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组编2021年4月).pdf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组编2021年4月).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5504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组编2021年4月).pdf

当湿地进水的水量波动大、泥沙含量多或悬浮物浓度高(如潜流湿地进水悬浮物浓度 高于20mg/L)时,宜设生态滞留塘、生态砾石床、沉砂池、沉淀池或过滤池等;当进水中 存在漂浮物时,宜设置格栅。 人工湿地的预处理工艺设计应符合《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和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

2.2.4工艺设计要求

DL/T 1215.2-2013 链式静止同步补偿器 第2部分换流链的试验2.2.4.1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应基于气候分区,通过试验或按相似条件下人工湿地的运行经 验确定。在无上述资料时,各分区主要设计参数可参考表4~表8确定。

表4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I区)

(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IIE

表6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III区)

(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IVE

表8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V区)

人工湿地的表面积可根据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等主要污染物削减负荷和表 面水力负荷计算,并取上述计算结果的最大值,同时应满足水力停留时间要求。 a)采用污染物削减负荷(N)计算湿地面积:

式中: A一表面积,m²; NA一污染物削减负荷(以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计),g/m·d) Q—设计流量,m/d; S。一进水污染物浓度,g/m; Si一一出水污染物浓度,g/m; b)采用表面水力负荷(q)计算人工湿地面积:

式中: g——表面水力负荷,m²/m².d) c)校核水力停留时间(T)

T—水力停留时间,d; 有效容积,m; 填料孔隙率,%,表面流人工湿地n=1 2242 几何尺寸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几何尺寸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儿何尺寸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个单元面积不宜大于2000m²,多个处理单元并联时,其单个单元面积宜平均 分配; 2)长宽比宜小于3:1,长度宜取20m~50m; 3)水深宜为0.6m~1.6m,超高宜取0.3m,池体宜高出地面0.2m~0.3m; 4)水力坡度宜选取0~0.5%。 b)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几何尺寸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个单元面积宜小于1500m²,多个处理单元并联时,其单个单元面积宜平均分 配; 2)长宽比宜为1:1~3:1,可根据地形、集布水需要和景观设计等确定形状; 3)水深宜为0.8m~2.0m。 c)表面流人工湿地儿何尺寸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个处理单元面积不宜大于3000m²,由天然湖泊、河流和坑塘等水系改造而成 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可根据实际地形,在避免出现死水区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设计处理单元 面积及形状; 2)长宽比宜大于3:1; 3)水深应与水生植物配植相匹配,一般为0.3m~2.0m,平均水深不宜超过0.6m, 超高应大于风浪爬高,且宜大于0.5m。 表面流人工湿地宜分区设置,一般分为进水区、处理区和出水区。处理区需设置一定 比例的深水区,深水区水深宜为1.5m~2.0m,一般控制在30%以内。对形状不规则的人工 湿地,应设置防止短流、滞留的导流设施,保证水力分配均勾

2.2.4.3集布水系统设计

地应设置防止水量冲击的溢流或分流设施: a)分区设计时,应考虑分水井、分水闸门、溢流堰等分流设施; b)水量冲击时,应考虑水量调节或溢流设施; c)为保证湿地水位可调性,出水处应设置可调节水位的弯管、阀门等; d)为防止短流、集布水不均,集布水布置可考虑如下几种方法 1)表面流人工湿地可采用单点、多点和溢流堰布水;可采用类似折板的围堰或横向 的深水沟进行导流,并通过控制底面平整性及植物密度来优化湿地的布水均匀性; 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应采用多点布水,可采用穿孔管或穿孔墙方式布水; 3)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布水和集水系统均应采用穿孔管; 4)湿地单元间宜设可切换的连通管渠; 5)湿地系统宜设置排空设施、拦水及超越管渠,防范雨水径流甚至洪水对湿地带来 的短期冲击; 6)湿地出水量较大且出水与受纳水体的水位差较大时,应设置消能、防冲刷设施; 7)湿地总排水管进入地表水体时,应采取防倒灌措施。 潜流人工湿地采用穿孔管配水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穿孔管应均匀布置于滤料层上部或底部,穿孔管流速宜为1.5m/s~2.0m/s,配水孔 宜斜向下45°交错布置,孔径宜为5mm~10mm,孔口流速不小于1m/s; b)穿孔管的长度应与人工湿地单元的宽度大致相等;管孔密度均匀,管孔尺寸和间距 根据进水流量和进出水水力条件核算,管孔间距不宜大于1m,且不宜大于人工湿地单元宽 度的10%:

