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775-2021 多孔混凝土铺装技术规程.pdf

DB11/T 775-2021 多孔混凝土铺装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7199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1/T 775-2021 多孔混凝土铺装技术规程.pdf

3.2.1透水混凝土铺装的结构应分为全透水路面结构、半透水路面结构和增渗型路面结构 混凝土铺装应分为斜面型结构和平面型结构,斜面型结构宜用于护坡,平面型结构宜用于

昆凝土铺装应分为斜面型结构和平面型结构,斜面型结构宜用于护坡,平面型结构宜用于停车场 3.2.2全透水路面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透水路面结构应由透水面层、透水结构层和透水基层组成,如图3.2.2所示。在土基需 要反滤、隔离、加筋和防护的区域,可在土基上增加士工布:

3.2.2全透水路面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全透水路面结构应由透水面层、透水结构层和透水基层组成,如图3.2.2所示。在土基需 要反滤、隔离、加筋和防护的区域DB14T 1049.2-2021 山西省用水定额 第2部分:工业用水定额,可在土基上增加土工布:

图3.2.2全透水路面结构基本构造

2全透水路面结构的透水基层应根据荷载情况选择级配石或大孔混凝土铺设。 3.2.3半透水路面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半透水路面结构应由透水面层、透水结构层和不透水基层组成,如图3.2.3所示:

3.2.3半透水路面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半透水路面结构应由透水面层、透水结构层和不透水基层组成,如图3.2.3所示:

图3.2.3半透水路面结构基本构造

2平透水路面结构将降水从结构层的表面导向两侧的植被、人工湿地、河流、排水管网等 地,应避免影响到路基的稳定性,

3.2.4增渗型路面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3.2.4增渗型透水混凝土路面基本构造示意图

2增渗型路面结构渗水管网的设计应与海绵城市要求的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相结 合,将排出的水充分利用。 3.2.5透水混凝土铺装各层功能应符合表3.2.5的规定。

表3.2.5透水混凝土铺装各层功能

3.2.6植生混凝土铺装的断面结构宜采用如图3.2.6所示的构造形式,其厚度宜为120mm~180mm

现浇植生混凝土 夯实土基 1838286

a植生混凝土停车场的结构断面

a植生混凝土停车场的结构断面

3.3.1面层孔隙率不应小于10%,透水系数不应小于0.5mm/s。 3.3.2面层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抗折强度不宜低于2.7MPa。 3.3.3面层不宜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多孔混凝土或再生砖瓦骨料多孔混凝土。 3.3.4面层抗冻性应满足抗冻等级不应低于D50。 3.3.5面层耐磨性应满足磨坑长度不大于30mm的指标要求。 3.3.6面层与结构层的厚度宜按表3.4.3的指标设计

3.3.1面层孔隙率不应小于10%,透水系数不应小于0.5mm/s。 3.3.2面层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抗折强度不宜低于2.7MPa。 3.3.3面层不宜采用再生混凝土骨料多孔混凝土或再生砖瓦骨料多孔混凝土。 3.3.4面层抗冻性应满足抗冻等级不应低于D50。 3.3.5面层耐磨性应满足磨坑长度不大于30mm的指标要求。 3.3.6面层与结构层的厚度宜按表3.4.3的指标设计。

3.3.7面层的骨料粒径不应大于面层厚度的1/3

3.3.8当采用既有不透水路面作为底层(代替结构层)加铺透水面层时,宜根据其承载和耐久性要 求设计度

3.4透水混凝土结构层

3.4.1透水结构层的孔隙率及透水系数不应低于面层。 3.4.2透水结构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抗冻性不应低于D50。 3.4.3透水结构层的厚度宜符合表3.4.3的规定,并结合透水、滞水的要求来确定。

3.4.3透水结构层的厚度宜符合表3.4.3的规定,并结合透水、滞水的要求来确定。

表3.4.3透水混凝土面层和结构层厚度(mm)

