4.2.4地面公交线路评价范围按照核准线路单一线路划定,也

可根据需要分段划定。地面公交线网评价范围按照城市建成区 划定,宜包括道路网内所有公交线路

4.3.1评价时间范围为高峰时段、全天24小时(h)或自定义 时段。 4.3.2评价时间片段最短应不小于5分钟(min)。

4.3.2评价时间片段最短应不小于5分钟(min)

4.3.2评价时间片段最短应不小于5分钟(min)

5.1基础属性数据标准

5.1.1节点属性数据应包含节点编号、节点位置、节点名称、进 出口道路等级等。 5.1.2路段属性数据应包含路段编号、路段长度、路段方向、所 属道路名称、所属道路等级等。 5.1.3道路属性数据应包含道路编号、道路名称、道路等级、道 路长度、道路方向、车道数等。

5.1.5区域路网或地面公交线网数据应包含区域编号、区域名

5.2交通运行数据标准

5.2.1交通运行数据应包括车辆位置、行驶里程、行程时间 本编号、车次数等。

5.2.1交通运行数据应包括车辆位置、行驶里程、行程时间、样 本编号、车次数等。 5.2.2交通运行数据的准确度、道路覆盖率等可参照《道路交通 信息服务数据服务质量规范》GB/T29101的要求。 5.2.3自由流速度按下列步骤确定:

5.2.3自由流速度按下列步骤确定:

1将全大按给定的时间间隔等分,其间隔长度不宜超过1 分钟(min); 2计算每一时间间隔平均行程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样本天 数应不少于30天(d); 3将计算出的平均值从大到小排序,取排序结果的前1/9

进行平均,其结果作为自由流速度;

6.1.1道路运行评价核心指标包括节点运行水平、路段运行水 平、路网运行水平。 6.1.2道路运行评价扩展指标包括拥堵时长、拥堵里程、常发拥 堵路段、常发拥堵里程比例、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数、路段单位长度 延迟度

表6.1.1评价指标选取

6.2.1节点运行水平指车辆通过节点过程中出行效率受影响的 程度。 6.2.2节点运行水平用于反映道路交叉口、立交等节点的道路

0.2.3节点运行水 专州水骏 和计算公式确定: 1计算节点各进口道平均行程车速V;;

计算节点各进口道平均行程车速V:;

代中:V, 进口道i的平均行程车速,单位为公里每小时(km h); t;一一第i辆车在进口道的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li;一一第i辆车通过进口道i的行驶里程,单位为公里 (km) ; n一一观测的车次数。 2计算节点平均行程延误D:

式中:V, 进口道i的平均行程车速,单位为公里每小时(km h); V 进口道i的自由流速度,单位为公里每小时(km/h); L;一—第i个进口道的节点划定范围数值,按表4.2.1取 值,单位为公里(km); m 节点进口道数量。

6.2.4节点运行水平等级由平均行程延误确定,等级划分应符 合表 6. 2. 4 的规定。

6.2.4节点运行水平等级由平均行程延误确定,等级

表 6.2.4节点运行水平等级划分

6.2.5路段运行水平指车辆通过路段过程中出行效率受影响的 程度。 6.2.6路段运行水平用于反映路段、道路的交通运行状态,用于 路段运行水平或道路运行水平评价。 6.2.7路段运行水平以平均行程速度V进行评价,按下列计算 公式确定:

5.2.5路段运行水平指车辆通过路段过程中出行效率受影响的 程度。 6.2.6 路段运行水平用于反映路段、道路的交通运行状态,用于

5.2.7路段运行水平以平均行程速度√进行评价,按下列计算 公式确定:

式中:V一 路段(或道路)的平均行程速度,单位为公里每小时 (km/ h) ; l:一一第i辆车在路段(或道路)的行驶里程,单位为公里 (km) ; t:一一第i辆车在路段(或道路)的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 (h); n一一观测的车次数。 6.2.8路段运行水平由平均行程速度确定,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5.2.8路段运行水平由平均行程速度确定,等级划分应符合表 5. 2. 8 的规定,

表6.2.8路段运行水平等级划分标

6.2.9路网运行水平指城市整体或区域道路网总体拥堵程度的 相对数,也称路网运行指数。 6.2.10路网运行水平用于反映城市整体路网、区域(片区)路网 或等级路网的交通运行状态。 6.2.11路网运行水平以路网运行指数TPI进行评价,按下列步 骤和计算公式确定: 1计算路网行程时间比RT:

Zt: RT = 1 ≥≥(Lu /Vt)

式中:T 路网实际总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Tf 自由流状态下路网总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i一 第i辆车在路段i的行驶里程,单位为公里(km); t 第i辆车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第i辆车所在路段i上的自由流速度,单位为公里 每小时(km/h); 观测的车次数; m 路网中路段总数。 2计算路网运行指数TPI:

6.2.12路网运行水平分为5个等级,路网运行指数TPI、拥堵 等级及路网行程时间比的转换关系应符合表6.2.12的规定

5.3.1拥堵时长指一定统计周期内,路段或路网交通运行处于 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的累计时长。 6.3.2拥堵时长用于从时间的角度反映路网拥堵变化趋势和道 路运行效率。

6.3.3拥堵时长按下列步骤和计

1计算各路段的平均行程速度; 2根据路段运行水平分级或路网运行指数分级,确定各路 段或路网是否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 3统计路段或路网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的时长累 计T。

式中:T 一 路段或路网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的第k个 时间片长,单位为小时(h); 为时间片个数

6.3.4拥堵里程指一定统计周期内,道路或路网交通运行处于 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路段的累计单程。 6.3.5拥堵里程用于从空间的角度反映路网拥堵变化趋势和道 路运行效率,

或严重拥堵等级; 3统计道路或路网中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路段的 累计里程L。

式中:一统计周期内,第k个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 的累计时长,与统计周期总时长比值达到0.6的路段里程 单位为公里(km); 统计范围内路段数量

6.3.7常发拥堵路段指一定统计周期内,以一定频率出现中度 拥堵或严重拥堵的路段,可分为周常发拥堵路段、月常发拥堵路 段和年常发拥堵路段。 6.3.8常发拥堵路段用于反映拥堵的频率,可反映交通拥堵发 生的聚集性、潮汐性

.3.9常发拥堵路段按下列步骤

1计算各路段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的累计时长; 2判断日拥堵路段:处于中度拥堵或严重拥堵等级的累计 时长与该日统计周期总时长的比值达到0.6的路段; 3判断周常发拥堵路段:即一周5个工作日,大于或等于4 个工作日为日常发拥堵路段的路段; 4判断月常发拥堵路段:即一月4个周内,大于或等于3个 周(15个工作日)为周常发拥堵路段的路段; 5判断年常发拥堵路段:即一年12个月内,大于或等于6 个月(130个工作日)为月常发拥堵路段的路段

IV常发拥堵里程比例

6.3.10常发拥堵里程比例指一定统计周期内,路网中常发拥堵 路段总里程与道路总里程的比值。 6.3.11常发拥堵里程比例用于从空间上反映路网整体拥堵程 度和变化情况。 例按下列管公式确定

式中:R 一各类常发拥堵路段长度之和占统计路网道路总长的 比值; L 第k条常发拥堵路段长度,单位为公里(km); 路网中所含路段总数量; L 统计路网中路段总长度,单位为公里(km)。

(6. 3. 15)

式中:TRI, 路段i的行程时间可靠性指数; t(0.95,j) 路段i行程时间的95%分位数,即95%概率条 件下通过路段i的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路段j的平均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t 自由流速度下路段i的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VI路段单位长度延迟度

VI路段单位长度延度

6.3.16路段单位长度延迟度指某一时间片内,通过路段的实际 行程时间与自由流状态下行程时间之差,与路段长度的比值。 6.3.17路段单位长度延迟度用于直观比较同等道路条件下的 路段的拥堵程度。 6.3.18路段单位长度延迟度按下列计算公式确定:

式中:UDI 单位长度延迟度; 实际总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t 自由流状态下的总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L 路段总长度,单位为公里(km)。

7.1. 1 地面公交运行评价核心指标为地面公交运行水平。 7.1.2地面公交运行评价扩展指标包括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 数、地面公交相对车速比

表7.1.1评价指标选取

7.2核心指标评价标准

7.2.1地面公交运行水平指地面公交车辆在城市道路上运行效 率受影响的程度。 7.2.2地面公交运行水平用于反映城市道路上地面公交线路或 线网的相对交通运行状态。