c)垂直流人工湿地配水管支管间距宜为1m~2m; d)穿孔管位于填料层底部时,周围宜选用粒径较大的填料,且粒径应大于穿孔管孔 径。

填料的选择与铺设应符合以下要求: a)填料应选择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比表面积较大、稳定性良好并具有合适孔隙率及表 面粗糙度的填充物,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水处理用滤料》CJ/T43及《建设用卵石、碎 石》GB/T14685中的有关规定; b)填料选择在保证处理效果前提下,应兼顾当地资源状况,选用土壤、砾石、碎石、 石、沸石、火山岩、陶粒、石灰石、矿渣、炉渣、蛭石、高炉渣、贞岩或钢渣等材料 也可采用经过加工和筛选的碎砖瓦、混凝土块材料或对生态环境安全的合成材料。填料选 择及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填料层可采用单一填料或组合填料,填料粒径可采用单一规格或多种规格搭配; 2)填料应预先清洗干净,按照设计级配要求充填,填料有效粒径比例不宜小于 95%; 3)填料充填应平整,且保持不低于35%的孔隙率,初始孔隙率宜控制在35%~50%; 4)填料层厚度应大于植物根系所能达到的最深处; 5)采用矿渣、钢渣等作为填料时,应考虑其会引起锌、神、铅等重金属物质溶出, 在满足出水水质要求的情况下使用;同时钢渣、矿渣可能会引起水中pH值升高,建议与其 它填料组合使用,并设计防范措施。 c)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填料铺设区域可分为进水区、主体区和出水区; d)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宜同区域垂直布置,从进水到出水依次为配水层、主体层、 过渡层和排水层; e)对磷或氨氮有较高去除要求时,可铺设对磷或氨氮去除能力较强的填料,其填充量 和级配应通过试验确定,磷或氨氮的填料吸附区应便于清理或置换; f)在保证净化效果的前提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宜采用粒径相对较大的填料,进 水端填料的布设应便于清淤: g)人工湿地填料层的填料粒径、填料厚度和装填后的孔隙率,可按试验结果或按相似 条件下实际工程经验设计,也可参照表9取值。

表9潜流人工湿地填料层主要设计参数

注:气候分区I区或II区应结合当地工程区冻土深度适当增加填料厚度

区I区或II区应结合当地工程区冻土深度适当增加填料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宜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收割与管理容易、经济价值高、景观效果好的本土植 物; 2)宜选择成活率高、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输氧能力强和水质净化效 果好等综合特性良好的水生植物; 3)宜选择抗冻、耐盐、耐热及抗病虫害等较强抗逆性的水生植物; 4)禁止选择水葫芦、空心莲子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 b)人工湿地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裁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效 果。根据湿地水深合理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并根据季节合理配植不同生 长期的水生植物; c)应根据人工湿地类型、水深、区域划分选择植物种类,不同气候分区可选择的植物 种类如表10所示:

表10各气候分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推荐种植的植物种类

注:湿地岸边带依据水位波动、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需求等选择适宜的本土植物。

d)人工湿地植物种植应符合以下要求: 1)植物裁种以植株移裁为主,同一批种植的植物植株应大小均匀,部分沉水植物如 道草或地被花卉等亦可通过播种方式种植; 2)种植时间应根据植物生长特性确定,一般在春季或初夏,必要时也可在夏季、秋 季种植,但应采取保证成活率的措施; 3)应根据植物种类与工艺类型合理确定种植密度,挺水植物宜为9株/m²~25株 m²,浮水植物宜为1株/m²~9株/m²,沉水植物宜为16株/m²~36株/m²。在用地受限或进水 悬浮物浓度较高时,可采取高密植单元以节约用地空间、降低进水负荷,种植密度宜为前 述密度最大值的3倍以上。

e)人工湿地可选择多种植物分区搭配种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及景观效果,但应避免 后期植物生长串混或侵占。

