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T 96-2018 地铁限界标准-20190401实施.pdf

CJJT 96-2018 地铁限界标准-20190401实施.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5878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CJJT 96-2018 地铁限界标准-20190401实施.pdf

含钢轨内侧磨耗的最大轨距: 计算点距离缓和曲线起点的距离; L 缓和曲线长度; R 线路平面曲线半径: Rmin 线路最小平面曲线半径: Rv 线路竖曲线半径; Q 轨道超高角; 8 线路中心线竖向位差值 de 轨道竖向弹性变形量; Owo 轨道竖向磨耗量;人 △c 线路中心线横向位差值: ACvt 接触轨距走行轨轨顶平面高度公差值; △e 轨道横向弹性变形量; △de 轨道横向弹性变形直线与曲线差值; Ahel 两条钢轨的相对高度误差值;X Ah 两条钢轨的相对高度的弹性变化量; 柔性架空线抬升量或刚性架空线安装误差; 架空线磨耗量; 曲线轨距加宽外轨分量及外轨磨耗量: 曲线轨距加宽内轨分量及内轨磨耗量

2.2.4设备及建筑几何特征

bR 隧道右侧设备或支架距轨道中心线最大宽度值; 隧道左侧设备或支架距轨道中心线最大宽度值: BR 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右侧面的 距离; 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左侧面的 距离; 矩形单线隧道直线建筑限界宽度; Ba 建筑限界曲线外侧宽度; B; 建筑限界曲线内侧宽度;

B.A,型车和B型车限界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高度; B一 A2型车和B型车限界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高度; 安全间隙,包含设备安装误差值、测量误差值; ehi 轨道超高引起的缓和曲线内侧限界加宽量 eho 轨道超高引起的缓和曲线外侧限界加宽量: epi 缓和曲线引起的曲线内侧限界加宽量: epo 缓和曲线引起的曲线外侧限界加宽量: eqt 曲线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缓和曲线加宽量: E 缓和曲线上内侧限界加宽总量; 缓和曲线上外侧限界加宽总量; ho 直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圆心距轨顶 平面的高度; hi 设备限界高度; h²一设备限界至建筑限界安全间隙; A,型车和B型车限界自结构底板至隧道顶板建筑 限界高度; H A型车和B型车限界自结构底板至隧道顶板建筑 限界高度; 按半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 限界圆心的横向移动量; 一 按全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 限界圆心的横向移动量; y 按半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 限界圆心的竖向移动量; 按全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 限界圆心的竖向移动量; X计算点的横坐标值; 计算曲线内侧限界加宽的设备限界控制点的横坐

YY/T 1775.1-2021 可吸收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部分:可吸收植入物指南标值; X2—一计算曲线外侧限界加宽的设备限界控制点的横坐 标值; Xka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 横坐标值; XKh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横坐 标值; Xki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点的 横坐标值; Xs 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宽度点的横坐标值; Y一计算点的纵坐标值; Yi一一计算曲线内侧限界加宽的设备限界控制点的纵坐 标值; Y2一计算曲线外侧限界加宽的设备限界控制点的纵坐 标值; Yka一文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 纵坐标值;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纵坐 标值;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点的 纵坐标值; AX' 曲线加宽校验补偿量: △Xa 车体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外侧总加宽量: △Xat 转向架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外侧总加宽量: △Xbz 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的标准加宽量: △Xea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整体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弓 起的设备限界外侧加宽量; △X'ca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碎石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弓引 起的设备限界外侧加宽量; AX.i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整体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引

标值; X2一计算曲线外侧限界加宽的设备限界控制点的横坐 标值; Xka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 横坐标值; Xkh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横坐 标值; Xki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点的 横坐标值; Xs一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宽度点的横坐标值; Y一计算点的纵坐标值 Yi一一计算曲线内侧限界加宽的设备限界控制点的纵坐 标值;人 Y2计算曲线外侧限界加宽的设备限界控制点的纵坐 标值; Yka一文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外侧控制点的 纵坐标值;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高度点的纵坐 标值; 超高倾斜前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曲线内侧控制点的 纵坐标值; △X' 曲线加宽校验补偿量; △Xa 车体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外侧总加宽量: △Xat 转向架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外侧总加宽量: △Xbz 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的标准加宽量: △Xca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整体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弓 起的设备限界外侧加宽量; △Xca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碎石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弓 起的设备限界外侧加宽量; △X.i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整体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引

