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T 239-2011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清晰、完整双页正版).pdf

JGJ/T 239-2011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清晰、完整双页正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4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723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T 239-2011 建(构)筑物移位工程技术规程(清晰、完整双页正版).pdf

5.2.4移位过程中的临时构件设计可按实际荷载取值

5.6.6顶升点处托换结构的局部抗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计算。5.7拖车移位设计6施特工5.7.1运输设备应具有自行式液压升降平台,确保建(构)筑物在运输过程中各支点不发生不均勾沉降。6.1一般规定5.7.2应采取措施使建(构)筑物各支点的压力和反力保持平6.1.1移位工程施工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衡,保证建(构)筑物受力均匀。1应结合检测鉴定报告和设计方案现场查勘移位工程的现5.7.3托换结构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具有一定的调整不均勾状,并进行记录;沉降和不平衡反力的能力。2应结合设计方案、现场检测鉴定和查勘结果,编制施工5.7.4托换结构应按顶升和运输两种工况进行设计。组织设计或施工技术方案;3应根据移位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应急5.8就位连接设计预案。5.8.1移位建(构)筑物就位后,连接应满足承载力、稳定性6.1.2移位工程所用的建筑材料,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和抗震的要求。6.1.3水平移位工程中,滚动装置的滚轴直径和滑动装置的滑5.8.2框架结构、层数超过6层或高宽比大于2的砌体结构,块高度应现场检查,滚轴直径或滑块高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应超连接形式和构造应经计算确定。高宽比不大于2,层数不大于6过0.5mm。层的砌体结构,墙下托换梁和基础间的缝隙,应采用不低于C206.1.4托换结构及下轨道结构施工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保证新细石混凝土或水泥基灌浆料充填密实。旧结构连接的施工质量5.8.3移位工程就位后,当托换结构体系需拆除时,砌体结构6.1.5施工过程中,遇到与设计不符等异常问题时,应及时与构造柱和框架柱中的纵向铜筋应与基础或下轨道结构体系中的预设计人员协商,并在提出可靠处理方案后方可维续施工。设铺固筋可靠连接。6.1.6移位工程所使用的动力设备,应安全可靠,并应有动力5.8.4抗震设防地区,宜在托换结构体系和新址基础之间采取监控装置。隔震措施,隔震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1.7应有可靠的位移监控措施和控制装置。GB50011的要求。6.1.8应对上部结构的裂缝、倾斜、振动及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6.1.9移位前应建立完善的现场指挥控制系统,明确人员岗位,确保分工明确、指挥畅通。1415

6.2下轨道及基础施工

6.4.4截断施工时,应监测墙、柱及托换结构体系的状态变化,6.6竖向移位施工包括墙、柱竖向变形、托换结构的异常变形或开裂等,受力较大的关键部位应进行应力监测。6.6.1竖向移位所用的升降设备应安全可靠,并有足够的安全6.4.5墙、柱截断时不应产生过大的振动或扰动,并宜保证截储备:升降设各应能安全升降,且应有自锁装置,并设置可靠的断面平整,应避免截断面二次别凿。辅助支顶装置。6.4.6若截断施工过程中需用冷却水,应设置排水或废水收集6.6.2竖向移位设备应保证升降的同步精度,升降移位应采用装置,不应将废水直接排至基础周围的地基土。以位移为主、位移与升降力同时控制的升降控制方案。升降点应设置位移监控设备,并将位移监控结果及时反馈。6.5水平移位施工6.6.3竖向移位设备应安装稳固,并保证其垂直度。竖向移位6.5.1下轨道结构体系、托换结构体系及反力装置应经验收且设备与升降支点的接触面应受力均勾QJWO 0003S-2016 临沧君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代用茶,在升降设备出现偏斜的情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移位施工。况下应停止施工。6.5.2水平移位时动力及控制系统应能保证移位同步精度,所6.6.4竖向移位过程中,应根据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整体用的测力装置及位移监控装置应准确可靠。刚度及高宽比严格控制各升降点之间的升降差。相邻升降点之间6.5.3应认真检查移动装置、动力系统、监控系统、应急措施的升降差不应大于升降点间距的2/1000,总体升降差不应大于等,确认位置正确、状态完好、措施全面。建(构)筑物该方向宽度的2/1000且不应大于20mm。6.5.4正式移位前宜进行试平移,检测移动装置、动力系统、6.7拖车移位施工监控系统、指挥系统的工作状态和可靠性,并测定移动动力、移动速度等相关参数。6.7.1拖车应有自升降功能,托盘的平整度、水平度宜有自动6.5.5正式移位时,应按照试平移确定的相关参数,均勾、平调整和保持功能,宜采用具有波压自动升降、多模块组合功能的稳施加动力,保持动力与位移的同步,采用于斤顶作为移动动力拖车。拖车应有较好的低速性能,且启动、刹车应缓慢、平稳。时,移动速度不宜大于60mm/min。移位过程中应采用以位移控6.7.2应根据移位建(构)筑物的重量对移位路线进行压实或硬制为主、位移与动力同时控制的控制方案。化。当需进入城市道路或公路时,应取得当地交通等主管部门的6.5.6应采取可靠措施及时纠正移动中产生的偏斜。同意与配合。并应综合勘查道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及地面、空中6.5.7应及时清理移动轨道面上的杂物,确保移动面平整、障碍。当移位建(构)筑物重量较大时,应调阅道路、桥梁的设计光洁。文件并确保安全方可通行6.5.8移动轨道面或移动装置宜涂抹适当的润滑剂。6.7.3托换结构在拖车上的支点应按设计要求布置,且支点与6.5.9建(构)筑物移位接近指定位置时,宜适当减慢移动速度,拖车托盘之间应加设橡胶垫。以控制到位精度。6.7.4拖车托起建(构)筑物时,应先进行称重,并确定建(构)6.5.10移位到指定位置后,委托方应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建筑物的重心,托起过程应缓慢、平稳、建(构)筑物受力均匀、托(构)筑物的到位验收。盘处于水平状态。1819