防渗层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人工湿地建设时,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渗措施应根据当地土壤性质和工程区地质情 况,并结合施工、经济与工期等多方面因素确定: b)防渗层下方基础层应平整、压实、无裂缝或松土,表面应无积水、石块、树根和尖 锐杂物,人工湿地开挖时应保持原土层,并在其上采取防渗措施; c)人工湿地防渗可采用粘土碾压法、三合土碾压法、土工膜法、塑料薄膜法和混凝土 法等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粘土碾压法:粘土碾压厚度应大于0.5m,有机质含量应小于5%,压实度应控制 在90%~94%之间; 2)三合土碾压法:石灰粉、粘土、沙子或粉煤灰的体积比应为1:2:3,厚度可根据 地下水位和湿地水位确定,但不得小于0.2m; 3)土工膜法:采用二布一膜(400g/m~700g/m²)形式,膜底部基层应平整,不得 有尖硬物,膜的接头应粘接,膜与隔墙和外墙边的接口可设锚固沟,沟深应大于或等于0.6 m,并应采用粘土或素混凝土锚固;膜与填料接触面可视填料状况确定是否设粘土或砂保 护层; 4)混凝土法:混凝土强度应大于C15,厚度宜大于0.1m;防渗层面积较大时应分块 浇筑,施工缝应大于15mm,缝间应填充沥青防水。 d)表面流人工湿地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土壤渗透系数,采取必要的防渗设计; e)潜流人工湿地防渗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在湿地底部和侧面进行防渗,防渗层渗透系数应不大于10°m/s;当黏土层渗 透系数不大于10m/s,且厚度大于500mm时,可不另做防渗; 2)防渗层应足够坚固,防止植物根系穿透破坏; 3)防渗材料采用聚乙烯膜时,应由专业人员用专业设备焊接; 4)防渗层完工后应进行渗透实验。

2.2.4.7管材及闸阀

管材及闸阀应满足以下要求: a)所选管材宜具有一定抗压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优先选用PE管,亦可选用UPVC给 水管材、UPVC波纹管、HDPE管等: b)阀门应满足耐腐蚀性强、密封性好和操作灵活等要求; c)管材选用PE管时,应按《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GB/T 3663.2规定执行; d)水位控制闸板、可调堰等装置采用非标设计时,应考虑材质、控制方式、防腐及耐 用等因素。

2.2.5.1潜流人工湿地可采取辅助充氧、增加填料厚度和补充投加碳源等工程措施强化处理 效果。 a)当进水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时,可采用跌水曝气、机械曝气或潮汐水位运行 等工程措施进行辅助充氧,辅助充氧应符合2.2.5.3的要求:

b)当对磷或氨氮有较高去除要求时,宜增设对磷或氨氮去除能力较强的填料,如降 粒、沸石或火山岩等,应根据湿地处理单元对水中氮磷去除要求与填料的吸附性能,确定 相应填料层厚度和面积; c)当对总氮去除有较高要求时,可选择补充投加碳源、合理设置好氧一厌氧区间等措 施,补充碳源的类型包括固体碳源、液体碳源等。 2.2.5.2表面流人工湿地可采取辅助充氧、强化生物调控等工程措施强化处理效果。 a)当进水氨氮、化学需氧量浓度较高时,可采用跌水曝气、陡坡充氧和机械曝气等工 程措施进行辅助充氧,辅助充氧应符合2.2.5.3的要求; b)当对脱氮除磷有要求时,可采用生物调控措施,如将区域内沉水植物盖度提升至大 于70%,并合理配置鱼类、底栖生物等,强化处理效果,

2.2.5.3采取辅助充氧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a)两个人工湿地处理单元水位差大于或等于0.5m时,宜采用单级或多级陡坡充氧、 跌水充氧等自然充氧形式。采用陡坡充氧时,坡度宜为1:4~1:2;采用跌水充氧时,应防止 水流对构筑物的冲刷; b)机械充氧应依据人工湿地处理单元对水中溶解氧含量的要求,确定充氧时间及充氧 设备功率等: c)充氧位置宜设置在人工湿地的进水端和中间段

2.2.6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2.2.6.1污泥处理与处置

湿地系统应根据淤泥积存情况、运行要求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定期清淤排泥。污泥处理 与处置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表)及其批复的要求。

2.2.6.2恶臭处理

根据进水水质及工艺设计,对于可能散发恶臭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工艺环 节,应采取相应措施除臭。恶臭气体排放浓度应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的 有关规定,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出水作为再生水利用时,应符合《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 士规范》GB50335中的有关规定

2.2.6.4噪声和振动防治

应采取隔声、消声、绿化等措施降低噪声,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非放标准》GB12348中的有关规定。设备间、鼓风机房等机械设备的噪声和振动控制的设 十应符合《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标准》GB50040和《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门T 50087中的有关规定,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及其批复的要求。

为保障人工湿地功能而配套的电气、给排水、建筑结构等辅助工程的设计和建设,需 满足国家、行业、地方等有关标准的规定。条件允许时,可采用新通信技术满足信息化管 理需求。

