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625-2010 机井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T 50625-2010 机井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0625-201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63711
VIP资源

GB/T 50625-201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GB/T 50625-2010 机井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并身底端横断面的直径

2.1.13开采段井径 diameter of water yielding sect well

YD/T 2976-2015 基于表述性状态转移(rest)技术的业务能力开放应用程序接口(api) 点击拨号业务采取地下水井段的直径。

casing pipe

支撑和封闭井壁的无孔

well casing

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的总称。

2. 1.16 沉淀管

底部用以沉积井内砂粒和沉淀

位于开采段,起过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

2.1.18骨架过滤器

具有一层进水面的过滤器。

blank casing slump

screen assembl

screen pipe

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过滤器的骨架管。单独使用时,亦称过

充填于过滤管与井壁环状间隙中有一定规格要求的圆 质

2. 1. 22缠丝过滤器

缠绕某种规格线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过滤器

2. 1. 23完整并

贯穿含水层厚度,井底坐落在隔水层上的水井。

2. 1. 24 非完整并

2. 1.26 隔水层

一般指透水性极弱的岩层

2.1.27裂隙含水层

以裂隙为储水空间的含水层。

钻井时用于携带岩屑,清洗井底,冷却、润滑钻具和保 的物质。

3.1.1机井规划应在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及地下水开发

3.1.2开采地下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宓规范

3.1.6地下水监测站点的布设,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下水

础资料应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且为经过整编和审查的成 果资料。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2土壤类型;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无霜期、冻土层深度。 3地表径流量、水旱灾害情况等。 B.2.3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地质、构造与岩性分布及其特征。 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组)的厚度、分布、埋藏与开采条件。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地下水动态,各含水层水力联系和互补关系。 5 地下水化学类型、特性及变化规律。 3.2.4 地下水资源评价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地下水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的计算和时空分布特征 分析。 2水质分析。 3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3.2.5地下水及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资料,应包括下列内 容: 1已建成机井数,配套机井数,机井利用率及其分布情况。 2 农业、工业、生活等规划区域范围内地下水实际开采量。 3 用水定额、用水制度、用水技术及水的利用率。 4地表水工程设施的数量、现状、效益和利用情况。 5 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源及污染状况。 3.2.6 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规划区的面积、人口、人均收入及国民生产总值等。 2工、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及人口分布情况。 3 能源、交通、城乡建设及环境的发展现状。 4打井队数量、装备、技术资质和管理水平等,

3.3.1机井布局应根据规划区或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

3.3.1机井布局应根据规划区或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 量,经济合理地选择井型。

3.3.1机升布局应根据规划区或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利

3.3.3大口井宜布局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补给来源丰富,含水层渗透性良好,地下水埋藏浅 的山前洪积扇、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干枯河床和古河道地段。 2含水层为中细砂,采用其他取水构筑物容易涌砂的地段。 3基岩风化裂隙层较厚、地下水埋藏浅、有丰富补给来源的 地段。 4浅层地下水铁、锰和侵蚀性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对井管腐蚀 大的地区。

4辐射井宜布局在下列地区:

1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透水性强,有丰富补给水源的粗砂、 砾石、卵石地层地区。 2地下水埋藏浅,含水层透水性良好,有补给水源,含水层在 30m深度以内的粉、细、中砂地区。 3裂隙发育、厚度大于20m的黄土裂隙含水层地区。 4透水性较弱、厚度小于10m的黏土裂隙含水层地区。 5具有下列条件的井渠结合灌区: 1)以抗旱灌溉和改良盐碱地为自的的井灌井排地区。 2)以补充渠灌水源不足、含水层在30m深度以内的地区。 3.3.5管井井群应根据规划区或水源地的含水层厚度和层数、地

3.3.5管井井群应根据规划区或水源地的含水层厚度禾

下水水流方向、蓄水构造、地貌等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 水拟开采量进行合理布置。布置形式可采用方格网形、梅花形、圆 弧形、线形等。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20%设置,不得少于眼。 灌溉用机井井距与井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3.3.7灌溉用机并井距与并数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

1初选井距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方格网形布井时:

梅花形布井时: L=107.5 VF。 式中:L。—井距(m);

