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pdf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6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53178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JGJ340-2015《建筑地基检测技术规范》.pdf

3.1.3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现场调查应根据检测目的禾

1工程验收检验的抽检数量应按单位工程计算; 2单位工程采用不同地基基础类型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 应分别确定检测方法和抽检数量。

仪器设备性能应符合相应检测方法的技术要求。仪器设备使 按校准结果设置相关参数。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 测过程中应加强仪器设备检查,按要求在检测前和检测过程中

3.1.7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JJG 587-2016 浮子式验潮仪检定规程,应采取 证仪器设备正常工作条件的措施

3.1.7当现场操作环境不符合仪器设备使用要求时,应

3.2.1建筑地基检测应根据检测对象情况选择深浅结合、点 面结合、载荷试验和其他原位测试相结合的多种试验方法综合 检测

3.2.2人工地基承载力检测应

1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夯、注浆等方法处理后的 地基应进行土(岩)地基载荷试验; 2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 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灰土桩、柱锤冲扩桩等方法 处理后的地基应进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3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 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等有粘结强度的增强体应进行竖向增强 体载荷试验; 4强夯置换墩地基,应根据不同的加固情况,选择单墩竖 向增强体载荷试验或单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3.2.3天然地基岩土性状、地基处理均匀性及增强体施工质量 检测,可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及 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应选择标准贯入试验、静力 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 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一种或多种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 结合静载荷试验成果进行评价。 3.2.4采用标准贯人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方法判定地 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结合地区经验以及单位工程载荷试验 比对结果进行。

3.2.3天然地基岩土性状、地基处理均匀性及增强体施工质

检测,可根据各种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考虑地质条件 施工质量可靠性、使用要求等因素,应选择标准贯试验、静 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十学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 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等一种或多种的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 结合静载荷试验成果进行评价

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多道瞬态面波试验方法判定 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时,应结合地区经验以及单位工程载荷试 比对结果进行。

3.2.5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的桩长、桩身强

度和均匀性,判定或鉴别桩底持力层岩土性状检测,可选择水泥 土钻芯法。有粘结强度、截面规则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 桩等桩身强度为8MPa以上的竖向增强体的完整性检测可选择低 应变法试验。

土钻芯法。有粘结强度、截面规则的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 桩等桩身强度为8MPa以上的竖向增强体的完整性检测可选择低 应变法试验。 3.2.6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预压、夯实地 基可采用室内土工试验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的规定。 3.2.7人工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龄期要求及地基施工 后周围土体达到休止稳定后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稳定时间对黏性土地基不宜少于28d,对粉土地基不宜 2有粘结强度增强体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宜在施工结束 28d后进行; XY 3当设计对龄期有明确要求时,应满足设计要求。 3.2.8验收检验时地基测试点位置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同地基基础类型随机均匀分布: 3施工出现异常情况或对质量有异议的部位; 4设计认为重要的部位; 5当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前一种方法 约检测结里确宝层 一种注的灿检位黑

3.2.6换填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预压、

2.7人工地基检测应在竖向增强体满足龄期要求及地基施工

1 同地基基础类型随机均匀分布: 3施工出现异常情况或对质量有异议的部位; 4设计认为重要的部位; 5当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检测方法时,应根据前一种方法 的检测结果确定后一种方法的抽检位置。

3.3.1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结论明确。

1检测报告编号,委托单位,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 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地基及基础类型,设计要求,检测 目的,检测依据,检测数量,检测日期; 2主要岩土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指标资料:

3检测点的编号、位置和相关施工记录:4检测点的标高、场地标高、地基设计标高:5检测方法,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过程叙述;6检测数据,实测与计算分析曲线、表格和汇总结果;7与检测内容相应的检测结论;8相关图件或试验报告。浏览专用住房城乡建设部信息公9

4土(岩)地基载荷试验

4.1.1土(岩)地基载荷试验适用于检测天然土质地基、岩石 地基及采用换填、预压、压实、挤密、强夯、注浆处理后的人工 地基的承压板下应力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4.1.2土(岩)地基载荷试验分为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深层平 板载荷试验和岩基载荷试验。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浅层 地基土、破碎、极破碎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深层平板 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深层地基土和大直径桩的桩端土的承载力和 变形参数,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验深度不应小于5m;岩基载 荷试验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和变 形参数。