3.1.1人工湿地类型及其工序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主要施工工序见表11

表11人工湿地类型及其主要施工工序

3.1.2施工基本规定

3.1.2.1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标准,本指南有规定的,可参照执行;无规定的,应 按现行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3.1.2.2施工过程中除参照本指南外,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技术、劳动安全、卫生、消防 和水利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3.1.2.3施工过程应满足以下要求: a)土建工程施工应按《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给水排水 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 及其它相关标准进行; b)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应按《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50252、《机 戒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4及其它相关标准进行

3.1.3验收基本规定

3.1.3.1验收分为质量验收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3.1.3.2验收过程中除参照本指南外,还应符合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和水利等国家现行标 准的有关规定。

3.1.3.3质量验收应按主建工程质量验收、设备安装工程质量验收、植物裁种验收、峻工验 收等程序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验收批)的划分 可按本指南附录A确定,质量验收记录应按《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及其它相关标准填写。 3.1.3.4土建工程质量应按《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给水排水管 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及 其它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3.1.3.5设备安装工程单机及联动试运转应按《工业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T 50252、《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 量验收规范》GB50334及其它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3.2 地基与基础工程

在进行人工湿地的地基与基础二 周堰或围护结构的类型、工程水文地 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地面荷载等因素制定施工方案, 经审批后方可施工。

人工湿地施工降排水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有关 规定。

3.2.3基坑开挖与回填

人工湿地基坑开挖与回填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 有关规定

3.2.4质量验收标准

人工湿地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应符合《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及其相关专业 规范的有关规定。

3.3.1.1人工湿地引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提开泵站、引排水管道(渠道)及出水口。 3.3.1.2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中提升泵站的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141的有关规定。 3.3.1.3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中引排水管道的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 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 3.3.1.4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中引排水渠道、出水口的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 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有关规定。

3.3.2质量验收标准

本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等的有关规定

小型潜流人工湿地亦可采用砌 切宜采用塘体结构

3.4.2混凝士结构构筑物

3.4.2.1混凝土结构构筑物施工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 3.4.2.2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相关规 定。 3.4.2.3混凝土结构构筑物止水带材料的材质、性能应符合设计文件和《地下工程渗漏治理 技术规程》JGJ/T212的有关规定。

3.4.3砌体结构构筑物

砌体结构的砌筑施工应符合《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有关规 定。

3.4.4塘体结构构筑物

塘体结构构筑物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的有关 规定。

3.4.5土建与设备连接部位

土建与设备连接部位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 《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的有关规定

3.4.6.1配水堰口、配水管与集水管等附属结构施工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 收规范》GB50141、《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的有关规定。 3.4.6.2生态砾石床中砾石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泥主残渣及其它杂物;石笼装填封 口后应紧密错缝垒放。 3.4.6.3生态砾石床的砾石宜采用人工摊放,砾石表面铺设行走钢板或木板,尽量避免在砾 石表面直接行走,禁止机械碾压。施工完成后,砾石床透水性应满足设计要求。

3.4.7质量验收标准

人工湿地主体构筑物验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41等标准的有关规定。

(坑与立柱等特殊构筑物时,防渗层应做特殊处理

采用三合土的防渗层施工应符合《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的有关规定。

3.5.4质量验收标准

人工湿地选料、洗料、堆料与撒料等过程应保证

填料层最底部保护层的填料规格和充填高程应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充填后应保证平整 度,不得出现填料丘。

3.6.3.1主体填料宜采用卷扬机、输送机等方式输入床内,床内填料摊铺可采用小型机械, 并人工找平。小型机械摊铺填料和人工找平前,均应在填料表面铺设行走钢板或木板,不 得在填料表面直接碾压和踩踏。 3.6.3.2填料充填前,宜以同种同规格填料50m²~100m²为一个单元摊铺面,每个单元摊铺 面设置5~10处高程控制点。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的填料应分层充填,摊铺至设计高程后, 方可进行下一个单元摊铺面充填。 3.6.3.3填料充填区应按横向不同种类(或规格)填料的设计分区设置临时分界线。 3.6.3.4充填填料时,应避免损坏潜流湿地床体的配水、集水系统,严禁直接将填料倾倒至

配水、集水管件上。集水系统底部的填料应采用人工充填,严禁管道底部出现悬空

3.6.4质量验收标准

填料检验及验收方法应符合《水处理用滤料》CJ/T43、《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的有关规定。