L.=100 VF。 L。=107.5 F。

式中:Q 单井出水量(m" /h); t3 灌溉期间开机时间(h/d); T2 每次轮灌期的天数(d); 7 灌溉水利用系数; 干扰抽水的水量消减系数; m2 综合平均灌水定额(m²/hm²)。 2应根据规划区具体条件选用干扰抽水法或类比法对初选 的井距进行校核。校核后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 3井数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1)采用单井控制灌溉面积法时,按下式计算:

式中:N一 规划区需要的打井数(眼); F4—规划区内灌溉面积(hm²)。 2)采用可开采模数法时,按下式计算:

MFs N一 Qt: T. 式中:M—可开采模数[m²/(km²a)]; F;一规划区内灌溉面积(km);

MF Qt, T.

3.3.8工业和生活供水水源地机井的井距与井数,宜按干扰抽水 法或类比法选定。 3.3.9水源地应设在水量、水质有保证和易于实施地下水环境保 护的富水地段。

3.3.10对地下水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规划区内布置机井应避开现有的污染源,水源地应选在 污染源的上游。 2在规划区和水源地内严禁修建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各种 设施。 3用再生水灌溉或回灌地下水时,严禁污染地下水源。 4 饮用水水源地应设置水源卫生防护带

1.1机井设计应按水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地下水开发利用 ,审批建井方案进行。

4.1.2机井设计应根据机井规划、建井用途、需水量、水

.1.2机开设计应根据 水文地质条件、拟建井区的范围和用户的特殊要求等因素进行。 4.1.3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 水质要求,并结合布置观测井,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观 测井的布置和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7和《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的有关规定。

水质要求,并结合布置观测井,对地下水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观 测井的布置和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50027和《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的有关规定。

4.2.1机井设计出水量应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的性 质及厚度等因素,采用理论计算或抽水试验的流量一降深曲线求 得的经验公式计算确定。

水层的性质及厚度等因素外,还应确定机井布局和相互间干扰,应 分别进行单井抽水试验和干扰抽水试验,计算不同并间距的水量 消减系数,进而确定井群的设计出水量。井群设计的总出水量,应 小于规划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类条件的机井资料确定。

.2.4成井后均应进行抽水试验,并应复核设计出水量。设

1管井设计出水量,应小于过滤管的进水能力。过滤管

水能力,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Q— 设计出水量(m²/s); Dk开采段井径(m); L一一过滤管长度(m); V;—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s)。 3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可根据下式计算:

式中:K一一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s)

4.3.1管井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4.3. 1 管并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 2 过滤器类型。 3 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 4 封闭位置及材料。 井的附属设施

4.3.1 管井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井管配置及管材选用。 2 过滤器类型。 3 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 4 封闭位置及材料。 5 井的附属设施。 4.3.2 井身结构设计应根据地层情况地下水位埋深及钻进工艺

确定,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宜按成并要求确定开采段和安泵段井径。 2宜按地层、钻进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 3宜按并段变径需要确定井的开口井径。 4.3.3开采段并径,应根据管井设计出水量、允许井壁进水流速、 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

4.3.6管并深度设计,应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

4.3.8基岩地区管井并身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3.8基岩地区管井井身结构

1当上部有覆盖层或不稳定岩层时,应设置井壁管。下部开 采段岩层破碎时,应设置过滤器。 2当同时在覆盖层取水时,覆盖层段的管井设计应按松散层 管井的要求进行。 3安泵段部位,应设置井管。 4.3.9.基岩地区不下过滤器机并的开采段并径,应根据含水层的 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50mm。 4.3.10松散层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应在井口外围、水质不 良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外围进行封闭。 4.3.11基岩地区机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当覆盖层不取水时,井管 外围应封闭;当覆盖层取水时。覆盖层井管底部与稳定岩层间宜 封闭;非开采含水层并井管变径间的重叠部位应封闭;水质不良含水 层与开采含水层间应封闭

4.3.12管并设计中,宜设置水位测量的观测管,水位观测管的进 水位置可埋设在机井的开采井段。 4.3.13管井的管材,应根据水的用途、地下水水质、井深、管材强

4.3.14管并过滤器类型,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表4

表4.3.14管并过滤器类型

4.3.15过滤器制作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地下水水质、受力条件和 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