3.4.4再生混凝土骨料多孔混凝土或再生砖瓦骨料多孔混凝土经试验验证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 透水结构层

3.4.4再生混凝土骨料多孔混凝土或再生砖瓦骨料多孔混凝土经试验验证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 透水结构层

3.5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

3.5.1当采用透水基层而土基渗透性和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全透水路面,透水基层应 具有一定的透水、滞水能力;土基稳定性差或以铣刨处理后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不透水基层 时,可采用半透水路面结构;土基渗透性差或透水路面无法满足2年一遇降雨强度的滞水要求时 可采用增渗型透水路面结构 3.5.2透水基层的连续孔隙率,应根据当地降雨强度、面层和结构层的透水性以及土基层渗透系 数等因素确定。 3.5.3停车场、车行路面和机非混合路面的基层宜采用大孔混凝土透水基层,人行路和娱乐广场 宜采用级配石垫层。 3.5.4用于透水基层的大孔混凝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应低于8MPa,胶结材用量宜为150 kg/m~200kg/m,水胶比宜为0.26~0.30;采用连续级配碎石、砾石透水基层的,骨料最大粒径 不宜超过31.5mm。 3.5.5再生混凝土骨料多孔混凝土或再生砖瓦骨料多孔混凝土经试验验证满足工程设计的指标 要求,可以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成大孔混凝土用于透水基层,在满足荷载要求的前提下,也可直接 代替天然级配石骨料用于透水基层。

3.5.6对于全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基层透水性应高于结构层和面层,厚度应符合本规程第 3.1.3条的规定,且不应低于100mm。基层厚度验算可按式3.5.6计算。

式中:h²一透水基层厚度,mm; h,一透水结构层厚度,mm; ho一透水面层厚度,mm; V2一透水基层的平均孔隙率,%; Vi一透水结构层的平均孔隙率,%; Vo一透水面层的平均孔隙率,%; i一地区降雨强度,mm/h; q一土基的平均渗透系数,mm/s; t一降雨持续时间,min。

3.5.7当区域的降水量超过透水基层的渗 采用增渗型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3.5.7当区域的降水量超过透水基层的渗

4.0.1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 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0.2进场前应确认现场水电供应、交通、安全生产和环保等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4.0.3施工区域内的各类管线、绿化设施等应在施工前完成。 4.0.4施工前应对水准点、导线点进行加密复核工作,确保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水泥 混凝土路面施工。 4.0.5冬、雨期施工应事先制定季节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应急预案和相关防范措施。 4.0.6施工前应确认施工机械工况良好。 4.0.7施工前向预拌透水混凝土供应方提出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试拌并结合运距和气候条件对 其技术措施进行确认。

4.0.1施工前,应进行图纸会审,结合施工现场条件制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 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4.0.2进场前应确认现场水电供应、交通、安全生产和环保等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4.0.3施工区域内的各类管线、绿化设施等应在施工前完成。 4.0.4施工前应对水准点、导线点进行加密复核工作,确保其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水泥 混凝土路面施工。 4.0.5冬、雨期施工应事先制定季节性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应急预案和相关防范措施。 4.0.6施工前应确认施工机械工况良好。 4.0.7施工前向预拌透水混凝土供应方提出技术要求,进行混凝土试拌并结合运距和气候条件对 其技术措施进行确认。

5原材料要求与配合比设计

5.1.1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 硅酸盐水泥,低温天气施工宜米用早强型水泥。 5.1.2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用于透水结构层的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25mm;用于面层的粗骨料宜采用单粒级或相近 级配的骨料,且最大公称粒径不宜大于10mm,粒径集中分布于5mm~8mm为宜。 5.1.3粗骨料含泥量应小于0.5%,泥块含量应小于0.5%,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0%;碎石压 碎指标应小于15%,卵石应小于13%。 5.1.4再生混凝土骨料和再生砖瓦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再生骨料应用技术规程》JGJ/T240 的规定。 5.1.5用于植生混凝土的粗骨料宜选20mm~31.5mm的单粒级。 5.1.6细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 宜选择级配符合要求的粗砂,含泥量不应大于1.5%,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 5.1.7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的规定,掺量不 宜超过30%;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1 18046的规定,掺量不宜超过35%;硅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 的规定,掺量不宜超过10%。 5.1.8透水混凝土选用的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 的规定,掺量不宜超过2%。 5.1.9透水混凝