4.1.3工程验收检测的平板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 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岩石地基载荷试验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 计承载力特征值的3倍;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载荷试验应加载至 限状态。

4.1.4土(岩)地基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为每500m²不应少于1点,且总点数 应少于3点;

4.1.5地基土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4.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2.1土(岩)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采用圆形、正方形钢 或钢筋混凝土板。浅层平板载荷试验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 25m²,换填垫层和压实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m²,强

夯地基承压板面积不应小于2.0m。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承压板 直径不应小于0.8m。岩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直径不应小 于0.3m,

4.2.2承压板应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在拟试压表面和承压板之

间应用粗砂或中砂层找平,其厚度不应超过20mm。

和天然湿度不变。当试验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将地下水位 至试验标高以下,再安装试验设备,待水位恢复后方可进 试验。

4.2.5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于斤顶,且于斤顶的合力中心

压板中心应在同一铅垂线上。当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 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4.2.6加载反力宜选择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

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倍;X 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主要受力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 压重应在试验前一次加足,并应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 台上; 4压重平台支墩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的1.5倍

4.2.7荷重测量可采用放置在于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

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并 根据干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

器或大量程白分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压板面积大于0.5m时,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 个位移测量仪表,承压板面积小于等于0.5m²时,可对称安置

个位移测量仪表; 2位移测量仪表应安装在承压板上,各位移测量点距承压 板边缘的距离应一致,宜为25mm~50mm;对于方形板,位移 测量点应位于承压板每边中点; 3应牢固设置基准桩,基准桩和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 基准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4固定和支撑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太阳照 射、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 影邮

4固定和支撑位移测量仪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太阳照 射、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4.2.9试验仪器设备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 于或等于0.4级; 2试验用千斤顶、油泵、油管在最大试验荷载时的压力不 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3荷重传感器、千斤顶、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的量程不 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3.0倍,且不应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倍; 4位移测量仪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0.1%FS,分辨力应 优于或等于0.01mm。 4.2.10X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坑宽度或直径不应小于承压板边 宽或直径的3倍。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的试井直径宜等于承压板直 径,当试并直径需要大于承压板直径时,紧靠承压板周围土的高 度不应小于承压板直径。

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间的净距应符合表4.2.11规定。

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和基准桩之

.2.12对大型平板载荷试验,当基准梁长度不小于12m,但其

4.2.14孔底岩基载荷试验采用孔壁基岩

4.3.2试验加卸载分级及施加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的分级荷载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 1/8~1/12,岩基载荷试验的分级荷载宜为最大试验荷载的 1/15; 2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第一级荷载可取 分级荷载的2倍; 3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分级荷载的2倍,逐级 等量卸载;当加载等级为奇数级时,第一级卸载量宜取分级荷载 的3倍; 4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 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士10%

4.3.3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的慢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后应按第10min、20min、30min、45min 2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 沉降量应小于0.1mm; 3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 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应按第10min、30min、 60min测读承压板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 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应为第10min、30min、60min、 120min、180min。

沉降量应小于0.1mm; 3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 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应按第10min、30min、 60min测读承压板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 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应为第10min、30min、60min、 120min、180min。 4.3.4岩基载荷试验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级加荷后立即测读承压板的沉降量,以后每隔10min 应测读一次; 2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0.5h内的沉降量不应超过 0.03mm,并应在四次读数中连续出现两次; 3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 级荷载X 4每级卸载后,应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 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0.5h回弹量小于0.01mm时, 即认为稳定,终止试验。

4.3.4岩基载荷试验的试验步骤应符合下列

1每级加荷后立即测读承压板的沉降量,以后每隔10min 应测读一次; 2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0.5h内的沉降量不应超过 0.03mm,并应在四次读数中连续出现两次; 3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 级荷载 4每级卸载后,应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 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0.5h回弹量小于0.01mm时, 即认为稳定,终止试验。 4.3.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

1当浅层载荷试验承压板周边的土出现明显侧向挤出,周 边体出现明显隆起;岩基载荷试验的荷载无法保持稳定且逐渐 下降; 2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量的5倍,荷载与 优降曲线出现明显陡降; 3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相对稳定 标准;

表4.4.3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天然地基及人工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主:So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6为承压板的边宽或直径,当b 大于 2m时.按 2m计算

