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238-2020 丛生竹造林技术规程.pdf

DB44T 2238-2020 丛生竹造林技术规程.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4T 2238-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林业标准
资源ID:258006
VIP资源

DB44T 2238-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4T 2238-2020 丛生竹造林技术规程.pdf

选择竹龄2年~3年生、生长正常、无病虫害的母竹,齐地切取竹秆,削去尾梢,秆上各节仅留1条 粗壮的枝条,其余的枝条全部剪去,所留的枝条亦在第一节的上方约2cm处切去枝梢。然后将竹秆截成 单节或双节竹段。育苗时,扒开苗床上的土壤,把处理好的节段平放在苗床上,枝向两侧,株行距(15 cm20cm)×(40cm~45cm),覆土深以盖过竹秆3cm~5cm为度,然后在哇面上再盖一层草,淋 水,保持土壤湿润。竹段埋下去以后5d~7d开始发芽,40d~100d生根

5.3.3.1带苑埋秆育苗

选择1年~2年生节芽数量较多、节芽或枝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母竹,整株挖起,勿伤笋芽,砍去竹梢 (大型竹留15节~25节,中型竹留10节~20节),修去所有侧枝,仅留中心主枝一条,中心主枝从基部 第一节上方1cm处剪去枝梢。然后在竹范弯曲方向的相反一侧,用锯子在每个节间中央锯一个切口(或 环切或砍切),切口深度为竹秆直径的1/2~2/3。环切则是用锯锯两个相距1cm~2cm的环,深2cm左 右;砍切则是用利刀砍一个2cm~5cm宽的口,深达秆径中部。埋秆时将母竹平放于育苗沟中,母秆之 间相距18cm~22cm,使秆柄向下,节间切口向上:覆土6cm~10cm,踩实、盖草淋水。

GB/T 10320-2011 激光设备和设施的电气安全3.3.2不带范埋秆育苗

选择1年~2年生母竹齐地伐倒,然后将竹秆切去竹梢并修剪竹枝,每节仅留1条粗壮侧枝,其余枝 条全部剪去,所留枝条亦在第一个节上方去掉枝梢。在竹秆的每一个节间砍1个直径为2cm~5cm的孔, 育苗时顺长方向把整条竹埋入土中,竹秆之间相距约18cm~25cm,覆土深约6cm~10cm,哇面盖 草并保持苗床湿润。

利用苗圃里的竹节苗、枝条纤插苗、 原条理杆苗经过分株再育苗,操作步骤如下: a)在苗圃里选择生长旺盛的苗丛,先剪去2/3的枝叶,截留长50cm~60cm; b 将苗连根挖起,抖掉莞部的泥土,看准基部的连接点,用手和枝剪逐一将植株剥开。注意勿破 竹苑并尽量少伤根系; C 将剥开的小植株分级浆根,在圃地种植,株行距(15cm~20cm)×(30cm~40cm)。一般 健壮的小竹都直栽,一些损伤或竹龄较老的小竹则斜埋,斜埋时部入土10cm,梢部一个节 露出土面,覆土、踏实、盖草、淋足定根水。

DB44/T 22382020

竹苗出土后,对因浇水或下雨冲刷造成土壤板结应及时锄松;对苗床的杂草要及时进行清除,除草 后要及时浇水,以利小苗根系发育,

5. 4. 2 水肥管理

育苗期间宜常淋水,保持圃地湿润,特别是芽出土至生根期间,竹苗呈“假活”状态(即有芽无根 状态),每天淋水1次~2次。芽出根后及时施肥,宜勤施薄施。第一次每公顷可施225kg尿素,以后每 月施1次,并依生长情况逐步增加施肥量,替换施用等氮量的复合肥。

5.4.3有害生物防治

苗圃地应防止人畜入内践踏,并注意防治病虫,常见的害虫有竹直锥大象、竹织叶野等 法见附录B。若有老鼠危害,应及时防治

宜选择年平均气温18℃以上,年降水量1400mm以上的地区;造林地海拨应控制在600m以下,在斗 原丘陵地区则以300m以下为宜;局部地形宜选择河溪两岸的冲积地带及缓坡地、丘陵山坡的中下部, 背风向阳;土层厚度要求在6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pH值以4.5~7.5为宜,地下水位应在1m以下。 笋用林与笋材两用林宜可能选择排灌条件较好的平地、河滩淤地、山脚缓坡地、房前屋后空地、农村菜 园周围等处造林为佳。

翻挖工作,宜在造林前一年的冬季12月至造林当

林地清理后,平地可进行全面开星20cm~30cm深,且每隔10m开一条25cm×30cm的排水沟。山 地通常采用带状水平阶整地,带宽为1m~1.5m,带间距大小,主要视设计造林密度及造林地的坡度大 小而定,一般为3m~4m,在坡度较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带间距的宽度可稍大,以 更保持水土。坡度为10°~20°、21°~30°,则带面宽度相应为1.5m~2m及1m~1.5m。在坡度陡的地方, 带间植被(灌草)头年可以只割刘而不挖翻,以免带来水土流失。待竹苗成活发笋生长后,第2年~3 年通过抚育逐年挖除。若在沟谷缓坡或河岸冲积地带,则可采用块状整地

在坡地上挖栽植穴,将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的大小依母竹竹菀的大小而定。一般穴的长、宽 60cm×50cm×40cm。若是栽植扦插苗则穴的长、宽、深为60cm×50cm×30cm。挖穴时要把 底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侧,以便回土时把表土先覆于竹莞部。去除栽植穴内的石块、杂草、灌木 杂物。