5.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5.2.1透水混凝土混合料工作性适宜范围应符合表5.2.1的规定。浆体包裹骨料颗粒粘聚性好, 不松散,不离析,经低频振动整平能形成浆桥

表5.2.1混合料工作性适宜

5.2.2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feu.≥fou.k+1.645 o

式中:fcu.。一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0一混凝土强度标准差,无统计资料时,可按表5.2.3取值。 5.2.3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结材用量宜符合表5.2.3的规定:

表5.2.3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胶结材用量与标准差

5.2.4根据施工对混合料工作性要求选定水胶比,取值宜为0.28~0.35

5.2.6用于制备结构层和面层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相应层厚的1/3 5.2.7与天然石材骨料透水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骨料多孔混凝土的胶结材用量宜增加 5%~10%,拌合水用量宜增加15%~20%。 5.2.8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制备应依据本规程透水混凝土的有关规定进行,孔隙率宜在 20%~35%,抗压强度宜为8MPa~16MPa。 5.2.9植生混凝土的骨料/胶结材比宜为4.5~6.5,水胶比宜为0.26~0.32,胶结材用量宜为150

5.3预拌透水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5.3.1应确认骨料的粒径、级配、含泥量和石粉含量等指标符合要求, 5.3.2粗骨料宜优先选择碎石骨料,如采用河卵石骨料,混凝土搅拌时宜添加增粘剂来增强浆体 对骨料的粘附力。 5.3.3预拌透水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3的规定,并应每班检查1次。

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

5.3.4预择透水混凝土原材料的投料顺序,宜先投入骨料和50%的水,搅择30s后再投入其它客 原材料搅拌至出料,搅拌时间不宜少于180S。 5.3.5制备透水混凝土混合料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即浆体对骨料的粘附性、堆积状态的可塑性 及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可保持性。 5.3.6预拌透水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可选择混凝土罐车运输,也可选择自卸式卡车运输。 5.3.7预拌透水混凝土混合料的运输应根据运距、交通状况、气候条件、施工现场单位时间内的 摊铺量来决定分批的运量,运到现场的混合料应随到随用,避免积压。 5.3.8采用自卸卡车运输透水混凝土混合料时,应有防水分散失的保湿措施,低温天气应有保温 措施,避免其工作性降低。 5.3.9彩色透水混凝土颜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颜料及其试验方法》JC/T539 的规定,而且路面施工过程中应避免不同颜色的沾染

6.1.1大孔混凝土和级配石透水基层应按本规程第6.2节的规定施工,级配石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的规定。 6.1.2透水基层施工前应确认土基层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的规定。

6.2.1透水基层施工前,土基应验收合格。 6.2.2在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m~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m~15m设一桩,在路两侧边 缘处设指示桩,并标示出基层高程。 6.2.3砂垫层宜采用粗砂,厚度20mm~50mm,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规范》GB50209的规定。 6.2.4根据路面基层宽度、厚度及设计的压实密度计算所需材料数量,采用连续级配碎石、砾石 透水基层的,骨料要拌和均匀。 6.2.5对于大孔混凝土透水基层和级配石基层,应通过试验段对相关参数进行确定后,方可进行 大面积施工。采用人工摊铺时松铺系数应取1.40~1.50,采用平地机摊铺时应取1.25~1.35。用 平地机或其它机具将混合料均匀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平整。摊铺后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宜碾压3~4遍,表面应无明显轮迹。 6.2.6大孔混凝土透水基层摊铺施工按图6.2.6所示的方式进行,基层设计厚度如超过200mm 应分层施工,每次摊铺厚度不宜超过200mm,摊铺后以平板振捣器振平,再摊铺第二层。