植物种植工程应在湿地主体构筑物、辅助工程完成且湿地通水后进行。植物种植工程 施工前,施工单位有义务提出施工最佳时间建议

3.7.2水生植物种植

3.7.2.1应合理安排起苗时间和栽种时间,水生植物自起苗开始暴露时间不宜超过8h,起苗 数量不宜超过当日能完成的种植量。 3.7.2.2水生植物可直接采用裸根(少量泥土)种植,种植前宜清洗种苗,灭杀有害生物, 防止外来入侵种。 3.7.2.3水生植物种植前应对植物种苗分散整理,选用生长状态良好、茎叶壮硕的植株。植 物运输过程需做保湿处理。 3.7.2.4水生植物种植前,应合理修剪植株茎叶,修剪后的茎高不宜低于20cm。 3.7.2.5水生植物种植时,应保持填料湿润。种植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种植方式应采取等 间距错行种植。 3.7.2.6水生植物种植后,应及时提升并保持一定水位,水面宜高出填料表面10cm~15cm 潜流人工湿地可视植物根系生长状况,逐渐恢复正常运行水位。 3.7.2.7水生植物成活后,湿地进水负荷应遂步增加。

3.7.3非水生植物种植

非水生植物种植应符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82中的有关规定。

3.7.4质量验收标准

殖物种植的验收应符合《园林绿化

殖物种植的验收应符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中的有关规

3.8辅助工程及配套设施

喷灌系统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T50085 的有关规定。

生产路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范》CJ1的有关规定

3.8.3电气设备附属工程

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17和《建筑物防 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的有关规定。

3.8.4自动控制及监控系统工程

3.8.5水量计量设施

水量计量装置的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 准》CJ/T3008的相关规定。流量计的施工及质量验收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和《给水排水 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62的有关规定

3.8.6水质监测系统

3.9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当人工湿地主体工程及附属设施峻工,出水稳定达标运行3个月以上(位于严寒、寒冷 地区的人工湿地宜跨冬季)且处理水量达到设计水量的75%以上时,可进行竣工环保验 收,验收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

3.9.2验收调查时段和验收范围

3.9.2.1验收调查时段分为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运行期。 .9.2.2验收范围原则上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评价范围一致;当工程实际建设内容发生变 更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能全面反映项目建设的实际生态影响或其它环境影响时,应根据 工程实际变更和实际环境影响情况,结合现场踏勘对调查范围进行适当调整。验收范围主 要包括: a)人工湿地工程主体及其全部附属设施; b)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和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c)施工期发生重大变更(如湿地处理规模、主体工艺、施工位置等发生变化),应重 新申请环评审查,并按审查通过的环评批复文件要求进行验收,

GB/T 33892-2017 木材物流规划设计符号3.9.3验收阶段技术要求

3.9.3.1环境敏感且标调查

敏感目标清单,格式参见附录B.1.

3.2工程概况及变更调查

.9.3.2工程概况及变更调查 a)调查工程设计标准、总投资及环保专项资金使用等相关情况,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 内容不一致的,重点调查其变更内容; b)将工程设计及批复、环评及批复、建设规模、开工建设及竣工时间和现场初步调查 时工程实际建设情况等列入“工程建设情况一览表”,格式详见附录B.2; c)将工程主体、附属设施及其变更情况列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变更内容一览 表”、附属配套设施一览表,格式详见附录B.3和B.4; d)调查人工湿地采用的工艺方案和工艺流程,重点包括人工湿地各处理单元高程设 置、进出水水量、设计水深、水力坡度、污染物削减负荷和水力负荷等参数。此外,可根 据河道水量和人工湿地实际处理水量情况,开展人工湿地对河道水量变化影响的调查。

3.9.3.3污染防治措施调

a)调查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对噪声、大气、水和固体废物等采取的治理措施及措施落 实情况; b)调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落实情况,列表说明是否落实“三同时”要求GB/T 18190-2017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格式 详见附录B.5。

3.9.3.4验收监测

a)监测内容包括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和水量、噪声和大气环境质量(人口密集区) 水生植物生长状态、集布水系统及附属设施运行情况等; b)水质监测点位应包括人工湿地进水口、各处理单元进水口和总出水口。人工湿地出 水水质应满足设计要求: c)监测因子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确定的污染物,监测频 次一般不少于2d,每天不少于4次;采样要求、质量控制及数据整理应符合《大气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55、《水质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493、《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HJ494和《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HJ495、《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 术规范》HJ/T91、《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及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的有关要求。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