大于2m时,按2m计算。

4.4.4单位工程的土(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应符合下列

规: 1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其极差不 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fak; 2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原因,结合工程实 际判别,可增加试验点数量。 4.4.5土(岩)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和 单位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应评价单位工程地基承载力特 征值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4.6X浅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E。一变形模量(MPa); Io—刚性承压板的形状系数,圆形承压板取0.785,方形 承压板取0.886,矩形承压板当长宽比16=1.2时 取0.809,当l/6=2.0时,取0.626,其余可计算求 得,但l/b不宜大于2; 碎石土可取0.27,砂土可取0.30,粉土可取0.35 粉质黏土可取0.38,黏土可取0.42; b承压板直径或边长(m);

与p对应的沉降量(mm)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7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计算:

4.4.7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可按下式i

I2一刚性承压板的与土的泊松比有关的系数: 之试验深度(m)。 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变形模量的系数の可按 4. 4. 8 选用

5.1.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加载方式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5.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5.2.1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

5.2.1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

5.2.1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 为一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承压板可 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宜采

5.2.5承压板、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凡 合本规范表4.2.11规定。

5.2.6试验前应采取措施

和天然湿度不变。当试验标高低于地下水位时,应将地下水位降 至试验标高以下,再安装试验设备,待水位恢复后方可进行 试验。

5.3.1正式试验前宜进行预压,预压荷载宜为最大试验荷载 5%,预压时间为5min。预压后卸载至零,测读位移测量仪表 初始读数并应重新调整零位

5.3.2试验加卸载分级及施加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 天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8~1/12,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 荷载的2倍; 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应为分级荷载的2倍,逐 级等量卸载; 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 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土10%。

.3.3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慢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测读承压板沉降量一次以后 每30min测读一次; 2承压板沉降相对稳定标准:1h内承压板沉降量不应超 过0.1mm; 3当承压板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 级荷载;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应按第30min、60min测读 承压板沉降量;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承压板残余沉降量,维持时 间为3h,测读时间应为第30min、60min、180min。

变形控制严格的工程可按设计要求的沉降充许值作为相对变 形值。

表5.4.3按相对变形值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注:So为与承载力特征值对应的承压板的沉降量;6为承压板的边宽或直径,当4 大于 2m 时,按 2m 计算。

5.4.4单位工程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时,试验点的数 量不应少于3点,当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可取其平 均值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4.5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和 单位工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并应评价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1 承压板形状及尺寸; 2 荷载分级方式; 3 本规范第5.4.1条要求绘制的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 4 承载力特征值判定依据: 5 每个试验点的承载力检测值; 6 单位工程的承载力特征值,

6.1.1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机 实水泥土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混凝土桩树根桩、强夯 换墩等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的竖向承载力。

6.1.3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的

6.1.3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

数的0.5%,且不得少于3根

应符合表6.2.6的规定。

6.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表6.2.6增强体、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

2对于强夯置换墩或大型荷载板,可采用逐级加载试验,不用反力装置,具 体试验方法参考结构楼面荷载试验。

6.3.试验前应对增强体的桩买进不 了处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混凝土桩等强度较高的桩宜在桩顶设置带水平钢筋网片的混凝土 桩帽或采用钢护筒桩帽,加固桩头前应凿成平面,混凝土宜提高 强度等级和采用早强剂。桩帽高度不宜小于一倍桩的直径,桩帽 下桩顶标高及地基土标高应与设计标高一致。

6.3.2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 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 的2倍; 【2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取加载时分级荷载的2倍, 逐级等量卸载; 3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 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土10%。 6.3.3竖向增强体载荷试验的慢速维持荷载法的试验步骤应符 合下列规定: 1每级荷载施加后应按第5min、15min、30min、45min、 60min测读桩顶的沉降量,以后应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 2桩顶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1h内桩顶沉降量不超过 0.1mm,并应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的第30min开 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 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应再施加下一级

载, 5按本条1~4款标准判断有困难时,可结合其他辅助分析 法综合判定

7.1.2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对处理地基土质量进行验收检测的 单位工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10点,当面积超过3000m²应 500m²增加1点。检测同一土层的试验有效数据不应少于6个

表7.2.1 标准贯入试验设备规格

注:穿心锤导向杆应平直,保持润滑,相对弯曲<1/1000

7.2.2标准贯入试验所用穿心锤质量、导向杆和钻杆相对弯曲 度应定期标定,使用前应对管靴刃口的完好性、钻杆相对弯曲 度、穿心锤导向杆相对弯曲度及表面的润滑程度等进行检查,确 保设备与机具完好。