图6.2.6大孔混凝土透水基层摊铺施工示意图

7.1.1基层施工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支设, 7.1.2模板的支设位置和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应支设稳固、无扭曲,能承受施工荷载,相 邻模板应平顺连接,避免模板的错位、胀模和失稳。 7.1.3模板支设完毕,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工方法的宜选用钢模板,采用抹光机施工的宜采用木模板。 7.2.2侧边缘顺直的路面,宜采用槽钢作为侧模板;边缘为弧型的路面,宜采用木模板作为侧模 板,板厚不宜小于12mm。 7.2.3模板应表面平整,无翘曲,顶面应平整,高度应与透水混凝土路面设计高度一致。 7.3模板的支设与检验方法 7.3.1根据模板材料选择支设方法,钢筋支护间距不宜大于500mm,嵌入基层深度不宜小于 200mm,使用木胶板时,模板背后应加背楞,不应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 7.3.2模板支设的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表7.3.2模板支设的检验方法与允许偏差

路面内弧形边缘的侧模板可采用木模板加钢筋锚固柱的方式支护 在设计有路缘石的情况下,可在铺设路缘石之后摊铺路面,以便以路缘石代替侧模,

形边缘的侧模板可采用木模板加钢筋锚固柱的。

8.0.1透水结构层施工工艺流程应按图8.0.1进行:

图8.0.1透水结构层施工工艺流程

8.0.2混凝土混合料应在规定时间内运到摊铺现场,出现硬化现象的混合料不得用于路面摊铺 8.0.3透水混凝土混合料出料到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h。 8.0.4混凝土混合料到达施工现场后应及时摊铺,根据摊铺方式、结构厚度和松铺系数来控制摊 铺高度。松铺系数应经试验确定,宜控制在1.05~1.15之间。对边角缺料部位应及时补料,摊铺 合立即用刮杠刮平。 8.0.5可采用平板振动器等工具进行振动压实,应保证结构层表面平整,

9.1.1透水面层厚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9.1.2透水面层浇筑不应迟于透水结构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且两层摊铺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 2h 9.1.3对于半透水路面结构,摊铺前应确认不透水基层表面清洁,如有浮土、泥浆,应先用水冲 洗干净,再施工透水结构层和透水面层, 9.1.4雨天、高温和大风天气体条件下不宜进行铺装施工。

9.2面层混凝土的技术要求

9.2.1面层透水混凝土混合料应符合本规程第5.2节的规定,浆体应均匀包裹骨料,无浆体与骨 科的分离现象,而且颗粒均匀,可性良好,势落度为40mm~60mm,混合料表面有金属光泽质感 9.2.2出现硬化现象的混合料不得用于路面摊铺。 9.2.3透水混凝土混合料出料到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h。 ##法

9.3.1透水面层的施工工艺流程应按图9.3.1进行:

图9.3.1透水面层施工工艺流程

9.3.2混合料从出料经过运输、到铺筑完毕的充许最长时间应符合本规程第9.2.3条的规定。运 输过程中不应将杂物带入透水结构层,同时避免破坏侧模。 9.3.3混凝土运到现场应立即摊铺,摊铺厚度应根据事先试验的松铺系数确定,松铺系数宜控制 在1.05~1.12之间。 9.3.4摊铺后用刮杠刮平,对摊铺不均匀的部位应及时进行补料