起的设备限界内侧加宽量; AXi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碎石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引 一 起的设备限界内侧加宽量: △Xeat 转向架由于轨道参数在整体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 引起的设备限界外侧加宽量; △Xcat 转向架由于轨道参数在碎石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 引起的设备限界外侧加宽量; △Xeit 转向架由于轨道参数在整体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 引起的设备限界内侧加宽量; △X'cit 转向架由于轨道参数在碎石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 引起的设备限界内侧加宽量; △X; 车体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内侧总加宽量: △Xit 转向架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内侧总加宽量 AYig 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总加高量。

3.1.1车辆限界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3.1.1车站计算站台长度范围内计算速度

3)应叠加一系或二系悬挂故障及站台区侧风风压210N/m, 遂道内风压应为0; 4)塞拉门车辆应另外增加停站开门工况。 4车辆限界应包括本标准第3.1.2条的所有计算要素,当 车辆静止时,计算要素不应含振动。曲线儿何偏移、曲线轨距加 宽及曲线磨耗应实施曲线设备限界加宽、加高,接触网和接触轨 受流侧应除外。 5车辆限界的计算参数应分为随机因素和非随机因素两大 类。对非随机因素应按线性相加合成,对按高斯概率分布的随机 因素应采取均方根值合成,并应将两大类相加形成车辆的偏 移量。 6当采用公式计算所有倾角引起的合成偏移量时,应判别 车辆悬挂止挡动态接触的可能性。当止挡接触后,悬挂刚度值应 采用对应止挡刚度值。入T 7区间车辆限界的偏移量应按车体、构架、簧下部分、踏 面、轮缘、受电弓或受流器各部分分别计算。车站计算站台长度 范围内附加车辆限界的偏移量应以车体与站台及屏蔽门存在相对 位置关系的部分进行计算。 8X车辆限界应取各工况及各控制断面偏移量计算结果的最 大包络。 9对各型设计车辆应根据本标准附录A的计算公式进行校 核,并不得超出本标准规定的车辆限界。当对A2型和B型的受 电弓部分及A型和B型的车下与接触轨接近部分轮线校核 时,应计算曲线加觉校验补偿量。 3.1.2车辆限界应包括下列计算要素: 1车辆的制造误差; 2车辆的维修限度; 3转向架轮对处于轨道上最不利运行位置引起的摇头偏余 放大量; 4转向架构架相对于轮对的横向及竖向位移量:

5车体相对于转向架构架的横向及竖向位移量; 6 车体相对于轨道线路最不利位置引起的摇头偏斜放大量: 7车辆的空重车挠度差及竖向位移量: 8车辆制造及载荷不对称侧倾偏斜; 9车辆一系悬挂及二系悬挂侧滚位移量; 10轨道线路的竖向及横向几何偏差、磨耗、维修限度及弹 性变形量; 11悬挂故障:任意一个轴箱悬挂失效后止挡接触承载引起 车辆偏斜,或任意一端转向架二系悬挂空气弹簧异常由左右压差 引起的车辆偏斜、过充或失气; 12隧道外侧风; 3.1.3车辆限界应由计算车辆的轮廓线各点坐标加横向及竖向 偏移量得到。 3.1.4车站算站台长度范围内附加车辆限界训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1车站计算站台长度范围内过站附加车辆限界计算应符合 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X车站计算站台长度范围内的附加车辆限界计算应采用计 算站台长度范围内的计算参数进行计算,并应制定计算站台长度 范围内的附加车辆限界。 3车站计算站台长度范围内塞拉门车辆停站开门附加车辆 限界应包括下列计算要素: 1)侧风; 2)停车无外载作用或有外载作用时一、二系复原对中误 差值; 3)偏载; 4)轮轨间隙; 5)线路水平不平顺偏差值; 6)悬挂故障。

4塞拉门车辆停站开门附加车辆限界应由塞拉门开门计算 轮廓线各点坐标加横向及竖向偏移量得到。 3.1.5计算隧道外区间车辆限界的风压Pw取值应为400N/m 计算隧道外计算站台长度范围内附加车辆限界的风压Pw取值应 为210N/m2。