附录C建(构)筑物移位工程峻工验收记录

5.3下轨道及基础设讯

6.5.2动力系统优先采用基于PLC(ProgrammableLogicCon 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的同步液压控制系统:测力装置 6.6.2建(构)筑物竖向移位时必须保证各升降点位移的精确同 应校准,确保测试精度;位移监控装置应灵敏准确且应有一定的 步,否则不仅会造成升降点的升降设备受力不均还会导致上部结 量程,避免移位过程中因频紧移动影响位移监测的准确度。 构和基础受力不均,因此,要求所有升降点必须设置位移监控设 6.5.3移位前应确保移动装置受力均匀、方向正确:动力系统 备,并采用以位移控制为主、位移与升降力同时控制的升降控制 应安装稳固、调控灵活有效:监控系统应反应灵敏、准确无误; 方案。 应急措施应全面细致、切实可行。 6.6.3竖向移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偏斜、受力不均,其 6.5.4通过试平移,一方面可以检验移动装置、动力系统、监 后果一是升降设备极易损坏,二是升降点容易出现局压破坏,三 控系统状态是否完好,工作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可以测定启动动 是会在托换结构中产生附加内力,都会危及移位建(构)筑物的安 力和正常移动时的动力,同时确定以正常速度移动时的动力。 全。因此,要求升降设备必须安装稳固,并保证其垂直度,升降 6.5.56.5.7正式平移时,一般情况下不要改变试平移所确定 设备与升降支点的接触面须受力均匀。 的动力参数移动过程中若出现位移不同步的现象,说明不同轴 6.6.4建(构)筑物竖向移位过程中的升降差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线上的移动阻力出现了相对变化,此时应首先检查轨道面是否有 相当于地基不均勾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升降差过大必然会导 杂物、轨道板是否有翘曲、托换结构与下轨道或基础是否有刮 致托换结构和上部结构出现过大的附加内力甚至开裂,因此应严 擦、滚轴是否有挤碰或偏斜、滑动装置是否有损坏等,排除上述 加控制。升降差限值参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可能增加移动阻力的因素后,若位移仍然不同步,可以小幅调整 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地基基础B.级的评定 平移动力参数,直至各轴线位移同步为止。 标准确定,但总体升降差要严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若移动过程中出现垂直于移动方向的偏斜,可通过设置侧向 50007有关建筑整体倾斜的限值。 支顶或约束装置加以纠正或限制,尽量避免通过调整移动动力进 行调整。 6.7拖车移位施工 6.5.8移动轨道面或移动装置涂抹适当的润滑剂,如润滑油、 6.7.1拖车移位一般应用于建(构)筑物较大距离的移位工程, 硅脂、石墨、石蜡等,可以减小移动阻力,增加移动的平稳性, 其移动路线一般是压实或普通硬化路面,必然存在局部不平整或 但应防止润滑剂粘附颗粒等杂物。 坡道,为控制移位过程中建(构)筑物的局部倾斜和整体倾斜,必 须要求拖车具有自升降和自我调平功能,以保证托盘的平整度、 6.6竖向移位施工 水平度在建(构)筑物允许的范围内。途经城市道路或公路时可能 5.6.1竖向移位时,建(构)筑物的重量全部由升降设备承担, 要经常停车和启动,为避免停车、启动时产生过大的加速度,要 竖向移位设备若不能保持荷载或突然卸载,将会导致托换结构受 求应低速行进且启动、刹车应缓慢、平稳。 力严重不均甚至破坏进而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因此,要求升 6.7.2城市道路或公路特别是桥梁有其相应的设计负荷,面 择设备必须安全可靠,并应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同时要求应有自 般移位建(构)筑物的重量较普通车辆的高度、宽度、重量都要大 装置,且必须设置可靠的辅助支顶装置。 很多,因此,必须考虑道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及地面、空中障 碍,另外移位时一般占用路面较宽、行走速度较慢,必然会影响 54 55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