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131-2021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pdf

DB41/T 2131-2021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8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254947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1/T 2131-2021 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pdf

时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规定 防水. 排水, 特殊地质隧道防排水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规定 防水. 排水, 特殊地质隧道防排水

DB41/T 213120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付大喜、卫涛、郭炎伟、阮飞鹏、李曙光、花付南、余宏伟、张百岁、褚慧君、 李浩彬、闫晓龙、韩泰然、苏东明、郁可、贾占胜、徐会杰、董长武、李旭东、苏新建、吴俊浩、朱育 锋、盛云鸽、邱国永、娄源澎、薛永涛、范占超、徐云雷、代志杰、董家昀、赵静、柳玲。

DB13T 5127.3-2019 植入性医疗器械高分子材料浸提液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第3部分:葡萄糖迁移量碘量法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指南

本文件确立了高速公路隧道防排水设计方 般规定、防水、排水和特殊地质隧道 防排水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钻爆法施工的高速公路隧道设计,一级公路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TTG/TD70 公路隧道设计细则

GB/T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水层 附着在衬砌上防水结构,包括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等。 3.2 防水卷材 是指在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 3.3 外 变形缝 指为消除沉降差、温度和收缩应力对结构带来的危害而设置的构造缝,包括沉降缝和伸缩缝。 3.4 后 中心水沟 设置在隧道底部路面以下位置,排泄衬砌背后围岩裂隙水的纵向排水沟。 3.5 盲管(沟) 为疏导和防止衬砌背后积水,避免洞内漏水,减少静水压力,降低隧底地下水位,在隧道外周 的排水设施

GB/T200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防水层 附着在衬砌上防水结构,包括水泥砂浆防水层、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等。 3.2 防水卷材 是指在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 3.3 外 变形缝 指为消除沉降差、温度和收缩应力对结构带来的危害而设置的构造缝,包括沉降缝和伸缩缝。 3.4 后 中心水沟 设置在隧道底部路面以下位置,排泄衬砌背后围岩裂隙水的纵向排水沟。 3.5 盲管(沟) 为疏导和防止衬砌背后积水,避免洞内漏水,减少静水压力,降低隧底地下水位,在隧道外周设 的排水设施。

DB41/T 2131202

4.1隧道防排水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前期资料搜集 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地形条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勘测等资料,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要善处理, 使洞内外形成完整、通畅、便于维修的防排水系统, 4.2处于水环境敏感区的隧道应按照环保要求进行防排水设计。 4.3隧道防水应以混凝士结构自 防水和防水层防水为主体,以接缝防水为重点

,1重视地表水的调查和处治,地表水可能渗入隧道时,应采取防止或减少其下渗的处理措施。 2隧道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层和防水混凝土相结合的防水措施。防水层宜采用预铺反粘类防水卷材 无纺布的组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防水卷材的厚度不小于1.2mm,接缝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 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不小于300g/m,不宜与防水卷材黏合使用: C 防水层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结构防水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对保护地下水环境、限制地层沉降 要求严格的工程,宜采用全封闭式防水型式;对保护地下水环境、限制地层沉降没有要求的工 程,宜采用半封闭式防水型式; d 防水卷材的固定宜采用热熔衬垫挂设,可采用出厂预制挂钩挂设。热熔衬垫与防水卷材宜采用 电磁焊接; e 防水卷材因施工或结构需要必须穿孔时应对穿孔部位采取封堵措施;施工中应避免破损,如发 生破损时应采取修补措施。 3隧道模筑混凝土衬砌应满足抗渗要求,混凝土的抗渗等级不宜低于P8。

施工缝等接缝处为防水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做好表面处理,清理污垢,必要时涂刷防 b) 沉降缝、伸缩缝除做好其他防水措施外,可在二衬表面设置集水排水设施; 纵向施工缝可根据模板台车、施工工艺等情况进行调整,但不低于纵向排水管顶部 d 止水带应减少搭接,搭接时宜采用焊接方式处理;止水带十字或T型交叉时,宜采 叉连接件: e 背贴式止水带宜采用与防水板同种材料。 大 5存在侵蚀性地下水时,应针对侵蚀类型采用抗腐蚀性、抗侵蚀性防排水材料,可适当提

a) 进行围岩注浆或超前预注浆后,应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和评判:注浆处理后漏水量小于设计 允许值,且浆液固结体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 b) 注浆材料宜选用对人体无害且环境污染小的材料: c)注浆处理应避免堵塞排水管道。 5.7隧道附属洞室的防水构成宜与正洞防水一致。 5.8地表、洞口及明洞防水应符合以下规定: a)洞口宜避免设置在汇水面积较大及径流较大的沟谷附近,若无法避免,宜采用相应截、引、

