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242-2020 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pdf

DB31T 1242-2020 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pdf
积分0.00
特惠
积分0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5 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50125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1T 1242-2020 数据中心节能设计规范.pdf

7.1数据中心信息系统应基于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虚拟化技术构建,提升系统整体资源利用率。 7.2数据中心宜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实现数据中心的动态自动化和集成,具备更高的管理灵活性。 7.3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根据系统性能、系统安全等业务需求选择允余方式。 7.4宜选用节能软件等手段对业务负载进行优化调度,提高在线设备利用率。 7.5宜采用高密度、高能效比、耐高温、耐腐蚀、空气洁净度要求低的电子信息设备。

8.1.1数据中心需要排热的房间,宜采用通风系统消除室内余热。当采用通风达不到室内设备温度、 湿度、洁净度要求或条件不允许、不经济时,应设置空调系统。 8.1.2空调冷水供水温度应根据系统负荷特性及电子信息设备进风温度确定,且不宜小于12℃,当满 足设备散热要求时,应提高数据中心供水温度;供回水温差不应小于6℃,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宜加大 供回水温差。 8.1.3冷通道或机柜进风区域的温度应满足GB50174的相关规定,并宜取上限;当采用耐高温型电子 信息设备时,冷通道或机柜进风区域的温度可高于27℃。 8.1.4数据中心布置在室外的风冷冷水机组、冷凝器、冷却塔、干冷器、风侧自然冷却设备等,应布置在 通风条件良好的场所,且应有措施避免进、排风气流短路和热岛效应。 8.1.5在满足功能布局的前提下,空调房间宜集中布置,功能、温湿度参数、使用要求相近的空调房间, 宜相邻布置,

8.1.7下列情况GB/T 24328.6-2020 卫生纸及其制品 第6部分:吸水时间和吸水能力的测定 篮筐浸没法,宜对空调系统进行全年能耗模拟计算: a)对空调系统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和优化时; b)对空调系统节能措施进行评估时。

8.1.7下列情况,宜对空调系统进行全年能耗模拟计算:

8.2.1空调系统宜优先考虑周边可利用的工业废弃能源。 8.2.2数据中心应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利用自然冷源的数据中心全年自然冷源的使用时间不宜低于 3000h。 8.2.3空调系统宜考虑数据中心余热回收。 8.2.4当建筑的电力负荷和冷、热负荷能较好匹配,并能充分发挥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源综合利用效 率且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同时具有充足的天然气供应条件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 8.2.5空调设备的总装机容量,应按计算的空调冷负荷值确定,在设计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符合计 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择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应大于1.1。空调设备的亢余设计 应与数据中心等级相匹配。 8.2.6宜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的余机组及应急冷源,设置错峰蓄冷系统对数据中心进行供冷。允余机 组蓄冷开启时间不宜低于电价低谷时段时长。 8.2.7数据中心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机组应采用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及综合部分 负荷性能系数(IPLV)较高的产品,且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及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不应低于GB50189的相关规定。 8.2.8采用开式冷却塔加板式换热器的方式实现水侧自然冷却时,板式换热器应选择节能型产品,阻 力不宜超过50kPa,换热温差不宜超过1.5℃。

8.3.1根据数据中心负荷变化情况,空调系统应采用变频、自动控制等技术进行负荷调节。 8.3.2在选配空调冷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时,应计算空调冷水系统耗电输冷比。空调冷水系统耗电输冷 比应满足GB50189的相关规定。 8.3.3水泵的额定工况效率应符合GB19762节能评价值的要求;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 8.3.4空调风系统和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值应满足GB50189的相关规定。 8.3.5风机设计工作点应位于风机经济工作区内。风机的能效等级不宜低于2级,当通风系统使用时 间较长且运行工况有较大变化时,风机宜变频调速。 8.3.6空调水系统布置和管径的选择,应减少设计工况下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当设计 工况下并联环路之间压力损失的相对差额超过15%时,应采取水力平衡措施。 8.3.7当满足信息设备运行环境要求时,空调系统宜加大送回风温差,且送回风温差不宜小于12℃。 8.3.8 空调冷水系统应采用闭式循环,并应合理布置管路走向,缩短总输送长度。 8.3.9 空调冷水系统的定压和膨胀,优先采用高位膨胀水箱方式。 8.3.10空调系统的风管道、水管道及板换等设备应保温,且应符合GB/T8175的有关规定,保温厚度 应符合GB50189的相关规定。

8.3.1根据数据中心负荷变化情况,空调系统应采用变频、自动控制等技术进行负荷调节 8.3.2在选配空调冷水系统的循环水泵时,应计算空调冷水系统耗电输冷比。空调冷水系统耗电输冷 比应满足GB50189的相关规定。 8.3.3水泵的额定工况效率应符合GB19762节能评价值的要求;水泵宜采用变频控制。 8.3.4空调风系统和通风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值应满足GB50189的相关规定。 a t e t t a m a

8.4.1机房专用空调、行间空调宜采用出风温度控制。 8.4.2主机房的温度、湿度宜独立控制。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气加湿热源。 8.4.3空调末端宜采用靠近电子信息设备的制冷方式,提高制冷效率

