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pdf

DB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13/T 5327-2021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51093
VIP资源

DB13/T 5327-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13/T 5327-2021 滨水坡面生态修复应用技术规范.pdf

6.1适合选择的生态防护技术主要为土工网植被护垫、植生袋、生态防护毯、生态混凝土 平生态砖及植物措施。

6.2土工网植被护垫修复技术除应符合5.3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DB13/T5327—2021c)锚固时,宜采用U型钢筋自下而上进行固定,钢筋长度可采用15cm~30cm,直径不宜小于8mm,锚固钢筋间距可采用1.5m~2.5m;边坡表面宜覆盖无纺布以保持坡面水分并减少降雨对种子的冲刷,促使种子生长。6.3植生袋修复技术适用于土质、石质边坡,除应符合5.4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a)坡比i≤1:1.5的边坡,可采用直接将植生袋顺坡斜铺于坡面的方式;植生染标准扣i≤1.5图2顺坡斜铺示意图b)坡比1:1.51:1且高度小于5m的边坡,可采用一字式叠铺方式;植生袋标准扣i>1图4一字式叠铺示意图坡比i>1:1且高度不小于5m的边坡,可采用分级叠铺方式,每级高度不应大于3m,邻级错台宽度不应小于0.5m。5

DB13/ 53272021

a)应进行场地平整,对于土壤贫的地区,宜敷设一层15cm厚的腐殖土; b 坡顶应设置锚固沟,锚固沟根据工程具体地质条件确定,深度和宽度最小均为30cm,沟槽距 坡顶距离应大于60cm,锚固沟底部用U型钉固定生态防护毯: C 自坡顶向下铺设,接头重叠部分不应小于80cm,并列两卷生态防护毯的搭接处重叠不得小于 10cm。生态防护毯的坡面锚固每间隔一米梅花形布置,锚固用U型钉直径不应小于8mm,长 度不应小于70cm; d) 种植草籽后覆土厚度宜为5cm。 6.5生态混凝土修复技术适用于常水位以上且生态环境要求较高的边坡。应符合以下规定: a)可采用现场浇筑或预制成生态混凝土预制块铺设方式进行防护; 制成品性能应符合DB13/T2700的相关规定; C 宜选用透水透气、开孔空隙率较大的混凝土植草块防护结构,缝间可适当种植植物,以增加 植物根系的固坡作用。 6.6坡改平生态砖修复技术适用于土质边坡。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根据坡面坡度、高度确定砖的规格及尺寸; b) 铺设前应进行坡面平整,砖底端面与坡面相吻合,上端应保持水平,且砖底端阻滑齿数量不 宜少于一组; C 按照蜂窝形态镶嵌,铺设时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每块护坡砖都要做到水平、垂直、 斜线方向对齐,挤紧: d 坡下端应浇筑带型混凝土基础梁,以增加护坡砖的稳定性;护坡每隔30m应做一道现浇混凝 土隔离带,以减少水流对坡面的整体影响: e 砖铺设完成后,在砖孔中填入种植土,植物种植完成后轻轻拍实,使砖内土层表面低于上沿 1cm2cm为宜,有利于蓄水保土; f 砖内植被可选择草、灌木、藤蔓等单种类种植,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机组合,砖内种植植被 参考表1选择。 6.7植物修复技术除应符合5.5的规定,按照表1选取树(草)种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应在坡面平整基础上确定整坡方式、方法和植被种植方法; b 以土为主的坡面应全面平整,直接撒播种植林草。以碎石为主的坡面,且无覆土条件时,可 采用穴状和开生态槽种植带土球苗、液力喷播、客土喷播和喷混植生等技术。

7坡面水位变化区修复技术要求

1适合选择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为排桩裁植、土工网植被护垫、植生袋、生态防护毯、生态混 坡及湿生植物措施

7.2木桩裁植修复技术应符合以下规定

用于常水位以上时,根据洪水的灌没时间、没深度宜采用活木桩: b 按桩体布置形式可分为柱列式排桩和连续排桩。当边坡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时,为利用 土拱作用,可选择柱列式木桩防护,其中心距不宜大于桩径的2.0倍; C 木桩埋置深度、断面尺寸、桩身(混凝土)强度等应根据其荷载作用条件,参照DB13/T2700 中相关标准进行计算,并合理确定排桩的设计使用寿命; d) 木桩栽植护坡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活木桩临空高度大于1.0m时,宜布置成阶梯状,其间设置一条宽度适宜的马道或阶地 2)在河道凹岸拐弯、水流冲刷严重的河岸处应适当加长排桩、加大排桩截面;

DB13/T53272021

径不应小于70mm,活木桩的挡土高度不宜超过1.0m。 土工网植被护垫修复技术应符合5.3相关规定,

b) 宜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种植绿化,横向与地面横向绿化方式一致,纵向可采用垂直绿化的 方式进行攀爬或种植,攀爬植物多采用地锦、爬墙虎等植物。 7.5生态防护毯修复技术应符合6.4相关规定。 7.6生态混凝土修复技术应符合5.4相关规定。 7.7湿生植物措施修复技术应符合5.5、6.7相关规定,且在植物品种选择时DL/T 5309-2013 水电水利工程水下混凝土施工规范,应考虑耐水湿性及短 期内耐水浸没性能。

8坡面水域区修复技术要求

2木桩栽植修复技术除应符合7.2的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 用于坡面护脚时宜采用混凝土桩或松木桩; 采用木桩护脚的岸坡不应陡于1:2.5,桩体顶端应位于多年平均最低水位处,其上应加抛接 坡石,厚度宜为0.8m1.0m; 木桩垂直流向的排体长度应满足在河床发生最大冲刷时,木桩下沉后仍能保持缓于1:2.5的 坡度。相邻排体之间的搭接应以上游排覆盖下游排,其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5m; d 木桩栽植护坡宜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混凝土桩或松木桩临空高度大于2.0m时,宜布置成阶梯状,其间设置一条宽度适宜的马 道或阶地; 2) 采用混凝土排桩时,混凝士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钢筋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 合DB13/T2700中相关规定; 3)受水流冲刷较大的坡脚处,可采取抛石、植物种植等护脚措施。 3生态石笼修复技术除应符合5.2相关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规定: a 基础的埋置深度应结合地形、地质、冻土深度、水流冲刷等条件确定。基础埋深不宜小于当 地冻土深度且不小于0.5m,并应设置墙前护坦; 按重力式挡墙结构布置时,挡墙宜逐层错台布置,每层的错台宽度应符合GB50286有关规定 基础厚度不应小于当地冻土深度且不小于0.5m,稳定性验算可参照SL379有关规定。 4 植生土工固袋修复技术应符合以下规定: 土工固袋使用时应置于右笼网内部,并在顶部裸露的顶盖铺设抗径流抗侵蚀生态防护毯形成 植生层; b 土工固袋与石笼网组合时,土工固袋应与边框结合固定,底部均匀铺设; 土工固袋内可填放土、石填充物(水位变化区填充物宜为土,水域区填充物宜为石),回填 时相邻的两个土工固袋应同时进行,分层回填并予以夯压,成为柔性之护坡结构体,并保证 土工固袋装填后侧面平整; d 填充时,1m以上的袋子分3次填满,0.5m~1m的袋子分2次填满,小于0.5m的袋子1次 填满,每次填充都需要夯实,袋身应有水平拉力线支撑以防止袋身向前凸出变形。施工结构 长度允许误差率土5%。 5水下植物修复技术应符合4.13相关规定,并按照植物防护分区选择适生植物。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