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 4.3.16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或容易结垢时,应采用耐腐蚀材料 制作,缠丝过滤器的缠丝材料,宜采用不锈钢丝、铜丝或增强型聚 乙烯滤水丝等。

1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宜取含水层厚度或设计动水位 以下含水层厚度。 2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宜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 出水量确定。 5E 茶 巨应

滤器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层状非均质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 2裂隙、溶洞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50m。 4.3.19设计过滤管直径时,应根据设计出水量、过滤管长度、过 滤管面层孔隙率和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确定。 4.3.20填砾过滤器应包括缠丝过滤器、穿孔包网过滤器、无砂混 凝土管过滤器和桥式过滤器等。 4.3.21缠丝过滤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尺寸及排列方式,应按管材强度和加 工工艺确定,孔隙率宜为15%~30%。 2骨架管上应有纵向垫筋。垫筋高度宜为6mm~~8mm,垫 筋其间距宜保证缠丝距管壁2mm~4mm,垫筋两端应设置挡箍。 3缠丝材料应采用无毒、耐腐、抗拉强度大和膨胀系数小的 线材。缠丝断面形状,宜为梯形或三角形。 4缠丝不得松动。缠丝间距允许偏差为设计丝距的土20% 4.3.22缠丝过滤器的孔隙尺寸,应根据含水层的颗粒组成和均 性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碎石土类含水层宜采用d20。 2砂土类含水层宜采用d50。

滤器的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层状非均质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 2裂隙、溶洞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50m。 4.3.19设计过滤管直径时,应根据设计出水量、过滤管长度、过 滤管面层孔隙率和充许过滤管进水流速确定。 4.3.20填砾过滤器应包括缠丝过滤器、穿孔包网过滤器、无砂混 凝土管过滤器和桥式过滤器等

(4. 3. 23]

4.3.24穿孔包网过滤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2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尺寸,应按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确定, 开孔率宜为12%~30%。 3网眼尺寸,应符合或略小于滤料粒径的下限,

4.3.25无砂混凝土管过滤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无砂混凝土管的骨料粒径宜根据含水层岩性和滤料厚度 确定,粉细砂层宜为4mm~~8mm,中粗砂层宜为6mm~10mm,粗 砂粒径以上的含水层宜为8mm~12mm。 2水泥与骨料配合比应为1.0:4.5~1.0:6.0(重量比), 水灰配合比应为0.28~0.32。 3过滤管之间用专制材料粘接后,接口处应再用镀锌铁丝捆 扎4根~8根竹片。 4.3.26桥式过滤器的滤水管应由钢板冲压焊接。立缝宽度应等 于或小于滤料粒径的下限。

2 碎石土类含水层,当d20<2mm时,可按下式确定:

D5=(6~8)d20

3碎石土类含水层,当d20≥2mm时,可不填砾或充填 10mm~20mm的填料; 4粉细砂含水层,当含水层颗粒均匀系数大于3,耳填砾厚 度达200mm~250mm时,倍比系数可加大为10~20,可按下式确 定:

5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小于2。

D5o =(10~20)ds0

1滤料厚度应按含水层的岩性确定,中、粗砂含水层,填砾厚 度宜大于100mm;粉、细砂含水层,填砾厚度宜大于150mm。

2滤料高度应超过过滤管的上端。 4.3.30非均质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中设计滤料规格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分层填砾时,应分层设计过滤器骨架管缠丝孔隙尺寸和滤 料规格,滤料的充填高度应超过细颗粒含水层的顶板和底板。 2无需分层填砾时,应全部按细颗粒含水层要求进行。 4.3.31 双层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层滤料宜按本规范第4.3.27条的规定执行。 2 内层滤料宜为外层规格的4倍~6倍。 3 滤料厚度,外层宜为75mm~100mm,内层宜为30mm~ 50mm。 内层滤料网笼,宜设置保护装置。

2滤料高度应超过过滤管的上端

1外层滤料宜按本规范第4.3.27条的规定执行。 2 内层滤料宜为外层规格的4倍~6倍。 3 滤料厚度,外层宜为75mm~100mm,内层宜为30mm~ 50mm。 内层滤料网笼,宜设置保护装置。