3.1.6碎石道床车辆限界的计算宜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2.1直线地段设备限界与车辆限

台、屏蔽门及接触网或接触轨带电部分外,沿线安装的任何设 备,包括安装误差值、测量误差值及维护周期内的变形量均不得 侵入设备限界。安全间距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车体底架边梁以上区域的侧向安全间距不应小于30mm; 2车体底架边梁及以下区域的侧向及向下安全间距不应小 于20mm; 3车体顶部向上且包含竖曲线几何偏移量的安全间距不应 小于30mm; 4X车下吊挂物的安全间距侧向不应小于25mm、轨外向下 不应小于30mm、轨内向下不应小于25mm; 5转向架部分的侧向及向下安全间距应为10mm15mm: 6受电弓部分的安全间距侧向应为30mm~50mm、向上不 应小于30mm; 7除轮对外,轨道区设备限界离轨顶平面最低高度轨内不 应小于20mm、轨外不应小于15mm。 3.2.2设备限界计算点坐标应根据基准坐标系确定。 3.2.3平面曲线地段的设备限界应在直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基础 上加宽,接触网和接触轨受流侧应除外。

车体横向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Ta 车体在平面曲线外侧几何偏移量 (mm 车体在平面曲线内侧几何偏移量 (mm); a一一车辆定距(m); p转向架固定轴距(m); R线路平面曲线半径(m) 2若车体竖向加高量已包括在直线设备限界内,可不计算 否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Ta 车体在凸形竖曲线外侧几何偏移量(mm); Tä———车体在凹形竖曲线内侧几何偏移量(mm); R×线路竖曲线半径(m)。 3转向架横向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ba =1000m(m+p从2R) (3. (k (3

式中:Tba 转向架在平面曲线外侧几何偏移量(mm); Tbi——转向架在平面曲线内侧几何偏移量(mm); m一一转向架计算断面至相邻轴距离(m) 3.2.5 曲线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设备限界加宽计算应符合下及 规定: 车体横向曲线外侧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Xa=(△S+△Sa)(2n+a)/(2a)+Ade Xa=(△S:+△S)(2n+a)/(2a) ±1000/R+△d

式中: △Xa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整体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 引起的设备限界外侧加宽量(mm);

△Xa 车体由于轨道参数在碎石道床曲线区段的变化 引起的设备限界外侧加宽量(mm); .S;一 曲线轨距加宽内轨分量及内轨磨耗量(mm) △Sa一曲线轨距加宽外轨分量及外轨磨耗量(mm); △de—轨道横向弹性变形直线与曲线差值(mm)。 2 车体横向曲线内侧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Xcit=△S十Ade AXcit =AS: +1000/R+Ade

式中:△Xcit 转向架由于轨道参数在整体道床曲线区段的变 化弓引起的设备限界内侧加宽量(mm); △Xcit 转向架由于轨道参数在碎石道床曲线区段的变 化引起的设备限界内侧加宽量(mm)。 3.2.6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总加宽量、总加高量计算应符合下 列规定,

3.2.6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总加宽量、总加高量计算

3.2.6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总加宽量、总加高量计算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当竖曲线偏移量包括在直线设备限界内时,总加高量应

2车体横向总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Xa=Ta十△Xea或△Xa AX=T+AX或△Xi

式中:△X—车体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外侧总加宽量 (mm): △X车体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内侧总加宽量(mm)。 3车体竖向总加高量应按下式计算:Y

式中:△Yi一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总加高量(mm)。 4转向架横向总加宽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AYi = Ta或 Ti