8.4.1机房专用空调、行间空调宜采用出风温度控制。 8.4.2主机房的温度、湿度宜独立控制。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气加湿热源。 8.4.3空调末端宜采用靠近电子信息设备的制冷方式,提高制冷效率,

8.5.1机房气流组织形式,应以满足设备散热、提高冷量利用率为目的。 8.5.2机房内线缆的布放等不应影响送、回风通道的通畅。 8.5.3当机房空调采用架空地板下送风时,地板下截面风速应经计算确定,应能保证地板送风口出风 均匀。 8.5.4当采用新型、非常规的气流组织方式时,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主机房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和 验证。

9.1.1电气系统应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要求。 9.1.2应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损耗低、谐波发射量少、能效高、经济合理的产品

9.2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9.2.1应针对电气系统构成做全方位的节能分析,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变配电系统设计应将节能作 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多方案比较,优化设计方案,改进机电设备经济运行方式,提高变配电系统节 能运行的实效性。 9.2.2供配电设备应深人负荷中心安装,电源设备宜靠近用电设备布置,减少配电回路损耗。 9.2.3电气系统架构应遵循减少层级、减少变换的原则。变压器二次侧至用电设备之间的配电级数不 宜超过三级。 9.2.4后备发电机组的容量应根据数据中心的重要负荷需求合理选择,当容量较大时,宜选择高额定 电压的发电机组。 9.2.5应选用节能型干式变压器,能效等级应不低于GB20052中的能效二级标准,宜选择一级能效 产品。 9.2.6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应根据负荷情况,综合考虑投资和年运行费用,合理选择和配置,使其经常 性负载工作在高效低耗区间内。变压器应具备短时间维持所有重要负荷正常运行的能力。 9.2.7数据中心专用变压器的负载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变压器为单N配置时,其长期工作负载率宜为60%~80% b)当变压器为2N配置时,其长期工作负载率宜为35%~45%; c)当变压器为N+十1配置(N=2)时,其长期工作负载率宜为45%~60%。 9.2.8配电系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宜小于15%。 9.2.9 应根据其负荷的无功需求,设计和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并应具备防止向电网反送无功电力的 措施。 9.2.10无功补偿宜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且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 9.2.11用于电流较大且长期稳定的供电回路的电缆,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体截面。 9.2.12电力干线的最大工作压降不应大于2%;分支线路的最大工作压降不应大于3%。 9.2.13宜采用低谐波含量的设备,当设备的谐波电流畸变率大于15%时,应进行谐波治理,治理设备 宜靠近谐波设端

9.2.7数据中心专用变压器的负载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当变压器为单N配置时,其长期工作负载率宜为60%~80% b)当变压器为2N配置时,其长期工作负载率宜为35%~45%; c)当变压器为N十1配置(N=2)时,其长期工作负载率宜为45%~60%。 9.2.8 配电系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宜小于15%。 9.2.9 应根据其负荷的无功需求,设计和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并应具备防止向电网反送无功电力的 措施。 9.2.10无功补偿宜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集中补偿,且高压侧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 9.2.11用于电流较大且长期稳定的供电回路的电缆,宜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体截面。 9.2.12电力干线的最大工作压降不应大于2%;分支线路的最大工作压降不应大于3%。 9.2.13宜采用低谐波含量的设备,当设备的谐波电流畸变率大于15%时,应进行谐波治理,治理设备 宜靠近谐波设备端。

9.2.15为减小工作电流,降低供电线路损耗,电子信息设备宜采用较高的供

9.2.16条件许可时,可采用市电对电子信息设备供电回路的部分或全部直接供电。 9.2.17UPS电源应选用节能型、高效率的设备。当电源质量允许时,应采用具有节能运行模式和智能 管理模式的产品。 9.2.18满足安全性的前提下,宜按电子信息设备的实际用电量及重要性合理确定电源系统的配置容 量及余度,使电源设备处于转换效率较高的负载率区间。 9.2.19当安全可靠性条件允许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数据中心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能。可 结合总平面规划,充分利用向阳且无遮挡物的屋面或车棚等构筑物顶面设置太阳能板。 9.2.20在保证数据中心安全的前提下,可充分挖潜数据中心蓄电能力,利用错峰蓄电对数据中心的 般照明、普通风机、舒适性空调等次要负荷供电。

9.3.T室内照明功率密度值(LPD)应满足GB50034的有关规定中的目标值。 9.3.2光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机房与辅助区内的主要照明光源选用高光效发光二极管或荧光灯,光效不应小于90lm/W。 b)当选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时,其色温、特殊显色指数R9、色品坐标等参数应满足GB50034 中的要求。 c)选用荧光灯具均应配用有高功率因数、低谐波含量的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小于0.9;选用发 光二极管光源均应配用通过CCC和EMC认证的驱动电源,功率因数不小于0.9。谐波、电磁 兼容应符合GB17625.1和GB17743的有关规定。

a)照明采取分区、分组的控制措施,在有可能分隔的场所,宜按有可能分隔的场所分组控制。 b)走廊灯公共区域的照明应根据使用要求,选择时间控制、照度控制、动静探测控制等控制手段。 C 机房内宜采用感应式自动控制方式,当机房规模较小时,宜选用配感应式自动控制开关的灯 具;当机房规模较大时,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机房内的灯具进行分场景、分区域控制。 d)机房无人时,仅满足监控所需的最低照度要求,不低于501x。 可利用天然光的场所,宜利用导光管、光导纤维等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人室内照明