9.3.5刮平后的面层用抹光机抹光,或用振动整平辊加人工修补的方法整平,整平程度以表面平 整,颗粒表面的浆体出现光泽,孔隙和颗粒均匀分布为度;整平过程中对缺料部位及时补料,直 至达到设计高度为止,并应随时检查模板,如有下沉、变形或松动,应及时纠正。 9.3.6混凝土整平后,对表面缺料、麻面较多的部位和路面边缘部位应进行修整 9.3.7对于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铺装面层,在表面修整后应立即在混凝土表面上均匀喷刷清洗剂 喷刷厚度宜为1mm~2mm,喷刷后应及时用薄膜覆盖。 9.3.8对于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铺装面层,应根据现场的气温和湿度情况确定冲刷时间,以面层表 面水泥浆可冲洗干净且石子不脱落为度。宜用2MPa~4MPa的高压水对表面进行冲洗,露骨料面层 颗粒表面应无明显浆体,颗粒粘结牢固。 9.3.9混凝土应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方法和龄期应符合本规程第11章的规定, 9.3.10预设缝、切缝和填缝应符合本规程第12章的规定。

10.0.1植生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应按图10.0.1进行:

图10.0.1植生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0.0.2植生混凝土铺装的土基层应夯实,压实系数不应低于90% 0.0.3植生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应按本规程透水混凝土的有关规定执行。 0.0.4植生混凝土大面积的摊铺可采用机械作业方法,摊铺后以振动辊振动碾压至平整,小面 只施工可采用木板加平板振动器的人工方式摊铺。 0.0.5植生混凝土铺装施工应设置施工缝,长度方向施工缝的间距不宜超过12m,宽度方向施 工缝的间距不宜超过8m,缝的宽度宜为8mm~15mm。 0.0.6植生混凝土铺装施工的养护时间不应低于7d,对于表面覆盖有生长土的铺装,可将植物 种子混入土壤内,铺于混凝土面层,保湿养护至植物长出。对于表面无生长土的铺装,宜将植物 种子与生长基料混合的浆体灌入混凝土孔隙中,继续保湿养护至植物长出。 0.0.7植生混凝土中溶出碱的测试方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E的规定,其pH值宜为6~10 0.0.8植生混凝土铺装的植物长出后可适当减少洒水次数,但应保证植物生长必要的湿度。 0.0.9植生湿凝士铺装宜在利十 开应在植物发芽和长出阶段加强泰折

11路面的养护与模板拆除

11.0.1铺筑完成的路面应立即用塑料布覆盖保湿,洒水养护时间不应小于7d 11.0.2模板拆除应以同条件试块控制,在混凝土达到8MPa后拆除。 11.0.3混凝土模板拆除过程中应注意成品保护,不同龄期的路段,宜按龄期先后依次拆除;模 板组件的拆解,应按后支者先拆解的顺序进行,整个过程中应避免损坏路面边角

12缩缝、胀缝和施工缝的留置

12.1.1缩缝的设置可分为辊压缝、预留缝和后切缝;胀缝宜通过预留设置;路面宽度超过6r 时,宜通过预留或后切设置纵缝。 12.1.2切缝宜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15MPa时进行,切割后应及时冲洗切缝, 12.1.3广场地面的接缝宜结合分仓施工缝设置,每块板的长宽比不宜大于1.35,面积不宜大于 25m。 12.1.4应使用能适应混凝土面层膨胀和收缩、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的接缝材料,胀缝板和 填缝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F30的规定 填缝材料宜选用常温下施工的聚氨酯类和硅酮类填缝胶。 12.1.5灌缝前应确认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 12.1.6应按填缝材料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各接缝处填料和填缝胶饱满 享度均匀,并且应避免填缝胶沾染应填缝隙以外的部位。 12.1.7填缝胶养护期满前不应开放交通,

12.2.1缩缝宜等距布置,最大间距不宜超过6m,最小间距不宜小于板宽, 12.2.2缩缝宜采用假缝形式,缝隙宽度宜为3mm~8mm,切缝深度超过透水面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20mm,其构造如图12.2.2所示,