7.3.1标准贯入试验应在平整的场地上进行,试验点平面布设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测试点应根据工程地质分区或加固处理分区均匀布置, 并应具有代表性; 2复合地基桩间土测试点应布置在桩间等边三角形或正方 形的中心;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上可布设检测点;有检测加固土 体的强度变化等特殊要求时,可布置在离桩边不同距离处; 3评价地基处理效果和消除液化的处理效果时,处理前、 后的测试点布置应考虑位置的一致性。 7.3.2标准贯入试验的检测深度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符 1天然地基的检测深度应达到全要受力层深度以下; 2人工地基的检测深度应达到加固深度以下0.5m; 3复合地基桩间土及增强体检测深度应超过竖向增强体底 部0.5m; 4用于评价液化处理效果时,检测深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 7.3.3标准贯入试验孔宜采用回转钻进,在泥浆护壁不能保持 孔壁稳定时,宜下套管护壁,试验深度须在套管底端75cm 以下。 7.3.4试验孔钻至进行试验的土层标高以上15cm处,应清除 孔底残土后换用标准贯入器,并应量得深度尺寸再进行试验 7.3.5试验应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并应采取

咸小导向杆与锤间的摩阻力、避免锤击时的偏心和侧向晃动以及

保持贯入器、探杆、导向杆连接后的垂直度等措施

7.3.6标准贯入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贯入器垂直打入试验土层中15cm应不计击数; 2继续贯入,应记录每贯人10cm的锤击数,累计30cm的 锤击数即为标准贯入击数; 3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4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到30cm时,宜终 止试验,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应按下式换算成相当于贯

SN/T 3052-2011 出口食品接触材料 高分子材料 聚氯乙烯(PVC)制品中磷酸甲苯酯的测定7.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7.4.1大然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成果应绘制标有工程地质柱状 图的单孔标准贯入击数与深度关系曲线图。 7.4.2人工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应提供每个检测孔的标准 贯人试验实测锤击数和修正锤击数, 7.4.3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值可用于分析岩土性状,判定地基 承载力,判别砂和粉土的液化,评价成桩的可能性、桩身质量 等。N值的修正应根据建立的统计关系确定 7.4.4当作杆长修正时,锤击数可按下式进行钻杆长度修正:

式中:N 标准贯入试验修正锤击数: N 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触探杆长度修正系数,可按表7.4.4确定。 α

表7.4.4标准贯入试验触探杆长度修正系数

7.4.6单位工程同一土层统计标准贯入锤击数标准值与修1

7.4.9采用标准贯人试验成果判定地基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或 压缩模量时,应与地基处理设计时依据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 的确定方法一致。 7.4.10地基处理效果可依据比对试验结果、地区经验和检测孔 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同一主层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标准 值、变异系数等对下列地基作出相应的评价: 1非碎石王换填垫层(粉质黏土、灰王粉煤灰和砂垫层) 的施工质量(密实度、均匀性): 2压实、挤密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等的均匀性;有 条件时,可结合处理前的相关数据评价地基处理有效深度; 3消除液化的地基处理效果,应按设计要求或现行国家标 7.4.11标准贯入试验应给出每个试验孔(点)的检测结果和单 位工程的主要土层的评价结果。 7.4.12检测报告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3.2条规定外,尚应包括 下列内容: 1标准贯入锤击数及土层划分与深度关系曲线; 2每个检测孔同一土层的标准贯人锤击数平均值; 【3同一土层标准贯入锤击数标准值; 4岩土性状分析或地基处理效果评价; 5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施工质量或桩间土处理效果评价; 6对地基(土)检测时,可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比对试验 结果提供土层的变形参数和强度指标建议值

下列内容: 1标准贯人锤击数及土层划分与深度关系曲线; 2每个检测孔同一土层的标准贯人锤击数平均值; 3同一土层标准贯入锤击数标准值; 4岩土性状分析或地基处理效果评价; 5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施工质量或桩间土处理效果评价; 6对地基(土)检测时GB/T 16907-2014 离心泵技术条件(Ⅰ类),可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比对试验 结果提供土层的变形参数和强度指标建议值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