10.1.1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供永。用水点的供水压力不宜超过0.20MPa,且不小于用 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 10.1.2给水系统的管材、设备应采用低阻力、低水耗的产品。 10.1.3与数据中心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关的用水设备,如加湿设备、冷却塔等应单独设置计量装置,当 有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时,还应将数据传送至监控系统加以统计,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按公式(1),以一年为 周期计算数据中心水源利用效率。

WUE 数据中心水资源利用效率; 统计期内数据中心IT设备电能消耗,单位为千瓦时(kW·h); LT 统计期内数据中心机电设备总用水量,包括空调设备补水、空调设备加湿水、空调冷 水等全部设施全年耗水量,单位为升(L)GB/T 31116-2014 八宝粥罐头,按公式(2)计算:

式中: ZL,一统计期内数据中心的空调设备补水量; ZL一统计期内数据中心的空调设备加湿水量; ZL3统计期内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水量。 10.1.4贮水池和高位水箱应设置水位监视和溢流报警装置,信息应传至监控中心并及时采取措施。 10.1.5水泵选型应保证设计工况下水泵效率处在高效区,给水泵的工况效率应满足GB19762节能评 价值的要求

ZL一一统计期内数据中心的空调设备补水量; ZL——统计期内数据中心的空调设备加湿水量; ZL3统计期内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水量。 10.1.4贮水池和高位水箱应设置水位监视和溢流报替装置,信息应传至监控中心并及时采耳 10.1.5水泵选型应保证设计工况下水泵效率处在高效区,给水泵的工况效率应满足GB197 价值的要求

10.2循环水系统与非传统水源利用

0.2.1冷却塔的选用和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冷却塔的能源效率等级应满足DB31/414节能评价值的要求; b)冷却塔补水池及补水泵房宜靠近冷却塔,以藏少输送能耗; c) 冷却塔应选用冷效高、飄水少、噪声低的产品; d)冷却塔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热力特性曲线选定,冷却塔的设计循环水量不宜超过其额定水量 当循环水量达不到额定水量的80%时,应对冷却塔的配水系统进行校核; 冷却塔数量宜与冷却水用水设备的数量、控制运行相匹配; g) 冷却塔宜设置在气流通畅、湿热空气回流影响小的场所,且宜布置在建筑物的最小频率风向的 上风侧。 b.2.2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水处理措施,并应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水箱等方式,避 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的溢出。 0.2.3宜考虑对非传统水源的回收和利用,水质处理工艺应根据原水特征、污染物和出水水质要求确 ,并应满足GB50400及GB50336的要求,

11.1.1空调自控系统应融合自然冷源利用等节能系统的要求,达到节能设施全年安全、稳定运行的 目的。 11.1.2空调自控系统应具有检测系统运行参数、反馈系统运行状态、分析优化计算并控制系统最佳节 能运行工况的功能。 11.1.3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设置检测与监控设备或系统。系统功能及监测的内容应根据数据中心功能 要求、相关标准及系统类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1.1.4采用区域冷源时,在每栋数据中心建筑冷源入口处,应设置冷量计量装置。 11.1.5冷源机房的控制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应能进行冷水机组、水泵、阀门、冷却塔等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 b) 应能进行冷水机组的台数控制,宜采用冷量优化控制方式; C 应能进行水泵的台数控制,宜采用流量优化控制方式; d)二级泵应能进行自动变速控制,宜根据管道压差控制转速,且压差可根据实际需求优化调节; e) 应能进行冷却塔风机的台数控制,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进行变速控制; 应能进行冷却塔的自动排污控制; g)宜能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末端需求进行供水温度的优化调节; h)宜能按累计运行时间进行设备的轮换使用;

11.1.1空调自控系统应融合自然冷源利用等

DB31/T12422020 i 冷热源主机设备3台以上的,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当采用群控方式时,控制系统应与冷水机 组自带控制单元建立通信连接。 11.2能耗监测系统 11.2.1应设置能耗监测系统对数据中心进行持续、长期的测量和记录,为优化设备运行、加强能耗管 理、进行能效分析、便于PUEee计算等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11.2.1应设置能耗监测系统对数据中心进行持续、长期的测量和记录,为优化设备运行、加强能耗管 理、进行能效分析、便于PUEee计算等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 11.2.2能耗监测系统应实现分级、分项计量,测量点安装位置应满足DB31/652的规定。 11.2.3能耗监测系统应采用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GB/T 5601-2018 铁道货车检查与试验规则,满足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上传和监管需求

©版权声明