AXa=Tha十AXa或AXsa AXit =T+ △Xeit 或 AX'cit

3.3.1建筑限界与设备限界之间的空间应根据设备和管线且包 含变形预留值后所需的安装尺寸、安装误差值、测量误差值和结 构施工允许误差值确定。任何沿线永久性固定建筑物,包括施工 误差值、测量误差值及结构永久变形量在内,均不得向内侵入 建筑限界和设备限界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宜小于200mm。 3.3.2建筑限界的坐标系在曲线超高地段应采用直线地段的基 准坐标系,不应随超高角旋转。 3.3.3单线矩形隧道建筑限界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直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在直线设备限界基础上按 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BL 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左侧面的距 离(mm); BR一一矩形隧道线路中心线至隧道建筑限界右侧面的距 离(mm); Xs一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最大宽度点的横坐标值(mm); bL一一隧道左侧设备或支架最大宽度值(mm); →隧道右侧设备或支架最大宽度值(mm); (mm); 单线矩形隧道直线建筑限界宽度(mm); A,型车和B型车限界自结构底板至隧道顶板建筑 限界高度(mm); hi一i 设备限界高度(mm); h²——设备限界至建筑限界安全间隙(mm),取200mm; h3 轨道结构高度(mm): H A2型车和B2型车限界自结构底板至隧道顶板建筑 限界高度(mm); h1一接触导线距轨顶平面高度(mm); h2一接触网结构高度(mm)。 2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在曲线设备限界基础上按 下列公式计算:

3.3.4单线圆形隧道建筑限界应按全线或工程单元区间盾构施

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确定。区间圆形隧道 建筑限界直径普通道床地段最小应为5200mm、减振道床地段最 小应为5300mm。 3.3.5单线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宜按全线或工程单元区间采用 矿山法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确定 3.3.6当全线区段分若干速度等级运行时,宜按对应区段的速 度等级确定最小建筑限界,全线区段不宜以大兼小确定建筑 限界。

3.3.7单线圆形或马蹄形隧道

闪内外侧不均习位 我给升小我 方法确定。位移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按半超高设置时位移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按半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圆心的横向移动量(mm); 按半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圆心的竖向移动量(mm); 直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圆心距轨顶平 面的高度(mm)。 2当按全超高设置时,位移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按全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圆心的横向移动量(mm); " 按全超高设置的曲线地段圆形或马蹄形隧道建筑限 界圆心的竖向移动量(mm)。 t aa m e t

1 隧道外的区间建筑限界,应根据隧道外设备限界及设备

安装尺寸按本标准第3.3.3条计算确定。 2当设置接触网支柱、防护栏或声屏障支柱时,应与设备 限界之间留有安装设备的空间;当无设备安装时,设备限界与建 筑物或构筑物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50mm;当采用接触轨受 电时,受流器与轨旁设备之间的电气安全距离还应符合本标准第 3.3.18条的规定。 3建筑限界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A,型车限界和B型车限界应按设备限界高度和轨道结 构高度另加不小于200mm安全间隙确定; 2)A²型车限界和B2型车限界应按受电弓工作高度和接触 网系统高度加轨道结构高度确定。 3.3.9当设置纵向疏散平台时,纵向疏散平台最小宽度取值应 符合表3.3.9的规定,净高不得小于2m;直线地段和曲线地段 纵向疏散平台高度宜统一,应按曲线地段任何状态下不高于车厢 地板面确定。 表3.3.9 纵向疏散平台最小宽度取值(mm)

建筑限界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A型车限界和Bi型车限界应按设备限界高度和轨道结 构高度另加不小于200mm安全间隙确定; 2)A2型车限界和B2型车限界应按受电弓工作高度和接触 网系统高度加轨道结构高度确定

3.3.9当设置纵向疏散平台时,纵向疏散平台最小宽

符合表3.3.9的规定,净高不得小于2m;直线地段和曲线地段 纵向疏散平台高度宜统一,应按曲线地段任何状态下不高于车厢 地板面确定。

表3.3.9纵向疏散平台最小宽度取值(mm

3.3.10道岔区的建筑限界应在直线地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根 据道岔类型和本标准第4.1.2、5.1.2、6.1.2、7.1.2条中规定 的计算车辆主要参数按曲线轨道参数进行加宽量计算。 3.3.11在安装风机、风管、接触网隔离开关、道岔转辙撤机、过 轨电缆等设备的局部地段,建筑限界应在设备限界的基础上加上 设备所需安装尺寸确定。