4.4.1大口井宜根据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

当地建材等因素选择圆筒形、阶梯形和缩颈形。

4.4.2大口并并径和深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大口井并径应按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出水量、抽水设备、施 工条件、施工方法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确定。 2大口井井深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厚度、地下水理深、水位变 幅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基岩中的大口井宜将井底设在富水带 下部。

4.4.3并筒壁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并筒材料强度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砖大于 MU7.5。 2)砌石大于MU20。 3)混凝士大于C10。 4)钢筋混凝土的混凝土大于C15。 5)钢板为碳素结构钢Q235。

2井筒壁厚与配筋应根据设计井深、土压力、地下水理深等 条件通过结构计算确定。 3采用天并槽法施工,井筒壁厚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砖石井简:

式中:井筒壁厚(m); Dz一一进水部分的井筒外径(m); C3经验系数,砖砌为0.1,石砌为0.18; C. 经验系数,为 0. 08 ~ 0. 10 。

5= 0. 1D,+C

80.1D2+C3 =0.06D,+C

8=0.06D2十C

4.4.4刃脚和底盘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井筒刃脚上端宽度宜为井筒厚度加100mm~ 200mm,砖石井筒刃脚上端宽度宜为井筒厚度加150mm 250mm;刃脚踏面宽度宜为150mm~250mm;钢筋混凝土井筒刃 脚高度宜为1.0m~1.5m,砖石井筒刃脚高度宜为1.2m~1.5m; 刃脚斜面与平面夹角宜为50°~65°。当遇坚硬土层时,宜在刃脚 的踏面外缘端部设置钢板护角。 2底盘高宜为0.3m~0.4m,内径应与井筒内径相同,外径 应略大于井筒外径。底盘宜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每块重量可 根据施工条件选定。 4.4.5大口井的进水结构应设在动水位以下,其进水方式可采用 井底进水、井壁进水和井底井壁同时进水。进水结构应根据设计 出水量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4.4.6并底进水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底反滤层,宜设2层~5层,每层厚宜为200mm~ 300mm,总厚度宜为0.6m~1.5m,靠近刃脚处应加厚20%~ 30%。卵石含水层可不设反滤层。 2与含水层相邻的第一层滤料粒径,宜按下式计算:

D, =(7~8)d

3其他相邻反滤层的粒径可按上层为下层滤料粒径的3 倍5倍选定。 4设计渗透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进行允许渗透流速校核:

2 z = α K.

4.4.7并壁进水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4.7开壁进水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井壁进水结构应设在动水位以下,并宜交错布置。 2进水孔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出水量、井筒结构与壁厚、水文 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选定。对干砌砖石并筒可利用砖缝进水;对 浆砌砖石井筒可利用插入的短管进水;对钢筋混凝土井简,应预留 不同形式和规格的进水孔,可采用水平孔、斜形孔、V形孔和多孔 混凝土(无砂混凝土)滤料层等进水形式。 含水层为中、粗砂且厚度较大时,宜采用水平孔或斜孔,含水

层颗粒较细或厚度较薄时,应采用斜孔;当含水层为卵砾石层时DB22T 3108-2020 养老机构失智老人服务规范, 可采用Φ25mm~Φ50mm的不填滤料的水平圆形或圆锥形(内大 外小)的进水孔。 3设计滤水面积应满足下式要求:

式中:F一井壁进水面积(m²); Q。大口井设计出水量(井底井壁同时进水时,则为井壁 分摊水量)(m3 /h); U3一一允许人管流速(m/s)。 4对于不填滤料的进水孔,其允许人管流速可按表4.4.7的 规定取值;对于填滤料的进水孔,可按下式计算:

U3 =αiβ, Ka

并壁进水孔方向与并壁的交角系数,当交角为45 时,β3=0.53;当交角为60°时,β3=0.38;当交角为 90°时,β3=0.2; 滤料的渗透系数(m/s)。

QQYS 0001S-2016 成都巧宜速食品有限公司 糖水银耳羹表 4. 4. 7允许入管流速

5进水孔内充填的滤料宜为2层~3层,总厚度应与井壁厚 度相同。其粒径的选择方法应与并底反滤层相同。 6大并槽法施工的井筒,其外围充填的滤料,高度应高出井 简顶部进水孔0.5m,厚度宜为200mm~300mm,滤料规格应按本 规范第4.3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