2 T RT = Tt 公 V!

式中:T 一 路网地面公交实际总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T,一—自由流状态下路网地面公交总行程时间,单位为小 时(h); l;一一第i辆地面公交车行驶里程,单位为公里(km); t:一一第讠辆地面公交车行程时间,单位为小时(h); V!一一第i辆地面公交车所在路段的自由流速度,单位为 公里每小时(km/h); n一一地面公交车次数。 2计算地面公交运行指数BPI,Rr为地面公交行程时 间比。

7.2.4地面公交运行指数分为5个等级,拥堵等级、公交运行指 数及地面公交行程时间比的转换关系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4地面公交运行指数分为5个等级,拥堵等级、公交运行指 地面公交行程时间比的转换关系应符合表7.2.4的规定

7.2.4地面公交运行指数分为5个等级,拥堵等级、公

表7.2.4公交运行指数等级划分

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数

7.3.1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数指一定统计周期内,城市地面 公交线路或线网行程车速波动率

7.3.2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数用于反映城市地面公交线网的 行程车速稳定程度,该值越小,城市地面公交运行越稳定。 7.3.3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数按下列计算公式确定:

7.3.3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数按下列计算公式确定:

式中:β一一地面公交行程可靠性指数; V一一第k辆地面公交车辆行程速度,单位为公里每小时 (km/ h) ; V一一地面公交线路或线网的平均行程速度,单位为公里 每小时(km/h); 地面公交车次数。

7.3.4地面公交相对车速比指一定统计周期内,同期同线路小 汽车行程速度与地面公交行程速度的相对比值。 7.3.5地面公交相对车速比用于反映公交运行效率与城市道路 交通运行效率的相对水平。 7.3.6地面公交相对车速比按下列计算公式确定:

V.V! V./VA

式中:一 地面公交相对车速比; V。一一路段(或道路)的小汽车平均行程速度GB/T 26876-2011 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单位为公里 每小时(km/h); 路段(或道路)的小汽车平均自由流速度,单位为公 里每小时(km/h); V一 路段(或道路)的地面公交平均行程速度,单位为公 里每小时(km/h); V 路段(或道路)的地面公交平均自由流速度,单位为 公里每小时(km/h)。

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 变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 的规定(或要求)”或“应按执行”

1 总则 27 2 术语和符号 28 2.1 术语 28 3 基本规定 30 4 评价对象和范围 31 4. 1 评价对象 31 4. 2 评价划定范围 31 4. 3 评价时间范围 32 5 数据采集标准 33 5. 1 基础属性数据标准 33 5. 2 交通运行数据标准 33 6 道路运行评价标准 35 6. 1 评价指标选取 35 6. 2 核心指标评价标准 35 6.3 扩展指标 37 7 地面公交运行评价标准 39 7. 1 评价指标选取 39 7. 2 核心指标评价标准 39 7.3扩展指标 39

1.0.1本条说明了编制本标准的意义和目的。本标准旨在通过 规定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指标的内容、计算方法等,实现重庆 市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本标准可实现 对单个或多个节点、路段、区域路网及整体路网交通运行进行全 面系统评价,进而支撑如城市道路建设计划编制、常发堵点升级 改造、缓堵措施实施效果评估、大型通道方案比选、交通组织实施 效果评价、交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交通管理评估与决策

1.0.1本条说明了编制本标准的意义和目的。本标准旨在通过 规定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指标的内容、计算方法等,实现重庆 市城市道路交通运行评价的规范化、标准化,利用本标准可实现 对单个或多个节点、路段、区域路网及整体路网交通运行进行全 面系统评价,进而支撑如城市道路建设计划编制、常发堵点升级 改造、缓堵措施实施效果评估、大型通道方案比选、交通组织实施 效果评价、交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等交通管理评估与决策。 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可作为重庆市中心 城区整体道路网或区域道路网交通运行状态评价的基础依据,对 于远郊区县等非中心城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取本标准中部分 指标如节点运行水平、路段运行水平、路网运行水平、拥堵时长、 拥堵里程、常发拥堵路段等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态评价 1.0.3本标准是参考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划、评价等相关标准 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还应符合现行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本条 文明确规定,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上凯完

1.0.2本条规定了本标准适用范围。本标准可作为重庆市

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DL/T 5297-201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技术规范,还应符合现行的强制性技术标准。本条 文明确规定,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