DB44/T22382020

栽植密度与竹种类型、立地条件类型的好坏密切相关。通常立地条件好,则造林密度宜小些,立地 条件差,则密度要大些,但适当密植有利于加速郁闭成林。各类型丛生竹种造林适宜初植密度参见附录

移栽母竹造林最好在1月~3月间竹子“休眠”期间进行,对母竹的挖掘、搬运、移植都比较 活率高。当年即可出笋,2年~3年即可成林。旱季、雨季分明的地方,在雨季初期下过一场透雨 为佳。如果育竹苗造林,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大面积造林,最好在雨季初期下过一场透雨后道 植的具体时间选择在阴雨天或裁植前后有透雨时为宜。

6.4. 1 移裁母竹

6.4.1.1母竹选择

选择健壮的1年~2年生竹,粗度适中,大中型竹种胸径3cm5cm,小型竹种胸径2cm3

6. 4. 1. 2 母价控取

6. 4. 1. 3裁植方法

栽植前,将竹种头的笋壳除掉,用泥浆浆根,穴底先填细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腐熟的杂既肥 每穴15kg~25kg,与表土拌匀。将竹苗斜放入穴中,马耳形切口向上,以便承接雨水,或用泥浆灌入 切口中,防止竹秆干枯;竹莞部覆土时要使细土与之紧密结合,适当提苗,再覆第二次表土踏实,然后 再覆心土,直至穴面成弧形,以免穴内积水,弧形高度仅高了竹苗秆基上部3cm~5cm。栽植完后每穴 可适量浇定根水并在穴面覆盖适量山草,以便保温保湿。若晴天栽植则必须在竹部打泥浆。

6. 4. 2. 1起苗

竹苗一般每丛有一至数支1年生竹秆,其秆径1cm~2cm粗,宜成丛挖取。挖苗时先剪去杆梢(留 盘~5盘枝或芽),再进行挖掘。若是埋秆育苗,用锄头在苗丛之间掘土找到锯口(或砍口),用头 或砍刀劈断竹秆,然后沿行开沟(距苗丛15cm,深20cm30cm),再用锄头从苗丛的另一侧挖数下 即可起苗;若是扦插苗或分株苗,则沿行开沟直接挖掘。起苗时,适当带宿土,若宿土太少或无则要及 时浆根。

6. 4. 2. 2运输

DB44/T 22382020

竹苗挖后应轻拿轻放,注意通风、保湿、防日晒。长距离运输的应用地膜(黑色地膜尤佳)包扎根 系。卡车四周用湿草席隔离,苗中心放数个笼透气,顶部盖两层湿草席后用棚布密封,运输途中浇水 保湿。苗木到达目的地后应置于阴凉处

先回填部分表土于穴底,将苗丛垂直置于穴中,然后边回土边踏实,苑部入土深15cm~20cm左右 定根水,穴面再盖一层山草,

中植一个月后开展成活率调查: 造林要求达到的成活率及发笋成竹率指标与竹苗造林的有所差别,就近取苗与远距离取苗的指 新不同。具体指标见表1

表1丛生竹造林成活率与发笋成竹率指标

造环成活率本达到95%、发笋成行 凡造杯后竹白 死亡或苗木虽未死亡但翌年尚未长出新竹的宜补植。 补植方法采用竹苗造林或就近取苗的母竹造林

造林后第一年,如遇久旱不雨,土壤干燥时应及时灌溉;当久雨不晴,林地积水或遭冲刷时,应 土和排水。灌溉时可以开水平沟引水自流灌溉,灌水量以土壤湿润为度;排水可在林地周围开排 也可在林中挖排水沟引出,

植后当年要全面除草松土2次,除草结合施肥,第一次于5月~6月份进行,全面铲除杂草,距离母 竹30cm左右分两个方向开3cm~5cm深的施肥沟,每株施50g~100g尿素或碳铵,然后覆土盖肥。第 二次除草松土在8月~9月份进行,同时每株施复合肥约250g。第二年、第三年根据不同竹种、不同栽 培目标进行除草施肥,具体要求参见附录D。

新栽母竹当年生长的新笋及新竹应加以保护,并于11月前后清园时,每丛保留原竹苗及1根~2根母 竹。第二年、第三年竹林的留笋养竹根据不同竹种、不同栽培目标进行,具体要求参见附录D。第四年 后进入成年竹林的管理。

DB44/T22382020

新造丛生竹林病虫害少,应注意巡查,发现食叶害虫等害虫应及时扑杀。竹林常见的病虫害有竹象 鼻虫、竹螺、蚜虫、介壳虫、竹蝗和煤污病,防治应符合GB/T8321的要求,具体方法详见附录B。

DB44/T 22382020

丛生竹主要优良竹种种类见表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从生竹主要优良竹种种类

表A.1从生竹主要优良竹种种类表

丛生竹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见表B.1。

SN/T 2956-2011 出境植物检疫有效期确定原则DB44/T22382020

表B.1从生竹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表

幼年竹林除草施肥及留笋养竹技术要求见表D.

DB44/T22382020

GH/T 1258-2019 生貉皮质量检验附录D (资料性附录) 幼年竹林除草施肥及留笋养竹技术要求

表D.1幼年竹林除草施肥及留笋养竹技术要求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