3.3.12车站直线地段计算站台长度范围内建筑限界应符合

门限界。停站作业及调度模式的站台屏蔽门至未开门车辆轮廓线 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30mm,越行作业及调度模式的站台屏蔽 门至未开门车辆轮廓线之间的净距不应大于140mm。 3.3.13曲线站台及其屏蔽门限界应采用本标准第3.2.4条、第 3.2.5条规定的方法按站台类型和曲线半径计算加宽量,并附加 5mm。曲线站台最小半径应以车辆客室门槛区轮廓线与站台边 缘之间的横向间隙相对于直线站台的增加量不大于80mm控制。 3.3.14计算站台长度范围外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 宜按设备限界另加不小于50mm安全间隙确定。 3.3.15车站范围内上部、站台相对侧及站台下部建筑限界应按 区间建筑限界的规定执行X V 3.3.16隔断门建筑限界宽度其门框内边缘至设备限界应有不小 于100mm的安全间隙,且隔断门建筑限界高度宜和区间矩形隧 道高度相同。 3.3.17相邻区间线路,当两线间无墙或柱及其他设备时,两设 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当两线间有墙或柱时, 应按建筑限界加上墙或柱的宽度及其施工误差确定。 3.3.18线路上的构筑物或设备与车辆带电体或受电设备之间的 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3.18的规定

表3.3.18构筑物或设备与车辆带电体或受电设备 之间的最小净距(mm)

3.3.19车辆基地库外限界应按区间限界执行。 3.3.20车辆基地库内检修平台的高平台及安全栅栏应符合本标 准规定的检修库高平台限界,投入运营的车辆轮廓线与高平台及

准规定的检修库高平台限界,投入运营的车辆轮廓线与高平台及 安全栅栏间的安全间距应限定在80mm~120mm,低平台应采用

车站停站作业站台限界

车站停站作业站合限界。 3.3.21 ,当受电弓车辆需升弓进库时,车库大门应按受电弓限界 设计。 3.3.22 设在两线交叉处的警冲标不得侵人相邻两线的设备 限界。

牛站停站作业站合限界。 3.3.21 ,当受电弓车辆需升弓进库时,车库大门应按受电弓限界 设计。 3.3.22 设在两线交叉处的警冲标不得侵人相邻两线的设备 限界。

4.1.1A,型车应采用受流器受电

表4.1.2A型计算车辆主要参数

注:当选用鼓形车时,需将本标准限界对应鼓形凸出的局部坐标进行等量扩宽 修正。

4.1.3制定限界的主要线路参数宜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制定限界的主要线路参数

续表 4. 1. 3

注:0k~3k为空调部分车辆限界,F1gz~F4g为停站进出站附加车辆限界,F1yz F'4yz为越行附加车辆限界,Fislm~Fssm为塞拉门停站开门附加车辆限界。

1一计算车辆轮郭线;2一区间车辆限界;3一直线设备限界;4一检修库高平台 限界;5一塞拉门车停站开附加车辆限界;6一塞拉门车屏散门限界;7一塞 拉门车开门计算车辆轮廓线;8一塞拉门车站台和检修库低平台限界;9一非塞 拉门车屏蔽门限界;10一停站进出站附加车辆限界;11一非塞拉门车站台和检 修库低平台限界;12一越行附加车辆限界;13一越行站台及屏蔽门限界

4.2.2A,型车曲线地段设备限界加宽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距轨顶平面高度不大于490mm的设备限界在曲线地段 受流侧不应加宽,其余应加宽, 2整体道床距轨顶平面高度不大于490mm的设备限界在 曲线地段非受流侧当平面曲线半径不大于800m时应加宽 10mm,或按下列公式计算:

5.1.1A,型车应采用受电弓受电

TZZB 1770-2020 分梳兔绒表5.1.2Az型计算车辆主要参数

注:当选用鼓形车时,需将本标准限界对应鼓形凸出的局部坐标进行等量扩宽 修正。

表5.1.3制定限界的主要线路参数

续表 5. 1. 3

2A,型车车辆限界、设备限界

主:0k~3k为空调部分车辆限界,F1gz~F4gz为停站进出站附加车辆限界,F1yz~ F4yz为越行附加车辆限界,F1sm~F5dm为塞拉门停站开门附加车辆限界, o's~3s、o'b~3b、0'a~3a为受电弓车辆限界。

Az型车直线地段设备限界坐标值(n

JJF 1602-2016 射频识别(RFID)测试仪校准规范型车区间车辆限界和区间直线地段设

1一计算车辆轮廓线;2一区间车辆限界;3一直线设备限界; 车下吊挂物车辆限界:5一受电弓车辆限界:6一受电弓设备限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