图12.2.2缩缝构造部面图

层厚度和施工条件,缩缝可选择早期及时切缝或

12.3.1在邻近其它固定构造物或与其它道路相交处应设置胀缝。 12.3.2胀缝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未规定时,常温与夏季施工时宜为24m~36m,冬期施工 时宜为12m~16m。 12.3.3胀缝缝隙宽度宜为18mm~21mm,胀缝应贯通透水面层和透水结构层,填缝胶厚度宜为 30mm~50mm,其构造如图12.3.3所示。

12.3.1在邻近其它固定构造物或与其它道路相交处应设置胀缝。 12.3.2胀缝间距应根据设计确定,设计未规定时,常温与夏季施工时宜为24m~36m,冬期施工 时宜为12m~16m。 12.3.3胀缝缝隙宽度宜为18mm~21mm,胀缝应贯通透水面层和透水结构层,填缝胶厚度宜为 30mm~50mm,其构造如图12.3.3所示。

图12.3.3胀缝构造剖面图

12.4.1每日施工结束或临时中断施工时,应设置施工缝,其位置宜结合缩缝或胀缝。 12.4.2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宜采用平缝形式,缝宽宜为3mm~8mm,缝深宜为透水混凝土路面 厚度的0.2~0.5倍,构造如图12.4.2所示

2.4.3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构造宜与胀缝相同

2.4.3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GB/T 24279.2-2021 纺织品 某些阻燃剂的测定 第2部分:磷系阻燃剂,构造宜与胀缝相同

图12.4.2缩缝处的施工缝构造部面图

13.2.1需要准备的保温材料包括防水草帘、塑料布等;仪器设备包括温度计或红外线温度计、 电加热管和锅炉等;原材料包括混凝土防冻外加剂、早强剂等,根据需要可准备早强水泥。 13.2.2非施工时间段内,运料车、动力设备、施工机具应有防冻措施。

3.3混凝土运输与浇筑

13.3.1混合料出料后,应及时运到浇筑现场;在运输过程中,混合料应有保温措施。 13.3.2运到摊铺现场的混凝土应尽快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在15℃~25℃。 13.3.3如浇筑前连续3日平均温度低于0℃,应事先用草帘和塑料布覆盖基层,避免混合料与 基层的温差过大,基层温度不应低于2℃;混凝土浇筑之前应清除模板上的冰雪及污块, 13.3.4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覆盖塑料薄膜和草帘保温,根据气温情况可覆盖多层草帘。 13.3.5分两层浇筑的混凝土,在上一层混凝土摊铺之前,底层混凝土的温度不应降至热工计算 的数值以下,也不应低于2℃。 13.3.6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铺装表面冲洗时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13.4.1整个施工期间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时,受冻临界强度不宜小于3MPa 13.4.2自然气温高于5℃时,混凝土养护宜选用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自然气温低于5℃时, 宜采用暖棚或表面覆盖电热毯的方法加热养护,加热养护的时间应以同条件试块判定,以混凝土 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为限

3.4.1整个施工期间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时,受冻临界强度不宜小于3MPa 3.4.2自然气温高于5℃时,混凝土养护宜选用蓄热法或综合蓄热法;自然气温低于5℃时 宜采用暖棚或表面覆盖电热毯的方法加热养护,加热养护的时间应以同条件试块判定,以混凝土 大到受冻临界强度为限

书上建 工程》JTGF80/1的规定。 14.1.2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以1000m²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1000m视为一个检验批,透水混凝土强度试验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需对透水混凝土路面 的强度进行复检时,可采用现场取芯的方法,取芯强度试验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 14.1.3透水混凝土抗冻等级不应低于D50和设计要求,以100m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m视为 个检验批,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中慢冻法标准规定。 14.1.4路面透水性应符合本规程第3章和设计要求,以500m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m视为 个检验批,检测方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C的规定, 14.1.5透水混凝土孔隙率应符合设计要求,以100m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m视为一个检验批 检测方法应符合本规程附录D的规定。 4.1.6透水混凝土路面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中水 泥混凝土面层检验标准规定

GB/T 37920-2019 集体合同规范附录A透水混凝土强度试验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