GB/T 14098-2020 燃气轮机和燃气轮机机组 气载噪声的测量 工程法 简易法5.7隧道附属洞室的防水构成宜与正洞防水一致。

DB41/T 2131202

a)路面两侧应设路侧边沟,路侧边沟排水坡度宜与隧道纵坡一致,并不小于0.3%; b) 路侧边沟为暗沟时,应按25m~30m间距设滤水算和沉淀池; C 当隧道内不设中心水沟时,衬砌背后的地下水可引入路侧边沟,路侧边沟的深度应低于路面 结构层底不小于50mm; d)电缆槽侧边底宜设置排水槽,并设置横向排水管引入侧排水沟或中心水沟: e)检修道盖板应向边沟侧设置排水横坡。 3.4路面结构层以下设中心水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可设置在隧道中心线上,也可偏离中心线设置,中心水沟的位置和深度应根据隧道长度、路 面宽度、仰拱形式、冻结深度等确定 b) 断面宜采用矩形,断面尺寸应根据隧道长度、纵坡、地下水涌水量确定; c)中心水沟纵向宜按50m~100m间距设检查井。检查井宜与沉沙池配套使用。 6.5路面结构底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路面垫层或仰拱填充层顶面排水坡度应设不小于1.5%,设有中心水沟的地段,应向中心水沟 倾斜; 在隧底有渗水的地段,宜沿隧道纵向每隔3m~8m设横向盲沟,横向盲沟宜设在垫层/仰拱 填充施工缝或隧底冒水位置;采用盲管时宜采用透水性较好的渗水管,直径不应小于50mm; C 不设中心水沟的隧道,横向首沟排水坡度宜与路面横坡一致,并应与较低一侧路侧边沟连通, 连通口不应低于路侧边沟沟底: d 设有中心水沟的隧道,横向盲沟排水坡度不小于1.5%,并应向中心水沟倾斜,与中心水沟连 通。

6.6隧道衬砌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衬砌墙背底部应设沿隧道纵向的排水盲管,排水坡度与隧道纵坡一致,并用排水管横向连通 至中心水沟,管径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不应小于100mm,纵向排水盲管设置位置不应侵占 二次衬砌空间; 防水层与初期支护间应设环向排水盲管,其间距不宜大于10m,水量较大的地段应加密,围 岩有集中水渗出时可单独设置排水盲管直接引排,环向排水管应与纵向排水管连通: C 横向导水管应在衬砌边墙脚穿过二次衬砌与纵向排水盲管连通,设有中心水沟的隧道应连接 至中心水沟,不设中心水沟的隧道应连接至路侧边沟。横向导水管直径不宜小于100mm,且 宜与纵向排水盲管保持一致,排水坡度不宜小于1%,沿隧道纵向间距不宜大于10m,水量较 大的地段应加密; d 隧道采用集中疏导排水时应采取反滤措施。 洞口及明洞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洞口及明洞边、仰坡开挖线以外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截水沟,距离不应小于5m,黄土地区不 应小于10Ⅱ,同时应避免影响边仰坡景观效果。截水沟宜沿等高线向路线一侧或两侧排水, 应根据地形将水引至附近沟谷或涵洞排泄; b) 隧道洞口出洞方向的路堑为上坡时,可在洞口外路基两侧设置反向排水边沟等引排措施; C 靠山侧边墙底或边墙后宜设置纵向和竖向盲沟,将水引至边墙泄水孔排出;一 d 较长或往隧道内为下坡的明洞,采用纵向排水盲管及泄水孔难以排出回填土体内地下水时, 应采用综合排水措施,并宜在拱脚设置横向排水管与明洞拱脚处纵向排水管连通后引入隧道 中心水沟内:

e)隧道洞口施工期与运营期的排水均应遵循清、污水分离排放的原则。结合洞口地形、地物条 件,按照永临结合的原则,合理设置洞口废水的处理和排放方式。 6.8隧道内排水设施宜采用装配式结构。 6.9排水管和排水沟的水力计算应符合JTG/TD70的规定,

7.1黄土地区的陷穴和潜蚀洞穴应采取防止地表水侵入隧道的措施。对较浅洞穴,可采用开挖回填夯 实等处理措施;对较深的洞穴,应采用水泥注浆等加固措施, 7.2黄土隧道应设置集水排水设施,纵向排水管宜适当加大。 7.3岩溶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除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外还应进行超前探水NY/T 355-2014 荔枝 种苗,并根据围岩级别、综合渗 透系数、岩溶发育特征、岩体的抗压强度、裂隙率、涌水量、水压等基础资料和指标,进行突水、突泥 危害性评价,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7.4高压富水岩溶段应对注浆堵水或排水降压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和安全评估。高压富水溶腔宜 安照排水降压原则处理:高压富水的充填溶洞宜按照注浆堵水为主、排水降压为辅原则处理。 7.5岩溶水宜采取疏导为主的原则进行处理;岩溶管道水应以恢复或维持既有排泄通道为原则进行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